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理因素
一定的历史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地域上展开的,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也离不开地理条件。城市所在区域的地形、土壤、气候、森林、矿藏,以及江、河、湖、海之利与水陆交通状况等因素对于当地的经济生活和社会习俗都会有影响,黑格尔即曾提出过“历史的地理基础”,说这是“助长民族精神的产生的那种自然的联系”[1]。从地理条件还可以分析政治上的兴亡得失。唐代政治家和历史、地理学者李吉甫把地理条件和人们对地理条件的认识和利用看做是“事关兴替,理切安危”的问题,他甚至认为:“中唐以来,成当今之务,树将来之势,则莫若版图地理之为切也。”[2]南宋郑樵《通志·都邑略·序》、明清之际顾炎武撰《历代宅京记》、《天下郡国利病书》和顾祖禹所著《读史方舆纪要》等著作,都论述了城市地理条件与“建邦设都”以至政治上兴亡得失的关系。因此,我们考察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成,也首先要从地理因素入手。英国地理学家柯立希(Cornish)在《大国都》(《Great Capitals》)一书中曾提出过建都的条件:1.岔路口。意指交通便利之地;2.谷仓。意指都城附近地区粮食以及其他物资供应能满足都城平时和战时的需要;3.要塞。意指交通地理形势好,便于防守,以利安全。[3]推而论之,这三个条件对于一般城市的创设与发展而言也是极为有利的。考察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成,其主要的地理因素是山川形胜和水陆交通条件,在农业社会里,土壤和气候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是因为我国多数名城的形成与主要发展期是在农业社会,而农业社会里土壤气候条件对经济有相当的影响,并进而影响到其他方面。如汉初定都关中,是出于娄敬的策略,娄敬虽主要谈的是关中的险阻,却也指出,关中有膏腴的土地,并称道为“天府”。关于九州各地的土壤,《尚书·禹贡》将其分为九等,雍州(关中属雍州)的黄壤为最上等。清初避暑山庄选址热河上营(今承德),除了考虑到山川形胜、与京师的道里远近外,凉爽的气候条件自然也是重要因素。(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