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华宦官故事:石显乘虚而入、怙恶横行

中华宦官故事:石显乘虚而入、怙恶横行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宦官石显乘虚而入,挑拨离间,结党营私,由此生出一系列事端来。石显字君房,济南人。青年时因过失获罪,被处以宫刑,随后进入皇宫当了宦官。其后,二人狼狈为奸,兴风作浪,许多元老勋臣遭到迫害和打击。石显心想,让萧望之等出狱可以,视事不行。萧望之指令儿子萧伋上书,一面为刘更生辩解,一面宣称萧望之以前蒙受不白之冤,应予平反昭雪。没料想石显狐假虎威,竟调动皇家禁军,包围萧望之府第,声称奉旨捉拿罪犯。

中华宦官故事:石显乘虚而入、怙恶横行

公元前49年,汉宣帝刘询驾崩,太子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汉宣帝希望国家能够长治久安,死前精心作了人事安排,任命侍中史高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太子太傅萧望之为前将军光禄勋,太子少傅周堪为光禄大夫,遗诏由三人共同辅政。史高是汉元帝的舅舅,萧望之和周堪是汉元帝的老师。他们三人共同辅政,朝政井然有序。萧望之又荐举刘更生为给事中,与侍中金敞并为左右拾遗。刘、金二人忠心进谏,匡正斥弊,更给有序的朝政增添了几分民主化色彩。开元伊始,事事顺利,汉元帝自是欢喜。可是这位皇帝身体多病,且好女色,尤嗜歌舞,懒得过问军政大事。于是,宦官石显乘虚而入,挑拨离间,结党营私,由此生出一系列事端来。

石显字君房,济南人。青年时因过失获罪,被处以宫刑,随后进入皇宫当了宦官。汉宣帝时任中黄门、中书官,掌管传递奏牍和宣召大臣等事项,并无什么实权。由于他能说会道,巧佞刁滑,善伺人主颜色,惯于见风使舵,所以很快被汉元帝视为亲信,破格提拔为中书仆射。石显与另一个宦官弘恭约为知己,使弘恭擢为中书令。其后,二人狼狈为奸,兴风作浪,许多元老勋臣遭到迫害和打击。

国舅史高官居首辅,权力最大。但他不学无术,昏庸无能,对萧望之、周堪的精明干练相当忌恨。石显摸准史高的心理,与之秘密往来,力图结纳外援,盗弄权柄。史高见石显深得皇帝宠信,乐得与之交通,表里为奸,彼此利用。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外戚和宦官互相勾结的局面,危害程度可想而知。

这种情况引起了萧望之的警惕。他从社稷安危考虑,特向汉元帝进谏说:“尚书乃百官之本,国家机枢,宜选公正廉明的人充当其职。《礼》曰:‘刑人不在君侧。’所以,皇上亲近阉奴,有违古代遗训。”

汉元帝正宠石显、弘恭,当然听不进萧望之的意见。石、弘得知萧望之进谏斥阉,大为恼火,说:“虎不伤人,人倒有伤虎之意了。是可忍,孰不可忍!”他俩立即去和史高密议,决意先发制人,尽快除去萧望之。

恰有郑朋、华龙两个小人,热望升官发财,寻情钻眼投靠萧望之和周堪,遭到一顿痛斥。郑、华骂骂咧咧,转而攀附石显、弘恭,无中生有,胡说萧望之曾用最恶毒的言语辱骂外戚和宦官,并正与人谋划,意欲罢免史高,独自专权云云。

石、弘听了郑、华的话,如获至宝。他俩唆使郑、华将所说的情况写成奏章,进呈给汉元帝。汉元帝看罢奏章,未置可否,交给石、弘,说:“你俩不妨查问一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石、弘奉了圣命,神气活现地找到萧望之,严词厉色进行“查问”。萧望之面对两个他所鄙夷的阉竖,凛然回答说:“外戚在位,勾结宦官,骄奢不法。老夫匡正国家,容不得他们为非作歹。这就是我的立场和态度!”

石、弘没有查问出什么,回报汉元帝,添油加醋,造谣说:“萧望之和周堪、刘更生私结朋党,互相称举,多次诽谤大臣,诋毁贵戚,妄图专擅权势。他们还诬骂皇上荒淫无道,只会贪图享乐。三人身为人臣,不忠不仁,应当招至廷尉,查个水落石出。”

“招至廷尉”就是下狱审讯的意思。汉元帝正沉浸在头天夜里的歌舞之中,有点心不在焉,随口说:“可。”石、弘喜不自胜,马上带领士兵,将萧望之、周堪、刘更生三人缉拿下狱,严刑拷问。

多少天以后,汉元帝有事要问周堪、刘更生,派遣内侍传召。内侍说:“周堪、刘更生,还有萧望之,正在狱中,焉能入宫?”

汉元帝大惊,忙问:“怎么?谁如此大胆,敢将他们三人下狱?”

石显、弘恭赶紧跪地,说:“前时蒙皇上准奏,臣等遵旨而行,皇上难道忘了吗?”

汉元帝想了想,说:“你俩当时只是说‘招致廷尉’,并未说要下狱呀!”

石、弘见皇帝居然不明白“招致廷尉”的意思,却也哭笑不得,只好叩头谢罪。汉元帝觉得误会实是自己造成的,并未怪罪石、弘,说:“算了,赶快让他们出狱视事吧!”

石显心想,让萧望之等出狱可以,视事不行。他们重新视事,岂不等于前功尽弃?他和弘恭出得宫来,直趋大司马府,与史高交头接耳,密谋多时,终于商定出一个办法:由史高出面,奏请免去萧望之、周堪、刘更生的官职。

次日,史高入见汉元帝,说:“陛下新即大位,便将老师等下狱拷问。现在让他们出狱供职,说明他们无罪。这样反而显得陛下决事鲁莽,容易引起非议。依臣愚见,不若将他们暂时免官,如此,别人就不会说陛下出尔反尔了。”(www.daowen.com)

汉元帝沉思,觉得史高的话不无道理。大臣的官职算得什么?最要紧的还是皇帝的脸面和尊严。因此诏令:罢去萧、周、刘官职,贬为庶人。

时过一个月,陇西发生地震,接着又出现彗星。频繁的灾异和天象使汉元帝感到惊恐,他以为自己无辜黜逐老师和忠臣,所以遭到“天谴”。为了弥补罪愆,他特赐萧望之为关内侯,朔望朝请。同时召周堪、刘更生入朝,准备授官谏大夫。

石、弘见萧望之等重被起用,忙又进谗,说欲用周堪、刘更生,只可任为中郎,不可任为谏大夫。汉元帝缺少主见,果然改变初衷,任命周、刘为中郎。汉元帝历来是敬重萧望之的,一来他曾是自己的老师,二来他博学多才,因此很想任用他为丞相。石、弘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上蹿下跳,千方百计阻止这一任命。

恰逢刘更生多事,一心指望萧望之得以高升,自己也好跟着沾光,暗里鼓动一个亲戚上书,请求皇上贬黜石显、弘恭,重用萧望之。石、弘料定上书人的背后是刘更生主谋,因而恳请皇帝从严究治,调查上书人的背景。汉元帝准奏。石、弘使出手段,三拷六问,上书人果然供出刘更生。这样,刘更生获唆使罪,再次被贬为庶人。萧望之指令儿子萧伋上书,一面为刘更生辩解,一面宣称萧望之以前蒙受不白之冤,应予平反昭雪。谁知这又叫石、弘抓住把柄,他俩在汉元帝跟前絮絮叨叨,反复进谗,说萧望之“教子上书,失大臣礼”,“深怀怨望,归非于上”,“以师自托,老大不敬”等等,并建议将萧望之逮捕下狱,从严治罪。

汉元帝受到谗言蒙蔽,昏头昏脑,竟也怀疑萧望之有罪。

汉元帝唯石显的话是听,想了想,便派内侍宣召萧望之进宫,意在规劝和训诫,并非真要治罪。没料想石显狐假虎威,竟调动皇家禁军,包围萧望之府第,声称奉旨捉拿罪犯。萧望之没想到事情会变得如此严重,长吁短叹,便欲自尽。他的夫人出面制止,说没准儿这不是皇帝的旨意。门人朱云素负气节,说:“皇上既然不相信大人,大人被捉,必受凌辱。”萧望之不由仰天长叹,说:“想我萧某备位丞相,年逾六旬,还要再入牢狱,苟求生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与其下狱受辱,不如一死了之!”说罢,命朱云取来鸩酒,一口饮尽,倒地毙命。

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了。

内侍还报汉元帝,说萧望之饮鸩自杀。汉元帝正在进膳,辍食流涕,说:“朕原知太傅刚直不阿,不肯就狱,今果如此。”他停了停,又说:“杀我贤师,可惜可恨!”他命招来石显、弘恭,责问杀师的缘由。石、弘佯作惊慌,免冠叩头。汉元帝想到这两个阉奴平日里的诸多好处,不忍加罪,宠信如故。作为一种补偿,他命萧望之的儿子萧伋承袭父爵,并擢周堪为光禄勋,擢周堪弟子张猛为给事中。

萧望之死后不久,弘恭一命呜呼。石显升任尚书令,专权霸道,怙恶横行,大有顺者昌、逆者亡之势。给事中张猛、魏郡太守京房、御史中丞陈咸、待诏贾捐之、郑县令苏建等,皆因得罪了石显,或被杀,或自杀,或贬官,结局都很悲惨。中书仆射牢梁、少府五鹿充宗,因为投靠石显,阿谀逢迎,俱升高官。时有民谣曰:“牢(牢梁)邪石(石显)邪,五鹿(五鹿充宗)客邪!印何垒垒,绶若若邪!”

汉元帝宠信石显,热度有增无减。其时左将军冯奉世父子并列公卿,冯奉世的女儿是汉元帝的婕妤,进拜昭仪,宠冠后宫。石显见冯氏满门贵盛,有意巴结,特推荐冯昭仪的哥哥冯逡为侍中。汉元帝召见冯逡,询问民情。冯逡滔滔不绝,所言尽是石显如何专权如何误国的罪行。汉元帝偏爱石显,听罢大怒,立命将冯逡降为郎官。

石显原想栽花得利,谁知却栽了刺扎了手。他好生气恼,由此迁恨于冯氏父子,变援引为排挤。冯逡兄长叫冯野王,品行端正,许多人荐举他为御史大夫。汉元帝征求石显的意见。石显却说:“论德论才,朝中大臣没有几人能胜过冯野王的。但是,他是冯昭仪的哥哥,若得重用,臣恐怕后世会说陛下私心太重,专挑皇亲国戚为三公。”汉元帝一听,说:“是啊!朕怎么没有想到这层利害呢?”因此,冯野王尽管有德有才,但始终没有得到重用。

石显专权弄政,作恶多端,自觉心虚。他不敢相信任何人,尤怕皇帝另有新宠,导致自己失势。他为了取得皇帝的绝对信任,一次耍了个花招,密奏说:“宫中规矩,夜间宫门紧闭,严禁出入。臣居宫外,若有紧急情况,不能及时奏陈,岂不误事?”

汉元帝以为石显是为国事着想,当即批准,石显可以随时进宫,不受规矩约束。石显获此特殊待遇,常常夜间招摇过市,自由出入宫禁。有的大臣不明底细,上书奏劾石显,说他矫诏不法,假托圣命,破坏皇宫的礼法。汉元帝将书递给石显,说:“有人奏劾你哩!”石显趁机跪地,说:“陛下过宠小臣,特加重任,群下无不嫉妒,争谋相害。幸赖陛下圣明,不予怪罪。臣出身微贱,难以己身称快万众,让人人满意。今后,愿仍归旧职,专备后宫扫除,免得他人侧目,臣死亦无恨了。”

石显的表演十分精彩。汉元帝对他更加宠爱,好言抚慰,赏赐的钱财超过一亿缗。其后,凡有奏劾石显罪行的,汉元帝一概置之不理,任其飞扬跋扈,为所欲为。

汉元帝早立皇后王政君所生的儿子刘骜为太子。后来偏爱冯昭仪生的儿子刘康,意欲变易太子。石显当然顺从皇帝的意志,积极主张立刘康为太子。驸马都尉史丹反对废嫡立庶,经过一番争斗,刘骜保住了太子的名号。公元前33年,汉元帝驾崩,刘骜继位,是为汉成帝。石显失掉了靠山,接着而来的必然是失权失势。汉成帝重用母舅王凤,王凤容不得石显继续吆五喝六,数月后便以奸刁罪,将石显免官,勒令回籍。石显一落千丈,忧愤不食,于回籍途中病死。他的党羽牢梁、五鹿充宗等尽被免官左迁,时人咒骂他们一钱不值。

石显是汉朝一个最阴险最狡猾的宦官。他没有真才实学,却在政治舞台上红火了十余年。他的故事表明,封建皇帝是宦官专权的后台老板,没有皇帝的宠信、庇护和支持,宦官断难形成气候,祸国殃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