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简介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简介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附录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简介北京是中央直辖市,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同邯郸历史文化相联系的成语典故多达1 500多条,被誉为“成语典故之乡”。辽、金称西京,为陪都。北魏时期开凿的云冈石窟是我国石窟艺术的代表作之一,2001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简介

附录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简介

北京

是中央直辖市,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商周之际,境内有燕、蓟两个封国,东周时期,蓟国不复存在,燕以蓟城为都。公元前222年,秦设广阳郡,治蓟城,以后历为郡、州治所。辽立为南京,为陪都。1153年,金迁都于此,称中都,此后为元、明、清的都城。北京有3 000多年的建城史和近800年建都史,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地上地下文物保存极为丰富,有周口店猿人遗址、天安门、故宫、北海、中南海天坛颐和园、明十三陵、万里长城等。旧城原有格局基本保持,皇城内仍保留着多片四合院传统民居。

天津

是中央直辖市,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从金、元起,由于漕运兴盛促进商业繁荣而发展起来。金代于今市区三岔河口(运河与海河交汇处)设直沽寨,成为天津城市的起点;元更名海津镇,明朱棣称帝后改名天津,设卫建城。1860年天津被迫开埠,随着港口贸易的发达和外国资本的输入,天津开设了全国最早的邮政电报铁路,建立了具有相当规模的近代工业体系;近现代政治、文化上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也与天津有关。现存文物古迹有天后宫、文庙、大悲院、广东会馆等;革命遗址有大沽口炮台、望海楼、吕祖堂、觉悟社旧址、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旧址等;还有梁启超饮冰室、李叔同故居等名人故居。现存过去各国租界地的外国式建筑和清末民初的别墅式建筑与街道,如同“近代建筑博物馆”,很有特色。传统文化艺术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天津剪纸、砖刻、木雕风筝等,狗不理包子、桂发祥麻花、耳朵眼炸糕是天津传统小吃,并称“天津三绝”食品。

承德

承德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滦河与武烈河交汇处。西周为燕王封地,后长期为汉族和各少数民族混居地。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开始在此营建避暑山庄,雍正元年(1723)置热河厅,为承德建城设治之始,雍正十一年(1733)改置承德州,始有承德之名。承德曾是清政府的夏宫、第二政治中心,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见证地,以避暑山庄、外八庙(199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闻名于世,还有金山岭长城、城隍庙、文庙、武庙、肃顺府等古建筑

保定

保定位于河北省中部,与京津呈三足鼎立之势。西周属燕,至战国中期为燕国辖地,北魏始置清苑县,北宋因清苑为宋太祖赵匡胤祖籍,又为北宋军事要地,设保塞军。元代始称保定,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清代为直隶省会。今旧城始建于宋,明增筑,尚存部分城墙。保定是历代军事重镇,元、明、清拱卫京师的门户;也是一座文化古城,自宋设州学,清末民初曾为北京的文化辅助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保定具有衙署多、驻军多、学生多的特点。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有燕下都遗址、满城汉墓、紫荆关、定窑遗址、定州开元寺塔、阁院寺、开善寺、慈云阁、北岳庙、古莲花池、鸣霜楼、直隶总督署、清西陵、大慈阁、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冉庄地道战遗址、城南庄革命纪念馆等。城东、北有著名风景名胜区白洋淀和野三坡。

邯郸

邯郸位于河北省南部。兴起于殷商后期,是商王朝的离宫别馆和畿内地,战国时为七雄之一的赵国国都,经8代国君,历158年(公元前386—公元前228)。此后又作为汉代赵国国都400余年,曹魏政权的陪都及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都城邺城也在邯郸境内。邯郸600年的都城史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新石器时期的磁山文化遗址、春秋战国时期的赵邯郸故城及赵王陵墓群、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邺城遗址、北朝墓群和响堂山石窟、始建于北齐的娲皇宫、宋代北方民窑最杰出的代表——磁州窑、大名故城遗址、广平府故城以及近代晋冀鲁豫边区革命遗址等在此交融。同邯郸历史文化相联系的成语典故多达1 500多条,被誉为“成语典故之乡”。

正定

正定位于河北省西部。春秋时为鲜虞国都,战国时属中山国东垣邑,公元前305年归赵,历为郡、州、府、县治。历史上与北京、保定合称为“北方三雄镇”。古城传统风貌保存完好,古代建筑遗存丰富。城始建于北周,现存砖城为明代改建,城墙基本完整;隆兴寺是保存较完整的隋代佛教寺院,寺内铜铸千手千眼观音像高度在宋、元、明代居全国第一;广惠寺华塔、天宁寺凌霄塔、县文庙大成殿、开元寺须弥塔和钟鼓楼等,是研究宗教、文化及建筑史的珍贵实物;临济寺澄灵塔是唐代高僧、临济宗创始人义玄禅师的衣钵塔,为中日文化交流史的实物见证。

山海关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最东部与辽宁省接壤处,燕山与渤海之间,为秦皇岛市辖区。周代先后属孤竹国和燕国管辖,秦属辽西郡,东汉属卢龙郡,隋属北平郡,唐属营州柳城县地。自明代筑山海关起,这里便成为军事重地,设山海卫,清乾隆年间设临榆县。1948年分立为山海关市和秦皇岛市。其中山海关市先归属于辽西省,后于1952年划归河北省,次年并入秦皇岛市成为其山海关区。山海关又称“榆关”,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扼守华北与东北之间狭长的陆路交通要道,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明末镇守山海关的将领吴三桂倒戈,促成了清军的大举入关和李自成政权的迅速覆灭,清末的八国联军战争和“九·一八事变”后的长城抗战也都是在山海关率先爆发。目前山海关的防御体系基本上都保留了下来,是保存较好的一座明长城关城,周边还有孟姜女庙、姜女坟、燕塞湖、长寿山等多处名胜古迹。

大同

大同位于山西省北部内外长城之间,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地段。春秋时为北狄所居,战国属赵国雁门郡、代郡,秦始置平城县。公元398至494年作为北魏都城97年。辽、金称西京,为陪都。元为大同路,明清为大同府。大同是著名的边塞军事重镇,历史上发生过多次重要战争,明代为“九边重镇”之一,明大同府城,城楼、角楼、敌楼、窝铺、城壕、吊桥等防御设施俱全,瓮城、小城,层层设防,为中国军城建设的典范。大同是三代旧都,佛法兴盛,现有大量与都城相关的历史遗存和佛教建筑。北魏时期开凿的云冈石窟是我国石窟艺术的代表作之一,2001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还有北魏平城遗址、方山遗址、悬空寺、华严寺、观音堂、慈云寺、应县木塔、大云寺、善化寺、九龙壁、鼓楼、文峰塔等文物古迹。

平遥

平遥位于山西省中部。春秋时属晋国地,战国先后属赵、秦。秦置平陶县,北魏因避太武帝拓跋焘讳改为平遥。清代曾是全国金融中心,我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诞生于此,最盛时拥有20余家,占全国总数的1/2以上。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扩建为现今规模。城墙平面呈方形,周长6 163米,建有垛口、敌楼、角楼、瓮城等。城内街道、商店、衙署等布局完整地保持着传统格局和风貌,楼阁式的沿街建筑、四合院民居以及市楼、文庙等古建筑都很有特色。城北的镇国寺万佛殿和殿内塑像是五代遗物,雕塑壁画十分精美;城西南的双林寺彩塑也有很高艺术价值。推光漆器和平遥牛肉久负盛名。平遥古城是中国现存比较完整的明清时期县城的原型,充分体现了古代城市传统的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绛

新绛位于山西省南部。古名绛州,隋至清为州、府治,民国取“咸与维新”之义改名新绛。唐代绛州为铸钱重地,历史上手工业发达,被誉为“七十二行城”,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古城旧称“卧牛城”,依其临川笼丘的地形特点,街、楼、塔、园,据高就低,随地势制宜,三关五坊,两门六十二巷皆依其自然,仍较好地保留了唐代形制。建于隋代的绛守居园池是全国现存唯一的隋代州府园林,唐长庆三年(823)绛州刺史樊宗师曾作《绛守居园池记》,古涩难懂,号“涩体文”,历代注家甚多。另有绛州大堂、龙兴寺、文庙、绛州三楼(钟楼、乐楼、鼓楼)、三官庙、稷益庙等古建筑。绛州鼓乐、木版年画、社火等民间艺术富于地方特色。

祁县

祁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别称昭馀。春秋时属晋国,曾为祁奚食邑。西汉初置祁县。祁县是晋商的发源地之一,清末民初,祁县在外经商人数多达15 000人,涉及全县一半的家庭,祁商字号遍布全国各地,甚至远至国外,祁县商业开设最早的是茶庄,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是票号。1920年,县城商号214家。祁县还是晋剧、祁太秧歌的发祥地,教育、出版、藏书亦很可观。祁县古城,集古寺庙、古街道、古民宅、古店铺于一城,“一城四街二十八巷四十八院”的明清格局基本完好。有古院落1 000多所,明清建筑风格的房屋20 000多间。民居代表作乔家大院和渠家大院被誉为“双璧”。

代县

代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雁门关脚下。春秋时为晋地,战国时归赵,后曾属太原郡、雁门郡,隋开皇五年(585)设代州,代州之称始于此,历为州、县治。代县是中国著名关隘雁门关所在地,为幽燕入关之要径,系晋秦之安危,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2 000多年来发生在县境的战争达150起。城池历经沧桑,屡毁屡修,明清时成为北方有名的重镇,尚存西门瓮城与北西两面城墙。有赵杲观、阿育王塔、文庙、杨家祠堂、雁门关、边靖楼、白草口长城等古迹。

呼和浩特

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位于内蒙古中部土默川平原上,北靠大青山,南濒黄河。自古为中原各王朝塞上重镇、漠南通往内地的交通要冲。辽、金、元三代称丰州滩,明代阿勒坦汗率蒙古土默特部驻牧于此,筑归化城(今呼和浩特老城),清代筑绥远城,1928年以归绥城区设归绥市,为绥远省会,1954年改称呼和浩特(蒙语意为“青色的城”),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地区有历代古城遗址战国云中城、西汉成乐城、拓跋魏盛乐城、隋唐大利城与单于都护府城、唐东受降城、辽丰州城与东胜州城、明归化成、清绥远城,构成一部用实物写成的北方边塞历史大书;昭君墓、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万部华严经塔、清公主府、清真大寺、绥远将军衙署、金刚座舍利宝塔等文化遗存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从明代中叶起,佛教兴盛,寺院林立,形成“召庙文化”,“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个免名召”,成为呼市一大景观,呼和浩特因有“召城”之称,大召、乌素图召、席力图召等著名寺庙保存完好。

沈阳

是辽宁省省会。战国时期属辽东郡,西汉设置侯城。辽代置沈州,夯土筑城墙,为沈阳建城之始。元代重新创建城郭,改称沈阳路,明代在金、元旧址重建沈阳中卫城。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沈阳,扩建城池,增筑外城;1634年,清太宗皇太极尊沈阳为盛京,立为大清王朝的国都。清入关后,沈阳为陪都,设奉天府。沈阳是清王朝入关前的政治中心,现存沈阳故宫和福陵(努尔哈赤陵墓)、昭陵(皇太极陵墓)于2004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辛亥革命后,沈阳是奉系军阀统治的中心,今存张氏帅府。其他文物古迹还有石器时代新乐遗址、辽无垢净光舍利塔、永安桥、太清宫、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等。沈阳生活着汉、回、满、蒙、朝鲜、锡伯等39个民族,满族族庆、朝鲜族家庆、锡伯族怀亲节等是民族色彩浓厚的传统节庆。

吉林

吉林位于吉林省中部。长白山支脉环绕城间,松花江低回漫转流贯市区,山水相映,风景秀丽。原名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江的城池”,又别称“江城”。历为东北各少数民族居地。明清在此造过战船,故有“船厂”之称。清王朝定鼎中原后,视这里为发祥地,200多年作为祭祖圣地,皇帝多次亲巡。康熙年间筑吉林城,从1676年直到1954年的200多年间一直是吉林省省会所在地。境内有七家子西山遗址、西团山墓群、东团山遗址、帽儿山墓群、龙潭山山城、乌拉部都城等石器时代和历代东北民族政权遗迹北山寺庙群是吉林省最大的寺庙群,规模盛大的庙会久负盛名。还有阿什哈达摩崖碑、文庙等文物。吉林雾凇景色迷人,与长江三峡、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并称为全国四大自然奇观。

集安

集安位于吉林省最南部,中朝边界鸭绿江西岸。集安是典型的山城,长白山系的老岭山脉横贯全境,蜿蜒200余千米。战国时期属燕,汉武帝时曾设高句丽县,属玄菟郡。公元3年至427年,为高句丽政权的都城。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建立辑安县,1965年改为集安县。集安作为高句丽都城长达425年,历经19代王,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古迹,国内城和丸都山城曾是高句丽王都,境内现存古墓1万多座,其中将军坟构筑严谨,雄伟壮观,被誉为“东方金字塔”,好太王碑、五盔坟壁画墓、长川壁画墓等保存了高句丽王朝的珍贵史料。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于200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哈尔滨

是黑龙江省省会。城市始自金代初期,1115年完颜阿骨打于会宁府(今阿城上京遗址)称帝,建立大金,哈尔滨为京畿地区,形成城镇雏形。1897年沙俄开始以哈尔滨为中心修筑中东铁路,哈尔滨作为城市开始兴建,至20世纪初,迅速兴起并成为国际性城市,城市格局和建筑充满异国情调,享有“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之誉。市境内尚存金上京会宁府遗址等多处遗址、墓葬,以及文庙、极乐寺、慈云寺、清真寺等古建筑,还有圣索菲亚教堂等许多东正教堂、天主教堂等欧式建筑和中央大街。哈尔滨又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城市,周恩来、刘少奇、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等先后在此从事革命活动,有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抗日联军第三、第六军基地旧址、中共北满分局旧址、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旧址、李兆麟将军墓等革命遗迹。哈尔滨素有“冰城”之称,冰雪文化驰名中外。

上海

是中央直辖市,中国最大的经济都会。位于长江入海口,长江三角洲东部东海之滨,黄浦江及其支流吴淞江在市区交汇。古代为海滨村镇。随着吴淞江下游逐渐淤积成陆,北宋中期在吴淞江支流上海浦设上海酒务,这是文献记载的上海作为聚落名称之始。南宋在今市区建上海镇,并设市舶务。元代设上海县,开始建城设治。此后,上海以襟江临海的优势逐渐发展为中国第一大商埠。1842年上海开埠,帝国列强争相到此划定租界,经营工商业,形成开放的港口城市特色。上海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近、现代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都发生在这里。市境内文物古迹有崧泽古文化遗址、龙华塔、静安寺、松江唐经幢、嘉定孔庙、秋霞圃、豫园、古猗园、徐光启墓、醉白池、玉佛寺等,革命遗址和名人故居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龙华烈士陵园、周公馆、孙中山故居、鲁迅故居、宋庆龄故居等。近代各国风格的经典建筑林立,被誉为万国建筑博物馆。近代上海由于特定的经济、地理和文化环境,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冲突融合,形成不拘陈规、兼收并蓄、勇于探索创新的“海派文化”,对各地有很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南京

是江苏省省会。境内山峦起伏,河湖纵横,绿树成荫,长江横卧城北,秦淮蜿蜒城南,钟山盘绕在东,清凉山雄踞于西,有龙盘虎踞之势。春秋战国时期为吴国冶铸重镇。公元前472年,越相范蠡修筑越城于秦淮河畔,为南京建城之始。公元229年三国吴从武昌迁都建业,开创南京建都史,以后历为东晋、南朝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都城,号“十朝故都”,为我国四大古都之一;越城、金陵邑遗址、六朝陵墓石刻、南唐二陵、明孝陵、明代城墙等历史遗迹显示出强烈的古都特色。其中明城墙周长33.676千米,为世界第一大城,现尚存21.351千米,仍为国内城市中最长的城墙。南京现存民国建筑1 000多处,中山陵、总统府及中山东路近代建筑群、颐和路民国公馆区等建筑体现了民国首都遗风。

苏州

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太湖东侧。春秋时为吴国都城。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建阖闾大城,即苏州城前身,历经2 500多年,城池至今仍坐落在春秋时期的城址上,并基本保持古代河道水系和“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现古城内河道总长35千米,有桥170多座,其中清代以前古桥近百座。苏州历来商业、手工业繁盛,物产丰饶,风景秀丽,人文荟萃,有“人间天堂”之誉。古典园林建筑数量多、造诣精,集中体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等为例证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明清以来诗词文章、刻书藏书、绘画书法、昆曲评弹、通俗文学、刺绣雕刻名扬海内外,清代状元、榜眼、探花半出苏州。名胜古迹有虎丘、灵岩寺、寒山寺、报恩寺塔、保圣寺罗汉像、宝带桥、文庙等。

扬州

扬州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自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至今,已有近2 500年的历史。隋代开通大运河后,扬州成为中国的水陆交通枢纽和国际交往的重要港埠,是中国古代最繁华的商业城市,声名远播海内外,清代扬州盐商形成显赫的政治经济集团。文化教育发达,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和以阮元、王念孙、王引之等为代表的扬州学派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传统工艺内容丰富,雕版印刷、漆器、玉器、剪纸、绒花、通草花等工艺精湛;扬州园林与杭州湖山、苏州市肆“三者鼎峙”,兼具北方之雄、南方之秀。扬州是传统的风景游览城市,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到扬州者众多,隋炀帝、康熙帝三次到扬州,乾隆帝六次下江南五次到扬州。名胜古迹有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春秋时期古邗沟遗迹,汉晋南北朝的天山汉墓、大明寺、天宁寺,隋唐高旻寺、唐城遗址及清代园林个园、何园等。古城区巷陌蜿蜒,格局完好,有众多精美的民居住宅。

镇江

镇江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古运河中贯市区,整个城市镶嵌在山水之间,形成“城市山林”的自然风貌。西周时为宜侯封地,是吴国早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春秋战国时称朱方、谷阳,秦称丹徒。公元208年吴主孙权迁治丹徒,称京口。北宋时始称镇江,为府治。民国时期曾为江苏省会。风景名胜众多,市域范围内有道教上清宗和茅山派的发祥地、号称“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的茅山,佛教律宗第一山宝华山隆昌寺,古代江防重地圌山关以及新四军茅山抗日根据地遗址等;市区风景名胜有著名的“京口三山”,金山有金山寺、慈寿塔、天下第一泉等,焦山有定慧寺、“瘗鹤铭”等碑刻和抗英古炮台遗址,北固山有甘露寺和宋代铁塔等,号为“天下第一江山”,还有南山国家森林公园,西津渡古街,宋代科学家沈括故居梦溪园旧址,宋抗金将领宗泽墓,纪念辛亥革命烈士赵声的伯先公园,美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故居等。

徐州

徐州位于江苏省西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带。居中原南北要冲,战略地位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发生过大小战争200余起,春秋时期著名的晋楚彭城之战、秦末楚汉战争、抗战时期的台儿庄战役、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都是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古称彭城,尧封彭祖于此;秦汉之际,楚怀王心、西楚霸王项羽曾都彭城;三国始称徐州。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家乡,两汉楚国、彭城国封地,汉文化遗存特别丰富,主要有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等文物珍品。古城内保留了一些古代城墙、成片的民居和建筑,古城风貌依稀可见,户部山明清民居是国家历史文化保护区。南郊有云龙山、云龙湖风景区。

常熟

常熟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商末为勾吴北境,西晋始建海虞县,城址在今古城区,南朝梁时称常熟,唐以后为县治所在。古城布局独特,西北隅有虞山绵延伸入古城,境内有形似古琴的琴川河,故向有“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的美称。约3平方千米的古城内有街坊巷弄300多条,基本保持明清格局,民居绝大多数仍保留着典型的江南水乡传统风貌。文物古迹有商代仲雍墓,春秋言子墓,南梁昭明太子读书台,南齐兴福寺,宋代方塔、聚沙塔,元代画家黄公望墓、祠,明清翁氏故居彩衣堂,清藏书名楼铁琴铜剑楼和江南名园燕园等。虞山风景绝佳,以“虞山十八景”脍炙人口。常熟向以“文化之邦”著称,名人辈出,上有商代丞相、天文学家巫咸,春秋时期孔子弟子、启迪东南文化的先驱言偃,下有清代状元、两代帝师翁同龢以及唐代草圣张旭、元代画家黄公望、清初虞山画派创始人王翚、晚清文学家曾朴等众多独树一帜的艺术家、文学家。

淮安

淮安位于江苏省北部。上古属淮夷,秦汉设县,隋唐至清历为州、郡治。元明以来,漕运发达,为运河要邑。古城结构独特,晋以前筑有老城,宋代在老城外北部增筑新城,明代又筑联城,将新老二城连成一体,是我国唯一的由三座城相连的古城。城区有萧湖、勺湖、万柳池(月湖)等湖泊,文渠贯穿三城、湖泊和居民街巷,形成完整的城市水系。镇淮楼雄踞老城中心,以此对称展开棋盘式的32街、76巷、40余座桥,基本保持明清风貌。文物古迹有青莲岗古文化遗址、韩侯祠、文通塔、金代铜钟、梁红玉祠、镇淮楼、淮安府署、吴承恩故居与墓、关天培祠与墓、刘鹗故居、周恩来故居等。

杭州

是浙江省省会,我国古都之一。相传公元前21世纪大禹乘舟会诸侯于会稽,舍其杭(方舟)于此,因有“余杭”之名。秦置钱唐县,隋为杭州治,始有“杭州”之名。五代时为吴越国都86年,南宋自公元1138年正式定都于此,历8帝148年。杭州历史素称“文化之邦”、“丝绸之府”、“茶叶之都”、“旅游之地”,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的丝绸春秋战国时已在杭州发展,至唐代已成为宫廷贡品,并由此从陆上和海上向世界铺设了“丝绸之路”;茶道起源于杭州,市郊径山是“茶圣”陆羽著《茶经》时驻足之地,遗迹甚多,杭州龙井茶名满天下;南宋官窑为中国五大名窑(官、哥、汝、定、钧)之首,现遗址保存完好,南宋官窑的烧制技术已研究恢复。“中国的明珠”西湖水光潋滟,峰峦叠翠,“西湖十景”、“新西湖十景”闻名遐迩,璀璨夺目的历史古迹散落其中,如灵隐寺、岳飞墓、西泠印社、文澜阁、秋瑾墓、章太炎墓等。钱塘江潮为世界奇观,富春江—新安江一线是著名的风景胜地。

绍兴

绍兴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沿海地区。远古称会稽,春秋时为越国国都,公元前490年越大夫范蠡始筑城,至今城址稳定不变。古城内府山、蕺山、塔山等八山中藏,总长60千米的33条河道纵横交错,河上各式石桥229座;城市布局以河流为骨架,街坊临河,宅第傍水,山、水、路、桥、水埠、建筑、园林、古迹巧妙地融为一体,加以粉墙黛瓦、石板小巷、水埠拱桥的建筑形态,形成浓郁的江南水乡风光城市特色。绍兴历史上涌现出大批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留下许多令人景仰的业绩,遗物遗迹遍及全城,故有“文物宝地”、“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之称,有大禹陵、兰亭、沈园、宋六陵、青藤书屋、周恩来祖居、蔡元培故居、秋瑾故居、鲁迅故居等。绍兴是越剧的故乡;绍兴老酒是中国名酒中最古老的黄酒品种。

宁波

宁波位于浙江省东北部东海之滨。早在7 000年前就有相当发达的河姆渡原始文化,境内先后发现30多处河姆渡文化遗址。公元前222年,秦在宁波境内设鄞、、句章三县。唐代设明州,历为州、路、府治,明洪武年间因避国讳,取“海定则波宁”之意,改称宁波府,宁波之名遂沿用至今。宁波地处水网地带,有“三江六塘河,一湖居城中”的独特地理环境,山明水秀。唐宋以来是中国著名的港口城市,鸦片战争后辟为通商口岸,现城区保存着古海运码头、使馆、会馆等众多体现港口特色的文物史迹。宁波是越窑青瓷的中心产地,上林湖越窑青瓷遗址在陶瓷文化中占重要地位。天童寺为日本曹洞宗祖庭,阿育王寺素负“东南佛国”的盛名,是临济宗的重要道场。明清以来,思想家黄宗羲开创的浙东学派在国内外有深远影响。天一阁、五桂楼等藏书楼是藏书文化的杰出代表。宁波还拥有甬剧、姚剧、宁波走书、骨木镶嵌、朱金木雕、泥金彩漆、金银彩绣、草席、竹编、宁波汤团等内容丰富的地方戏曲、传统工艺和土特名产,堪称“浙东文化渊薮”。

衢州

衢州位于浙江省西部。夏禹时为百越之地,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置新安县,始为县治。城始筑于汉代,唐扩城郭,经历代修缮,现存古城门6座,古城墙2 000米,护城河基本保存,衢州府城是浙江11府中保存最完整的。全市有明清特色民居100多处,三门源叶氏建筑群融浙、闽、赣、皖建筑风格于一体,以戏曲为题材的砖雕精美绝伦,廿八都古建筑民居是中国江南传统村镇形态和集镇生活的典型活标本。衢州是孔子嫡系后裔第二故乡,史称“东南阙里”,有南宗孔氏家庙;也被视为围棋的故乡,烂柯山因晋人王质观弈烂柯的传说驰名,历代题咏不断。

临海

临海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三国吴大帝时建临海县,唐至清历为台州路、府治所。古城始建于东晋,现存西、南两面部分明代城墙和四座城门。城东沿海有明代防倭卫所桃渚城,保留有基本完好的城墙和7座烽火台。还有元代所建千佛塔;为纪念明代谭纶、戚继光驻扎临海抵御倭寇而建的谭纶画像碑、戚继光表功碑、戚公祠。临海素有“小邹鲁”、“文化之邦”的美誉,自唐广文博士郑虔来台州开办学馆、启蒙教化之后,民重耕读,教育发达,历代科举中试者甚多,现存为纪念郑虔而建的郑广文祠。还有巾山、云峰山、武坑、珊瑚岩群等风景名胜。

金华

金华位于浙江省中部偏西。市域春秋时属越国,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始置东阳郡,南朝陈改名金华郡,隋开皇十三年(593)改置婺州,因其“地处金星与婺女两星争华之处”得名。金华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太平天国侍王府是我国目前保持原貌最完整、壁画艺术最丰富、建筑规模最大的太平天国遗迹。还有天宁寺大殿、八咏楼、法隆寺经幢等一批历史文化遗迹和东阳卢宅、诸葛八卦村等民居建筑。金华乃文化之邦,素称“小邹鲁”。宋代以吕祖谦、陈亮为代表的金华学派、永康学派一时名播四海。历代名人辈出,如“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宋代抗金将领宗泽,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清初戏剧家李渔,近现代国画大师黄宾虹,一代报人邵飘萍,现代思想家陈望道,文坛理论家冯雪峰,历史学家吴晗,著名诗人艾青等。传统文化特色突出,金华斗牛、金华道情等民俗文化历久弥新,浦江乱弹、兰溪摊簧、东阳木雕等项目入选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歙县

歙县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东南麓,新安江上游。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始置歙县。晋代属新安郡。隋唐置歙州,北宋改徽州。隋末至1949年,歙县均为郡、州、路、府和专署治所。城池始建于明,现保存有南、北谯楼和部分城垣,城内有大量明、清民宅和庭园,一些街巷还基本保持着明清风格,县城东北的斗山街古民居群为歙县历史文化保护区,许国石坊、棠樾石牌坊群等牌坊、祠堂、民居珠联玉缀。歙县是徽商故里,在徽商的大力扶植下,文教发达,产生了不少有影响的流派,如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派木刻、徽派篆刻、徽派园林建筑和徽派盆景等,还有歙砚、徽墨等传统名特产品。

亳州

毫州位于安徽省西北部,豫皖两省交界处。夏末为商汤都邑南亳,秦设谯县。三国时期因谯县为曹魏皇室本籍,诏为陪都,与长安、许昌、洛阳、邺并称“五都”。北周时称亳州。涡河绕流城东北,古代水运较发达,曾为商埠,是我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城区明清建筑风貌犹存,有72条古街,36条古巷。亳州是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东汉神医华佗以及魏武帝曹操、文帝曹丕和陈思王曹植的故乡,名胜古迹众多,有成汤之墓汤陵,曹氏家族墓董园石墓、曹四孤堆,敬奉华佗的庙宇华祖庵,国内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地下军事建筑古地下道,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小明王韩林儿即位处明王台,以及建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蜚声中外的雕刻艺术宝库花戏楼等。

寿县

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南岸。古称寿春,殷商时是南方诸侯的封地,周代为州来国地,春秋为蔡侯重邑。公元前241年,楚国迁都寿春,改名“郢”,城市经济一度出现繁荣,楚文化与当地淮夷土著文化结合,形成楚文化一大支脉,留下众多文化遗存,自楚寿春城遗址出土的楚金币占国内楚金币出土总量的3/4,另有鄂君启节、大铜牛、铜方壶等珍贵文物。始建于宋代的城垣保存完好,兼有防洪功能。城郊八公山、淝水,是著名的“淝水之战”古战场。位于城南安丰乡境内的春秋时期大型水利工程安丰塘(芍陂)被誉为“天下第一塘”,正阳镇境内的正阳关曾是淮河南岸经济重镇,为历史文化名镇。寿县民风淳朴,重教育,爱书法,“寿字”与怀(远)诗、定(远)文章并称凤阳府“三绝”。

安庆

安庆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皖鄂赣三省交界处。南宋绍兴年间置安庆军,始得名“安庆”,嘉定十年(1217)始筑安庆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为安徽省省会所在地。境内有皖山,又有皖河绕流其间,春秋时期曾有皖国,安徽简称“皖”即出于此。安庆是清代最重要的文学流派桐城派的发源地,还被誉为“黄梅之乡”、“京剧之祖”、“禅宗圣地”,历代名人辈出,桐城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京剧鼻祖程长庚,小说家张恨水,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两弹元勋邓稼先,佛教领袖赵朴初等都生长于此。安庆是中国较早接受现代文明的城市之一。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云集了诸如徐寿、华衡芳、李善兰等中国一流的科学家,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船。安徽的第一座发电厂、第一座自来水厂、第一家电报局、第一个图书馆、第一所大学、第一张报纸都诞生在这里。

绩溪

绩溪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为皖南山区县。唐永泰二年(766)置绩溪县,隶属歙州、徽州(歙州于宋末改名徽州),1988年1月起划入宣州地区。绩溪是徽商故里,徽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被称为“徽墨之乡”、徽菜的正宗发源地。文风昌盛,“邑小士多”,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现代国学大师、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胡适,“湖畔诗人”汪静之,当代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等均为绩溪名人。古城格局完整,古祠堂、石牌坊、古民居、古庙宇、古书院、古桥梁比比皆是,其中龙川胡氏宗祠,奕世尚书坊、胡适故居、周氏宗祠、湖村门楼巷、仁里、冯村、坎头、棋盘村等皆为徽派建筑之精品。

福州

是福建省省会。古为闽越国故都,秦设闽中郡,后一直为福建的政治中心,宋末、明末两次作为临时京都。城池始于汉代的冶城,晋、唐、五代、宋几次扩大,逐步奠定三山(于山、乌石山、屏山)鼎立、两塔(白塔、乌塔)对峙、一江(闽江)横陈的格局,至今保留自唐以来形成的坊巷,“三坊七巷”和朱紫坊街区坊巷纵横,石板铺砌,白墙青瓦,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福州在汉代即有海外贸易,宋代为全国造船业中心,近代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是著名的侨乡。文物古迹有西禅寺、涌泉寺、华林寺大殿、开元寺铁佛、瑞岩弥勒像、王审知墓、林则徐祠墓、严复墓、林纾墓、林祥谦烈士陵园、马江海战纪念馆、鼓山摩崖石刻等,其中华林寺大殿是中国长江以南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泉州

泉州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台湾海峡西岸。西周时属七闽地,春秋战国属闽越地。唐时设州,建有城池。南宋和元代曾为我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梯航万国,以“刺桐港”驰名中外,多种宗教交流汇集,号称“世界宗教博物馆”。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其中由阿拉伯人修建的伊斯兰教清净寺、宋代石筑精品开元寺东西塔、国内现存最大的道教老子造像老君岩、世界仅存的草庵摩尼教石佛造像、中国第一座海湾梁式大石桥洛阳桥、中国古代第一长桥安平桥及记载海交史迹的宋代九日山祈风石刻、唐代伊斯兰教圣墓和出土的宋代古船等文物古迹为稀世之珍。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其中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木偶戏是国内外独树一帜的艺术奇葩,泉州方言保留着上古和中古汉语语音和词汇的许多特点,是研究古汉语的活化石。泉州还是著名的侨乡和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

漳州

漳州位于福建省最南端,台湾海峡西侧。战国属越,晋代设漳浦县。唐垂拱二年(686)设漳州,历为州、郡治所。早在宋代就有人去台湾,是台胞、海外侨胞的祖籍地之一。漳州历史上文化昌盛,有“海滨邹鲁”之称,清代以谢琯樵等为代表的“诏安画派”作品饮誉画坛。文物古迹有漳州石牌坊、白礁慈济宫、华安二宜楼、东山关帝庙、云洞岩摩崖石刻、文庙、陈元光墓及明建仿宋古城赵家堡、明代铜山古城、清代民间军事城堡诒安堡、芝山红楼革命纪念地等。水仙花、片仔癀、八宝印泥号称“三宝”,是漳州著名的特产。

长汀

长汀位于福建省西部,汀江上游。唐开元二十四年(736)置长汀县,历唐、宋、元、明、清为州、郡、路、府治所。长汀是著名的八闽古城,现存古城墙、文庙、天后宫、云骧阁、朱子祠等文物古迹;也是客家首府,是孙中山、郭沫若、李光耀等人的祖籍地,有十分丰富的客家传统文化,府第式客家民居遍布城乡,客家牛角屋、围龙屋格局独特,堪称客家民居典型,汀江河被誉为客家母亲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革命活动遗址有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旧址、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共福建省委旧址、福音医院旧址、中共福建省委第四次反“围剿”紧急会议旧址和瞿秋白纪念碑等,是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圣地。

南昌

是江西省省会。汉初立豫章郡,公元前201年建灌城,为建城之始,以后一直为江西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南昌水陆交通发达,形势险要,自古有“襟三江而带五湖”之称,是北来南往的重要通道,唐宋时已成为江南著名都会。作为江南历史名城,南昌人文荟萃,西汉南昌县尉梅福、东晋“南州高士”徐稚(字孺子)、元代航海家汪大渊、明代戏曲理论家朱权(宁王)、清初书画家朱耷(八大山人)均为出类拔萃人物;历史名胜繁多,有滕王阁、南浦亭、百花洲、孺子亭、绳金塔、青云谱等;梅岭峰秀谷幽,有“小庐山”之称,是佛、道两教圣地;西山松青竹翠,有为祀奉道教人物许逊而建的万寿宫。南昌还是革命的英雄城市,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新纪元,现存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朱德旧居及新四军军部旧址等革命史迹。

景德镇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晋时置新平镇,为建镇之始;五代时期瓷业开始兴盛,人才荟萃,技艺日新;北宋景德元年(1004)定名景德镇,沿用至今。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保存有杨梅亭古瓷窑址、高岭古矿遗址、湖田古瓷窑遗址等;古色古香的宋塔、祥集弄民居3号与11号明代建筑、三闾庙明清古街等展现了古城风貌。

赣州

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章贡两江汇合于赣江处,被誉为“千里赣江第一城”。古为百越地,西汉初始置赣县,城址城名屡有变更。东晋郡守高琰于章、贡两江间筑南康郡城,始为赣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隋代为虔州治,别称“虎头城”,南宋改赣州,沿用至今。赣州是沟通中原与岭南重要的南北通道,繁荣兴盛于宋代,手工业发展,市场兴旺,至今保持宋代的城市布局特色,留存有古城墙、通天岩石窟、古瓷窑遗址、舍利塔、八境台、浮桥、福寿沟等宋代文史古迹,还有灶儿巷、南市街历史街区。

济南

是山东省省会。商周时代为古谭国地,春秋战国属齐地,秦代称历下邑。汉初,设济南郡,为“济南”一名之始。济南是山东地区乃至全国古文化发展脉络最清晰的几个文化中心地区之一,晋代以后千余年间为海岱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有龙山文化命名地城子崖遗址、商周大辛庄遗址、小屯遗址、东汉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始于晋代的灵岩寺、隋代四门塔、唐代千佛崖石窟造像、九顶塔、龙虎塔、多宝佛塔、大佛寺造像、历下亭、唐槐亭、始创于宋的济南府学文庙、元代清真南大寺、张养浩墓、北极阁等众多文物古迹。济南号称“泉城”,现有珍珠泉、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百脉泉五大泉群,并拥有千佛山、大明湖等名胜,构成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景观。济南历代人才辈出,是战国时期思想家邹衍、汉代儒者伏生、唐代名将秦琼、宋代词人李清照、辛弃疾、周密、元代散曲作家张养浩、明清学者李攀龙、周永年等的家乡。

青岛

青岛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黄海西岸,环抱胶州湾。清同治四年(1865)东海关在青岛地区设分关,商贸活跃。清末,青岛地区亦称胶澳,光绪十七年(1891)在胶澳设防,为青岛建置之始。翌年调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部移驻胶澳,筑栈桥、修炮台、设总兵衙门,青岛始为小镇。1897年后先后被德、日占领,作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约50年,由于优良港口的修筑和胶济铁路的通达,青岛在较短的时间里从十几个小村镇发展成为一座城市。现存德国总督公署、官邸和原警察署及有欧、亚、美等数十个国家建筑风格的八大关建筑群,享有“世界建筑博览会”之美誉。青岛所辖地区历史源远流长,文化遗迹丰富,有琅玡台、田横五百义士墓、天柱山摩崖石刻、康有为墓等。境内崂山是道教名山。

曲阜

曲阜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商为奄国都,周为鲁国都,公元前249年楚灭鲁,始设鲁县。隋代改县名为曲阜,宋代曾更名为仙源县,明正德九年(1514)县治移至今址。曲阜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孔子的故乡,礼义之邦,东方圣地。孔庙与孔府是全国闻名的古代建筑群,孔林是全国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家族墓地,1994年“三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曲阜还有鲁都故城遗址、明故城遗址、少昊陵、周公庙、尼山孔庙、颜庙、梁公林、洙泗书院、颜子林、孟母林和防山墓群(周至汉代鲁国诸公墓区)等古迹。

临淄

临淄位于山东省中部,是山东省淄博市辖区。公元前11世纪,姜尚封于齐,都营丘,后改称临淄。公元前391年齐国政权转归田氏,至公元前221年亡于秦。两汉为齐国王城,西晋后为州、郡、县治。临淄是东夷文化和齐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作为齐国故都、王城1 000余年,留下了大量文物宝藏,境内有后李文化遗址、齐国故城遗址、遄台、梧台、雪宫台等和大型古墓156座,其中春秋时期的大型殉马坑和后李殉车马反映了齐国经济的发达和军力的强盛。齐人多好经术,矜功名,足智谋,人才辈出,既有姜尚、齐桓公、管仲、鲍叔牙、晏婴等明君贤相,又有司马穰苴、孙武、孙膑、田单等兵家,扁鹊、淳于意、徐文伯等医药学家,甘德、薛凤祚等天文和数学家,贾思勰等农学家,左思、左芬、段成式等诗人和文学家。田齐桓公至威、宣王间设于临淄稷门外的稷下学宫,汇集当时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开中国百家争鸣之先声,使临淄一度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其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学风对中国知识界影响深远。

邹城

邹城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商代属奄国,周初封颛顼后裔建邾国,附庸于鲁国。秦统一后始设驺县,唐初改驺为邹。邹城是孟子故里,有孟庙、孟府、孟子林,还有野店遗址、邾国故城、重兴塔、明鲁王朱檀墓和铁山、岗山、葛山摩崖刻经等文物遗迹。境内峄山与泰山南北对峙,石美、洞奇、神话传说丰富,被誉为“岱南奇观”,是历代经营的文化名山,有秦峄山碑等300多处摩崖刻石和碑碣。

聊城

聊城位于山东省西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商末曾建有微子国,春秋后期为聊国,齐灭聊国后,城因国名,始称聊城,为齐国西部的重要城邑。公元前221年,秦置聊城县,建置延续2 000多年,直到1983年改为聊城市。聊城是大运河北段的著名商埠,史称“江北一都会”,城市格局独特。北宋所建古城被全国最宽的护城河——东昌湖环绕,方正规整;元以后随运河开通兴起的新城区,沿运河作带状展布,因地就势,自由舒展。城区内外大量文物古迹保护完好,光岳楼雄踞古城中心,山陕会馆构筑巧妙,曹植墓庄严雄浑,还有宋建13级铁塔、明代舍利塔、古色古香鳌头矶、武松打虎的景阳冈、藏书名楼海源阁、遐迩闻名的狮子楼以及文庙、清真寺、海汇寺等100余处作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聊城的民间艺术多样,有柳林秧歌、临清琴曲、临清时调、莘县火狮子、东昌木版年画、临清羽毛画、董庄中堂画、郎庄面塑、茌平剪纸、雕刻葫芦等。

泰安

泰安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山脚下。城市南部距今6 500至4 500年的大汶口文化,说明这里是中国远古文化的发祥地。泰安因泰山而得名,取“泰山安则四海皆安”之意。它因泰山而建,因泰山而发展,是一座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城市现址在唐中后期已有雏形,宋开宝五年(972),作为县址和帝王封禅中心的中心城镇开始发展起来。市区内现存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馆藏各类文物一万余件,其中国家级一级文物139件,泰安古城内岱庙的天贶殿是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建筑之一。城市“山城相依、山城一体”的格局独具特色,历史遗迹保护较好,自然风光雄伟壮丽,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郑州

是河南省省会。曾为商代中期隞都所在地。西周为管国封地,是周朝之东方重镇。春秋战国先后属郑、韩、魏。隋开皇三年(583)始称郑州。郑州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和重要的古都,有以裴李岗、秦王寨、大河村、二里岗等命名的多处古文化遗址以及王城岗古城、郑州商城、郐国故城、郑韩故城、阳城等夏商周古城遗址,其中郑州商城保存有城墙、宫殿基址和各类手工业作坊遗址,是早于安阳殷墟的都邑。中岳嵩山是文物荟萃之地,有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嵩岳寺塔、观星台、中岳庙、嵩阳书院、法王寺、初祖庵等,驰名中外的少林寺是禅宗祖庭,少林武术源远流长。市境内还有后周皇陵、北宋皇陵、杜甫墓、欧阳修墓、明藩王陵等。郑州也是具有革命传统的现代历史名城,“二七大罢工”就发生在这里,有二七纪念堂和纪念塔。

洛阳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南岸,地处中原,有“天下之中”、“九州腹地”之称。洛阳有4 000余年的城市史,从夏代起,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王朝建都,是我国著名的古都。洛阳是中国古代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中心城市。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河洛文化,是华夏文明的第一个高峰;东周礼乐作为古代社会的重要典章制度,其等级思想影响中国数千年;道学创始于洛阳,佛学首传于洛阳,理学光大于洛阳;古代科技、教育、文化、哲学、文学、艺术等许多重大成就都与洛阳有关。洛阳现有都城遗址、寺庙石窟、墓葬碑碣等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沿洛河排列夏、商、东周、汉魏、隋唐五大都城遗址被史学界称为“五都荟洛”,举世罕见;龙门石窟是我国石窟艺术宝库之一,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官方兴建的第一座寺院,被称为“释氏祖庭”、“释源”;北郊邙山集中了难以数计的历代皇亲国戚、达官显贵、文人学士的墓葬,几无“卧牛之地”。洛阳是牡丹之城,洛阳牡丹始于隋,兴于唐,从宋代起甲于天下,现今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为洛阳一大盛事。

开封

开封位于河南省东部。相传夏代第七世帝杼迁都于老丘(今开封附近),直到第十三世胤甲迁至西河,共历6世。春秋时期,郑庄公在今城南朱仙镇附近构筑城邑,名启封(汉初避文帝刘启讳,改为开封),距今有2 700多年。开封是我国著名古都,公元前364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开封),历6君140年,为开封建都之始。北周始称汴州,隋代开通济渠,汴州地位日益显要,五代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及北宋相继在开封建都,金末亦曾迁都于此。特别是北宋时期,开封城垣宏大,工商繁荣,园林壮丽,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开封是北方水城,市区内有大片河湖水面自然景观,古城传统风貌浓郁,文物遗存丰富,有北宋汴梁城遗址、铁塔、相国寺、延庆观、禹王台、繁塔、镇河铁犀、岳飞庙、龙亭、山陕甘会馆等。

安阳

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约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于殷,安阳遂为殷商国都,历8代12王273年。今市区小屯村殷墟为殷商后期都城,发现有殷王宫殿、宗庙、陵墓数十座,手工业作坊多座,民居多处;出土甲骨文15万片以上,记载了殷商王朝政治、经济、文化诸多内容;出土大量青铜器,其中重达875公斤的司母戊鼎是世界古代青铜器中最大的一件。安阳是周易文化的发祥地。商末周文王姬昌被纣王拘于羑里七年,演成《周易》,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安阳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故乡,有明代所建岳飞庙;城北袁林是袁世凯的墓葬,为中西合璧式的陵墓建筑。还有灵泉寺石窟、修定寺塔、二帝陵、天宁寺塔、西门大夫庙记碑、昼锦堂记碑等文物。(www.daowen.com)

南阳

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古称宛,西周为申伯国地,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距今已有2 800余年历史。战国时为楚国重邑,东汉称陪京,后历为府治。两汉时宛城规模宏大,经济发达,与洛阳、长安、成都、临淄并列为全国五大城市。境内有多处古人类与新石器时代遗址、宛城遗址、张衡墓、张仲景祠墓、武侯祠等古迹。南阳出土的画像石、画像砖,穷巧绮刻,妙绝人工,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商丘

商丘位于河南省东部,豫、鲁、皖三省交界处。舜封契于商,契后裔汤灭夏前初都于此,称南亳。西周封商后裔建宋国。秦置睢阳县。汉代以后历为郡、州、府治,北魏、南宋短时作过帝都。建于明正德年间的归德府城,砖城墙、外城湖、土城堤三位一体,内方外圆,造型为全国仅有。整座古城保存基本完好,城内110条街道纵横交错,呈棋盘式格局,主街两旁保留着许多明末清初的临街店铺,四合院民居尚有400多处,加上龟背型地势、梅花型水井,使古城有“金戈之象”。商丘是商王朝发迹地,孔子祖籍,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墨家创始人墨翟、名家代表人物惠施以及南朝文学家江淹、明末才子侯方域的故里,历代许多名人名臣客居于此,素有“文雅”之风。文物古迹有阏伯台、伊尹墓、三陵台、陈胜墓、芒砀山西汉梁国王陵墓群、文庙、壮悔堂等,还有梁园、文雅台等遗址。

浚县

浚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古称黎,西汉初置黎阳县,宋、金、元为浚州,明降州为县,始称浚县。县城在广阔的豫北平原上,夹在突兀对峙的大伾、浮丘两山之间,面对黄河故道,形成“两山夹一城”的古城格局和独特的天际线。两座山上松柏常青,聚集着天宁寺、太平兴国寺、千佛寺石窟、大伾山铭、碧霞宫、龙洞、吕祖祠等大量的人文景观。老城区古意犹存,现存明代城墙、黎公祠、文治阁、翰林院与翰林府等古建筑。

濮阳

濮阳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之滨。上古时代,这里是五帝之一颛顼及其部族活动的中心,战国时期城址位于濮水之阳,始称濮阳,历代曾先后称东郡、澶州、开州,民国时复称濮阳。秦汉以来,各个朝代均在此设郡置府,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濮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1987年出土的距今6 400多年的珍贵文物蚌塑龙形图案,被国内外考古界誉为“中华第一龙”,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据此命名濮阳为“龙乡”。濮阳是著名的中原古战场,历史上曾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和著名战役。现老城区内的东、西、南、北4条大街较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形成的格局和风貌。保存至今的历史遗存有西水坡遗址、卫都高城遗址、春秋戚城遗址、五代澶州城遗址、仓颉陵、子路墓祠、回銮碑、原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平原分局旧址等。

武汉

是湖北省省会。位于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市区被分割为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形成“三镇鼎立”的城市格局。武汉地处南北东西交通要冲,自古就是中原与南方、长江中上游与下游间文化交流的交汇点,有“九省通衢”之称。城市文明史始自商代中叶,为古今人文荟萃之地。清代汉口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华中地区的物资集散中心,近代又被辟为对外开放的口岸,逐步发展成为繁荣的工商业大都会。武汉还是一座革命名城,20世纪以来,先后为辛亥革命中心、国民革命中心和抗战初期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有着重要的政治地位。名胜古迹、革命遗址有商代盘龙城遗址、明楚王墓群、洪山宝塔、古琴台、晴川阁、长春观、归元寺、黄鹤楼、东湖风景区、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武汉国民政府旧址、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中华全国总工会暨湖北省总工会旧址、八七会议会址、辛亥革命烈士墓、施洋烈士墓、向警予烈士墓等。江汉路商业街、汉口原租界风貌区及武汉大学集中了大量优秀近现代建筑,是武汉近100多年来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缩影。

荆州(江陵)

荆州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自公元前689年至公元前278年,这里为楚国郢都,历20代王,凡411年。汉置荆州、江陵县,唐为荆州大都督府、荆南节度使、江陵府,曾设为南都,五代十国南平国曾在此建都。荆州是楚国故都、楚文化中心,现存楚纪南城、郢城、楚庄王台、樊妃冢等故楚遗迹。荆州还是著名的古战场和军事要地,三国蜀将关羽多年镇守于此,留下许多遗迹和传说。荆州古城保存较完好,是“不可多得的江南完璧”。市内还有章华寺、铁女寺、开元观、太晖观、玄妙观、文庙、万寿宝塔等古建筑和大量古墓群。

襄樊

襄樊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战国时为楚国要邑,西汉初置襄阳县,襄阳开始建城设治,东汉时樊城建城。三国置襄阳郡,后历代多为州、郡、府治。襄樊城市格局为“一水分二城”,汉水以南为襄阳,北为樊城;城市功能“南城北市”、“南文北商”,襄阳城现保存有大部分城垣和护城河。襄樊是古代军事要地、交通孔道,南北不同交通方式“南船北马”的分界点,三国时期尤为著名,相传是“三顾茅庐”、“隆中对策”的发生地,古隆中、水镜庄、刘备马跃檀溪处、关羽水淹七军处、刘表斩孙坚之凤林关都在襄樊境内。市内还有邓城遗址、习家池、鹿门寺、仲宣楼、水星台、夫人城、昭明台、广德寺多宝佛塔、米公祠、绿影壁等古迹。

钟祥

钟祥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江中游,大洪山南麓。公元前701年,钟祥为楚别邑,称郊郢,系楚国陪都。西汉初设郢县。三国时属吴,称石城。明嘉靖十年(1531),因嘉靖皇帝生养发迹于此,取“祥瑞钟聚”之意,赐名钟祥。名胜古迹有楚辞赋家宋玉伴顷襄王游览答问的兰台、楚国歌舞艺术家莫愁女放歌荡舟处莫愁湖、因盛唱阳春白雪而得名的阳春台、始建于唐代的白乳高僧塔、明兴献王藩府兴王宫、明嘉靖敕建道观元佑宫、嘉靖皇帝生父母合葬墓明显陵。其中明显陵2000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随州

随州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大洪山与桐柏山之间,鄂豫两省交界处。西周初至春秋战国,地域内有厉(赖)、随、唐3个诸侯国,战国末楚始建随县。北周杨坚封随王,于随地建国。唐以后为随州州治。随州传说为炎帝神农氏故里,厉山镇(古称烈山)有神农洞遗址、神农庙等。城西擂鼓墩古墓群中曾侯乙墓出土大量文物,真实再现了2 400年前随文化的巨大成就。其中有极其珍贵的编钟、编磬等古乐器,我国东方红一号卫星就是带着编钟演奏的《东方红》乐曲响彻寰宇。境内还有虞舜厉山耕耘故地、多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和大洪山、桐柏山、鸡鸣山风景名胜区。

长沙

是湖南省省会。又名星沙。因楚是配于轸星的分野,而轸星又有一颗小星叫长沙,遂以此命名。西周初已有其名。秦设长沙郡,隋唐改称潭州,明改为长沙府。长沙濒临湘江,橘洲浮贯江心,麓山耸峙江滨,江、山、城、洲,呼应依托,构成山水城市特色。长沙是楚汉名城,屈贾之乡,自古以来科技文化发达,创建于北宋的岳麓书院是延续教学至今的千年学府,有“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之誉。长沙也是一座英雄的古城,戊戌维新、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都是重要的活动地。有马王堆汉墓、贾谊祠、麓山寺、隋舍利塔、岳麓书院、天心阁古城墙、云麓宫、爱晚亭、曾国藩墓、谭嗣同故居及墓、黄兴故居及墓、蔡锷墓、徐特立故居、刘少奇故居、杨开慧故居、新民学会成立旧址、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等文物和革命遗迹。

岳阳

岳阳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洞庭湖与长江汇合口。商以前为三苗聚居地,周属楚地。晋太康元年(280)置巴陵县,为岳阳建城设治之始,后历为郡、州、府、县治。境内有“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洞庭湖,“白银盘里一青螺”的君山岛,是楚文化和百越文化的交汇地,流传着许多富于浪漫色彩的传说故事。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登临咏叹,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尤为千古名篇。文物古迹有二妃墓、屈子祠、慈氏塔、鲁肃墓、小乔墓、杜甫墓、文庙、柳毅井、任弼时故居、平江起义旧址等。

凤凰

凤凰位于湖南省西部,沱江之畔,隶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自古以来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的聚居地区,现全县有一半以上人口是土家族和苗族人。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地,秦属黔中郡,唐设渭阳县,元、明设五寨长官司,清置凤凰厅,以境内的凤凰山而得名,1913年改为凤凰县。县城所在地沱江镇,古称镇竿,已有1 000多年的建城历史,是湘西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凤凰县城较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形成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境内唐代黄丝桥古城、“中国南方长城”苗疆边墙、朝阳宫、天王庙等大量文物古迹和苗族民居构成凤凰城独特的景观。凤凰是中国现代作家沈从文的故乡,民国首任内阁总理熊希龄、著名画家黄永玉也是从这座小城走向全国的。有戏剧“活化石”之称的傩戏、流传数百年的苗族蜡染等至今光彩照人。

广州

是广东省省会。远古为百越所居,公元前214年,秦设南海郡,治番禺(今广州),郡尉任嚣筑“任嚣城”。秦末,赵佗建立南越国,筑赵佗城。三国吴始名广州。五代十国时为南汉国都55年。宋至清为路、道、府、省治所。广州一直是我国对外交通贸易的港口城市,光孝寺、华林寺、南海神庙、光塔、怀圣寺、清真先贤古墓、怀远驿、十三巷、竹岗外国人墓地、巴斯教徒墓地、琶洲塔等见证了2 000多年的海交史。广州也是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有南越国宫署遗址、六榕寺、三元宫、南汉康陵遗址、镇海楼、馀荫山房、陈家祠、西关大屋等众多古迹,粤剧、粤曲、广东音乐、岭南画派、岭南诗歌、岭南建筑园林、岭南盆景、广雕、广彩、广绣和岭南民俗体现了岭南文化的丰富内涵。广州是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和大本营,相关文物古迹有万木草堂、黄埔军校、孙中山大元帅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广州起义旧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中山纪念堂等。

佛山

佛山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唐贞观二年(628)因乡人在冈上掘地得3尊铜佛像而得名,后渐成墟市。宋代始置佛山镇。明清时期佛山镇经济繁荣,与汉口镇、朱仙镇、景德镇并称“四大名镇”,又与京师、苏州、汉口并称“四大聚”。佛山以陶业著称于世,被誉为“南国陶城”。文物古迹有祖庙、大岗山窑址、南风灶古窑址、孔庙、梁园、清晖园、康有为故居、黄公祠等。境内南海西樵山是广东四大名山之一,奇石异洞散落其间,并有庙宇、书院、石刻等丰富的人文景观。

肇庆

肇庆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设高要县,隋置端州,宋始称肇庆。城区中部为河谷冲积平原,平原上孤岗台地疏落散布,湖泊池塘珠串璧联,石山溶洞镶嵌其间,鼎湖山、七星岩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明珠”、“桂林之山,西湖之水”。肇庆是远古岭南土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有峒中岩、罗沙岩、黄岩洞古人类遗址和蚬壳洲、茅岗等墓葬与建筑遗址,春秋战国以来,更与楚越文化、中原文化积极融合,包拯、汤显祖、袁枚等历史名人留下足迹。肇庆也是中外文化交流较早的地区之一,唐代禅宗六祖惠能在肇庆传播佛教文化,其法孙陈希迁创立的曹洞宗远传至日本、东南亚以至北美。明万历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住肇庆六年,建起中国第一座天主教堂仙花寺,主编首部葡华字典,沟通中西文化。现老城区古城墙传统格局基本完好,境内有七星岩摩崖石刻、梅庵、德庆学宫、肇庆府学宫、阅江楼、崇禧塔、文明塔、龙山宫等古迹,所产端砚是我国名砚之一。

潮州

潮州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中下游。西汉始置揭阳县,晋义熙九年(413)设义安郡,治海阳县,是潮州的前身,隋代以“潮水往复”称潮州,宋以后历为郡、州、路、府治所,是粤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著名侨乡。自唐代韩愈贬潮,延师兴学,潮州文风蔚然,享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誉。潮州古城始建于宋,依江筑建,略带狭长。城北为衙署区,城南为居住区,城东为商业区,城西为手工业区和平民区,整个布局以《易》为本,突出体现“北贵南富东财西丁”的特点。贯穿于南北的通衢大道太平路,鳞次栉比屹立着40多座建于明、清两代的石牌坊。白墙黛瓦、嵌瓷木雕的潮州民居建筑,不管是“四马拖车”、“四点金”的深院大宅,还是“抛狮”、“竹竿厝”的平民居第,都显示出深刻的潮州民俗意蕴。潮州还有自己的独特方言、戏剧、音乐、工艺美术及名扬天下的潮州菜和功夫茶,这些有着浓郁地方色彩的潮州文化对台湾及东南亚一带有着同根同源的深远影响。文物古迹有笔架山宋窑遗址、开元寺、韩文公祠、许驸马府、广济桥、海阳县儒学宫、广济门城楼、凤凰塔、己略黄公祠、葫芦山摩崖石刻等。

梅州

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粤、赣、闽三省交界处。先秦为百越地,秦汉属南海郡,南齐中兴元年(501)设立程乡县,为梅州建城设治之始,北宋始称梅州。自秦开五岭延及明清的两千多年间,梅州是岭南州郡连接京城和内地通向南方出海口的水陆交通枢纽,中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的交汇点,是久负盛名的“人文秀区”。有狮雄山汉代建筑遗址、大觉寺、灵光寺、千佛塔、梅州学宫、兴宁学宫、长乐学宫、元魁塔、英烈庙、人境庐、丘逢甲故居、叶剑英故居等。梅州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和客家文化中心,典雅堂皇、风格独特的客家民居是中国民宅建筑的瑰宝。

雷州(海康)

雷州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雷州半岛。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置徐闻县,为合浦郡治。隋代始名海康县,唐贞观八年(634)以此地多雷,改州名为雷州。唐以后海运兴起,雷州地位日益重要,宋、明两代曾大规模拓展城郭。雷州城处于山环水合之中,有着风水绝佳的“湖山傍古城”的自然环境特色,至今保留着典型的方城十字街和骑楼式楼房及传统民居的环境风貌。雷州史称“天南重地”,是中国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也是古代朝廷流放罪臣之地,宋代先后有寇准、苏轼等十位先贤被贬来此,促进了当地文化教育的发展。雷州歌、雷州音乐、雷剧等民俗文化和雷州石雕、陶瓷、珍珠、木雕、纺织等工艺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有伏波祠、雷祖祠、天宁寺、真武堂、天后宫、十贤祠、县学宫、苏公亭、三元塔、吴氏宗祠等古迹。

桂林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古为百越地,汉设始安县,唐代始称桂林,元代为静江路总管府治所,明清为桂林府治、广西省治,是广西政治、文化中心和军事重镇。秦始皇时在此开凿了著名的水利工程——灵渠。桂林岩溶地貌分布广泛,漓江、桃花江、相思江、南溪河等河流流经市境,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誉,自古是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文物古迹有甑皮岩史前文化遗址、灵渠、相思埭、花桥、明靖江王府及王陵、李宗仁故居及官邸等。

柳州

柳州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柳江绕城如壶,故有“壶城”别称。具有典型的岩溶地貌特征,有大龙潭、都乐岩、立鱼峰、马鞍山等风景名胜。远古时代,柳州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古人类遗址丰富,有迄今在中国乃至东南亚发现的最早的晚期智人“柳江人”化石,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白莲洞文化遗址。建城史2 100年以上,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置潭中县,唐贞观八年(634)称柳州,因柳江得名,天宝间曾改称龙城郡,故柳州又称龙城。宋为州治,元为柳州路,明清为府治。唐代柳宗元任柳州刺史4年,颇有惠政,有柳侯祠、柳宗元衣冠墓、柑香亭和荔子碑、龙城石刻、元刻柳宗元像等纪念柳宗元的古迹文物。明洪武年间修建的东门城楼,是广西现存最完好的明代城楼。柳州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文化绚丽多彩,以壮族歌仙刘三姐为代表的柳州山歌自唐以来传唱不绝。

海口(琼山)

是海南省省会。秦代属于象郡的边陲,西汉珠崖郡治在今琼山区境内,北宋以后一直是琼州府治所在地。唐朝名相李德裕、宋朝名相李纲、李光、赵鼎和名臣胡铨贬谪此地,后人筑“五公祠”纪念;北宋文豪苏东坡被贬海南时在此留下足迹;海口还是岭南才子丘浚、“南海青天”海瑞的故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海口成为通商口岸,与东南亚各国的交往开始密切,海口作为历史上连接我国内陆与东南亚地区的重要枢纽,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积淀。海口文化遗存丰富,古建筑格局与传统风貌保存完好,有汉代珠崖郡古城址、唐代崖州颜城遗址、唐代旧城遗址、韦执谊墓、琼州文庙、鼓楼、丘浚故居、冼太夫人庙、海瑞故居、琼台书院、冯白驹故居等文物古迹以及近代归国华侨和商人在海旬河码头附近建起的南洋风格的建筑群和街道。马鞍岭火山景观、东寨港红树林是较罕见的自然奇观。

重庆

是中央直辖市,位于长江、嘉陵江汇合处。古为巴国都,称江州。战国秦灭巴,置巴郡,筑江州城垣。隋代因巴所居渝水(嘉陵江古称),称渝州。北宋改为恭州。南宋光宗先被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元末明玉珍据蜀建大夏国,定都重庆。明、清为重庆府。重庆是著名的山城,城郭依山而建,三面临水,城市景观独具一格;2 000多年来一直是重要的城市,古文化遗存丰富,巫山古人类化石遗址、巴蔓子墓、白帝城、丰都名山、云阳张飞庙、大足石刻、白鹤梁题刻、钓鱼城古战场、石宝寨等远近闻名。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留有蒋介石官邸云岫楼、宋美龄别墅松厅、宋庆龄别墅云峰楼、孔祥熙别墅孔园、美国驻中国军事代表团驻地莲青楼等。当时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也驻重庆,留有曾家岩、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旧址、新华日报社旧址及白公馆烈士纪念地等革命文物。还有长江三峡、大宁河小三峡、南温泉、北温泉、缙云山等风景名胜区。

成都

是四川省省会。西周、春秋时期为古蜀国领地。公元前4世纪,古蜀国开明五世(一说九世)迁蜀都城至成都,迄今有2 000多年的建城史,别称“龟城”、“锦城”、“蓉城”。秦汉以来以农业、手工业兴盛和文化发达著称,一直是西南重镇,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国时为蜀汉国都,五代十国为前蜀、后蜀都城。境内文化遗存众多,著名的有十二桥商周干栏遗址、金沙遗址武侯祠、杜甫草堂、王建墓、大慈寺、文殊院、望江楼、青羊宫、文君井、宝光寺、二郎滩摩崖造像、大邑刘氏庄园等。成都拥有丰富的传统艺术和工艺产品,灯会、花会等盛会热闹非凡,遍布城乡的茶馆体现了成都安闲舒适的生活情趣。

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中部。新石器时代晚期是古蜀先民聚居的重要地区,公元前256年秦国郡守李冰兴建都江堰,城因堰而兴,先后为道、郡、军、州、县所在地,五代至元末称灌州,明以后称灌县,是成都平原西通藏卫、北达甘(肃)青(海)的交通枢纽和川西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古堰、古城、古关隘、松茂古道与颇具特色的民居相映成趣,山、水、城、林、堰、桥浑然一体,体现出城中有水、水在城中、“满城水色半城山”的布局特色。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和世界水利史上的奇珍,2 000多年一直在发挥作用,被誉为“活的水利博物馆”,祀水大典代代相传。有纪念李冰父子的二王庙、伏龙观和城隍庙、般若寺等古建筑。市区西南青城山以“天下幽”著称于世,是道教发祥地之一,道教“第五洞天”,现存建福宫、祖师殿、上清宫等道教宫观,流传有极富四川地方特色的“南韵”道教音乐。青城山—都江堰于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阆中

阆中位于四川省北部。商属巴方,周属巴子国,约公元前330年巴子国迁都阆中。秦置阆中县,以后历为郡、州、军、府、道等治所,长期是川北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古城内有许多会馆等古建筑,还保留着主要的历史街区,传统风貌保存较好。汉、唐为天文学研究中心之一,西汉落下闳,东汉任文孙、任文公父子,三国周舒、周群、周巨祖孙三代,唐代袁天罡、李淳风都堪称当时天文巨子。汉末蜀将张飞驻守阆中长达7年。阆中古建筑多姿多彩,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有典型建筑保留至今,被专家喻为“实物构成的编年史”。有桓侯祠、滕王阁、华光楼、大佛寺、永安寺、五龙庙、川北道贡院、巴巴寺等古迹,城南锦屏山是历代文人墨客登临地,山间楼台亭阁迭有废兴。

自贡

自贡位于四川省南部。自古以井盐生产著称,是中国的“盐都”。自贡为自流井和贡井两地名之合称,而两地又长期分属于富顺县和荣县,早在东汉今富顺地区就出现了第一批开凿成功的盐井,以后因井设镇、设县,1939年正式合并自流井、贡井两地成立自贡市。城市建设凸现出典型的盐场烙印,街道以原产区产场为基础,由因井就灶,进而发展成居民点,再连片成街,逐步形成今日城市分片集中、成组成团、相对独立的布局。自贡保存有众多的古代、近代盐业遗址和文物,如大公井遗址、小桥井、燊海井、发源井、东源井、木制井架等,展示了高超的井盐开采技术和工艺。自贡还是恐龙之乡,大山铺出土大量恐龙化石,建有恐龙博物馆。起源于唐宋的自贡灯会名播海内外,龚扇、扎染、剪纸等民间工艺巧夺天工。此外还有富顺文庙、荣县大佛、西秦会馆、王爷庙、刘光第墓等古迹。

宜宾

宜宾位于四川省南部,金沙江、岷江交汇处,长江正流的起点,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古为僰人居地,西汉(一说秦)始建县级政权僰道,州、郡名称曾反复更替,先后为犍为郡、戎州、叙州等。古迹名胜有流杯池、旧州塔、汉代墓葬、唐代花台寺、大佛沱石刻、珙县僰人悬棺、屏山万寿寺、万寿观、禹帝宫、真武山古建筑群、旋螺殿、夕佳山古民居及翠屏山、蜀南竹海、兴文“石海洞乡”等。古城保存有600多米长的旧城墙和清代、民国时期民居一条街——冠英街,还有历史文化名镇李庄镇、龙华镇。宜宾是酒都,千余年来名酿代出,现存五粮液古窖池明代老窖窖龄长达600余年。宜宾的铜鼓文化、崖墓葬、苗乡风情具有地方特色。

乐山

乐山位于四川省中南部。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蜀开明王朝在今乐山境内建立城邑。北周时置嘉州,设平羌县,南宋升为嘉定府,历为州、府治所。城位于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交汇处,依山临江而筑,城堤合一,有“江城”之称,临江部分尚存。境内有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峨眉山,峨眉山—乐山大佛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乐山文物古迹以汉代崖墓、唐宋佛教造像最具特色。开凿在红砂岩上的汉代崖墓数以万计,遍于古城郊区山崖之上,唐宋佛教造像集中于江河两岸,分布广泛。此外还有南宋抗元山城三龟九顶城、凌云寺、灵宝塔、离堆、乌尤寺、乐山文庙、龙泓寺、郭沫若旧居等。

泸州

泸州位于四川省东南部。西汉景帝六年(公元前151)设江阳县,为泸州建城设治之始。南朝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6)设泸州。泸州是中原地区同西南少数民族交往的“西南要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著名的军事古城、近现代革命历史名城和酒文化名城,古建筑与传统风貌保持完好,有报恩塔、龙脑桥、明代城垣、龙透关、明代泸州大曲老窖池、云峰寺、春秋祠、川南师范学堂旧址、朱家山石园、蔡锷题写“护国岩”、朱德旧居陈家花园、泸州起义电报局旧址、四渡赤水太平渡及二郎滩旧址、冯玉祥“还我河山”石刻等文物古迹。

昆明

是云南省省会。春秋时为滇部落领地,公元前286年,楚将庄率部入滇,建滇国。汉武帝时置益州郡,把云南纳入中国政区序列,郡治滇池县(今昆明城南)。唐时南诏筑拓东城,后改称鄯阐城,别称东都,为昆明筑城之始。元设云南行中书省于昆明,从此成为云南政治、文化中心。明清为云南府。昆明城濒临滇池,青山环抱,四季如春,号为“春城”。汉、彝、白、回、苗、傈僳、哈尼等民族杂居,城市格局和民居“一颗印”建筑体现各民族文化交融的特点。元代以来,儒学、佛教兴盛,杨慎、徐霞客等内地文人先后入滇,留下传世之作。抗战时期,昆明以战略大后方的历史机遇,成为当时的文化教育中心和对外交通枢纽,名流云集。有滇池、西山、翠湖、黑龙潭、石林、地藏寺经幢、筇竹寺五百罗汉、金刚塔、金殿、郑和之父马哈只墓、大观楼、云南陆军讲武堂、皎平渡、聂耳墓、“一二·一”四烈士墓等风景名胜和历史古迹。

大理

大理位于滇西中部,属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古称楪榆,战国时为滇国属地,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建楪榆县。元代置大理路军民总管府,明清为大理府。大理是白族聚居地,也是中央王朝与缅甸、印度交通的中转站。唐、宋时,南诏国、大理国地方民族政权先后在此建都,历时500余年,与中原交流频繁。明清两代,大兴书院,人才辈出,号称“文献名邦”。建于明初的大理古城,棋盘式的格局和“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民居建筑保存完整,家家有水,户户有花,古朴恬静。现存太和城遗址、羊苴咩城遗址、崇圣寺三塔、大唐天宝将士冢、南诏德化碑、苍山神祠、弘圣寺塔、元世祖平云南碑、山花碑、杜文秀墓、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等文物。苍山洱海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大理民间神话、传说故事浩如烟海,白族歌舞、服饰、传统节庆缤纷多彩,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情。

丽江

丽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战国时期属秦国蜀郡。元代至元年间先后设丽江宣慰司和丽江路军民总管府,始有丽江之名。明至清初,由木氏土司世袭统治。清雍正元年(1723)改土归流,设丽江府。境内有玉龙雪山、虎跳峡、长江第一湾、老君山九十九龙潭、黑龙潭等诸多名胜和丽江人遗址、木府、五凤楼、白沙明清建筑群、大宝积宫、普济寺铜瓦殿等文物古迹。始建于南宋的丽江古城,不设城墙,在布局上,体现出三山为屏、一川相连的构思;在水系应用上,设计了三河穿城、家家流泉的独特风貌;兼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古朴自然,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丽江是纳西族的聚居地,长期处于藏、汉、彝等民族走廊中,创造了独特的东巴文化,东巴经、纳西古乐、东巴舞谱、东巴画都是东巴文化的精华。纳西族的祭天、祭风仪式、三朵节、棒棒节,摩梭人的阿夏婚,摩梭人和普米族的成年礼民族色彩浓厚。

巍山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部,隶属于大理白族自治州。春秋战国时属滇国地,汉代设县治。南诏始祖细奴逻于649年建立大蒙国,到738年其曾孙皮罗阁建立的南诏政权迁都大理城之前,一直以巍山为都。元以降称蒙化,为路、州、府治。古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城方如印,四面建东、南、西、北谯楼,中建“星拱楼”为印柄。城内25条街,18条巷,呈棋盘式格局,民房80%以上保留明清建筑风貌。巍山因历代人文荟萃,清乾隆年间被御封为“文献名邦”,并建文献楼纪盛。城南巍宝山有众多道教古建筑,具有浓厚道教色彩的洞经音乐自明代传入巍山后流传至今。

建水

建水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所辖县。古称步头、巴甸。县城为唐南诏时所筑。元、明设建水州,隶属临安路和临安府,清乾隆年间降为建水县。建水作为滇南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达7个世纪之久,形成以汉文化为主体,融合各民族文化的多元一体的边地文化。明清两代科举中试者较多,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之雅号。现存古建筑和民居众多,始建于元初的文庙是国内仅次于曲阜孔庙的大型文庙,指林寺大殿是罕见的宋式营造风格的元代大型木构架建筑。文物古迹还有东城门朝阳楼、双龙桥、文笔塔、纳楼彝族土司衙署、朱家花园、朱德旧居等。燕子洞溶洞景观雄奇壮观,哈尼族、彝族歌舞和传统节日展示着浓郁的民族风情。

遵义

遵义位于贵州省北部,川、黔、渝三省市交界处。春秋战国时,曾是巴、蜀、夜郎等方国领地。唐初建播州,642年改播州所辖罗蒙县为遵义县,是为遵义得名之始。唐末至明725年间为杨氏土司世袭统治。明万历年间,改土归流,分属川、黔两省。清雍正五年(1727),遵义府改属贵州省,建置疆域基本形成。遵义历史文化悠久,清代儒学兴盛,以著述宏富、人才辈出为特征的沙滩文化独放异彩,涌现了郑珍、莫友芝、黎庶昌等“西南巨儒”。遵义留有杨粲墓、湘山寺、桃溪寺、桃溪寺杨氏宋元墓群、普济桥等古代文化遗存。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在此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及全党的领导地位,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遵义以此成为革命历史名城,遵义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毛泽东等住处、红军烈士陵园、四渡赤水纪念塔、娄山关等即为这段历史的纪念文物。遵义还是著名酒都,所产茅台酒被奉为国酒。

镇远

镇远位于贵州省东部,黔湘两省交界处。殷周时期属鬼方,春秋战国先后属牂柯、夜郎国。北宋大观元年(1107)始在今镇远置安夷县。南宋置镇远州。后历为州、府、卫、道治。镇远位于沅江支流img57阳河上游,是中原通往云南直至缅甸、印度等国的孔道,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明清发展成为繁荣的西南大都会。阳河穿城而过,建于明代的卫城、府城分列南北,部分古城垣、12处水码头、10余条古巷道尚存,长达1 000余米、宽300余米的多地域、多民族融为一体的明清民居建筑群保存完好。还有青龙洞古建筑群、四官殿、天后宫、吴王洞摩崖、文笔塔、谭家公馆、祝圣桥等文物古迹。城西有img58阳三峡风景区。

拉萨

是西藏自治区首府。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拉萨”是藏语“佛地”、“圣地”的汉文音译。公元633年,雅隆部落的松赞干布建立起西藏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吐蕃王朝,拉萨以吐蕃王朝都城的地位出现,迄今有1 300多年历史,是西藏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拉萨拥有布达拉宫、大昭寺、黄教三大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罗布林卡等藏传佛教圣地和灿烂的藏族文化,藏医、藏戏、唐卡、雕刻艺术、壁画艺术、果谐等民间舞蹈,以及藏历新年、酥油花灯节、萨噶达瓦节、雪顿节、沐浴节等传统节日体现着浓郁的藏族风情。拉萨周边神奇的纳木错高原湖泊风光,美丽的当雄草原风光,奇特的德中温泉和林周、墨竹工卡等自然风景区,展现了雪域“日光城”的风采。

日喀则

日喀则位于西藏自治区中南部,是西藏的第二大城市,后藏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班禅驻锡地,迄今有600年历史。相传8世纪时,印度高僧莲花生从孟加拉进入西藏时曾预言雪域的中心将在拉萨,其次在年麦(日喀则)。此后,虔诚的宗教徒便在尼玛山设宗。1447年,一世达赖根敦珠巴在尼玛山下主持兴建了扎什伦布寺,以后城区建设即围绕扎寺扩展开来。现基本保持藏式传统建筑风貌,有纳唐寺、夏鲁寺、俄尔寺、安贡寺等各具特色的多教派寺庙16座,14世纪初修建的旧宗遗址尚存,藏式民宅遍布城乡。雄伟壮丽的扎什伦布寺是历世班禅驻锡地,纳唐寺内有西藏最大的印经院,是著名的文库。

江孜

江孜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年楚河上游。吐蕃王朝灭亡后,赞普后裔贝科赞看到江孜地形奇特,有吉祥之兆,因此在江孜宗山修王宫居住。14世纪,萨迦王朝的朗钦帕巴白在宗山重建宫殿,称“杰卡尔孜”(意为王宫),以后逐渐演变成为江孜,并以此命名古城,至今有600余年历史。江孜是西藏历史上仅次于拉萨、日喀则的重镇。建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的白居寺,规模宏大,藏传佛教各派共居一寺,大经堂内珍藏的全套金粉书写《甘珠尔》、《丹珠尔》大藏经,为无价之宝。寺旁九层石塔——白居塔,将佛教中八种佛塔之特点集于一身,内藏融合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汉族地区等外来佛教艺术风格的佛像10万余尊,又称十万佛塔。古城中央的宗山城堡,1904年藏族军民曾在此抗击英帝国主义侵略,被称为英雄峰。

西安

是陕西省省会,我国四大古都之一和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自公元前11世纪起,先后有西周、秦、西汉、东汉(献帝)、新、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建都,历时1 100多年。西汉末更始、赤眉、唐末黄巢、明末李自成也曾建都于此。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美誉,历代遗址、墓葬、古建筑遍布,明清城垣保存完好,以钟楼为中心的古城格局秩序俨然;位于临潼区的秦兵马俑,气势恢弘,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西安碑林收藏汉魏至清各代碑志2 300余件,为全国之冠;唐建大小雁塔英姿挺拔。西安是我国佛教宗派法相宗、净土宗、华严宗、三论宗、律宗和道教楼观派、全真派的始创地,佛寺、道观众多,影响深远。西安又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秦地文化中心,在中外经济文化交往和地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民间艺术丰富。西安地处关中盆地中部秦岭北麓,城南秦岭主峰太白山孤峰独立,势若天柱;终南山青翠秀丽,如锦绣画屏,是引人入胜的风景地。

咸阳

咸阳位于陕西省中部。夏商时为邰、扈、崇、程、豳、毕等侯国的封地,西周时是丰、镐二京的近郊。公元前350年,秦国始建都咸阳,因地处九嵏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阳,故名。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后,咸阳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秦在咸阳大兴土木,用宇宙征象思想设计城市,将银河系中的主要星座与横桥附近的主要宫苑一一对应,形成“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的设计特色。汉时先后为新城、渭城,唐置咸阳县,是中央王朝的重要陵墓区。市区现有周、秦、汉、唐等历代帝王陵寝及陪葬墓1 135座,其中汉武帝茂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墓乾陵最为著名。位于市中心的明城街区始建于明初,北依五陵原,南临渭水,从明初到20世纪中期一直为咸阳县治所在地,城内有凤凰台和文庙建筑群,在东明街、中山街、果子市街仍保留着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四个不同时期的代表建筑,保持着比较明显的古城风貌。

韩城

韩城位于陕西省东部,黄河西岸。西周为韩侯国封地,秦始置夏阳县,隋改称韩城县。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史圣”司马迁的故乡,民重耕读,士风醇茂,明清科举中士者众,被誉为“解状盛区”。旧城金城街区内保存大量具有传统风貌的街道和四合院民居,唐宋元明清各代古建筑140多处,尤其元代建筑多达20处,为陕西之最。城东北党家村是明清四合院民居的典型,被誉为“民居瑰宝”。城郊有春秋初梁国都城少梁城遗址、战国魏长城遗址、司马迁祠墓、法王庙、金代砖塔、周原大禹庙、普照寺等古迹。城北30千米的龙门,又名禹门,传为夏禹所凿,形如闸口,扼黄河咽喉,为秦晋要冲,雄奇壮美,昔日文人学士留下许多赞美诗篇。

汉中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汉水上游。夏至周代境内有褒国,西周时称周南、南郑,战国置汉中郡,东汉初郡治迁于南郑(今汉中城),后政区多变,为历代郡、州、府、路、道治所。汉中是汉王朝的发祥地和汉族名称的发源地。公元前206年,刘邦被封汉王,定都南郑,以汉中为根据地,出定三秦,打败项羽,建成帝业,遂以“汉”为国号,其后始有“汉人”、“汉族”、“汉语”的称谓。三国时,汉中是魏蜀相争的军事要地,政治军事活动频繁,公元234年,鏖战成疾的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葬于汉中定军山。文物古迹有褒斜栈道及石门摩崖石刻、古汉台、山河堰、拜将坛、饮马池、张良庙、张骞墓、蔡伦墓、武侯墓、武侯祠、马超墓祠、魏延墓、智果寺等,其中褒斜栈道及石门石刻中的“汉魏十三品”为书法珍品,备受历代书法家推崇,日本书道界称“汉中石门,日本之师”。

延安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商周为鬼方,后相继为犬戎、狁、白翟居地。公元前304年左右,秦置高奴县,延安始筑城。西魏置延州,以境内延水得名。隋为延安郡,后历为州、路、府治所。延安是北方诸少数民族的杂居区,军事重镇,宋代范仲淹、沈括、种谔等政治家曾治理过延安,有作品、遗迹留世。隋唐延安城始具规模,明清至今经多次修葺,形成众山簇拥、两河交汇、顺山势河川南北延展的城市布局。境内石窟艺术多样,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万花山名胜古迹集中。延安还是中华民族的圣地和中国革命的圣地,1937年至1947年间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指导中心和总后方,有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和瓦窑堡、凤凰山、王家坪、杨家岭、枣园、南泥湾等革命旧址。宜川县壶口瀑布为黄河奇观。陕北秧歌、道情、民歌、“延安五鼓”(安塞腰鼓、洛川蹩鼓、宜川胸鼓、志丹扇鼓、黄龙猎鼓)、窑洞民居等体现了浓郁的黄土风情。

榆林

榆林位于陕西省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长城脚下,是著名的沙漠城市。明代开始建城设治,成化七年(1471)建榆林卫,成化九年(1473),九边重镇之一延绥镇治所由绥德迁往榆林。清雍正年间设榆林府、榆林县。榆林北瞰河套,南蔽三秦,明清是名将重兵把守的军事要地,也是蒙汉互市的一大据点,贸易发达,兴文重教。建于明代的古城城墙大部分尚存,明清街巷、四合院民居风貌古朴,城内有新明楼、万佛楼、戴兴寺、梅花楼及牌坊等古建筑。城北有古长城、镇北台、易马城、红石峡雄山寺等,还有凌霄塔、青云山寺观、永济桥等古迹。榆林传统手工业发达,民间音乐榆林小曲脍炙人口。

天水

天水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秦设邽县、冀县,是境内置县之始,也是中国历史上有确切记载设置最早的两个县级建置。西汉置天水郡,始有天水之称,三国置秦州,晋以后为州、郡等治所。天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距今7 800年的古文化遗存大地湾遗址,时间跨度长达3 000年。天水是“羲皇故里”,秦文化发祥地,现存有伏羲卦台山、天水伏羲庙、华盖寺伏羲塑像、陇城女娲庙等伏羲、女娲胜迹,以及秦非子牧马因功被封的秦亭,放马滩秦墓、秦人宗庙遗址。三国诸葛亮六出祁山,取道天水,留有诸葛军垒、祁山堡、街亭、天水关、木门道等遗迹,还有蜀将姜维祠、墓。天水也是丝绸之路南道要冲,麦积山、大像山、水帘洞、木梯寺、华盖寺、禅殿寺、仙人崖等石窟列掘于渭水两岸的丝路古道上。此外还有南郭寺、玉泉观、兴国寺、李广墓等古迹。城区的街道、民居、寺观、古树保留了明清时期风貌。

武威

武威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汉初为匈奴占据,筑姑臧城(今市区),西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时于公元前121年置武威郡,属凉州,东汉时郡治移姑臧。十六国的前凉、后凉、北凉、南凉先后在此建都,以后历为郡、州、府治。武威地当丝绸之路要隘,是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重镇,著名的凉州词、曲、西凉乐、西凉伎都在这里形成和发展,佛教昌盛一时,号为“丝路佛国”。文物古迹有皇娘娘台新石器遗址、古长城、罗什寺塔、大云寺钟楼、天梯山石窟、西夏碑、海藏寺、文庙等。祁连山麓的旱滩坡、磨嘴子和靠近北部沙漠的王景寨有较大的汉墓群,出土的许多汉简如《王杖简》、《仪礼简》、《医药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被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和武威市城标。

张掖

张掖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水草丰茂,物产富饶,有“塞上江南金张掖”之称。商周为西戎氏之故国,春秋战国至秦为月氏、乌孙所居,西汉初为匈奴地。公元前121年并入西汉版图,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取“张中国之臂掖,断匈奴右臂,以通西域”之意,置张掖郡,至今有2 100余年历史。北朝时始称甘州。609年,隋炀帝西巡至此,会见西域27国国王及使臣,盛况空前。张掖是河西走廊中部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丝绸之路要隘,古文化遗存丰富,黑水国遗址、大佛寺、万寿寺、木塔、土塔、西来寺、镇远楼、高总兵府、明肃王府、道德观、山西会馆、民勤会馆等较为著名。张掖是佛教文化圣地,法显、玄奘等诸多名僧都曾到此,大佛寺内有身长35米的全国最大的泥塑卧佛,还收藏有全国现存最完整的藏经明正统藏经6 819卷。市内还有不少明清时期民居,具有明显的地方特点。

敦煌

敦煌位于甘肃省西部,甘肃、青海两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界处,河西走廊西端。春秋之前为羌戎所居,春秋时月氏、乌孙来此驻牧,称瓜州,西汉初被匈奴占据。公元前121年纳入西汉版图,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设立敦煌郡。宋至清雍正间称沙州,乾隆年间改敦煌县。敦煌是古代西陲边防军事要塞,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有敦煌郡古城遗址、阳关遗址、玉门关遗址、汉代烽燧遗址、寿昌城遗址、祁家湾墓群、白马塔和约150千米的汉长城遗址。莫高窟是中外闻名的艺术宝库,以研究敦煌遗书和莫高窟艺术为主要内容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地域文化学——敦煌学。城南有沙漠奇观鸣沙山和月牙泉。

银川

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位于黄河上游银川平原,东临黄河,西依贺兰山,自古引黄河水灌溉,沟渠纵横,湖泊棋布,被誉为“塞上江南”,所产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裘皮、发菜合称红、黄、蓝、白、黑“五宝”。春秋战国时为匈奴等民族游牧地。西汉在今银川东郊建北典农城,南北朝大夏国赫连勃勃改建为丽子园。北周置怀远郡、怀远县,唐代在今银川城区筑怀远新城。宋为怀远镇。公元1001年党项族占领怀远镇,后立国建都。明代为九边重镇之一的宁夏镇,清为宁夏府。银川曾为西夏国都189年,西夏历史文化是其最大特色,保留有承天寺塔、西夏陵、拜寺口双塔、宏佛塔等众多西夏遗迹和大量出土文物。还有贺兰口岩画、海宝塔、玉皇阁、明长城、鼓楼、南门楼等古迹。银川是回族聚居区,目前有纳家户清真寺等100多座清真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居民形成独特的文化生活习俗。

同仁

同仁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属黄南藏族自治州。历史上是游牧地区,秦汉以前被称为羌戎之地。唐代作为金城公主的汤沐邑赐予吐蕃,吐蕃大力经营。宋代建热贡城,为黄南重镇。明宣德元年(1426),隆务寺宗教领袖洛追森格被封为“弘修妙悟国师”,势力逐渐扩大,形成政教合一统治,以后由夏日仓系统转世继承,成为为青海最大的政教合一统治体系,夏日仓曾受乾隆皇帝和达赖封赠“诺门汗”名号。1929年设同仁县,取“同登仁义”之意,藏语称热贡。同仁完好保留有许多珍贵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和大量传世文物,其中隆务寺是青海南部地区最大的寺院和周围地区的宗教文化中心,下属几十个小寺。以隆务镇吾屯村为中心的热贡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堆绣、图案、建筑装饰等,是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流派,在中国西南、西北地区及国外一些地方享有盛誉。

喀什

喀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是我国最西端的一座城市。喀什是喀什噶尔的简称,维吾尔语意为“玉石般的地方”和“玻璃瓦屋”。西汉时为西域疏勒国首府,后归匈奴,公元前60年正式归属西汉。历史上曾是喀拉汗王朝等几个中亚王朝的国都,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丝绸之路南、北、中诸道在西端的总汇点,城市风貌和地域文化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历史上曾出现过慧琳、玉素甫·哈斯哈吉甫、麻赫穆德·喀什噶里、海尔克提、米尔扎·海达尔等著名诗人、学者和思想家,他们的著作《一切经音义》、《福乐智慧》、《突厥语大词典》、《真理的入门》、《拉失德史》是有重要影响的文献。喀什是我国伊斯兰教发祥地之一,全市有大小清真寺269座,其中建于1442年的艾提尕清真寺是全国最大的清真寺。境内保留有恰萨、乌斯塘博依古民居和疏勒城、疏附城、盘橐城、徕宁城遗址、三仙洞、莫尔佛塔、阿尔斯兰汗墓、阿帕克霍加墓、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墓、斯坎德尔墓、九龙泉等古迹。喀什还素称“巴扎(集市)王国”、“歌舞之乡”、“瓜果之乡”,花帽、地毯是传统的地方特色产品。

吐鲁番

吐鲁番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支脉博格达山南麓,吐鲁番盆地中心,市区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184千米。吐鲁番地当欧亚大陆腹心,气候炎热,素称“火洲”。吐鲁番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历史遗存丰富,民族特色突出。交河故城沟西台地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证明,该地区在距今约1.5~2万年前的远古时期就有古人类活动、居住。西汉时期,今吐鲁番境域内有车师前国,东晋咸和三年(328)前凉在此设高昌郡,唐置西州,为丝绸之路重镇。市郊有火焰山、葡萄沟、坎儿井、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苏公塔、交河故城、阿斯塔那古墓等自然景观和古迹,以及历史文化名镇(村)鲁克沁镇和吐峪沟麻扎村。市区吐鲁番博物馆收藏着吐鲁番地区出土的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的5 000多件文物精品,是了解吐鲁番历代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

特克斯

特克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伊犁河上游特克斯河流域,特克斯—昭苏盆地东段,隶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主要聚居的是哈萨克民族,最具有特色的民族风情以哈萨克族和柯尔克孜族为主。汉代这里是西域都护府管辖的乌孙国的夏都,乌孙人是今天哈萨克族的主要族源。这里有国内少见的原始人洞窟彩绘岩画,有乌孙人、突厥人古墓及不同时期珍贵文物,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特克斯县城是世界唯一建筑正规、保存完整的八卦城。八卦城占地面积近7平方千米,整座城环环相连,路路相通,景象奇特,演绎着《周易》学说古老神秘的文化内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