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第一印象心理学实验的启示

第一印象心理学实验的启示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印象一般在初次交往中最初的30秒内完成。对一些人,形成第一印象只需要3秒钟时间。第一印象往往起着使人际交往是继续还是停止、是接受还是排斥的作用。在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往往是不可逆转的。在人际交往中,交往双方在第一次见面时,一旦产生好的第一印象,往往能起到包容负面因素的作用;相反,对正面的因素也会持排斥态度。思考题请谈一谈对“第一印象”的认识。“第一印象”的制约因素是什么?

第一印象心理学实验的启示

在这一节的内容开始之前,我们首先分享一组图片(图2-1)。

◎图2-1

您肯定能很快将图片中三个人物的身份区分开来。在以往的公务礼仪培训中,多数学员认为左侧第一位是科研人员或是公务员。中间一位是农民兄弟,有些学员还认为他就是阿宝;还有学员建议“让这位男子手拿一只放羊的鞭子就更好了”,他们认为这是陕北的农民兄弟。最后一位,学员的答案有两种,一种答案是乞丐,另一种答案是干体力活的人。

当请学员再仔细观察三张图片,能否发现其他信息时,多数学员由“三张图片上的人长得有些像”,逐渐地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三张图片画的是一个人”。

是的,三张图片画的确实是一个人。

其实,更有意义的事情是:这三张图片描述的是心理学界曾进行的一个实验。

这个心理学实验的过程如下:

首先,请来一位男子,将他装扮成科研人员的模样,安排他到某个大学的一个班级中进行科研论文的宣讲。

其次,将这位男子装扮成农民的模样,安排他到这所大学的另一个班级中,还是进行同一篇科研论文的宣讲。

最后,不用说您就已经知道了,是将他装扮成乞丐的模样,到这所大学的另一个班级,还是进行科研论文的宣讲。

那么,在分别宣读论文的过程中,在这三个班级中会发生什么事情?结果会是什么呢?

我想,您肯定知道答案了。

论文的宣读在第一个班进行得很成功,学生认为“这是既有逻辑性,又很有深度的论文”。在第二个班宣读论文时,学生的反应是:无精打采,没有兴趣。他们认为这篇文章不会给自己带来有价值的东西。而在第三个班,学生的反应是:非常气愤,他们认为这名男子纯粹是在“胡说八道”。

叙述至此,这一心理学实验需要验证的理论是什么,我们已经非常清楚了,它就是“第一印象”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第一印象”的作用是什么。

让我们重新回到上面的三张图片上,并思考下列问题:

我们确定对方身份的根据是什么?

“第一印象”会在多长时间内形成?

“第一印象”会对公务交往带来什么影响?

第一印象往往与第一眼画等号。第一印象一般在初次交往中最初的30秒内完成。对一些人,形成第一印象只需要3秒钟时间。

“初次亮相”使交往对象对自己的良好形象先入为主、萌生好感,将对深入交往起到积极作用。

很多人由于抓住了人的这种心理特点,为工作带来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位礼仪培训师到一所大学,为学生讲授面试礼仪。

主持人简单介绍后,在一片掌声中,这位老师迈着自信的脚步,面带微笑来到了讲台前。她的笑容给学生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她自信的脚步给学生一种很有能力的感觉。

只见她穿了一套合体的蓝色西服套裙,服装平平整整。她留一头扣边短发,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精致的金质丝链在她的颈部不时地发出光亮。她给学生一种既职业但又不乏女人味的感觉。

她将自己的讲义轻轻地放在讲台上,之后,转身来到学生们中间,深深鞠躬后问道:“同学们,下午好!”教室里再一次响起了掌声。

“谢谢!首先告诉在座的女同学,如果你去参加某家公司的面试,可以选一套我这样的服装。”同学们跟着老师,很快进入了课堂之中。

课程完成得很成功。(www.daowen.com)

问起学生的感觉,学生讲道:“老师一出场,就让我感到不一般,有一种想进一步了解她的想法。”学生的话说明这位老师很有吸引力。

另一位学生讲:“老师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思路,不知不觉地就被她牵着走了。”这说明老师很了解学生的需求,而且,她的课程引入很成功。

其实,学生对这位教师的“第一印象”很好,是来自于下面这些因素:仪表、仪容、服饰、语言、表情、应酬等。

学生根据教师的这些具体行为表现,并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很快就能对教师做出判断。

仪表、仪容、语言、表情、应酬等因素,是产生好的或不好的第一印象的制约因素。

我们清楚,第一印象往往是非理性的。但是,在人际交往中它又是客观存在的。

第一印象往往起着使人际交往是继续还是停止、是接受还是排斥的作用。

1960年的9月,尼克松与肯尼迪在美国的电视观众面前,进行竞选总统的第一轮辩论

当时,这两个人的声望和才能不相上下。但是,多数评论员却预测尼克松能够成功。他们的根据是,尼克松有“电视演员”的称号,具有丰富的经验,一定能够击败缺乏电视演讲经验的肯尼迪。

但是,结果却与评论员们的判断截然相反。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肯尼迪在进行电视辩论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

他不但进行了相关的练习和彩排,还专门去海滩晒太阳。

于是,当他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给民众一种满面红光、精神焕发、侃侃而谈、挥洒自如的印象。

而尼克松因为过于自信,没有做充分的准备,还因为当时比较劳累,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更糟糕的是,化妆师还给他用错了粉底,深色的粉底使他显得身体健康状况都出了问题。

他的疲惫不堪,他的声嘶力竭,使多数民众认为这是一个不可信任的人。

当时,曾有人这样形容尼克松的电视形象:“他让全世界看来,好像一个不爱刮胡子和出汗过多的人,带着忧郁等待着电视广告告诉他怎样不要失礼。”

尼克松败给了自己,败在忽视了自己的仪容仪表,败在忽视了自己的形象。

古往今来,人们常说:“不可以貌取人。”但是,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人们通常会不由自主地根据他人的外表,来判断对方的内在修养,并判断对方的地位、学识和身份。于是,“以貌取人”便有了存在的意义。

不论我们与他人是初次见面,还是再次见面,都存在印象好还是不好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论是与陌生人交往,还是与熟人交往,都要重视自我形象的确立。

在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往往是不可逆转的。在人际交往中,交往双方在第一次见面时,一旦产生好的第一印象,往往能起到包容负面因素的作用;相反,对正面的因素也会持排斥态度。

在公务交往中,如果我们能很好地把握第一印象的确立,不放过第一次交往中的任何一个细节,就会在人际交往中把握主动。

思考题

(1)请谈一谈对“第一印象”的认识。

(2)当指责一个人的好朋友时,在一般情况,这个人会做出什么反应?这是为什么?

(3)“第一印象”的制约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