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阳 赵文军
引 言
被誉为“历代诸皇陵之冠”的乾陵是唐王朝(618~907)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628~683)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624~705)的合葬陵,是陕西境内唐代18座帝王陵墓中规格最高、目前保存最完整、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座。陵园位于陕西乾县城北6千米处的梁山上,距古都西安76千米,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40千米。西(安)兰(州)公路(312国道)从陵园东侧穿过,入陵区境内约8千米。1956年8月,陕西省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名胜古迹重点保护单位”;1957年3月,乾陵树立保护标志碑;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序号171,分类号10);1999年,乾陵被陕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盛唐文化旅游区;2001年元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区。2006年10月,在乌兹别克斯坦萨马尔罕召开的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亚次区域国际协商会议上,唐乾陵文化遗产正式入选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名单;同年12月,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唐乾陵成为丝绸之路沿线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陕西段16个古代遗址点之一。
一、乾陵遗址概况
乾陵位于陕西乾县城北的梁山上,行政区划隶属乾县城关镇。陵区中心范围东西约1500米,南北约145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08°12′14″~108°13′19″;北纬34°33′49″~34°35′28″;主峰(北峰)海拔1047.3米,拔地高度104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08°12′45″,北纬34°33′51″;南侧东、西二乳峰呈东北—西南方向,分别海拔941.8米和932.5米,间距约380米,距梁山主峰分别为1290米和1550米。主陵区占地总面积320万平方米。陵区内及其周边水系以自然和人工湖、水库较多,自东而西有肖河、泔河、漠谷河及好畤河等,以漠谷河流域范围最广。漠谷河和泔河分别位于这一区域的西、东两侧,流向总体自西北而东南。
乾陵所在的梁山由三座略呈圆锥形的石灰岩质自然山峰组成,其北峰最高;南二峰稍低,且东西对峙,形成陵之天然门户。按照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唐代帝王“因山为陵”的埋葬制度,乾陵寝宫营建于梁山主(北)峰之中,是唐代帝王“因山为陵”葬制的典范。文献记载,乾陵陵域“周八十里”,占地20万余亩。陵园仿唐长安城格局营造,分为内城、外城和陪葬墓区三部分。内城和外城原有城垣两重,内城垣四面正对山陵处置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门,内城面积约230万平方米。城内外建有献殿、偏房、迴廊、阙楼、狄仁杰等六十朝臣画像祠堂、下宫等辉煌建筑群多处。乾陵营建时值盛唐,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堪称“历代诸皇陵之冠”。陵园内现存大型石刻120余件,其中内城朱雀门(南门)外现存113件,计有八棱形石柱(或称石望柱或华表)1对、翼马(又称天马)1对、高浮雕鸵鸟1对、石仗马及驭手5对、戴冠着袍拄剑的直阁将军石像(或称翁仲)10对、石碑2通(无字碑和述圣纪碑)、蕃臣石像61尊(东群29尊,西群32尊)。内城四门外各置石狮2只。北门外另置石仗马及驭手3对、瑞兽石虎等(北门现存仗马及驭手4尊、石虎1只)。这些石刻,高大雄浑,雕琢精美绝伦,被誉为“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展览馆”。
在陵园的东南隅,分布有太子、公主及亲王、重臣等陪葬墓17座。据文献记载,陪葬者有章怀太子李贤、懿德太子李重润、泽王李上金、许王李素节、邠王李守礼、义阳公主、新都公主、永泰公主、安兴公主、特进王及善、中书令薛元超、特进刘审礼、礼部尚书左仆射豆卢钦望、右仆射刘仁轨、左卫将军李谨行、左(右)武卫将军高侃、左仆射杨再思等。1960年6月,乾陵附近的杨家洼村村民犁地时,在地下发现了“大唐故刘府君(濬)墓志铭”,该墓已塌陷。根据出土墓志铭文记述,确定了刘濬墓东即杨家洼村西北约300米处的封土堆为其父刘仁轨墓。1960年8月至1972年5月,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清理了陪葬乾陵的5座墓葬(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李谨行墓和薛元超墓),各墓主人的身份都是在发掘时获得墓志后才清楚的。1995年秋,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抢救发掘位于乾陵正东,隔沟相望的唐僖宗李儇靖陵时,又于墓室石棺座上发现了陪葬乾陵的左仆射豆卢钦望和左仆射杨再思两通墓碑。截至目前,文献所载的乾陵17位陪葬者中,已有8位墓主的身份得到确认。
二、乾陵历年文物保护工作概说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央、省、市、县人民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乾陵的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得到不断加强,乾陵的文博旅游事业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实施后,乾陵的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成绩不断涌现。其中:
1978年至1979年3月,完成了陵园司马道长650米、宽20米的三混土路面铺筑工程和石刻地基加固工程;对陵园部分石刻进行了加固处理。
1992年至2000年,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与乾陵博物馆合作,完成了国家文物局“乾陵石质文物保护研究”科研项目(编号为922601),该项目通过了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的验收,并被鉴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94年4月,由国家文物局批准的“乾陵神道石雕扶直加固工程”完成。
1997年3月,投资1200万元修建的乾陵唐懿德太子墓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1999年9月至2000年9月,针对长期以来因自然雨水冲刷和风化对遗址的破坏,投资270万元,完成了陵园东乳峰阙楼遗址和永泰公主墓南侧双阙楼遗址保护工程。
2000年11月,投资39万元,在乾陵博物馆文物库房、陈列室、永泰公主墓和章怀太子墓墓道等重点部位安装了监控设施。
2000年至2003年,“乾陵景观生态绿化工程”启动并完成;由乾陵博物馆与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研究中心、陕西省档案保护科学研究所合作,使用古代彩绘壁画颜料恢复保护及对严重褪色、消失殆尽的30件彩绘陶俑、陶器和永泰公主墓部分原始壁画进行了保护性试验。
2002年10月至2003年10月,乾陵博物馆利用国债资金800万元和自筹资金694万元,建成长7.54公里的乾陵内城旅游环线公路,解决了游客参观陵园四门的交通问题。
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乾陵博物馆与西安奥维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完成了乾陵1∶1000、1∶500全野外数字化测绘地形图,面积约9.6平方公里。
2006年12月乾陵被列入中亚五国“丝绸之路”联合申遗项目中国陕西段名单后,乾陵的文物保护和旅游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各项事业有了较快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编制《乾陵保护总体规划》《乾陵保护管理规划2009—2025》文本和申遗文本
根据国家文物局的要求和批复,经陕西省文物局同意,2006年,乾陵博物馆(现名乾陵管理处)委托陕西省文物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心负责编制《乾陵保护总体规划》和《乾陵保护管理规划》。2008年6月18日,规划文本编制完成,并通过了由陕西省文物局组织的专家评审。2013年6月,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评审原则通过,并提出数条修订意见。目前该文本已修订完成并已上报陕西省人民政府等待公布实施。
中亚五国《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文本由陕西省文物局先委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保护西安中心统一编制,由参与申遗的各遗址点提供基础资料。乾陵先后向该中心提供了8万余字的文字资料和近百张文物遗址现状资料(图纸和照片)。后来由于国家文物局将此项工作交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总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承担,陕西省申遗办(文物局)又委托陕西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申报文本。2012年底,由于地方诸多因素限制,乾陵无声退出申遗工作,成为历史遗憾!
(二)颁布《唐乾陵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暂行办法》
为了加强对唐乾陵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陕西省文物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实际,咸阳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唐乾陵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经咸阳市人民政府2008年第37次常务会议通过,从2008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
(三)不断加大乾陵文物保护工作和景区环境整治工作的力度
保护好文物和遗址是传承中华文明的基础,也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基础。2006年3月,由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乾陵博物馆共同承担的“中日唐陵石刻保护项目之乾陵陵园石刻保护修复工程”正式启动,至2009年5月保护工程完工,先后完成了对61尊宾王石像的扶正加固及部分宾王像的化学清洗保护;内城南门石狮的清理除锈;司马道两侧4尊直阁将军像的除菌处理、加固封护、历次不当修复的处理;内城西门(白虎门)环境整治及石狮残件的拼接复原;内城北门(玄武门)环境整治及4尊石马、1只石虎的扶正、加固与重新夯基等工作。其中内城北门外石虎与东西两侧二石马系本次保护工作中新发现的文物,引起海内外极大关注。该工程共整治环境面积17500平方米,修复、扶直、归位石刻35件。经中日唐陵石刻保护项目专家组及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验收全部合格。
2008年3月,乾陵博物馆聘请有关文物保护专业技术人员对馆藏的乾陵陪葬墓出土的30件唐三彩或彩绘文物实施清洗、加固和修复等保护工作。
环境整治是乾陵文物旅游景区申遗工作的重点和难点。2008年3月,咸阳市文物旅游局、乾县文物旅游局和乾陵管理处(原乾陵博物馆)就乾陵申遗工作中的景区环境治理问题多次召开三方联席协调会,重点讨论了乾陵旅游区司马道东侧旅游纪念品销售大棚的拆迁等问题。会议明确了三方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要求按时完成各项拆迁和环境治理工作任务。2009年7月底,最影响乾陵景区观瞻的陵区旅游纪念品销售大棚的搬迁工作全部完成,该大棚的成功搬迁是乾陵文物保护管理和申遗工作取得的一个阶段性成果,得到包括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国家文物局巡视员、文物保护司副司长郭旃为组长在内的“丝路申遗”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乾陵的保护和管理者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文物安全工作方针,狠抓了乾陵文物保护和遗址安全工作,不断强化安全意识,狠抓软、硬件设施建设,认真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有效地保证了乾陵文物及遗址的安全。截至2013年年底,乾陵实现了馆藏文物第24个安全年和田野文物第19个安全年。
三、乾陵遗址的价值和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依据
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的合葬陵。乾陵埋葬的两位墓主人,一位是唐王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一位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他们既是一对夫妻、又代表李唐和武周两个不同的朝代。因此,乾陵是由李唐和武周两个朝代营建的皇帝陵。一陵葬二帝且是一对夫妻皇帝,这在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史上绝无仅有,在世界陵墓史上也非常罕见。乾陵是继承秦汉帝陵的形制发展而来的,处在中国古代皇陵从“堆土成陵”向“因(依)山为陵”发展的过渡时期。唐代帝王“因山为陵”的埋葬形式,是从唐太宗昭陵开始的,至乾陵始成定制,并从此奠定了后世帝王“因山为陵”葬制的基本模式。乾陵陵园仿唐都长安城格局营建,陵园规模宏大,建筑富丽,有“历代诸皇陵之冠”和唐陵典范的美誉。乾陵陵园内设置各类大型精美石雕群像120余件,其形制和雕刻技艺上承六朝而有所发展。这些石雕像采用圆雕、浮雕和浅雕三种形式,其题材之广、数量之多、雕刻技艺之精,远远超过前代,唐陵石刻制度自高祖献陵始,经太宗李世民昭陵而至乾陵时成为定制。乾陵石雕刻群被誉为“唐代石刻艺术的露天展览馆”。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证实,乾陵可能是目前唯一未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墓。
乾陵东南隅呈扇形分布的17座陪葬墓,其范围北至乾县城关镇东金村殷家,东北至唐僖宗靖陵,东至阳洪镇乳台村东南800米处,南至城关镇大青仁(龙)村,西至城关镇张家堡村东旅游路,整个范围东西5600米,南北3800米,占地2128万平方米(约31920亩)。偌大的陪葬墓区是乾陵陵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现存的封土堆外,可能还有未探测到和未发现的无封土的陪葬墓。根据唐高祖献陵和唐太宗昭陵目前发现的陪葬墓数目与文献记载的差异推测,乾陵的陪葬墓数目将远远大于文献记载的17座。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文物部门发掘清理了乾陵的5座陪葬墓,其中永泰公主李仙蕙、章怀太子李贤、懿德太子李重润等三座墓葬均由斜坡墓道、过洞、天井、小龛、前后甬道、前后墓室、封土堆等八部分组成。永泰公主墓是目前见诸文献记载的唐代212位公主中唯一享受“号墓为陵”规格的公主墓,墓内出土的壁画《宫女图》和庑殿式葬具——石椁,堪称国宝。懿德太子墓亦“号墓为陵”,是迄今为止陕西境内发掘最早、墓葬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座陪葬墓。墓内随葬品等级之高、内涵之丰富无与伦比,如墓道壁画《阙楼仪仗图》绘有190余人,场面宏大,制作精美。章怀太子墓出土的壁画《打马球图》《狩猎出行图》《蕃使图》(又称《客使图》)、《观鸟捕蝉图》等都是唐墓壁画中的佼佼者,被定为国宝级文物,其墓室被誉为“唐代壁画艺术的地下画廊”。
唐乾陵作为盛唐文化遗产的代表,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和科学艺术价值。(www.daowen.com)
(一)历史价值
1.乾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与其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陵
乾陵埋葬的两位墓主人,一位是唐王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一位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他们既是一对夫妻、又代表李唐和武周两个不同的朝代。因此,乾陵是由李唐和武周两个朝代营建的皇帝陵。一陵葬二帝,这在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史上绝无仅有,在世界陵墓史上也非常罕见。
2.自乾陵始确立了唐代帝陵制度,并对后世帝王陵墓制度产生了巨大影响
乾陵是继承秦汉帝陵的形制发展而来的,处在中国古代皇陵从“堆土成陵”向“因(依)山为陵”发展的过渡时期。唐代帝王“因山为陵”的埋葬形式,是从唐太宗昭陵开始的,到乾陵时始成为定制,并从此奠定了后世帝王“因山为陵”葬制的基本模式,影响深远。乾陵陵园规模宏大,建筑富丽,有“历代诸皇陵之冠”和唐陵典范的美誉。乾陵陵园内设置各类大型精美石雕群像120余件,其形制和雕刻技艺上承六朝而有所发展。从乾陵开始唐代帝王陵前石刻和陵园门阙成为一种制度和模式,不仅对后来的唐陵石刻产生了影响,而且后代帝陵前的石刻,无论是石刻数目,还是石刻种类以及安放位置,都继承了乾陵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具有开创性意义。
3.唐乾陵文化是中亚丝绸之路系列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乾陵拥有大量与丝绸之路相关的文物,其中包括国宝级壁画和反映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石刻与文物。其中61尊王宾石像真实记录了7世纪唐王朝与周边民族政权以及与欧亚大陆各国的政治文化交流状况,反映了中外文化互动的高潮,是其他历代陵墓所少见的稀世物证;大量的三彩陶俑反映了盛唐时期丝绸之路的繁盛与交往的频繁;章怀太子墓的壁画《客使图》(又称《迎宾图》)、《打马球图》《狩猎出行图》以及懿德太子墓出土的《驯豹图》等,反映了盛唐时期唐王朝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与来往状况。
4.乾陵是唐代帝王陵墓中唯一发现有双重城垣的墓葬
乾陵陵园仿唐都长安城格局营建,内外两重城垣以及墓室分别象征长安城的外郭城、皇城和宫城,地宫所在的梁山则位于宫城的中心,象征着皇权高于一切。
5.乾陵是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唐代帝陵
乾陵不仅外观宏伟,内藏也十分丰富。据武则天亲撰《述圣纪碑》碑文记载,唐高宗临死时,曾遗言“戒厚葬,藏习书”,要求把他生前所喜爱的字画埋进墓内。加上武则天和唐高宗都处在唐朝的全盛时期,可以想见乾陵地宫内陪葬品将数量巨大、等级极高。唐代帝王陵墓大部分被五代时耀州节度使温韬盗掘,唯有乾陵因盗挖时风雨大作而幸免于难。新中国成立后,经考古勘查,乾陵地宫墓道全部用石条填砌,层叠于墓道口直至墓门,共39层。各层石条均用铁栓板固定,并以铅锡水灌缝。勘查结果表明,陵墓四周没有盗洞,墓道的石条和夯土仍为原来合葬武则天时的样子。因此,乾陵成为唯一一座至今未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墓。
6.乾陵拥有整体等级最高的唐陵陪葬墓群
乾陵有17座陪葬墓,数量上虽然没有昭陵194座多,但却是所有唐陵陪葬墓中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陪葬墓群。懿德太子墓“号墓为陵”,是已经发掘过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唐墓。永泰公主墓是唐代213位公主中唯一享受“号墓为陵”规格待遇的公主墓,其墓也是已经发掘的等级最高的唐代女性墓葬。
(二)科学艺术价值
1.乾陵石刻融中外艺术风格于一体,在雕刻艺术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乾陵开始出现的融中外艺术风格的翼马、鸵鸟、蹲狮等,取代了中古帝陵神道原有的朱雀、石虎等,运用了线雕、半浮雕和浮雕等生动传神的技法,很有可能深受波斯前4世纪苏萨遗址中翼兽形象的影响,不仅是汉魏南北朝以来中国传统石刻艺术与外来雕刻艺术的结合,而且开辟了以后帝王陵墓前大量置刻翼兽的做法,烘托了陵区建筑的艺术主题。
2.乾陵陪葬墓壁画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精美的作品
章怀太子墓第一次发现了7世纪反映唐代外交活动的《客使图》和由波斯传入的以打马球活动为题材的《马球图》;懿德太子墓出土的《驯豹图》等,不仅显示了唐墓壁画艺术的卓越成就和时代风格,展现了唐代画师们精湛的艺术造诣,也体现了大唐王朝对外开放,面向世界的张力。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出土的总计约200平方米的石椁线刻画,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作品,其人物肖像和装饰均为皇家高手匠师的写实之作。
3.乾陵的选址与建制是唐代帝陵的典范
在关中十八座唐陵中,以乾陵和昭陵的地形选择最佳,以后的诸代帝陵,都无法与这两座陵墓相比。陵墓选择在乾县县城北侧的梁山之上,以山为陵,气势宏大,被称为唐代帝王陵墓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宏伟的帝陵之一。梁山主峰突兀于渭北平原之上,加之陵前双乳峰遥相呼应,山姿独特,气势恢宏,从东南方远观犹如一尊“睡美人”仰卧长空;从正南方看犹如一座笔架山;从西南方远观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从正北方看,又像一座金字塔。乾陵主峰大体近似圆锥形,以主峰为中心,环绕两重城垣,在梁山外围形成了类似于两重台阶式的结构,加之四周沟壑,形成“三重为昆仑丘”的高等级墓葬形式。
综上所述,乾陵陵园遗址及其历史文化价值符合国家文物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制定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的评定标准,(一)乾陵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保护规划已由省级人民政府管理部门——陕西省文物局负责编制并通过,已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批;(三)《乾陵考古工作计划》已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编制完成,已获批准并启动实施;(四)具备符合保护规划的《乾陵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已由原《乾陵保护规划》编制单位编制完成;(五)目前乾陵的专门管理机构——乾陵管理处,具备独立法人资格。
四、乾陵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工作进展情况
国家文物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及评定细则公布后,乾陵管理处(原乾陵博物馆)按照陕西省文物局的安排部署,对照管理办法和评定细则对乾陵陵园遗址的文物保护、陵园管理、基础设施、景观环境、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一一检查,并立即启动了“乾陵考古遗址公园”立项申报工作,并组织有关专家对已经完成的《乾陵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乾陵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计划书》《乾陵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文物影响评估报告》等资料进行了重新修订。目前乾陵陵园遗址保护范围内的所有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对遗址的破坏行为已得到控制或纠正;所有完成的建设项目均审批手续齐全;所有规划的建设项目均符合国家遗址公园规划;乾陵陵园已向公众开放;文物保护设施和旅游服务基础设施无重大安全隐患。乾陵陵园遗址的专门管理机构——乾陵管理处负责遗址公园的日常管理及运营。并且依法履行文物保护职责;依法实施遗址公园规划;建立健全相关管理规章制度;提供良好的卫生、服务、消防、救护等公共设施,并不断改善服务质量;在规定时限内向国家文物局和地方政府提交年度运营报告。遵守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执行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接受文物行政部门的指导和社会监督。
五、乾陵作为考古遗址公园的发展目标
(一)乾陵遗址将成为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乾陵展现给人们的是一个立体的盛唐世界,它将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往等,通过丧葬文化体现了出来,是唐王朝留给后人的宝贵文化遗产资源。乾陵文化遗产艺术博大精深,承载了盛唐时期的灿烂文化,其文明程度源远流长,凝聚了民族的聪明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民族文化灵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乾陵管理处(原乾陵博物馆)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二)乾陵遗址将成为我国典型的陵墓类遗址公园
乾陵作为盛唐时期保存完好的重要陵墓,其依山而建,气势恢宏,不仅成为周边地区重要的旅游观光集中点,也是国内相同旅游产品中的佼佼者。作为国家著名的4A级旅游景区和陕西西线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乾陵每年都要接待大量来自国内外的游客。2008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乾陵的游客接待量高达7.5万人次,全年累计接待参观人数超过85万人次。经过多年的发展,乾陵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旅游观光地。
(三)乾陵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保护与利用,可以进一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与建设
乾县是陕西省政府审定的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名胜古迹景点多彩多姿,除乾陵之外,还有隋恭帝杨侑的庄陵、唐僖宗李儇的靖陵和秦汉梁山宫等古遗址88处。自1963年乾陵对外开放以来,乾县的文物旅游事业发展迅速,平均年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其中外宾3万人次,收入1000余万元。改革开放后,平均年接待80多万人次,各项收入超3000余万元。乾陵考古遗址公园作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不仅带动了当地旅游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地方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作为乾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乾陵则是旅游事业的支柱。目前,乾县已委托北京和广州有关规划编制单位完成了《乾陵大景区旅游发展规划》,开始着手恢复乾陵地面建筑,加快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乾陵作为陕西西线旅游景点的一颗明珠,正在大放异彩,同时必将进一步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与建设。
总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国家文物局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大遗址保护具有深远意义。乾陵的保护管理者以保护、传承、发展的理念建设乾陵考古遗址公园,积极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乾陵文博事业的永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刘向阳:乾陵博物馆研究员;赵文军:乾陵博物馆文博馆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