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项是羌族的一支,但并非纯粹的羌族共同体,至少融合了鲜卑与羌两个民族,所以文献称为“杂虏”。原先居住在今青海省东南部的黄河河曲一带,隋唐时期逐渐向外扩展。8世纪、9世纪间,党项受吐蕃侵逼,逐步向甘肃东部、宁夏及陕西北部迁移,其中迁到夏州(今陕西横山县)的一部叫拓跋部,受唐朝赐姓李,从此夏州拓跋氏改称李氏。宋朝建立后,加封夏州政权的掌权者李彝殷为太尉,死后又赠封夏王。银州防御史李光俨之子李继迁,在势力逐渐壮大之后,向辽圣宗称臣请婚,辽朝册封他为夏国王,从此李继迁和辽结成犄角之势,困扰宋朝。李继迁之子李德明嗣位后,一面向宋朝纳贡求和,一面向辽朝请求册封。景德三年(1006年)宋真宗任命李德明为定难军节度使,封西平王,并赐银一万两、绢一万匹、钱三万贯、茶二万斤。辽朝也封李德明为大夏国王。李德明之子李元昊嗣位后,不断开疆拓土,于1038年正式称帝,国号大夏。这时夏国的疆域,东临黄河,西尽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小方盘城),南迄萧关(今甘肃环县西北),北抵大漠。景宗元昊完成了河西地区的统一,使疆域扩大为二十个州;以后西夏疆域最后定型时,按唐末建置有二十二州之地,加上实际领有的若干州,共有三十二州之地。
元昊模仿宋朝制度建立政府机构,行政机关叫中书,军事机关叫枢密,财政机关叫三司,监察机关叫御史台,此外,管理首都事务的叫开封府,管理宿卫的叫翊卫司,管理官吏任免的叫官计司,管理仓储收支的叫受纳司,管理农田水利的叫农田司等。夏的官制与辽一样,也是蕃汉并行,蕃汉分治。
党项族男子十五岁成丁,平时从事农牧业生产,战时应征入伍,堪称全民皆兵,总计可征兵额约五十余万。兵丁自备弓矢甲胄,自带粮草,由官府发给马、驼各一。每当征发兵丁时国君以银牌召部落首领面受约束,部落首领各统领本部兵应召;出征前各部落首领刺血盟誓,由国君率领他们进行射猎仪式,让他们发表战略战术意见。元昊又设立十万“擒行军”——以俘获人口为职责,是夏国的精锐武装力量,装备精良,把旋风炮置于骆驼鞍上,发射石弹攻击敌人。这种军队战斗力十分强劲,宋与夏发生战争,每每夏方取胜,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党项人一向从事游牧业,自从李继迁提倡农耕、兴修水利以来,农业生产有所发展,河西、陇右地区农牧两旺。夏的中央政府设有主管畜牧业的群牧司,官营的畜牧业是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它的手工业很有特色,尤其是冶铁业与兵器制造业十分发达,因此从夏输入宋的物资中首推兵器。例如神宗熙宁年间传入宋境内的“神臂弓”,制作精良,以优质木料制成弓身、弓鞘,还以“铁为枪镗,铜为机,麻索系扎丝为弦”,“能洞(穿)百扎”。以后韩世忠仿照“神臂弓”制造了“克敌弓”,威名盖世。又如夏国制造的佩剑,被宋人誉为“天下第一”,宋钦宗曾“佩夏国宝剑”,于此可见一斑。它外表美观,锋利无比,“试人一缕立褫魄,戏客三招森动容”。
西夏统治西北地区,以其称帝立国计,达一百九十年,以“虽未称国而王其土”计,则历三百四十七年,在境内改年号、订官制、建都府、更礼乐,俨然西陲一大国。西夏确有一批雄才大略的统治者,故能以西陲之地先后与辽、金、宋相抗衡,当时宋朝倾全力未能挫其锋灭其锐。它在短暂的时期内创造出的文化,有着独特的意蕴,至今仍令世人瞩目。
西夏文化深受汉文化影响,其统治者多喜爱汉文化,大量翻译汉文典籍,或依据汉籍编译新著,涌现出一批对汉文化颇有造诣的文人学士。如儒家斡道冲,诗人濮王仁忠,撰修夏国实录的焦景颜、王剑,编纂《番汉合时掌中珠》(夏汉对照双解词集)的骨勒茂才,写作《夏国谱》的罗世昌等。西夏从宋输入“九经”(《易》、《书》、《诗》、《春秋》、《左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始终奉行宋朝历法,随着汉化的加深,夏人“读中国书籍,用中国东服”,宋朝“许夏国用汉衣冠”,每年十月派人“押时服赐夏国”。
西夏文化中最独特之处是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夏景宗元昊和野利仁荣等创制的西夏文字称为“国书”,模仿汉字,字形方整。字体的创制,多用汉字六书的会意法。西夏国书创制后,公私文书都用国书书写,但汉字仍通行,夏给宋的公文,多用西夏文和汉文并列书写。随着西夏文字的广泛应用,出现了不少说明西夏文字音韵、字义、结构的著作,以及译成西夏文字的儒家经典,如《孝经》、《论语》、《孟子》等。蒙古灭亡西夏之后,曾辉煌一时的西夏文化遂湮没无闻,六百年后重见天日,引起了世界的惊叹。
1908年至1909年俄罗斯探险家彼 · 库 · 科兹洛夫一行受皇家地理学会委派,对淹没于荒漠之中的昔日西夏王朝重镇——黑水城故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大批文物,特别是在西城外一座高约10米、底层面积约12平方米的佛塔内,发现了层层叠叠的书籍、簿册、经卷、佛画、塑像等,他们惊呼简直是找到了一个中世纪的图书馆、博物馆。1909年秋天,这批珍宝运抵圣彼得堡,藏入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由于西夏王朝被蒙古所灭,西夏文字成为今人难识读的死文字,十分庆幸的是在黑水城文献中发现了西夏王朝后期学者骨勒茂才编的《番汉合时掌中珠》,以及另一本西夏著作《文海宝韵》,使识读西夏文字成为可能。
黑水城文献中西夏文典籍主要有以下一些。(www.daowen.com)
(一)语言文字类,除了《番汉合时掌中珠》、《文海宝韵》,还有收录6000个西夏文字(全部)的字典《音同》,表示西夏语语音体系的《五音切韵》,同义词词典《义同》等;以及识字读本《新集碎金置掌文》、《三才杂字》,仿《艺文类聚》体例的类书《圣立义海》等。
西夏刻本佛经
(二)政治法律类,有《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简称《天盛律令》),继承唐律、宋律并有所拓展;有《亥年新法》,对《天盛律令》中关于佛教寺院的规定有所增补修订。
(三)古籍译文类,如宋人吕惠卿注《孝经》,久已佚失,可由西夏文译本窥其原貌;又如唐人于立政所编《类林》也已佚失,可由西夏文译本恢复其原貌。
(四)佛教典籍类,西夏文佛典是黑水城文献中数量最多的一种,有译自汉文的佛经,也有译自藏文的佛经,还有卷帙浩繁的西夏文大藏经。
值得注意的是,黑水城出土的汉文残历书是活字印刷本,这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以后,留存于世的最早的活字印刷书籍。对此,史金波《黑水城出土活字版汉文历书考》有深入的分析。
西夏灭亡后,大批文物毁而不存,海外学者惊叹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消失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夏王国之谜越积越多。近几年来《俄藏黑水城文献》陆续出版,现在终于可凭借黑水城文献去破译早已消亡的西夏王国之谜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