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河西名将窦融
窦融是河西历史上的一位风云人物,在西汉末年动荡不安的战乱年代,立足张掖,为开发、建设、保卫河西,创下了不凡的业绩。
窦融,字周公,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县西北)人。窦融生在西汉末乱世之年,王莽篡朝时,做过强弩将军王俊的司马,因军功封为建武男。王莽政权崩溃后,窦融率部向更始帝投诚,任巨鹿郡(今河北平乡)太守。
窦融的高祖父曾任张掖太守,堂祖父当过护羌校尉。窦融分析天下大势,认为中原地区战火连绵,民不聊生,而远在大西北的河西走廊则是一块安定富庶之地,正是创建功业的好去处。于是他表述了赴河西建功立业的志向,受到更始帝赞赏,便改任其为张掖属国都尉。
属国是汉武帝在边关重地设置的专门机关,旨在保卫边境安全。当时张掖属国有“精兵万骑”。窦融举家迁到张掖,广交当地的英雄豪杰,委以重任,对羌人和其他少数民族也采取团结政策,使他们和汉民和睦共处。因此,窦融深得人民的拥戴。
不久,更始帝败落,天下大乱,各地方势力纷纷割据称王,战乱纷呈。窦融为保卫河西,联合河西五郡共同商议,议定推举出一位大将军,统领五郡,共保河西。窦融众望所归,被推举为河西大将军。
窦融担起重任,指挥河西五郡加紧操练军队,并加强了烽火台报警和边境巡逻,遇有外敌突袭,便迅速调动军队飞驰救援。经过多次激战,使匈奴受到重创,其他少数民族也纷纷归顺。由于边防的稳固,河西一带的农牧业生产得以发展。外地逃避战乱的群众也纷纷前来投奔,“避凶饥者,归之不绝。”(www.daowen.com)
几年战乱之后,刘秀在洛阳建立东汉。窦融闻讯,便商议归附东汉王朝。其时,占据天水一带的隗嚣已自封为朔宁王,欲与河西连成一片,与东汉对立。朔宁王册封窦融为“将军”,并派说客张玄来到张掖游说,阻止河西归汉。窦融召集五郡太守商议出路,审时度势,认为向东汉靠拢,加速国家统一方为上策。于是派使者“奉书”洛阳,并向刘秀进献河西宝马。这同时,刘秀也派出使臣赴河西联络窦融,双方的使臣恰在半路上相逢,便一道返回洛阳。刘秀大喜,对河西兵强民安的景象大加赞赏,即任命窦融为河西五郡大将军兼张掖属国都尉,主管河西军政,并加授为凉州牧。
窦融受到刘秀的信任,深受鼓舞。为早日结束分裂局面,他致信朔宁王隗嚣,劝其放弃割据,早日归汉。但隗嚣一意孤行,不肯改弦更张。窦融便建议刘秀讨伐叛逆。东汉王朝采纳了窦融的方略,派大军西征。窦融也率领河西兵马东进,对隗嚣形成夹击之势。河西军马有数万人之众,辎重5000余辆,声势浩大,参战部队中还有羌族和小月氏的兵士,给了东汉大军强有力的支持。未经几战,“嚣众大溃,城邑皆降”。陇右的割据势力土崩瓦解。窦融以积极的行动帮助东汉王朝完成了西部统一的大业。
窦融因功劳显赫,被封为安乐侯,其弟窦友被封为显亲侯。朝廷为奖赏张掖河西功臣,特传旨召见河西五郡太守赴京。窦融率河西众官员乘车千余辆,从张掖出发,远赴洛阳。光武帝刘秀以隆重的礼仪接见河西的使团,并给以丰厚赏赐,轰动了朝野。
数月后,朝廷又加封窦融为冀州牧,继而晋升为大司空。窦融活到78岁寿终正寝,朝廷加封谥号“戴侯”。窦融的一生可谓轰轰烈烈,他为河西的开发和国家的统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田 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