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澄江抚仙湖古遗址消失及相关历史研究——汉置俞元县城探析

澄江抚仙湖古遗址消失及相关历史研究——汉置俞元县城探析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抚仙湖水下古代遗址发现以来,奇异消失的汉代俞元县城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条记载表明,汉置俞元县城及辖区范围在北魏以前都是清楚的。再往后,这一县名便消失了。因此,对于俞元古城是否消失,只有间接地通过其他相关史料来论证。而江河的消失,往往又是形成涨水、地陷等严重灾害的重要原因。这与俞元桥水的消失当然不无关系,从而构成汉置俞元古城消失的重要原因。

澄江抚仙湖古遗址消失及相关历史研究——汉置俞元县城探析

自抚仙湖水下古代遗址发现以来,奇异消失的汉代俞元县城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清代《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澄江府部·澄江府建置沿革考》所述:澄江“战国时为滇国地,汉置俞元县,属益州郡……”关于俞元古城(即该县“治所”)的具体位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第36卷说:“温水(即今南盘江)又东南,迳牂牁之毋单县……桥水注之。水上承俞元之南池。县治龙池州,周四十七里,一名河水。”方国瑜说:“龙池即抚仙湖,俞元县治抚仙湖北。”这条记载表明,汉置俞元县城及辖区范围在北魏以前都是清楚的。但到唐代,俞元古城的位置便不清楚了。唐人樊绰《云南志·云南城镇第六》在述及云南古城镇时,对于方位清楚者,皆标明其位置所在,如:“弄栋城在故姚州川中,南北百余里,东西三十余里。废城在东岩山上。当川中有平岩,周回五六顷,新筑弄栋城在其上……”对于故城于何处已不清楚,如汉“俞元”者,仅以“故地”的模糊概念来记述:“通海镇去安宁西第三程,至龙封驿。驿前临瘴川,去柘东城八日程,汉俞元县故地也。”

从正史的记载来看,“俞元”这一县名,最早出现于《汉书·地理志》。其后的《后汉书·郡国五·益州》、《三国志·蜀书》、《晋书·地理志》、《宋书·州郡志四·宁州》、《南齐书·州郡志四·宁州》等书中,都有俞元县的确切记载。再往后,这一县名便消失了。这种消失,是因县名更改而消失,还是整座古城一同消失?因为古城消失的情况,曾经在西南夷地区发生过。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邛都传》载:“邛都夷者,武帝所开,以为邛都县。无几而地陷为污泽,南人以为邛河。”唐人李贤等《注》云:邛都“在今州越县东南”。只可惜《南齐书》以后的《梁书》和《陈书》都没有《地理志》,我们不可能读到如邛都陷落之类的记载。因此,对于俞元古城是否消失,只有间接地通过其他相关史料来论证。

倘若我们把《南齐书》以前的记载和隋、唐以降的情况作比较,就会发现,汉代俞元故地的江河和居民民族成分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www.daowen.com)

《汉书·地理志》记载:“俞元,池在南,桥水所出,东至毋单入温,行千九百里。”就是说,今抚仙湖在俞元县城的南边,是桥水的发源地。桥水东流,经过毋单(今华宁)流入今南盘江,流程有1900里。而现在由抚仙湖流往南盘江的只有一条海口河,短短的一小点,哪有什么1900里的流程。因而桥水肯定早已消失。而江河的消失,往往又是形成涨水、地陷等严重灾害的重要原因。樊绰《云南志·山川江源第二》说:“又量水川在滇池南两日程,汉旧黎州也。川中有大池,其水东泄。流处出一石窦中,水流甚广,石窦甚狭。土蛮云,此窦忽窒空,则百姓忧溺。”向达先生《蛮书校注》据《旧唐书·地理志》及《嘉庆一统志》云:“量水川当即指今江川、华宁一带之坝子而言也。川中大池其水东泄,即今抚仙湖……”这就是说,唐代抚仙湖水是由一石洞向东流泄的,水流量很大而石洞甚狭小。这个泄水洞一旦阻塞,百姓就担心洪灾。一个泄水洞尚且如此,试想一条流程1900里的东泄大河突然消失,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那座建于抚仙湖畔的俞元古城还能保得住吗?

从陈寿《三国志·蜀书·李恢传》,可知南中大姓的杰出政治代表、有很高汉文化修养的李恢,是“建宁俞元人”。由此可以推知:三国时期的俞元县,是一个汉文化氛围十分浓厚的地区,其居民中,内地汉族移民和汉文化程度较高的西爨人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到了唐代,抚仙湖及其周围地区居民的民族成分却发生了很大变化。据《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澄江府部》所云:“河阳县(附郭),唐么些蛮居此,后为僰蛮所夺。”“江川县,汉时名碌云异城,又名易笼。唐蒙氏徙曲旺蛮居此,以白蛮守治之。”那么,原来那些汉化程度很高的居民哪里去了?一个较有说服力的解释就是:迁徙。如樊绰《云南志·名类第四》载,唐玄宗时“阁罗凤遣昆川城使杨牟利以兵围胁西爨,徙二十余万户于永昌”,说明这个地方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但迁徙二十余万户(若以一户五口计,则为一百万人)的方式如果是武力胁迫,则要派多少兵?新建立的南诏政权,有这么强大的军事力量吗?因此笔者认为,当时这种大规模民族迁徙的出现,只可能是自发、自愿的。而迫使他们自愿离乡背井的最大原因,在当时莫过于自然灾害猛烈发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其原居住地已无法继续生活下去了。这与俞元桥水的消失当然不无关系,从而构成汉置俞元古城消失的重要原因。

(原载《云南日报》2001年6月6日,“文史哲”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