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太史淀”还是“太师淀”
古镇周庄北边有一片湖面,名叫太师淀。关于这个名字,地方志上的记载并不一致。清代章腾龙《贞丰拟乘》说:“急水港过北里许为太师田,周围数里。相传为贾似道田庄。今湮为河(湖)。前年水涸,内有古井数口,想亦人烟稠密之处。清代陶熙的《周庄镇志》成书比《贞丰拟乘》晚一百余年,湖名却变成了“太史田”
那么,究竟是太师淀,还是太史淀呢?
《贞丰拟乘》中谈到它“相传为贾似道田庄”。贾似道是南宋的奸臣,“少落魄为游博,不事操行”,靠着姐姐贾妃宠信于宋理宗,以裙带关系进入朝廷。尽管整天在西湖边醉死梦生、寻欢作乐,却连续不断地升官。三十多岁的时候,已经当上了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管理军事的首脑),掌握了朝廷的军政大权。宋理宗死后宋度宗即位,小皇帝拜贾似道为太师,封为魏国公。
贾似道被拜为太师,太师所拥有的田地,叫做太师田,以后湮没成湖,又叫作太师淀,就顺理成章了。可是,贾似道老家在台州,做官在临安(今杭州),为什么周庄也会有他的田地?太师田究竟属于什么性质的田呢?
黄仁宇先生在他的《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一书中,提到了贾似道和他的买田行为。理宗在位的南宋景定四年(1263年),贾似道在平江府(今苏州)、江阴府安吉州、嘉兴府、常州和镇江府六地,推行了他的买田方案。按照官员的品级,由官府收购其超过限额的土地。计划收购1000万亩土地,并租赁给佃户,收获的粮食直接供应军队。这样可以省略官府“和籴”(一种低买高售的粮食储备政策)的过程,每年增加“六七百万之入,其余军饷沛然有余”。(www.daowen.com)
当时贾似道提出的口号是“富国强兵,限制土地兼并,平准物价”。具体措施是,回购土地的数量,为每户两百亩之外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假如一户人家有800亩土地的应该卖给官府200亩,有1400亩的要卖给官府400亩。官府的支付根据一个复杂的公式计算,既有少量纸币,也有金银僧道度牒,以及告身——一种表明荣誉头衔的文凭。贾似道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和经济头脑的人,为了使这个方案顺利实施,他拿出了自己家里的一万亩土地,作为卖田的榜样。于是他的宏大计划得以迅速推广。
太师淀
贾似道买田的目的,说到底,是为了解决当时严重的通货膨胀和财政危机问题。
买到了许多官田以后,官府负责管理,收取田租。可是由于战乱和官僚机构的无能,分布区域很大的官田难以管好。何况这种做法触犯了众怒,中等以上的门户甚至包括在野人士都对贾似道恨之入骨。抵制与反抵制的斗争十分激烈。这些官田,一直到了100多年后的明朝,仍然得不到合理的处置,以至成为日后苏(州)松(江)地区的官田与重赋问题。
但客观地说,贾似道的这次理财变革尝试,在短时间内是产生了一定成效的。国库的财政危机得到了缓解,并为宋抵御蒙古的南攻筹集了财力和物力,使南宋政权在面临很多不利情况时,仍能维持十余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