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华宦官故事:高力士的忠诚与唐玄宗

中华宦官故事:高力士的忠诚与唐玄宗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玄宗诛杀太平公主及其心腹党羽,坐稳了皇位。高力士的职责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充当唐玄宗的忠实奴才,一心一意为皇帝服务。高力士作为唐玄宗的贴身宦官,为这“盛世”的出现,无疑是作出了贡献的。当高力士发现他们心怀叵测、作恶多端的时候,往往又能提醒唐玄宗,表现了一定的正义感。对此,唐玄宗深感满意。高力士表达这样的见解,使唐玄宗非常惊讶。高力士在唐玄宗心目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力士这个名字,人们并不陌生。他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见证了唐王朝高度繁荣以及由盛转衰的全过程。在唐玄宗杨贵妃那段艳绝人寰的浪漫史里,他更是一个重要的角色。

高力士本姓冯,祖上是鲜卑族人。其父生平无从考证,生母姓麦,潘州(今广东茂名北)人。冯力士自小长得聪明伶俐,胸前生有七颗黑痣很引人注目。相面术士据痣断言:“这小子天生福相,日后必定大贵。”他十岁左右,为了追求“大贵”,决定外出闯荡世界武则天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岭南讨击使李千里向长安(今陕西西安)皇宫进献两个阉割了的少年,其中一个便是冯力士。显然,他是在外出途中,落到李千里手中被阉割,进而被当做“贡物”献进皇宫,成了宦官的。冯力士年幼无知,不知犯了什么过错,被驱逐出皇宫,流落街头,生活无着。老宦官高延福见他可怜,收留了他为养子。从此,冯力士随养父姓,改叫高力士。

不久,高力士重新回到皇宫,伺候女皇武则天。武则天见他眉清目秀,恭谨唯诺,提拔他当了宫闱丞,职责是在皇帝的寝宫里服务。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逊位,唐中宗李显复位,韦皇后、安乐公主和武三思勾结在一起,把持朝政,为所欲为。这时,高力士已经成人,倾心依附年轻英武的临淄王李隆基,屡屡通报宫中消息,因而得到李隆基的信任。公元710年,韦皇后、安乐公主毒杀唐中宗。李隆基和姑母太平公主联手发动政变,尽诛韦皇后、安乐公主等,拥立唐睿宗李旦复位,李隆基成为太子。高力士在政变中建有功劳,升任内给事。

两年后,唐睿宗禅位于太子。李隆基登上皇帝宝座,是为唐玄宗。太平公主企图毒杀唐玄宗,没有得逞。唐玄宗诛杀太平公主及其心腹党羽,坐稳了皇位。高力士因为对新皇帝绝对忠诚,所以升任右监门卫将军,并知(主持)内侍省事,官从三品,果真“大贵”了。

高力士的职责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充当唐玄宗的忠实奴才,一心一意为皇帝服务。皇帝临朝,他站在殿头供奉,持节传命;皇帝外出,他紧随左右,时刻听从使唤;皇帝用膳,他招呼布酒布菜,检验酒菜是否有毒;皇帝娱乐,他前后奔波,安排各种项目。夜间,皇帝睡觉,临幸后妃,他手持长戟,守护在寝殿门前,以防发生意外。由于高力士忠心耿耿,善伺上意,所以唐玄宗对之一百二十个放心,说:“高力士当值,朕夜间睡觉,最觉得安稳。”

唐玄宗在位前期,雄才大略,励精图治,先后任用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为宰相,发展生产,革除时弊,从而使唐王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人民安居乐业,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高力士作为唐玄宗的贴身宦官,为这“盛世”的出现,无疑是作出了贡献的。唐玄宗取得巨大成就以后,进取心渐渐消失,变得骄傲懈怠起来,一味追求享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李林甫升任宰相,专权用事,成为唐玄宗思想转变的一个标志。

李林甫以及其后的杨国忠、安禄山等,都曾巴结、讨好过高力士,请他帮忙,这才得以爬上高位,祸国殃民。当高力士发现他们心怀叵测、作恶多端的时候,往往又能提醒唐玄宗,表现了一定的正义感。如李林甫为相后,伙同武惠妃,杀死太子和两个皇子,欲立武惠妃之子、寿王李瑁为太子。但唐玄宗考虑,活着的皇子中第三个儿子李亨居长,废长立幼,不合规矩。为此,他主意难定,寝食不安。高力士说:“皇上不必如此劳心,尽管推长而立,何人敢有争言?”因为他的这句话,唐玄宗决定立了李亨为太子。

高力士有时还能如实反映情况,诚恳陈述一些意见。一次早朝,唐玄宗说:“这些年来,朕经常往来于两都(长安、洛阳)之间,甚觉劳弊,今欲长住关内,其可致焉?”李林甫等说:“关内人多粮少,江淮漕运转输极难,臣等愚蒙,未知为计。”唐玄宗听后很不高兴。后来,李林甫、牛仙客采取征税、籴(买进粮食)等措施,暂时解决了长安粮食紧张问题。对此,唐玄宗深感满意。一天他悄声对高力士说:“朕想长住关内,愿望能够实现了。现在俗阜人安,中外无事,高止黄屋,吐故纳新。朕欲将军国之谋,委以李林甫,卿以为如何?”高力士不以为然,说:“李林甫、牛仙客之策,足堪救弊,未可长行。国无旬月之蓄,人怀饥馑之忧,弃本逐末,其远乎哉?但顺动以时,不逾古制;征税有典,自合恒规。则人不告劳,物无虚费。军国之柄,未可假人,威权之声,振于中外,得失之议,谁敢兴言?”高力士表达这样的见解,使唐玄宗非常惊讶。他说:“卿近十年来,不多言事,今所敷奏,未会朕心。”高力士赶紧跪地叩头,说:“臣生于夷狄之国,长自升平之代,一承恩渥,三十余年,尝愿粉身碎骨以裨玄化,竭诚尽节,上答皇慈。怎奈受风疾所侵,遂使言辞舛谬。刚才所言,不称天心,合当万死。死罪,死罪!”唐玄宗大笑,扶起高力士,说:“朕与卿休戚共同,卿何须忧虑?”接着命左右置酒,饮酒为乐,消除高力士的惶恐心情

高力士在唐玄宗心目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唐玄宗对他从不直呼其名,大多称“将军”。太子李亨称他为“二兄”,诸王和公主称他为“阿翁”,驸马等则称他为“爷”。至于王公贵戚和文武大臣,在高力士面前,也都是毕恭毕敬。

高力士是个孝子,大贵后没有忘记离别多年的母亲麦氏。历经数载,终于在泷州(今广东罗定)将母亲找到,接到长安,极尽孝心。唐玄宗册封麦氏为越国夫人[1],追赠其亡夫为广州大都督。高力士的养父高延福也得到朝廷的供奉,享受和麦氏同样的待遇。按照常规,宦官是不能娶妻的,但显贵者例外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吕玄晤在京师衙署当差,多年为刀笔小吏。他有一个女儿,托人说合,嫁给高力士为妻。高力士娶了妻子,吕玄晤跟着沾光,陡然升任少卿。高力士的岳母去世,朝廷官员争相赠礼吊唁,出殡之日,官员前往送葬的车马,从吕府一直延伸到墓地,绵延不绝。后来,麦氏去世时,葬礼更是风光。金吾大将军程伯献拜高力士为兄长,自愿为麦氏披麻戴孝,充当孝子。

高力士又升官晋爵了,加累骠骑大将军,封渤海郡公;再加开府仪同三司,封越国公,官从一品。他出钱资助,建造一座佛寺一座道观。佛寺里新铸一口大钟,钟成,高力士宴请王公大臣,并让他们扣钟,规定每扣钟一响,捐钱十万缗。权贵们为了取悦于高力士,争相扣钟,最多的扣二十响,使佛寺一天的收入达数千万缗。高力士自家拥有不少产业,主要是沣河岸边的碾坊,收入可观。

高力士作为唐玄宗的贴身宦官,负责料理皇帝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早在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高力士奉命选美,选得一位才貌双绝的十六岁少女江采苹。唐玄宗封江采苹为梅妃,一度宠冠后宫。唐玄宗生性好色,后宫佳丽无数。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武惠妃病死,他深感寂寞,包括梅妃在内的所有嫔妃,没有一人能让他享受到快乐。高力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郑重推荐了唐玄宗儿媳、寿王妃杨玉环。经过高力士的精心安排,杨玉环进宫侍奉公公皇帝。由此而演绎的艳情,人人皆知。这一年,唐玄宗五十五岁,杨玉环二十一岁。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唐玄宗正式册封杨玉环为贵妃。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写道:“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寝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贵妃的亡父杨玄琰追赠太尉、齐国公,亡母追封凉国夫人;叔父杨玄珪升光禄卿,堂兄杨铦、杨锜分别任鸿胪卿、侍御史。杨贵妃三个姐姐均有姿色,亦到了长安,分别封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爱屋及乌。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同时也爱三位皇姨,赏赐无数,每人每月仅脂粉钱就赏钱十万缗。不久,杨贵妃的远房堂兄杨国忠(原名杨钊)因裙带关系而暴发显贵,取代李林甫成为宰相。期间,杨贵妃固房专宠,吃醋任性,曾两次被遣送出宫。两次都是高力士调解斡旋,使唐玄宗像迎接凯旋英雄一样,将她迎回宫中,宠幸如初。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纵情声色,更加怠于政事,一次对高力士说:“朕年事渐高,心力有限,朝廷细务,委以宰臣,蕃戎不慑,付以边将,自然无事,日益宽闲,卿谓如何?”高力士说:“皇上久在内宅,不知时议。臣近于阁门外听诸道奏事人说,云南频有丧律,陛下何以御之?北兵近甚精强,陛下何以制之?但以皇威远震,圣泽旁流,足以吞食鲸鲵,翦灭封豕,诸余纤介,曾何足云!臣恐久无备于不虞,卒有成于滋蔓,然后禁止,不亦难乎?”

高力士这番话,既有颂扬皇帝“皇威”的成分,又有担心时局“滋蔓”的成分。唐玄宗正陶醉在歌舞升平的气象当中,根本不把云南“丧律”、北兵“精强”的危机当回事。(www.daowen.com)

杨国忠的包藏祸心和安禄山的丑恶表演,《中华宰相故事》、《中华将帅故事》中已经叙述,这里从略。高力士对杨、安二人是有看法的,只因为宦官身份,他不便说三道四罢了。皇帝昏聩,贵妃专宠,奸相专权,朝政腐败,天下还能安宁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长期潜伏的各种危机到了临界点安史之乱爆发了。次年六月,潼关(今陕西潼关)失守,长安告急。唐玄宗带领杨贵妃等,仓皇西逃,高力士随行。在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境),右龙武将军陈玄礼率领的禁军发动兵变,杀死杨国忠等,进而高呼“祸本尚在”,要求杀死杨贵妃,形势极其紧张。唐玄宗最后征求高力士的意见。高力士想的只是皇帝的安全,说:“杨国忠负罪,诸将诛之。贵妃乃杨国忠之妹,犹在陛下左右,群臣能无忧怖?伏乞圣虑裁断。”高力士的表态,促使唐玄宗作出艰难的决定,将杨贵妃缢杀。

兵变平息。唐玄宗逃亡至成都。太子李亨擅自在灵武(今宁夏宁武西南)即皇帝位,是为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唐玄宗哭笑不得,聊以自慰地说:“我儿嗣位,应天顺人,改元至德,孝乎唯孝。卿之与朕,亦有何忧?”

高力士说:“陛下躬亲庶务,享有天下四十余年,歌舞升平。而今两京(长安、洛阳)失守,万姓流亡,西蜀、朔方,皆为警跸(帝王车驾)之地,河南、汉北,尽为征战之场。天下之臣,莫不增痛。陛下刚才说‘卿之与朕,亦有何忧’,臣不敢苟同。臣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死辱之义,职臣之由。臣不孝不忠,尚存余喘。亲蒙晓谕,战惧伏深。”这些话表明高力士对时局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同时表明他忠于唐玄宗,矢志不渝。

唐玄宗在成都别无他事,以饮酒为乐,说:“皇帝(唐肃宗)久在凤翔(今陕西凤翔),兵威大震,凶徒逆党,即应殄灭(灭绝)。”高力士说:“逆贼背天地之恩,恣豺狼之性,更相鱼肉,其可久乎?”他相信安史叛军不会猖狂很久。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十月,唐将郭子仪收复长安、洛阳。年底,唐玄宗回到长安,仍住兴庆宫。这时的唐玄宗已不是皇帝,生活待遇大大降低。好在高力士仍在他身边,尽心尽力为他服务。越年,唐肃宗及其皇后张氏看好兴庆宫的旖旎风光,指使宠信宦官李辅国率领禁军,强行将唐玄宗迁居残破的太极宫。迁居过程中,李辅国态度蛮横,全无人臣之礼。高力士非常气愤,竭力保护主子,方使唐玄宗免受凌辱。事后,唐玄宗拉着高力士的手,感激地说:“若非将军,朕且为兵死鬼矣!”

就在唐玄宗迁居太极宫后的第十天,李辅国鼓动唐肃宗颁诏说,高力士私通逆党,心怀异志,本当就戮,念其久侍帏幄,免其一死,着除籍,长流巫州(今湖南黔阳西南)。

其时,高力士正患疟疾,抱病卧床。李辅国前来宣诏,高力士勉强起身,哆嗦着说:“臣合死已久,圣恩含忍容至今日。皇诏说臣私通逆党,实是冤枉。伏愿亲辞太上皇圣颜,复受戮,死亦无恨。”李辅国凶神恶煞,不予同意,强令高力士立刻动身,离开长安。高力士老泪纵横,向着唐玄宗的住处磕了三个响头,随后被人押解着,踏上了流放的路途。

巫州地方偏僻,荒无人烟。高力士在那里苦度光阴,饱受艰辛。一天,他意外见到被贬黜的观察使第五国珍,就像见到了亲人,邀之同饮。几杯酒下肚,他突然吟出两句诗来:“烟熏眼落膜,瘴染面朱虞。”接着又自我解嘲地说:“宰相尚且如此,更何况他人?”第五国珍见高力士疯疯癫癫的样子,不禁心酸落泪。

巫州一带产有一种荠菜,高力士经常采来制作羹汤,味道鲜美。他由此引起伤感,赋诗吟道:“两京称斤买,五溪无人采。夷夏虽有殊,气味应不改。”末句隐喻着他忠于朝廷和皇上,心志、节操永不改变。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朝廷颁布大赦令:流放人员全部赦免。接着,高力士得知,唐玄宗和唐肃宗相继驾崩,不由呼天叩地,哭得死去活来,坚持要为“二圣”持丧,“礼过常度,每一号恸,数回气绝,昼夜无时”。七月,高力士离开巫州,准备返回长安。八月行至朗州(今湖南常德),由于悲伤和劳顿,他病倒了。他自知死限已到,乃对随从说:“我虚年七十九岁,可谓长寿了;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可谓显贵了。既寿且贵,死有何恨?遗憾的是‘二圣’仙逝,我竟无缘一睹圣容。我死后,成了孤苦游魂,到何处去寻找依靠呢?”说罢,泪如雨下。八月十八日,高力士死于开元寺西院。

高力士被除籍流放,是他一生中的插曲。唐代宗李豫时,死后的高力士又恢复了所有的官爵,并被追赠为广州大都督,获准陪葬于唐玄宗泰陵(今陕西蒲城东北金栗山)。

高力士的一生,是充当唐玄宗忠实奴才的一生。这个奴才可不是一般的奴才,而是官居一品、位同宰相的高级奴才。他的最大特点是乖巧、圆滑、恭敬、谨慎,极善调节各种人物之间的矛盾与关系,并不恶毒。《新唐书》本传评价说:“力士善揣事势侯相上下,虽亲昵,至当覆败,不肯为效力,故生平无显显大过。”“无显显大过”,这一说法是比较准确的。

【注释】

[1]国夫人:古时皇帝封赐王公大臣妻子、外戚显贵女性的高级名号。国夫人领取朝廷俸禄,外出时享有配置车马仪仗的特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