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蒙古兴起与成吉思汗在《国史概要(第4版)》中的探讨

蒙古兴起与成吉思汗在《国史概要(第4版)》中的探讨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头召开最高部族会议——忽里台大会,树起九旒白旗,登上蒙古大汗的宝座,被尊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借口金宣宗对他抱怀疑态度,于1215年发兵占领中都。然而成吉思汗灭亡西夏的战争进行得异常艰苦。肃州、甘州的战争也十分酷烈,尤其是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围攻灵州之战,其酷烈的程度为蒙古军作战史中所罕见。此举显然中了蒙古的圈套。13世纪蒙古草原上的牧民与牧地,都属于各级领主。

蒙古兴起与成吉思汗在《国史概要(第4版)》中的探讨

唐朝时,分布在大兴安岭北段的室韦诸部中有一支蒙兀室韦部,蒙兀即蒙古的异译。唐末,蒙古一部迁到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上游,进入草原后,蒙古由原先的森林狩猎发展为放牧牲畜,与中原地区的联系也日益密切,社会经济获得明显发展。

在11至12世纪时,大漠南北草原上,分布着许多游牧部落:蒙古部、塔塔儿部、克烈部、乃蛮部、蔑里乞部、弘吉剌部、汪古部。在诸部为了掠夺人口、牲畜和扩大地域的争战中,蒙古乞颜氏贵族铁木真的势力逐渐强大。

铁木真(1162—1227年),姓孛儿只斤,其父也速该有“勇士”(蒙语为拔阿秃儿)之称,在与塔塔儿部的战争中,儿子降生,便以俘虏的塔塔儿首领铁木真的名字为儿子命名。成年的铁木真借助札木合的力量聚集蒙古部众,建立自己的斡耳朵(即《辽史》所谓斡鲁朵,意即行帐、行宫),约在12世纪80年代,自称为汗。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铁木真在克烈部支持下打败蔑里乞部,又消灭了蒙古部内部的对手,以后陆续降服了塔塔儿部、弘吉剌部、克烈部、汪古部、乃蛮部,完成了漠北草原的统一,从此就统称草原各部为蒙古。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头召开最高部族会议——忽里台大会,树起九旒白旗,登上蒙古大汗的宝座,被尊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经过十多年的征战,终于建立起一个草原帝国,它的国号蒙古语叫“也客忙豁勒兀鲁思”,意即“大蒙古国”。

成吉思汗是骁勇善战的军事天才,他把整个蒙古社会全盘军事化,并且开始了世界历史上最令人震惊的一系列征服战争。他把目光瞄准了南面的中原王朝,首当其冲的是西夏。在初战告捷后,于1209年大举入侵,决黄河堤岸水淹西夏首都中兴府(今宁夏银川),迫使西夏求和。第二个目标是金朝。蒙古原先臣服于金,成吉思汗即位后仍向金称臣纳贡,当成吉思汗看到庸懦的卫绍王即帝位后,便断绝了原来的臣服关系,于1211年率军大举攻金,夺取五十多州县,逼近其中都燕京(今北京),金军虽有“震天雷”、“飞火枪”等新式武器,但当时政治腐败、经济凋敝,将领们毫无斗志,据守野狐岭的金军号称四十万,一触即溃,在浍河堡战役、缙山战役中,金军精锐主力被全歼。金朝不得不送公主及童男童女,外加马匹、金银、绸缎,乞求和平。1214年心有余悸的金宣宗为了避免后患,从中都(今北京)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成吉思汗借口金宣宗对他抱怀疑态度,于1215年发兵占领中都。此后金的领土大大缩小,黄河以北之地几乎全为蒙古所有,灭金已指日可待。

成吉思汗铜像

在此以前,成吉思汗突然把攻击的矛头转向西方,形势发生了富有戏剧性的变化。成吉思汗命大将木华黎率偏师去对付金朝,自己集中主力准备西征,在灭亡了西辽后,便把矛头直指中亚细亚的花剌子模。摩诃末国王统治下的花剌子模是一个不稳定的军事政治联合体,内部矛盾重重,战争一开始摩诃末便率先逃跑,在强大的蒙古军队凌厉的攻势下,缺乏统一指挥的孤城,被各个击破,花剌子模的新都撒麻耳干(今乌兹别克撒马尔罕)、旧都玉龙杰赤(今乌兹别克乌尔根奇)都被蒙古军队攻占。成吉思汗指挥下的蒙古军队横扫中亚细亚至波斯、印度的广大领域,于1224年启程东归。

1225年成吉思汗回到漠北,见西夏不屈从于他,决定一举灭亡它。这时的西夏早已由盛转衰,面临来自蒙古的严重威胁,皇室内部一再出现争夺皇位的事件,为了维持摇摇欲坠的局面,时而附金抗蒙,时而降蒙侵金,终于和金朝一起被蒙古所灭。

然而成吉思汗灭亡西夏的战争进行得异常艰苦。1226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军从北路侵入西夏,攻破黑水城、兀剌海城,在进攻沙州时,遇到顽强的抵抗,蒙古大将阿答赤差一点被活捉,经过一个多月的伤亡惨重的攻坚战,才拿下沙州。肃州、甘州的战争也十分酷烈,尤其是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围攻灵州之战,其酷烈的程度为蒙古军作战史中所罕见。西夏的末代统治者帝(xiàn)在中兴府被蒙古军队围困达半年之久,于1227年6月向蒙古投降,一个月以后献城,不仅帝被杀,全城军民都遭到了残酷的屠杀。西夏王朝在历史上存在了190年,至此宣告灭亡。

成吉思汗就在西夏献城的前夕,在军中得病,死于漠北,结束了他六十六岁的辉煌一生。他临死前提出了联宋灭金的战略方针。(www.daowen.com)

他的继承人窝阔台继承遗志,发兵灭金。窝阔台是成吉思汗正妻的第三子,由忽里台大会承认为蒙古第二代大汗,他在契丹耶律楚材的辅佐下,制定了堂皇的中国式朝仪制度,奠都于哈剌和林(今蒙古国后杭爱省哈拉和林),然后从南北两路攻金,北路由孟津渡黄河攻洛阳,南路假道南宋领土,经邓州抄袭开封。金放弃开封逃往归德、蔡州。

南宋统治者再次重犯北宋海上之盟“以夷制夷”的错误,与蒙古达成协议:联合进攻金朝,金灭亡后,河南的领土归宋,河北的领土归蒙古。此举显然中了蒙古的圈套。当宋军由襄阳攻下唐州,向息州进军时,竟被小股金军所击败。金哀宗派使节与宋朝和谈,一针见血地指出:“蒙古灭国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及于我,我亡必及于宋。唇亡齿寒,自然之理。若与我连和,所以为我也是为宋。”遭宋朝方面拒绝。宋理宗端平元年、金末帝天兴三年(1234年)正月,蔡州城被蒙古军攻破,金朝灭亡。其实留着金朝可以作为蒙、宋的缓冲地带,对南宋有利。金亡,蒙古与南宋接壤,灭宋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

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发动了西征,使蒙古显赫一时,还在蒙古地区建立分封制度,颁布法典《大札撒》,而且命人创造了蒙古文字。可见他并非“只识弯弓射大雕”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说:读书的糊涂人,终究要超过生性聪明的人。他任用畏兀儿人塔塔统阿,以畏兀儿字母书写蒙古语,教授太子及诸王,创制了畏兀儿体蒙古文。忽必烈即位后,命八思巴创制蒙古新字——脱胎于藏文的拼音文字。元亡后,八思巴蒙古字不再通行,畏兀儿体蒙古字不断演化,沿用至今。

13世纪蒙古草原上的牧民与牧地,都属于各级领主。成吉思汗把他所属的亲兵(那可儿)和归附于他的各部首领分封为万户那颜、千户那颜、百户那颜。那颜可译作官人,也可译作领主,他们按照等级有数量不等的牧地和牧民。成吉思汗把份地分封给自己的儿子及近亲们,据《元朝秘史》记载,获得份地的有其正妻孛儿台所生四子,以及诸弟。其四子的份地在按台山以西,总称西道诸王,后来逐渐扩展,形成长子术赤之子拔都建立钦察汗国,次子察合台的后王建立察合台汗国,四子拖雷之子旭烈兀建立伊利汗国。其诸弟的份地,据一些学者考证,或在兴安岭以西,或在兴安岭以东,或在女真边墙一带(即今乌珠穆沁左旗),总称东道诸王。

成吉思汗作为蒙古国的大汗,国家和人民就是他那个氏族的领土领民,也就是说,在蒙古国范围之内的人民,都是成吉思汗及其氏族的兀纳罕 · 孛斡勒。成吉思汗氏族的男性子孙,就是拥有世袭领地领民的可卜温——诸王。可卜温一词在蒙古语中原意为儿子,诸王是它的引申义。每一个可卜温有分地分民的权利,既是份地的领主,又是蒙古大汗的臣子。

成吉思汗在任命左手万户、右手万户、中军万户作为最高领兵官的同时,又把原来的护卫军扩充为一万人,包括一千宿卫、一千箭筒士、八千散班,保卫大汗并跟随大汗出征,平时分四队轮番入值,称为四怯薛。大汗直接掌握这支称为怯薛的护卫军,成为大汗权力的基础,加强了对在外诸王及那颜的控制。怯薛由游牧主的“伴当”演变而来。所谓伴当是氏族社会衰落过程中形成的游离分子,归属于一个游牧主人。符拉基米尔佐夫认为伴当与主君的地位是平等的,日本北亚史专家护雅夫认为主君与伴当之间存在一种主从关系,这种主从关系来自家产制度,美国社会学家克瑞德(Lawer-ence Krader)也持有与此近似的看法。成吉思汗在建立以其“黄金家族”为核心的蒙古国时,怯薛的贡献极大,成为大汗行使其权力的重要手段。

成吉思汗初起时曾说:“哥哥弟弟每商量定,取天下了呵,各分土地,共享富贵。”他的继承者征服金朝后,仿照传统制度,把农业区的人口和土地分给成吉思汗氏族的诸王、功臣。这种领地,依契丹的用语,称为投下(或头下),有所谓十投下、五投下之类。太宗窝阔台根据耶律楚材的建议,在此等分地上设置达鲁花赤,赋税由朝廷所遣官吏征收,年末颁赐领主。

斡耳朵即《辽史》所谓斡鲁朵,意即行帐、行宫,是蒙古君长的住地。成吉思汗有四斡耳朵:第一斡耳朵(大斡耳朵)即庐朐河行宫,第二斡耳朵即萨里川哈老徒行宫,第三斡耳朵即土兀剌河上黑林,第四斡耳朵即斡难河行宫。太宗窝阔台、定宗贵由、宪宗蒙哥都有各自的斡耳朵。世祖忽必烈以前宫殿即斡耳朵,宫殿之外无斡耳朵;世祖以后斡耳朵与宫殿分离,宫殿之外另有斡耳朵,对于蒙古而言,这是一大进步。

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成吉思汗的财富,就是他的谋士们的才能,就是在马背生活中反复灌输到游牧民族战士心中的尚武精神和军事纪律,还有他个人叱咤风云的胆略。成吉思汗的个性和组织能力,加上蒙古人的好战性格,以及他们从近邻吸取的文明气息,就是蒙古人在其领袖成吉思汗的激励下取得惊人的军事和政治成就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