理论教育 李辅国的身份分离:中华宦官故事!

李辅国的身份分离:中华宦官故事!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辅国暴发显贵,最后落得个身首分离的下场。李辅国参加兵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感激李辅国的计策,将他擢为家令,判元帅府行军司马。李辅国一身兼任多职,权势大增。唐玄宗迁居太极宫后,高力士受到李辅国的诬陷,流放巫州。李辅国的手下养有几十名密探,专门侦察各级官吏的隐私过失,一旦发现言行不规者,立即抓来,严刑拷问。李辅国作威作福,生命显得更加贵重。

一朝天子一朝臣。唐玄宗朝宠信宦官高力士、杨思勖,唐肃宗朝则宠信宦官李辅国。李辅国暴发显贵,最后落得个身首分离的下场。

李辅国原名静忠,从小为阉奴,在马厩里养马,长相丑陋,略通书计。直到四十多岁时才被高力士看中,升为马厩主管。他有一套养马技术,所养马匹膘肥体壮。太子李亨听说其人,很感兴趣。高力士随即将他推荐给太子,他由此成为李亨的亲信宦官。

公元756年,唐玄宗在逃亡途中发生马嵬兵变。李辅国参加兵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时,他给李亨出了一条计策:不必随驾西逃,分统部分兵马,抗击安史叛军,独自建功立业。李亨听从其谋,率兵至灵武,并在那里即皇帝位,由原先的“配角”变成“主角”。

李亨当了皇帝,是为唐肃宗。他感激李辅国的计策,将他擢为家令,判元帅府行军司马。唐肃宗虽已成了皇帝,但文武臣属寥寥无几。李辅国因此得势,先改名为护国,再改名为辅国,整日侍候在皇帝身边。凡四方奏章、军符、禁宝等,皆由他一人掌管。他利用这个机会,通晓了朝廷的所有机密。

李辅国生性狡猾,懂得获取皇帝信任的诀窍,伪装随和谨密,内心藏奸而表面不露。为此,他终身吃素,爱做善事,因而获得“柔良”的美誉,从没有人想到应当疑忌和提防这样一个人。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肃宗依靠郭子仪、李光弼等将士的浴血奋战,收复了长安洛阳。唐肃宗回到京师,恢复正统的统治秩序。李辅国顿时神气起来,官拜殿中监、闲厩、五坊、宫苑、营田、栽接总监使,兼陇右群牧使、京畿铸钱使、长春宫使,并主官少府监和殿中监,封成国公。一个宦官,身兼这么多的职务,史所罕见。

职务意味着权势。李辅国一身兼任多职,权势大增。特别是殿中监之职,它是朝臣和皇帝联系的枢纽,至关重要。所以,包括宰相在内的文武大臣,凡是要面见皇帝奏事的,必须先打通李辅国的关节,他让见就能见,他不让见就不能见。李辅国凭借此职,上蔽唐肃宗,下压文武百官,开始了擅权专政的恶劣行径。

唐肃宗皇后姓张,是唐肃宗妹妹常芬公主的女儿。当时,长安城内有三大宫殿群,即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其中,兴庆宫最为豪华,宫内有碧波荡漾的湖泊,有郁郁葱葱的树木,有争奇斗艳的花草,更有飞檐翘角的兴庆殿、大同殿、南熏殿、沉香殿、勤政务本楼、花萼相辉楼等建筑,景色优美,风光宜人。唐玄宗在位期间,一直住在这里。唐玄宗从蜀郡返回长安后,仍然住在这里,缅怀往事,会见旧友,饮宴聚欢,欣赏歌舞,怡然自得。唐肃宗和张皇后住大明宫,那里的环境远不如兴庆宫。张皇后是个争强好胜的女人,一心想住进如诗如画的兴庆宫。为此,她命李辅国设法,务要将外祖父加公公的太上皇赶出兴庆宫,腾出地方,以便自己入住。李辅国满口答应。他去见唐肃宗,危言耸听地说:“太上皇居于近市,交通外臣,陈玄礼、高力士等整天和他泡在一起,说长道短。这样下去,恐对陛下不利,六军功臣亦不自安。”

唐肃宗说:“那该怎么办?”

李辅国说:“陛下可让太上皇迁居太极宫。”

“这……”唐肃宗颇为犹豫,未置可否。然而在李辅国看来,皇帝的犹豫就是表态,等于默认同意迁居太上皇。于是,他立即采取了行动。

唐玄宗平生爱马,在兴庆宫里养有名马三百匹。李辅国假托唐肃宗圣旨,一次取走二百九十匹,只给太上皇留下十匹。唐玄宗不知内情,非常伤感,对高力士说:“我儿用李辅国计谋,不得终孝矣。”

恰在这时,唐玄宗感染风寒,身体不适。李辅国认为这是强行迁居太上皇的绝好机会,又假托圣旨,说:“皇帝(唐肃宗)听说太上皇御体有恙,诏请太上皇去大明宫散步解闷。”

唐玄宗信以为真,遂由高力士陪同,骑马前往大明宫。不想走至途中,忽然看到五百名禁军持刀执剑,当道而立,横眉怒目,杀气腾腾。唐玄宗见此阵势,吓得几乎坠马,说:“你们要干什么?”

李辅国命一士兵向前答话,说:“皇帝陛下有旨,说兴庆宫简陋潮湿,特派臣等奉迎太上皇,迁居太极宫。”

唐玄宗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一时六神无主。高力士倒还镇静,厉声呵斥那个士兵说:“太上皇是五十年的太平天子,长住兴庆宫,谁敢命他迁居?去,把李辅国给我叫来,我要问问他,到底想干什么?”

远处的李辅国看到高力士这样厉害,暗暗骂道:“老东西,真不识抬举!”他走向前来,当着唐玄宗的面,气冲冲地杀了那个士兵。高力士见李辅国根本不把唐玄宗放在眼里,怒不可遏,高声喊话说:“禁军们!太上皇问各位将士安好!”

禁军们还是慑服于唐玄宗的,纷纷收起刀剑,跪地叩拜,高呼:“太上皇万岁!”

高力士转而命李辅国说:“李辅国,快给太上皇牵马!”

李辅国不敢过于嚣张,硬着头皮撒谎说:“皇帝陛下确有旨意,让太上皇迁居太极宫。”

唐玄宗神情黯然,说:“既然皇帝有旨,那就迁居太极宫吧!”(www.daowen.com)

接着,李辅国极不情愿地和高力士一左一右,牵着缰绳,护送唐玄宗住进了太极宫。

太极宫的条件比兴庆宫差远了,殿房不整,设施破旧,卫士和仆役不过数十人,而且多是老弱病残。唐玄宗惊魂未定,拉着高力士的手,说:“若非将军,朕且为刀兵鬼矣!”继又自我解嘲地说:“兴庆宫是朕故宫,几次欲给我儿。今日迁居此地,亦是朕的志愿呢!”

唐玄宗迁居太极宫后,高力士受到李辅国的诬陷,流放巫州。其后,唐肃宗因张皇后和李辅国的制约,极少前来看望他的父亲。唐玄宗孤苦伶仃,生活凄凉,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抑郁而死。

张皇后如愿以偿,住进了兴庆宫。李辅国更加神气了,怂恿唐肃宗,把唐玄宗交往的近臣王承恩、魏锐、如仙媛等,全部流放边地。就连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也被赶至玉真观当了道士

李辅国的手下养有几十名密探,专门侦察各级官吏的隐私过失,一旦发现言行不规者,立即抓来,严刑拷问。他还插手州县地方事务,许多狱讼涉及捕人、判刑、处治等事项,皆以“圣上旨意”为名,擅自断决。好些事情,李辅国已经处理过了,方有诏书下达,皇帝圣旨成了毫无价值的马后炮。

李辅国作威作福,生命显得更加贵重。他每外出,常有三百名武士为仪卫,前呼后拥,派头十足。普通人不敢直呼他的名字,尊称他为“五郎”。礼部侍郎李揆厚颜无耻,自愿做他的干儿子,称其为“五父”。唐肃宗视李辅国为股肱重臣,特意为这个宦官娶了元擢的女儿为妻子,元擢因此升任梁州刺史。

李辅国官运亨通,继任兵部尚书,权势越发熏灼。他外出视事,武士戎装夹道,百骑为之前驱,御府设食,太常备乐,大小官员侍候左右,唯唯诺诺。但是,他并不以此为满足,进而渴望能当宰相,总揽朝纲。

唐肃宗虽然宠信李辅国,但还没有昏聩,模棱两可地说:“凭卿的勋力,担任任何职务都是可以的。唯独宰相一职,朝臣们意见不一,你说该怎么办呀?”

李辅国于是私下活动,暗示宰相裴冕联络朝臣,共荐他为宰相。唐肃宗得知其中情由,悄悄派人告诉裴冕说:“莫做蠢事!”李辅国的宰相梦终于胎死腹中。

李辅国和张皇后长期互相依靠,互相利用,彼此的关系非同寻常。张皇后向往前朝的武则天和韦皇后,一心想在政治上有所表现,希望李辅国能够竭力相助。不想李辅国暴发以后,忘恩负义,只顾自己攫取权力,全然冷落了女主人。张皇后十分恼火,“数疾其颛”,即在唐肃宗跟前吹风告状,多次说他心蓄异志,不可不防。唐肃宗心知肚明,说:“我心中有数。”

公元762年,唐肃宗患了重病,皇太子李豫监国。张皇后密召李豫,命他立刻诛杀李辅国和另一个宦官程元振。张皇后并非李豫的生母,李豫拒不从命。张皇后气急败坏,转召越王李系、衮王李闲,命他们统领禁军诛杀李辅国和程元振,并允诺事成之后,改立李系为太子,以取代李豫。

后宫里到处都有密探。李辅国及时得到密报,完全掌握了张皇后的意图和动向。他立刻作了布置,先发制人,一面派兵保护李豫,一面派兵捉拿张皇后、李系、李闲。四月,唐肃宗驾崩,李辅国出面拥立李豫继位,是为唐代宗。唐代宗登基后,即杀张皇后、李系、李闲及其同谋朱辉光、马英俊等人。

李辅国因为拥立了唐代宗,自以为有定策功勋,更加得意忘形。一天,他狂妄地对唐代宗说:“陛下尽管安坐宫中,外事听由老奴处决。”

唐代宗讨厌这个狂傲自负的“老奴”,但又心存畏惧。因为李辅国握有兵权,他一变脸,别说皇位,就连性命也难保住。唐代宗却也聪明,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尊称李辅国为“尚父”,事无大小,均和尚父商量,并特别关照朝臣们说:“尔等入宫奏事,须先征得尚父的同意。”接着,又任命李辅国为司空尚书令,行使宰相职权。

唐代宗这样做,目的在于麻痹李辅国。李辅国利令智昏,以为皇帝高度信任自己,心安理得,欢喜不尽。他一如既往,发号施令,飞扬跋扈。突然有一天,唐代宗颁布圣旨,罢免李辅国行使宰相的权力,他原来兼领的众多职务,改由左武卫大将军彭礼盈和右武卫大将军药子昂担任。此举意味着李辅国被罢官了,再不能像以前那样耀武扬威了。朝野人等听到这个消息,欢呼雀跃,奔走相告,都说:“雨过天晴,万恶的阉奴终于失势了!”

李辅国冷不防挨了一记闷棍,茫然不知所措。他假装上表请求解官,试探唐代宗的态度。唐代宗却装出和气的样子,封他为博陆郡王,仍为司空、尚父,允许其朔、望之日入朝拜谒。李辅国前往曾经坐镇过的中书省作表谢恩。可是门卫持戟阻拦,不客气地说:“尚父已罢宰相,不可进入中书省!”

李辅国听了这话,气得浑身发抖,许久,才喃喃地说:“老奴死罪,侍奉不了郎君(唐代宗),只有到九泉之下侍奉先帝了。”

李辅国显赫多年,劣迹斑斑,唐代宗是一清二楚的。唐代宗本想公开诛杀这个宦官,但想到那样会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他思来想去,终于想到一个绝佳的方法:派遣一名刺客,夜间潜入李辅国的住所,将其刺杀。刺客割了李辅国的头颅和右臂,统统扔进茅厕里。

李辅国被刺杀,引起一时轰动。唐代宗却毫不张扬,命人刻了一具木质头颅,连同李辅国的无头尸首,草草埋葬。事后,追赠李辅国为太傅,做了一回表面文章。

李辅国活了五十九岁,生前是个暴发户,贵幸无比;死后身首分离,遭人唾骂。他走过一条微贱—发迹—显贵—失势的道路,这在很大程度上概括了部分宦官的人生历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