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发展与保护互动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发展与保护互动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根本上说,旅游发展和名城保护是互动互利的关系。文物古迹、历史氛围、传统文化是名城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历史文化名城对兴建博物馆的工作比较重视。扬州传统的工艺品、土特产品通过旅游者得以流传。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发展与保护互动

一、旅游发展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互动

历史文化名城蕴藏着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与旅游有着天然的亲和力,特别是随着旅游者文化品位的提高,富于知识性的文化旅游成为国内外旅游发展的一种潮流,人们对具有人文内涵的名城有着特殊的兴趣,名城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普遍的现实,并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根本上说,旅游发展和名城保护是互动互利的关系。具体体现在:

(一)名城的文物古迹是发展旅游的基础和依托

许多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如北京、承德、南京、苏州、曲阜大理、西安等都依赖其特有的文物古迹来发展旅游业。文物古迹、历史氛围、传统文化是名城重要的旅游吸引物。

(二)发展旅游是发挥名城社会功能的重要形式

对名城一要保护,二要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后者是名城保护的目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大量的历史遗存,在历史上,它们又往往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文化功能由于历史的延续而部分地被传承,并融进现代人们生活潜意识,在人们的观念、生活习俗、性格、思维方式以及文学艺术等方面表现出独特性,从而产生强烈的地方文化特征。但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诠释历史文化名城极其丰富的内涵,展示其历史风貌,以便让全人类都能够从中得到启迪,充分发挥名城的社会功能呢?旅游业应该说是一种最好的传载形式。旅游者可以通过形形色色的游览活动,去体味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的方方面面;旅游业可以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内在精髓相结合,达到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

(三)发展旅游促进名城保护工作的进行(www.daowen.com)

发展旅游对于名城的保护工作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体现在:

1.旅游发展带来文物古迹的修复、重建和复原。如丽江木府的重建以及南京正在进行的对明城墙的维修整饬与明城墙风光带的建设。

2.博物馆等设施得以兴建。博物馆是保护和展示名城物质与文化内容的手段,同时也是旅游吸引物。历史文化名城对兴建博物馆的工作比较重视。以杭州为例,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10多年中就建起专题博物馆、名人纪念馆20座,重新扩建博物馆、纪念馆21座,其中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良渚文化博物馆等专题博物馆突出体现了杭州名城的特色。

3.地方文化、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有特色的地方文化、民族文化内容是很好的旅游吸引物,因旅游的发展被挖掘出来,并得以为更多的普通民众所知。

4.文化或文物保护部门通过兴办旅游经营实体,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以旅游养文物,用更多的经费支持文物的保护维修,并得以稳定队伍,实现自身的良性循环。

5.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优化城市环境。为发展旅游,名城积极进行各种宣传活动,塑造城市旅游形象,推出琅琅上口、有号召力的旅游口号,千方百计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再加上游客的口碑,名城“声名鹊起”。如湘西凤凰,原本地处偏远,经济落后,几乎被时代遗忘,近年由于旅游的蓬勃发展,被冠以“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称的这座苗寨名城已成为游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发展旅游对城市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扬州古城区内西方寺、朱自清故居、个园、何园等文物保护单位因已辟为旅游景点,相对保存较好。扬州城内众多的古典园林逐步修复,清代名噪一时的园林小盘谷经过修缮,基本恢复当年盛景;长期被占用的个园南部住宅部分将居民迁出,恢复个园历史上典型的前宅后园的宅第园林的完整面貌;清末盐商宅园汪氏小苑整修一新,开放后惊动世人。而大多数未被开发的文物保护单位如浙绍会馆、愿生寺、四岸公所等仍被作为厂房或住宅使用的,则缺乏正常的保养和修缮,乱搭、乱拉、乱建现象严重。再如,瘦西湖是集景式滨水园林群落,清代康乾南巡时,达官巨贾傍水建园,绵延十数里,美不胜收,后遭兵燹战乱,破败不堪。1949年后,历届政府花大力气,按历史遗留的文字图稿,复建、扩建,努力恢复园林文物的本来面貌,再现“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景,使这一景区成为扬州最具代表性的和全国知名的黄金游览线,如今,随着扬州旅游业的稳步发展,瘦西湖景区的扩容与周边环境的整治又在积极进行中。扬州传统的工艺品、土特产品通过旅游者得以流传。1995年以来,扬州积极开展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工作,综合整治城市环境,荣膺第一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