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金朝统治下北中国:国史概要(第4版)

金朝统治下北中国:国史概要(第4版)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版图的不断扩大,金朝统治下的居民有女真人、契丹人、渤海人和汉人,原先中央的勃极烈制度、地方的猛安谋克制度,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海陵王时代,女真朝野上下先前那种尚武质实的习俗已日益衰退。

金朝统治下北中国:国史概要(第4版)

1127年,金灭亡北宋后,立宋宰相张邦昌为傀儡,建楚国,作为收拾时局的方案,但这个傀儡政权很快自行瓦解。1130年,金朝又立宋朝降将刘豫,建齐国,作为金朝属邦,以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东北)为首都,以后迁都于开封

随着版图的不断扩大,金朝统治下的居民有女真人、契丹人、渤海人和汉人,原先中央的勃极烈制度、地方的猛安谋克制度,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金熙宗在朝廷设立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综理政务。1137年他又废除了傀儡政权齐国,在汴京开封设行台尚书省,次年又把燕京枢密院改为行台尚书省,由行台尚书省负责对北中国的统治。这种行台制度并无新奇之处,就是把旧领土与新领土加以区别,分作两部分加以统治。所谓行台制度,是设置与中央的尚书省平行的行台尚书省,治理新的领土。金熙宗又把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子)作为都城,修建宫殿,号称上京,并制定了朝仪制度,颁布了新文字——女真小字。

海陵王即位后,对政治制度加以改革:废除了汴京行台尚书省,政令统一于中央;废除了形同虚设的中书省、门下省,由尚书省总理政务;废除了军事机构都元帅府,改为枢密院,尚书省与枢密院成为中央最高政治、军事机构。与此同时,海陵王派人到燕京营建都城,在1153年把首都从上京会宁府迁至燕京,号称中都。为了加紧消灭南宋,海陵王又在1161年把首都从燕京迁至南京开封府。当海陵王率兵大举南下时,金朝内部发生政变,拥立完颜雍为帝(金世宗)。金世宗仍以中都燕京为首都,继续推行海陵王制定的各项制度,大批任用非皇室的女真人和契丹人、渤海人、汉人参政,实行比较开明的政治,因此金世宗被称为“小尧舜”。

随着女真人汉化的逐渐加深,金朝逐步走上了由盛转衰的进程。(www.daowen.com)

由于经济关系与阶级地位的变化,女真统治集团逐渐由原先生气勃勃的征服者向腐朽衰颓的寄生者道路上走去,长期不耕不战,耕稼技术未能学得,作战能力却丧失了,骁勇善战的女真军队也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土壤。海陵王时代,女真朝野上下先前那种尚武质实的习俗已日益衰退。世宗即位后,企图改变这一趋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调“女真、汉人其实则二”,反对学习汉人风俗,主张“依国家旧风”。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五月,世宗率领皇室子弟和文武百官回到他们的发祥地上京会宁府,召集女真族故老演习女真歌舞,并亲自以女真语歌唱祖先创业的艰难。金章宗即位后,一反世宗所为,大力倡导汉化,他本人酷爱汉字书法、绘画、图书,成为汉文化素养最高的一个皇帝。在他的倡导下,女真贵族醉心于研习汉文化,猛安谋克户耽于享乐,尚武之风荡然无存。

金朝的经济基础是极其薄弱的。黄河下游迁入大量猛安谋克户,从汉人手中夺取土地,作为牛头地和其他官田,因而使纳税民田大量减少,影响了金朝的财政收入。仅占全部耕地一半的民田,由于军费激增而负担过重的课税,成为一个很尖锐的矛盾。金宣宗时遥领陇州防御使王扩指出:“久不改图,徒使农民重困,而军户亦不得妥帖”,“彼皆落薄失欢,无所营为,唯有张口待哺而已”。这样一个脆弱的政权,是难以长期维持的。

在这战乱不息的时代,原先北宋发达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势头受到影响,能在某些方面得以延续,实属不易。河北东路、河北西路北宋时号称“衣被天下之地”,金朝统治下,这些地方名牌优质纺织品依然相当有名,例如相州的“相缬”、河间的“无缝绵”、大名的皱縠和绢、平阳的卷子布,此外还有东平的绫锦和绢、辽阳的师姑布、平州的绫、涿州的罗。北宋发达的印刷业,此时仍在各地延续,中都、南京、平阳是刻书中心,官营或民营的刻书作坊遍布各地,著名的赵城《大藏经》七千一百多卷,由民间集资雕版印刷,持续达二十多年,堪称巨大文化工程。由于战争的频繁,火药应用与火器制造在北宋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谓“铁火炮”,这些用生铁铸成的炮,发射时声如霹雳,后来又改进为“震天雷”,用铁罐装上火药,“炮起火发,其声如雷”。又有所谓“飞火枪”,用十六层纸做枪筒,筒内装上火药、铁屑,作战时喷出火焰,远达十多步。在文化方面,北宋流行的“说话”与“诸宫调”,此时广为流行。其代表作有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用琵琶伴奏说唱,标志着“诸宫调”的成熟。此外又出现了“院本”,作为一种戏曲样式,与诸宫调一起孕育了北曲杂剧,是金朝文化的一大创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