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佛教传入中国,中国本土也诞生了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唐代以来,又有基督教、伊斯兰教、祆教、摩尼教、犹太教等西来宗教传入。随着各种宗教的流传,宗教建筑对城市的格局和面貌产生了影响。
佛寺是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第一座由官方兴建的寺庙白马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在当时的首都洛阳诞生,这座被称为“释源”、“释氏祖庭”的寺庙奠定了洛阳佛教首传地的崇高地位。郑州市不仅拥有蜚声中外的禅宗祖庭少林寺,中岳嵩山麓还分布着会善寺、嵩岳寺塔、法王寺塔群、永泰寺塔群、净藏禅师塔、初祖庵等众多的寺塔建筑。河北名城正定城内古建筑密集,多数都是佛教建筑,如始建于隋代的隆兴寺,唐代开元寺钟楼(我国现存唯一的唐代钟楼)、须弥塔,临济宗发祥地临济寺和埋藏临济宗创始人义玄禅师舍利的澄灵塔,以及天宁寺凌霄塔、广慧寺华塔等。西安是佛教发展的巅峰时期隋唐时代的都城,现存多数寺庙创建于隋唐,许多还是佛教各宗派的祖庭或重要寺院(见表4-1),市区建于唐代的大、小雁塔雄姿巍峨,展示了古城的朴雅风貌。
表4-1 西安市现存部分佛教建筑
北京地区佛教初传于4世纪初中叶,庙宇众多,由于建都于北京的元、清王朝都推崇藏传佛教,因此北京还有一些喇嘛教寺院和喇嘛塔(见表4-2)。
表4-2 北京市现存部分佛教建筑
(www.daowen.com)
续表4-2
续表4-2
紫塞明珠承德不仅拥有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还拥有众多的佛寺。自康熙五十二年(1713)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前后67年间,清政府围绕避暑山庄先后修建了12座各式风格的喇嘛庙,即溥仁寺、溥善寺、安远庙、普宁寺、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须弥福寿之庙、普佑寺、广缘寺、广安寺和罗汉堂,今存7座,以辉煌壮丽的建筑和丰富的文物收藏享誉国内外。除这些皇家寺庙外,还有地方政府和民间集资所建的寺庙,总计123座,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庙城”。呼和浩特也享有“召(庙)城”之称,当地民间有“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个免名召”的谣谚,大召、乌素图召、席力图召等著名的召庙都完好地保存下来,成为该城一大景观。至于全民信奉佛教的藏族地区的名城拉萨、日喀则、江孜和同仁,寺庙更是全城的核心建筑。
南方的寺院多与山水风光融为一体。以江山形胜闻名的镇江市区有“京口三山”,金山江天寺一寺独踞,见寺不见山,号为“金山寺裹山”;焦山定慧寺藏于林木深处,见山不见寺,号为“焦山山裹寺”;北固山甘露寺筑于主峰之巅,楼台耸峙,铁塔凌空,号为“寺镇山”。寺院在这里成为城市景观的构景因素。福州古有“佛国”之称,宋代有“道路逢人半是僧,城里三山千簇寺”的说法,今存西禅寺、涌泉寺、华林寺、开元寺、妙峰寺、龙泉寺、云门寺等多处寺院,位于于山的报恩寺定光多宝塔(白塔)和乌石山的崇妙保圣坚牢塔(乌塔)两塔对峙,是福州“三山两塔一条江”独特城市格局的构成要素。
道教庙宇不及佛寺数量多,不过在名城中也有普遍分布。北京白云观号称道教全真派“北方第一丛林”,是全真派著名道士丘处机的葬地;东岳庙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庙宇;大高玄殿供奉玉皇,是明清两代皇家道观。都龙王庙、都城隍庙、火德真君庙、大慈延福宫、西顶碧霞元君祠、宣仁庙(风神庙)、凝和庙(云神庙)、昭显庙(雷神庙)、吕祖阁等供奉的都是常见的道教神祇。青岛、都江堰等名城因为境内有道教名山,道观建筑占有更重要的地位。道教当中包含了很多民间信仰,如沿海地区崇祀妈祖,泉州、天津的天后宫都是所在城市的重要建筑。
清真寺是穆斯林聚居区的主要建筑,银川目前就有100多座清真寺,喀什全市有大小清真寺269座,艾提尕清真寺居于市中心,是穆斯林做礼拜和举行盛大节庆活动的场所。广州、泉州、扬州等地的清真寺则是城市历史上对外文化交流的证明。基督教教堂多兴建于近代,见于北京、上海、青岛、哈尔滨、武汉、广州等开埠城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