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钓鱼岛历史揭秘的介绍

钓鱼岛历史揭秘的介绍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检阅了现今存世的琉球王国所有汉文文献,发现设有专门章节全面记录和讲述琉球疆界和岛屿的文献有三部,其中都无钓鱼岛。而在该书“附卷”三《山川》中记琉球每年四季所祭祀的火神时,罗列了琉球王国890座山岳和岛屿的名称及所在位置,其中也无钓鱼岛。图中左侧有说明性文字一方的岛屿属琉球,右侧无说明性文字一方的岛屿属中国,古米山便是琉球王国最西南端的岛屿,依次排在其西南边的赤尾屿、黄尾屿、钓鱼台都是中国的属岛。

钓鱼岛历史揭秘的介绍

有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归属,我们还可以根据琉球王国汉文文献予以考察。由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主权归属所涉及的当事双方分别为中国与琉球王国,所以从对方角度看问题,根据琉球文献进行考察自然更有说服力。

(一)琉球版图无钓鱼岛

在明洪武五年(1372)琉球成为中国附属国以后,至清光绪五年(1879)琉球王国被日本占领吞并改名为冲绳县以前的五百多年间,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等所在海域,不仅是中国奉命到琉球举行册封大典的使臣前往琉球王国必经之地,而且也是琉球王国使臣赴京进贡或琉球陪臣子弟到国子监或福建读书求学往返的航海要道。根据常理,钓鱼岛在交通方面有着如此重要地位,如果属于琉球王国领土,琉球人在记载自己国家历史地理的版图中应该有所反映,但事实并非如此。笔者检阅了现今存世的琉球王国所有汉文文献,发现设有专门章节全面记录和讲述琉球疆界和岛屿的文献有三部,其中都无钓鱼岛。

1.以琉球王国最高执政官、国相、北谷王子尚彻领衔监修,加授法司品衔、时任国师的琉球紫金大夫蔡温奉命改修,后代续修的《中山世谱》(日本学界称蔡温本《中山世谱》),是琉球王国的一部记事甚为详细的正史,也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琉球王国时期的汉文文献。其卷首载有《琉球舆地名号会纪》,全面记载了琉球“三府五州三十五郡”、“三十六岛”及其附属岛屿的正名和俗称,其中并无钓鱼屿、黄尾屿、赤尾屿等岛屿; 《会纪》后所附《琉球舆图》,也未出现钓鱼岛及其相关的名称,其最西南端的岛屿为“姑米”山(见下页图)。

蔡温本《中山世谱》卷首《琉球舆图》。

2.由琉球王国最高执政官国相尚彻领衔监修、纂修司郑秉哲等主持纂修的《琉球国旧记》,是一部记载琉球王国历史、地理、风俗、经济文化及有关遗闻和传说的汉文文献,其正编卷八、卷九是专记岛屿的,卷中自西南而东北依次记载了“久米岛”、“马齿山”、“叶壁山”、“宫古山”、“八重山”及其附属岛屿,并没有出现钓鱼岛及相关名称。而在该书“附卷”三《山川》中记琉球每年四季所祭祀火神时,罗列了琉球王国890座山岳和岛屿的名称及所在位置,其中也无钓鱼岛。

《琉球国旧记》附卷三《山川》(局部)。

3.直到1875年(日本明治八年),日本官方修撰地书《琉球小志并补遗》 [1],其《疆域》一款已将琉球中岛(即琉球王城所在地)改称冲绳岛,但在其所罗列“岛屿”中,仍旧没有钓鱼岛;更没有出现后来日本人所说的鱼钓岛或尖阁列岛等名称。

(二)根据琉球文献,其西南端领土止于古(姑)米山

琉球王国的版图中虽然没有钓鱼岛,但历史文献中却有关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记载。根据琉球文献,其西南端领土止于古(姑)米山。从下面引用的几则材料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琉球国相向象贤监修的琉球王国第一部正史《中山世鉴》,于嘉靖十三年(1534)记册封事,全文引中国册封使陈侃的《使琉球录》,其中对“见古米山,乃属琉球者”,亦未提出任何异议,可见在当时琉球最高执政官向象贤的观念中,琉球的领土就是止于古米山的。

琉球王国第一部正史《中山世鉴》于嘉靖十三年(1534)记册封事全引陈侃《使琉球录》。

刊刻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的《指南广义》,是一部记载琉球赴中国进贡有关航海问题的文献,包括“海岛图”、“针路”、“祭祀天妃祷文”等。作者程顺则,是琉球王国陪臣、著名学者,历任都通事、正议大夫、紫金大夫等职。一生当中曾“四抵闽,三入京师,南北间关,舟车劳瘁”(《指南广义·自叙》),为中琉之间友好交往做出了重要贡献。康熙五十八年(1719),中国册封正使海宝、副使徐葆光率测量官平安、丰盛额抵琉球,程顺则曾奉国王尚敬之命,与琉球另一著名政治家兼学者蔡温一起,参与绘制了《琉球三十六岛图》(徐葆光《中山传信录》)。著作除《指南广义》外,尚有《雪堂燕游草》、《中山诗文集》(总集,程顺则辑)、《琉球国中山王府官制》(与蔡铎、蔡应瑞合编)等。

为了进贡航海的需要,程顺则在《指南广义》中辑录了闽人三十六姓所传“针本”10条;并汇辑校正了永乐元年郑和、李剀、杨敏等人下东西二洋以来所作的“封舟针簿”。其中作为航路指标地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鸟屿(今北小岛)、黄尾屿、赤屿(赤尾屿)等均遵从中国对这些岛屿的命名(参见本书第24页、26页书影)。

程顺则的《指南广义》不仅辑录了郑和、李剀、杨敏等人下东西二洋以来所作的“封舟针簿”与闽人三十六姓所传“针本”,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了自中国往琉球和从琉球返回中国用罗盘针所指示的航道,而且将郑和等人所作“海岛图”经过删节重新处理,置于全书卷首(见下图)。

《指南广义》卷首《海岛图》。(www.daowen.com)

这幅图自右向左依次标明的是由中国福州往琉球中山沿途必经的一些海山岛屿。耐人寻味的是,书的中缝右边的岛屿讫于赤尾屿,中缝左边的岛屿起于古米山;中缝左侧的古米山、马齿山上方均有说明性的文字,“古米山”上方曰:“古米山,国人所谓久米岛是也。周四六里,二十町。”“马齿山”上方曰:“马齿,国人所谓计摩罗是也……”而在中缝右侧无一座岛屿有说明性的文字。我们认为,海岛图的这种排列方式与文字说明方式决不是无意而为之,而是在向我们表明,书的中缝处便是国界线。图中左侧有说明性文字一方的岛屿属琉球,右侧无说明性文字一方的岛屿属中国,古米山便是琉球王国最西南端的岛屿,依次排在其西南边的赤尾屿、黄尾屿、钓鱼台都是中国的属岛。事实上,书的中缝处正是中琉之间界水——黑水沟所在的位置。

我们说程顺则《指南广义》中海岛图的排列方式与文字说明方式表明了古米山是琉球王国最西南端的岛屿,这并非附会和揣测。因为除了画图的暗示意义,我们还有其他材料作为佐证。在程顺则诗集《雪堂燕游草》卷末附录有一篇《琉球考》,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册封(琉球)……其国届期遣看针通事一人并水手来,与偕密室看针,即白昼燃灯,亦名十更船。往以西南风,期孟夏;归以东北风,期季秋。望见古米山,即其境。……

《琉球考》系摘录明陈仁锡的《皇明世法录·琉球》而成篇,文字虽非程顺则本人自己所作,但是程氏既然把这篇文字附入自己的文集中,且在原篇名中加一“考”字,说明他在材料的取舍上下过工夫,是认同“望见古米山,即其境”的。换言之,在程顺则的意念中,琉球国领土就是止于古米山,由此再往西南方向便没有其国家的岛屿了。

程顺则《雪堂燕游草》卷末附录的《琉球考》称,『望见古米山,即其境』。说明琉球王国领土西南止于古米山。

如果说从程顺则的作品中得出“琉球王国领土止于古米山”这一结论还要费一点功夫的话,那么,琉球官生郑学楷便是以最直截了当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这一问题的确切信息。

郑学楷,字以宏,琉球国久米府人。北京国子监肄业官生。咸丰间仕至都通事。道光二十年(1840)秋,琉球国中山王尚育派遣耳目官向国鼎、正议大夫林常裕奉表赴中国进贡方物,当时郑学楷以“现官里之子”的身份,与后来任耳目官的东国兴、仕至紫金大夫的阮宣诏以及在中国病故的向克秀一起随同贡使到北京国子监读书。在海上航行时,四位琉球国陪臣子弟各写了一首《海上观潮歌》,郑学楷在诗中说:台。从来沧溟纳浩荡,众渎百流皆来归。即今圣德被遐迩,螺车羽轮朝皇畿。奔鲸骇浪不复有,天光海镜清涟漪[2]

平生喜游眺,未见海上奇;今王嗣位庚子岁,乘槎海上历险巇。长帆十幅出姑米(姑米,下国属岛,过此则无岛屿矣),苍茫万里无津涯。玄黄不辨乾坤色,中流一气相潆洄。银涛雪浪掀天至,素车白马惊交驰。霆击雷轰碎天鼓,十洲三岛愁崩摧。……中流一叶忘奇险,随波起伏天东陲。三日初看鸡笼岭,四日已到五虎

郑学楷《海上观潮歌》(局部)。

郑学楷一行是乘船自琉球往中国进发的,诗人在“长帆十幅出姑米”诗下自注曰:“姑米,下国属岛,过此则无岛屿矣。”所谓“无岛屿”,当然是说前方无琉球岛屿。这说明琉球国西南端岛屿止于姑米山,而姑米再往西南方向的赤尾屿、黄尾屿、钓鱼台等无疑都是中国的属岛。

琉球王国历史文献中关于其西南端领土止于古(姑)米山的记载,与中国历代琉球册封使的出使记录及其他文献中关于中琉领土分界的记述是完全一致的。中琉两国历史文献中这种若合符契的文字记叙,说明在明清时期,两国政府在领土划界方面有着非常明确的共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归属权在两国之间毫无争议。尤其是琉球王国诸多文献均提到其西南端领土止于姑米山,这种根深蒂固的国境线意识,更是生动有力地证明了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乃不争的历史事实。

【注释】

[1]光绪九年姚文栋据日本明治八年官修本译。

[2]《琉球诗录》卷之二,日本大阪大学附属图书馆藏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刻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