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史概要第4版:岳飞与靖康耻

国史概要第4版:岳飞与靖康耻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元祐更化”后,变法与反变法的争议演化为朋党之争,意气用事,置国家社会利益于不顾。蔡京之流借口“不患无财,患不能理财”,以推行新法为名,行聚敛财富之实。以后规模扩大,从各地调集大批船只,每十艘编为一纲,号称“花石纲”,劳民伤财,流毒东南十二年。宋金海上之盟及以后发生的宋金交涉,充分暴露了宋朝的政治腐败与军事无能。这种懦弱的表现,助长了金军的嚣张气焰。靖康元年八月,金军再次南下。

国史概要第4版:岳飞与靖康耻

“元祐更化”后,变法与反变法的争议演化为朋党之争,意气用事,置国家社会利益于不顾。这种斗争一直持续到北宋的灭亡。

元符三年(1100年)七月,宋徽宗赵佶亲政,两年后打出恢复熙宁新法的旗号,改年号为崇宁,以示崇法熙宁。蔡京重返朝廷,受到徽宗重用,出任右相,与童贯、王黼、梁师成、杨戬、朱勔(miǎn)、李彦、高俅相勾结,专权跋扈,把朝政搞得一团糟。宋徽宗宠信蔡京之流,让他们把持朝政,自己却沉迷于道教书画之中,自称为“教主道君皇帝”,是“神霄玉清府长生帝君”(上帝长子)降生,下令在开封及各地普建道观,设二十六个等级的道官,人数近二万,与官吏支领同样的俸禄。此公擅长“瘦金书”及工笔花鸟画。然而他做皇帝极不称职,腐败无能,祸国殃民,不但毁了自己,也使自己的书画才华黯然失色。

蔡京以推行新法为幌子,大搞派系倾轧,打击异己势力。他早年追随变法派,司马光“元祐更化”时,转而反对新法,绍圣时章惇恢复新法,又转而依附章惇。一旦大权在握,蔡京又以变法派面貌出现,把文彦博、吕公著、司马光、苏辙程颐等一百二十人定为“元祐奸党”,又把元符三年向太后(宋神宗皇后)执政时主张恢复旧法的官员与之合为一籍,共计三百零九人,由宋徽宗书写后刻石立碑,称为“元祐党籍碑”,进行政治迫害,或流放,或罢官,或降职,其中包括与蔡京意见不合的变法派章惇等人。无怪乎刘子健要在《中国转向内在》中慨乎言之:徽宗朝尽管打着新政的旗号,却失去了改革的本来精神,只剩下改革的缺点和腐败搅和在一起。

蔡京之流借口“不患无财,患不能理财”,以推行新法为名,行聚敛财富之实。恢复免役法,意在多征役钱;恢复方田均税法,意在额外增税;大改茶法、盐法,意在增加茶税、盐税。因此宋徽宗颇为得意地说:“此太师(蔡京)送到朕添支也。”对蔡京为朝廷聚敛财富赞扬不已。得到赞扬的蔡太师更加起劲,在杭州设造作局,由大宦官童贯主管,集中东南工匠几千,制作奢侈品,上贡朝廷;在苏州设应奉局,搜集东南花石草木以满足徽宗之爱好,由朱勔主管。以后规模扩大,从各地调集大批船只,每十艘编为一纲,号称“花石纲”,劳民伤财,流毒东南十二年。

蔡京之流还运用职权公开卖官纳贿,官位各有定价,当时谚语说:“三千贯,直秘阁;五千贯,擢通判。”由“花石纲”得势的朱勔父子,“货赂公行,其门如市”,中外官吏“由其父子以进者甚众”。

政治的腐败导致民怨沸腾,民间流传的歌谣一语双关地唱道:“打破筒(童),泼了菜(蔡),便是人间好世界。”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宋江起义和方腊起义。

宋江起义发生在山东郓州寿张县梁山,梁山在梁山泊之中,周围数十里。当时大搞括公田,把梁山泊括归政府所有,农民打鱼采蒲苇都要按船向政府交租,“泊旁之人无所衣食,强者结集为寇盗,弱者转徙乎沟壑”。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等三十六人率众在梁山泊起义,转战河北、山东一带。

方腊起义发生在浙江西路的睦州(建德)青溪县(淳安)。此地接近徽州,是商贾辐辏之地,盛产林木、竹、漆,造作局、应奉局每年苛索不断。宣和二年(1120年)方腊以声讨朱勔为名发动起义,宋徽宗不得不一面下令撤销造作局、停运花石纲,并把朱勔父子罢官,一面命令童贯率十五万精兵前往征讨。

宋朝陷入了内外交困之中。宋金海上之盟及以后发生的宋金交涉,充分暴露了宋朝的政治腐败与军事无能。金朝在灭辽后,立即掉转锋芒,直逼宋朝。宣和七年(1125年)十一月,金军两路南下:西路军由完颜宗翰(粘罕)率领,从大同府(今山西大同)直插太原府;东路军由完颜宗望(斡离不)率领,从平州(今河北卢龙)直插燕山府,然后合师围攻东京开封府。西路军被阻于太原城下,东路军攻下燕山府,长驱南下,渡过黄河,矛头直指东京开封府。宋人以为澶渊之盟可恃,河北毫无防务可言,金兵南下所向披靡,斡离不十一月十九日发兵,十二月十日攻陷燕京,不过二十余天,次年正月初三日渡过黄河兵临东京城下,距燕京陷落也不过二十余天。

宋徽宗听到金兵南下的消息后,不敢亲自承担抵抗的重任,匆忙传位给太子赵桓(即宋钦宗)。宋钦宗即位,改年号为靖康,尊徽宗为太上皇。太学生陈东等上书,指责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勔“六贼异名同罪”,应“传首四方,以谢天下”,朝野舆论纷纷揭露“六贼”的滔天罪行,宋钦宗不得不下旨,王、童、朱斩首,李、梁赐死,蔡流放岭南。钦宗仓促即位,毫无政治经验,全凭朝议左右。当时廷臣分化为两派:一派以宰相白时中、李邦彦为首,主张避敌锋芒,借口京城难守,钦宗应出避襄阳、邓州一带,徐图恢复;另一派以太常少卿李纲为首,主张迎战御敌,认为天下城池未有如京城之坚固者,且为宗庙、社稷、百官、万民所在,舍之何往?他引证澶渊之盟的历史经验说:“昔者契丹拥百万之师,直抵澶渊,当时若从避幸之请,坚壁之言,岂得天下太平百有余年!”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宋钦宗下诏亲征,任命李纲为兵部侍郎、亲征行营使,部署京城防御。完颜宗望兵临东京城下,要宋朝派亲王、宰相前往议和。李纲奉命主持京城防务,却无兵可调,只得临时张榜召募敢死队,但兵力不敷分配,当金兵攻城时,令百姓上城协助防守。在这种情况下,守城御敌的李纲无可奈何地感叹道:“吾大兵未集,固不可以不和。”勉强留在京城的钦宗,派郑望之等赴金营求和。钦宗给议和使者的条件是:增加岁币三五百万两、犒军银三五百万两。孰料完颜宗望向宋使提出,以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牛马各万匹、绸缎百万匹,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以亲王、宰相为人质,作为议和条件。宋钦宗答应了赔款、割地的要求。金军见东京备战气氛高涨,各路勤王军又陆续赶来,便撤军北归。这时各路勤王之师已到达,面对孤军深入的金军,完全可以决一死战,居然让金军从容北撤。这种懦弱的表现,助长了金军的嚣张气焰。靖康元年八月,金军再次南下。此时政府中主和派占上风,不仅主张割地,而且主张遣返各地勤王军,撤除东京外围的防御工事。金方得寸进尺,提出宋、金以黄河为界,宋钦宗全盘接受,亲自下诏给河北、河东两路臣民,要他们“归于大金”,企图以此来保住东京。然而事与愿违,金军乘虚而下,一举攻破京城,宋钦宗亲自前往金营求和,降表上写着:“微臣(钦宗自称)捐躯而听命。”金军在京城内大肆掳掠,于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初一日俘虏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戚以及朝廷宝玺、舆服、礼器等,一起挟带北去。北宋覆灭了。这就是所谓“靖康耻”。徽钦二帝后来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

金军北撤时,宋皇室成员全被俘虏,仅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以兵马大元帅身份在河北部署军事,得以侥幸漏网,宋廷旧臣拥戴赵构于1127年5月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宋高宗),改元建炎,这一年以后的宋朝,史称南宋。(www.daowen.com)

宋高宗对金极度恐慌,虽然起用了李纲为相,任命李纲推荐的宗泽为东京留守、张所为河北西路招抚使、王为河东经制使,但并不想收复河北、河东失地,拒绝宗泽的出兵北伐、常驻开封的建议,倚重投降派黄潜善、汪伯彦之流,在金兵毫无南下迹象时,放弃南京应天府,南迁扬州。这一退,反而招致金兵的追击,直逼扬州。高宗仓皇渡江,逃往杭州,金兵又进逼杭州。高宗又奔越州(绍兴)、明州(宁波),逃往定海、温州。建炎四年(1130年)春,金兵在饱掠以后北撤。退保长江口一带的御营左军统制韩世忠,在金兵北撤时,率水军八千在镇江江面狙击,把金兵逼进黄天荡(今南京东北江边),与金将完颜宗弼激战,其妻梁氏击鼓助战,一时传为佳话。金兵被堵四十余天,才得以退回建康(今江苏南京)。岳飞率部收复建康,金兵退至长江以北,以宋高宗为首的南宋朝廷才得以在杭州(临安)苟安下来。

宋高宗为了苟安于东南半壁江山,回到杭州之初,一年之内就几次向金朝上书乞哀,说什么“前者连奉书,愿削去旧号,是天地之间皆大金之国而尊无二主,亦何必劳师远涉而后快哉!”当金兵在江南受挫北归后,改用“以和议佐攻战”的办法。建炎四年(1130年)金朝把秦桧(huì)放回。

秦桧(1090—1155年),字会之,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靖康之变时随徽、钦二帝被俘虏北去,屈膝投降,大倡和议,故被放回南宋。秦桧到了杭州,几个月后就受到高宗信任,官至宰相。他为了瓦解南宋政府与军队,提出“南人归南,北人归北”主张,引起朝野震动,群情激愤,欲“食其肉而寝其皮”。高宗也大为不快,说:“桧言‘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朕北人,将安归?”便把秦桧逐出政府。

绍兴元年(1131年)宋将吴玢在大散关附近的和尚原,重创金兵,金将完颜宗弼身中两箭。绍兴四年吴玢又在仙人关(今甘肃徽县南),再次大败完颜宗弼。与此同时,岳飞率部连克郢州(今湖北钟祥)、随州(今湖北随县)和襄阳府(今湖北襄樊),又攻克邓州(今河南邓县)、唐州(今河南唐河)、信阳军(今河南信阳),屯兵鄂州(今湖北武昌),南宋建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收复失地。之后,岳飞又率军连破河南许多州县,兵临蔡州(今河南汝南)。绍兴七年(1137年)高宗重新起用秦桧,出任枢密使,秦桧与宰相张浚劝说高宗收回由岳飞并统淮西军的成命,招致淮西军哗变投敌,致使朝野震惊,形势急转直下,金朝向宋高宗诱降。次年,高宗任用秦桧为相,力主和议,以迎请徽宗尸体为名,表示向金投降之意。金朝使节抵达杭州,要宋朝取消国号、帝号,称藩属,方可允许送回徽宗尸体。秦桧力主“屈己就和”,代表皇帝在金使面前跪拜,全盘接受各项条件。

此时金朝内部发生政变,强硬派完颜宗弼(即兀术,一作乌珠)得势,撕毁条约,于绍兴十年(1140年)夏大举南侵。岳飞不顾秦桧阻挠,率军北上,迎击金军,连战连捷。岳飞率领岳家军从湖北出发,很快进入河南中部,收复了颍昌府(今河南许昌)、淮宁府(今河南淮阳)、郑州、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并派遣梁兴等深入黄河以北,袭击金军后方。金朝都元帅完颜宗弼乘岳家军兵力分散之机,率精锐骑兵直插岳飞驻地郾城。岳飞令其子岳云率轻骑攻入敌阵,往来冲杀,又遣背嵬亲军和游奕军骑兵迎战正面重甲骑兵“铁浮图”,以及左右两翼骑兵“拐子马”,并派步兵手持麻扎刀、大斧,上砍敌兵,下砍马足,使“铁浮图”、“拐子马”遭到惨败。岳飞部将杨再兴单骑突入敌阵,打算活捉完颜宗弼。完颜宗弼大败而逃,胆战心惊地说:自我起兵北方以来,没有像今日这样挫败过。“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金军从此闻风丧胆。

正当完颜宗弼打算从河南撤军时,宋高宗下令要岳飞班师回朝,并且撤回了两翼的军队,使岳家军陷于两面受敌的困境,岳飞眼看着“十年之功废于一旦”,班师回朝。随后,宋高宗又解除了岳飞、韩世忠、张俊三将的兵权,彻底解除武装,向金献媚。金乘机要挟,必须割让淮水以北大片土地,杀岳飞,方可谈判。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金双方达成和议:(一)宋向金称臣,“世世子孙,谨守臣节”;(二)划定边界:东以淮水为界,西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宋朝割唐、邓二州全部及商、秦二州大半给金朝;(三)宋每年向金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这就是所谓“绍兴和议”。在议和的过程中,一个陷害岳飞的阴谋正在悄然展开。早在这年七月,秦桧指使右谏议大夫万俟离(MòqíXiè)首先向高宗上疏诬陷岳飞不战弃地,致使岳飞罢官。秦桧又指使岳飞的部下王俊诬告岳飞部将张宪、儿子岳云谋反,张宪、岳云被逮捕入狱,然后又把岳飞从庐山骗到杭州,以谋反罪关入监狱。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岳飞、岳云父子及张宪以谋反罪处死。据宋人杜大珪《名臣琬琰集》卷十三所载“韩忠武王世忠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记载,在处死前,已罢官的韩世忠质问秦桧,秦桧回答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拂然变色说:“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河南汤阴岳飞庙

陷害岳飞的阴谋,在前台布置的是秦桧,幕后操纵者是宋高宗。王曾瑜《荒淫无道宋高宗》一书揭示了历史真相:岳飞蒙冤入狱后,主审官御史中丞何铸听了岳飞的辩白,天良发现,向秦桧力辩岳飞无辜。秦桧对他说了至关紧要的话:“此上意也!”尔后万俟离代替何铸对岳飞刑讯、逼供,无所不用其极。岳飞宁死不屈,拒绝自诬,万俟离便通过秦桧向高宗请示,高宗随即下旨:“岳飞特赐死!”岳飞是死于他为之“尽忠”的皇帝之手的。无怪乎明代文徵明《满江红》词中说:“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明人陆容《菽园杂记》也有类似的看法,说得更为直白:“宋与金人和议,天下后世专罪秦桧。予尝观之,桧之罪固无所逃,而推原其本,实由高宗怀苟安自全之心,无雪耻复仇之志。桧之奸,有以窥知之,故逢迎其君,以为容悦,以固恩宠耳。”宋高宗最怕岳飞北伐成功,钦宗南返,他自己的帝位不保,秦桧的所作所为正中高宗下怀。因此,当人们在杭州西湖畔的岳坟缅怀岳飞时,首先应该声讨的是宋高宗。

岳飞竟如此这般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处死,当时年仅三十九岁。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河北西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宣和四年(1122年)参军。宋高宗在南京应天府即位时,上万言书反对南迁,被削夺军职,后随宗泽守开封。此后历任江淮宣抚使司右军统制、通泰镇抚使、承宣使、节度使、宣抚使、枢密副使,在抗金战争中功勋卓著。在攻克襄阳等六郡,屯兵鄂州时,作黄鹤楼词,其末尾几句为:“何日请缨提劲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他的《满江红》词中的名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一直为人们所传颂。他那精忠报国的赤胆忠心,永远彪炳于史册,成为民族危难时期鼓舞人民的崇高精神力量。

岳飞手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