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东汉末割据到三国鼎立:国史概要(第4版)

东汉末割据到三国鼎立:国史概要(第4版)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汉一代,谶纬迷信盛行,道教的各个派别正式形成。原因在于东汉末年经济凋敝、灾害流行,人民生活无保障,五斗米道缓解了穷苦人民的生计问题,故而很受欢迎。东汉王朝四分五裂,宦官与外戚两大集团矛盾斗争的结果,以同归于尽而告终,地方军阀董卓乘虚而入。他把从长安逃出来的汉献帝迎到许昌,取得了“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地位,俨然成为名存实亡的东汉王朝的护法神。双方的较量不可避免。

东汉末割据到三国鼎立:国史概要(第4版)

东汉王朝后期,整个社会秩序趋于崩溃,情况和罗马帝国在稍后一点时期内所发生的崩溃极为相似。灵帝中平元年(184年),爆发了以张角为首的黄巾起义。张角,冀州钜鹿人,太平道首领,自称大贤良师。太平道是道教中奉黄帝老子为教祖的一个派别。

道教源于古代巫术,是巫术与道家黄老学说相结合的产物。秦朝的神仙方士者流倡导的巫术,在民间获得普遍的信仰,讲究炼丹、长生,追求个人脱胎换骨。至迟在东汉初年巫术与道家已合二为一。先秦时代的巫,本来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到汉代,巫已被排斥在“良家”之外,但在民间巫继续得到人们的信奉。巫与道教难于区分,称为道巫。东汉一代,谶纬迷信盛行,道教的各个派别正式形成。太平道教主张角与一般道士一样,也是一名巫医。在当时“巫”与“医”是二位一体的,《后汉书》中“巫医”一词屡屡可见。张角学过道教经典《太平经》,熟悉医学知识,精通医术,他行医的方法是巫术——手拿九节杖画符咒,教病人叩头思过,为之祈祷。所谓九节杖是具有九节的竹杖,被道教视为灵物,是施行巫术的法器。张角原本精通医术,他的两个弟弟(张梁、张宝)都是“大医事”——民间名医,屡屡使病人痊愈。他利用治病进行传教,假托符水咒语的奇效,使百姓相信他“托有神灵”。

当时以汉中为中心的三辅、巴蜀地区,流行“五斗米道”,是道教的另一流派,因为信教者要出五斗米而得名。当张角在中平元年(184年)发动起义时,张脩也在巴郡发动起义。五斗米道的另一支蜀郡的张鲁,也以治病的方式传教。由于五斗米道提倡在道徒间实行互助,信道的农民很多。张鲁利用张脩起义的成果与影响,在汉中传布五斗米道,他自称“师君”,下设“祭酒”。各部祭酒都在大路上建设公共宿舍,称为“义舍”,内放米肉,称为“义米义肉”,过路人住宿吃饭不要钱。这是一种近乎政教结合、劳武结合的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在当时影响很大。原因在于东汉末年经济凋敝、灾害流行,人民生活无保障,五斗米道缓解了穷苦人民的生计问题,故而很受欢迎。这种现象源于道家的平均主义思潮——“损有余以补不足”,在当时及后世都有很大影响。20世纪50年代后期,这种基于小农经济的平均主义“大同”理想出现了回光返照,便是一个明证。

黄巾起义延续了二十多年,使腐朽的东汉王朝陷于名存实亡的状态之中。但是他们要面临政府军与地方豪强的两面夹击,终于陆续失败,“黄天当立”化作了泡影。起义的主力——青州黄巾幻想取得曹操的合作,曹操利用这种心理,迫使青州黄巾接受他的收编。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的豪强纷纷组织武装力量,修筑坞堡,占据地盘,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

袁绍占据冀、幽、并三州(今河北中南部、山东东北部、山西一带);

曹操占据兖、豫、青三州(今山东西南部、河南一带);

陶谦占据徐州(今山东南部、江苏北部);

袁术占据扬州北部(今长江下游、淮河下游);

刘表占据荆州(今湖南、湖北);

孙策占据江东(今长江以南东部);

韩遂、马腾占据凉州(今甘肃);

公孙度占据幽州辽东郡。

东汉王朝四分五裂,宦官与外戚两大集团矛盾斗争的结果,以同归于尽而告终,地方军阀董卓乘虚而入。董卓,并州牧,中平六年(189年)率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专断朝政。曹操、袁绍起兵反对,他挟献帝西迁长安,自任太师(相国)。

曹操自从收编了三十万青州黄巾军以后,军事实力大增,以后又击败陶谦,把地盘扩展到海边。他把从长安逃出来的汉献帝迎到许昌,取得了“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地位,俨然成为名存实亡的东汉王朝的护法神。此后,又乘袁术与吕布互相攻击之机,各个击破。于是曹操成了在北方唯一能与兵多地广、号称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袁绍相抗衡的势力。(www.daowen.com)

曹操原本依赖袁绍,谋求自身发展。曹、袁矛盾的激化,是曹操把汉献帝迁往许昌,“奉天子以令不臣”以后,逐步加剧的。曹操很早就有“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念头,把汉献帝控制在手,以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削平其他割据者。曹操要摆脱袁绍的控制,这是一个最好的途径,因为曹可以利用皇帝名义对袁发号施令。袁绍对此十分恼怒,指斥曹操是“挟天子以令我”。双方的较量不可避免。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南)之战中大败袁绍,这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对曹操统一北方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袁绍兵败后不久死去,为了彻底消灭袁氏势力,曹操乘胜出击,直捣袁氏势力投奔的乌桓,不仅铲除了袁氏势力,还改编了乌桓骑兵,成为他日后一支精锐部队。曹操回师途经渤海边时,赋诗明志,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踌躇满志的曹操以为可以一举统一南方,便挥师南下。江东的孙权与依附荆州刘表的刘备决定结盟,共御曹军。刘备派诸葛亮去柴桑(今江西九江)商议联手抗曹事宜。诸葛亮分析当时形势,指出:曹军远道而来,犹如强弩之末,又不习水战,孙刘合作定能取胜;曹操败后势必北撤,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

建安十三年(208年)冬,曹军战舰首尾相接,开到了赤壁(今湖北蒲圻,另有嘉鱼赤壁说、黄州赤壁说、武昌赤壁说)。孙、刘联军不过五万,与号称八十万实际近二十万的曹军相比,处于劣势。但曹军长途跋涉,又水土不服,军中发生传染病,士气低落,初一交战,即败退到江北。曹操针对士兵不习水战的弱点,把战舰用铁链锁在一起,减少晃动。联军方面决定火攻黄盖巧施诈降计,用十艘战舰满载浸透膏油的柴草,借着冬季少有的东南风向江北疾驶,接近曹营时,火烧油草,曹军措手不及,一时火焰滚滚、浓烟弥漫,锁在一起的战舰及岸上军营很快葬身火海。联军水陆并进,曹操大败而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又一著名战役——赤壁之战。当时诸葛亮只有二十八岁,周瑜比诸葛亮大六岁,两人运筹帷幄,指挥得当,是取胜的关键

赤壁之战后,果然如诸葛亮所预言,出现了三足鼎立之势。原先势力最弱的刘备乘机攻占湖南一带,又派诸葛亮、关羽据守荆州,自己进兵四川。不久,诸葛亮率张飞赵云沿江而上,与刘备合围成都,取得了益州的立足之地。

在此之前,曹操修栈道,由陕西入汉中。刘备入川后,与曹操在汉中对峙。曹操采纳司马懿的建议,要孙权袭取关羽后方,孙权果然派吕蒙进攻公安,关羽败走麦城,被吴军所杀,荆州失守。诸葛亮原计划:一路从荆州北进南阳、洛阳,一路从汉中出关中,形成钳形攻势。这一计划被关羽败走麦城、刘备倾全力攻吴所破坏。

孙权害怕遭刘备报复,上书向曹操称臣,劝曹操代汉称帝。曹操识破他的用心,对左右说: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炉火上烤啊!曹操不想成为矛盾焦点、众矢之的,用厚礼安葬孙权送来的关羽首级。曹操至死没有称帝,始终只是汉献帝的丞相而已。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死;其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建都洛阳。

第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八年后,孙权称帝,建都建业(南京),国号吴。

三国鼎立局面至此正式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