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想象力:感性能力的延伸

想象力:感性能力的延伸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想象力其实属于感性能力的一种,是感受力的延伸。除了情感体验之外,演员还需要具备活跃而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也就是能够用具体、细微、充实的形象和感觉进行想象的能力。可见,后天社会生活中对人的各种思想和行为的规范、约束,对事物的习以为常的惰性,还有就是成人世界中对功名利禄的欲望和世俗的偏见,这些都会限制或遮蔽想象力的发挥。久而久之,人的想象力就会僵化、迟钝。

想象力其实属于感性能力的一种,是感受力的延伸。除了情感体验之外,演员还需要具备活跃而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也就是能够用具体、细微、充实的形象和感觉进行想象的能力。想象力(包括联想、回忆、幻想等)是每个人都具备且经常运用的心意能力,但是想象力对艺术创作来说尤为重要。艺术是生活的提炼、改编和创造,艺术想象自然要比生活中的想象更为活跃、多彩、富有创造力。上文提到的演员要用自己的理智和知识深刻地理解剧作和人物,这并不是说理解文本有什么客观的标准,演员凭借自己的理智能够准确达到这一标准就算成功。恰恰相反,文本只能承载和传递意义,意义是纯粹观念性的东西,演员要做的是让观念转化成在时空中存在的现实的东西,这必然涉及一个环节—赋形,让意义成为有形的东西具体地展现出来,这个赋形的过程就是想象力作用的结果。

想象力贯穿在演员艺术创作的各个环节:演员在理解剧本的时候,要运用想象力尽量细致丰富地展开相关的联想,不仅是剧本上已经出现的内容,还包括剧本上没有出现的内容,如这件事发生之前有过怎样的事件,发生之后又会怎样。这个人在进屋之前去过哪里,做过什么事情,出门之后他又会去什么地方,在场景外的剧中人此时会做些什么,等等。对故事的填补要用想象;对人物的理解要用想象,不仅是角色的外貌和体态,还有上文所说的心理、动机、情感,都需要借助想象来展开;对人物的体验要用想象把自己代入到角色中去;演员在表演时需要调动和控制自己个人的情绪作为角色情绪的表达,也常需要用想象力来借鉴自己的类似经验或情感;在舞台上或镜头前表演的时候,面对虚拟的布景、道具、服装甚至对手,演员需要用想象力在他的脑海和心灵中还原出他认为应当真实的景象,使特定的戏剧情境尽可能如真实的生活般细致,这种还原越是具体,演员能够体验到的感情就越真实强烈。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这一切都需要演员自己去补充、深化。只有这样,剧作者和戏剧的其他创作者给予我们的东西才能再现和激发舞台上的创作者和观众席里的观众。只有这样,演员才能生活在所扮演人物的全部内心生活中,像编剧、导演和我们的自身的活生生的情感吩咐的那样去实现行为。”[15]

需要注意的是,演员的想象力除了要比常人丰富外,还要侧重动态行动而非静态造型的想象,因为戏剧最基本的艺术语言是人物有意义的行动。因此,演员在丰富剧本内容和情节的时候,应当更注重想象人物内外两方面的动作,即心理活动和身体行动以及两者的关联。这样的想象,能够激励演员在表演时用积极的行动来增强舞台上或镜头前的表现力[16]。(www.daowen.com)

想象力是人的天赋能力,每个人在自己的童年时期都有较自己成年以后更为活跃的想象力。可见,后天社会生活中对人的各种思想和行为的规范、约束,对事物的习以为常的惰性,还有就是成人世界中对功名利禄的欲望和世俗的偏见,这些都会限制或遮蔽想象力的发挥。久而久之,人的想象力就会僵化、迟钝。所以,优秀的演员应当在后天注重保持并训练自己的想象力,保持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赤子之心,积极地调动自己内心形象化的能力,联系整合自己的经验、知识和幻想,天真而大胆、富有创造力地发现世界、认识世界、体验世界,创造出一片丰富多彩的艺术天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