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明朝皇帝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朝皇帝郑成功收复台湾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郑成功代表明朝收复台湾顺治十八年四月初三,郑成功留其子郑经守卫金、厦,自己率领第一批军队,乘船出料罗湾,次日到达澎湖。郑成功的登陆部队前后分两批到达台湾。拥有如此优势的兵力,表明了郑成功收复台湾志在必得。郑成功此番赴台作战,目的就是要夺取台湾,使之成为反清复明的基地。郑成功率大军登上台湾岛后,按照交战惯例,向荷兰殖民当局发出照会,要求对方放下武器。

明朝皇帝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代表明朝收复台湾

顺治十八年(1661)四月初三,郑成功留其子郑经守卫金、厦,自己率领第一批军队,乘船出料罗湾,次日到达澎湖。由于海上风浪过大,在这里延误了几天行程。初八,他在自己的旗舰上升起大纛旗,旁列五方,发炮三声,金鼓震天,向台湾进军。

出发前一天,郑成功进行了必要的军事动员:

本藩矢志恢复大明江山,念切中兴。前者派遣大军向北讨伐,由于在南京失败,恨尺土之未得。现在退回到金门、厦门后,深恐孤岛难守,容易被对手颠覆。所以要冒着惊涛骇浪,前往台湾开辟新区,暂寄军旅,以待时日。这并不是我们贪图海外,苟延偷安,贪生怕死。我们竭诚祷告皇天,并达列祖列宗,愿助我潮起,舟师行进,进军台湾。我们就要与荷兰红毛番交战,惟望诸位出征将士,不要疑畏红毛火炮,你们遥望本藩的旗舰所向,服从指挥,衔尾而进,顺利登陆。

郑成功的船队事先做好精心的准备。在他们抵达台湾水面时,能够掌握好潮汐的规律,在引导船的带领下,巧妙绕过荷兰炮台的射程,顺利从鹿耳门登上台湾城(安平)的北线尾,不到一个时辰,就有数千名战士踏上了台湾的土地。

在热兰遮和赤嵌城的空隙间,大批船只进进出出,荷军势孤人单,只能龟缩在城中无可奈何。当时全台湾岛的荷军只有1500人左右,分别集中驻扎在两个孤城之中。一个是热兰遮城,靠近海边沙洲而建,这里有荷军近千人。海面上还有赫克托号等四艘战舰,以备支援。另一个是赤嵌城,隔湾而建在高地上,这里有荷军四百人。他们就这样被对手分割包围。

再看郑成功的军队。郑成功的登陆部队前后分两批到达台湾。首批在四月八日抵达,约两万五千人;第二批在五月二日抵达,约五千人,共计三万人。其中能用于一线的作战部队,应该不少于60%,大约有一万八千人,双方直接参战人员对比至少是十二比一。拥有如此优势的兵力,表明了郑成功收复台湾志在必得。但是郑军火器处于下风,尤其在攻坚的时候,将会面临一场苦战。

荷军当然不会束手就擒,他们试图趁对方立足未稳之际,集中猛烈的炮火,从海上和陆地两个方向发动进攻。

海战率先打响。荷军在最大的战舰赫克托号率领下,凭优势装备向郑军舰船猛烈开火。郑军派出六十艘小型战船,用火炮进行迎击。在不算宽阔的大员湾海面,上演着群狼对猛虎的搏斗。战斗异常激烈,硝烟弥漫了整个天空,以至于稍远一些就无法辨别对方的船只。突然,中方发射的炮弹击中了赫克托号战舰的弹药舱,引发了猛烈爆炸,船只连同船员一起沉入海底。另一艘战舰格拉弗兰号也被郑军的火船引燃,随后仓皇脱离战场,逃回巴达维亚,向总部通报荷兰人在台湾的厄运。

即便按照荷兰一方的统计,他们给进攻的中国人以重大杀伤,当日杀死中国人达一千多,伤者不计。但从战后的结果看,荷兰的水师被消灭,海洋让给了中国人。

荷军在陆上输得更惨。原本荷方打算固守,但是贝德尔上尉坚持进攻。赤嵌城中只有400名荷军,他带领约240名战士主动出击。他一向带有那种西方殖民者特有的傲慢藐视中国人,认为所有的中国人都胆小如鼠,荷兰人只要向人群中放一排枪,打倒其中的几个人,那些摇旗呐喊的中国人就会吓得四散奔逃,顷刻瓦解。在他看来,二十五个中国人合在一起也抵不上一个荷兰兵,中国战士的胆量还赶不上一个女人。从前他们只是同满洲人交战,还不知道与荷兰人交战的滋味,一旦交起手来,就会把中国人的笑脸打成哭脸。上面这些话,都是从荷兰人的史料中直译而来。既然态度如此傲慢,就不难想象贝德尔上尉率领荷军,将如何冒失地向郑军阵地发动挑衅般的进攻。

战斗在一个名为北线尾的狭长沙洲上展开。郑成功派遣黄昭带领五百名铳手做正面防御,另派杨祥率五百名藤牌手在敌人必经之路上侧攻,派肖振宸率领二十艘大船阻挡来自热兰遮的援军。

贝德尔率领的二百多名荷军,从正面冲击黄昭的火铳手。他们排成线性阵式,十二人为一排,一边放枪一边试图冲散郑军的包围。出乎意料的是,郑军并不像缺乏军事训练的土著那样四散奔逃,而是沉着应战,用火铳阻挡荷军的进攻,同时,侧翼部队的弓箭像雨点一样落在荷军身上。其实,郑成功的人马绝对不像他所想的那么孱弱,他们同样拥有大量的火铳和重炮,只是威力比不上荷兰同时代的武器而已。而且郑军中还有两队黑人部队,他们原来都是荷兰人的奴隶,学过来福枪和滑膛枪的使用办法,他们的参战给荷兰人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贝德尔的进攻部队很快就丧失了信心,对手人数太多,火力密集,有些人甚至还没有放一枪就被打死了。在郑军的全线出击下,荷军落荒而逃,包括贝德尔上尉本人在内的118人被打死,还有一些被俘,其余的人都吓得跳到了水里。由于海湾不大,他们有的人从水中游到了热兰遮,但荷兰人再也不敢提进攻的事情了。赤嵌城更加孤立。

台湾的荷兰人只有热兰遮和赤嵌城两个据点。热兰遮修建在横绝大员湾的沙洲之上,在沙洲与本岛之间有一道地峡连接,从本岛沿地峡进攻热兰遮,要顶着城中密集炮火的轰击,伤亡肯定会很大。赤嵌城修建在本岛之上,隔大员湾与热兰遮遥望,容易被郑军环攻,所以成为首选进攻目标。

由于郑军在海陆两战中均获得胜利,两座城堡中的荷兰人都丧失了再出击的信心,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联络被切断,各自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在当地原住民的指引下,郑成功派人先断了赤嵌城上游的水源,并且命令士卒持草堆积在城下,派通事入城向荷方下最后通牒:如果再不献城投降,将点火焚城。

眼看赤嵌城即将丢失,荷方的评议会召开紧急会议,重要的军政人员都参加了,最后决定派人与郑成功谈判。评议会大体有一个意见框架,即荷方愿意向郑成功年年纳贡,并且送犒银十万两,条件是郑军离开台湾。郑成功此番赴台作战,目的就是要夺取台湾,使之成为反清复明的基地。双方的条件南辕北辙,当然予以严词拒绝。

赤嵌城里,眼看着谈判无果,求救无望,在这种情况下,荷方司令官决定献城投降。他在交出普罗文查要塞的同时,还交出了所有的军用物资,本人连同其他士兵都成了俘虏。

荷军迅速丢失赤嵌城,主要在于轻敌冒进。二十天之后,郑军在攻打荷兰另一个据点热兰遮的时候,也犯了同样的错误,顺利的战事一下子停顿下来。郑成功率大军登上台湾岛后,按照交战惯例,向荷兰殖民当局发出照会,要求对方放下武器。

郑成功的照会包括了三层含义:第一,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荷兰在三十多年前之所以能窃居,是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出于宽厚和友善借给你方,现在郑成功将代表中国予以收回。第二,此次亲统大军来到台湾,目的在于收回领土和城堡,并不侵犯荷兰人的私有财产,只有通过友好谈判将土地交出才是可以接受的。第三,如果你们继续采取敌视的态度和行动,皇朝军队将给予坚决打击。现在大军源源不断进入台湾,希望你们早日作出决定。(www.daowen.com)

荷兰当局接到郑成功的照会后,组织评议会进行了讨论。他们很清楚当前极为不利的形势,但也明白,一旦退出,荷兰在台湾三十多年的殖民成果就化为乌有,之后也不可能再重返台湾。面对这个最后通牒式的照会,荷兰人再次派出全权代表,提出了新的妥协方案,即:荷兰人保留热兰遮港口和城堡,至于台湾岛其他地方,郑军可以不受限制地活动。

荷兰的方案,实际上就是千方百计维持现状。因为台湾的其他地方已经被郑军控制,荷兰殖民者被压缩到热兰遮城一隅;只要热兰遮还由荷兰人控制,他们完全可以等待巴达维亚的援军,重整旗鼓,再和郑军决一死战。郑成功对于这个方案当然不能接受,他重申:台湾属于中国,历史不可更改,现在中国人需要这块土地,荷兰人来自远方,理应归还。因此,荷兰人必须全部撤出台湾,要谈判,也只有在如何撤出这个问题上,才可以接受谈判。

既然双方的要求差距太大,谈判解决的大门只能关闭。剩下的问题就是看郑军如何攻下热兰遮,或者是看荷军如何坚守。

热兰遮是荷兰殖民当局最重要的城堡。他们按照当时滑膛枪的有效射程,在防御方面进行了几何学计算,以便发挥出火器最大的效能。更大的难题是,郑军进攻热兰遮堡,必须经过一片狭长的开阔地,没有遮掩物可以利用。这些都为郑军进攻出了很大的难题。

在攻陷赤嵌城之后20天,郑军对热兰遮发动了猛攻。荷军虽然人少,但火力凶猛,郑军受到很大损失。郑军攻坚能力不强,这个弱点在南京城下就暴露无遗,今天在热兰遮城下再次得到证实。按照荷方比较夸张的统计,毙伤郑军数千人。一整天的进攻都没有丝毫进展,郑成功只好调整部署,留下一部分人马对热兰遮进行围困,其余大部分军队被分派到台湾各地,进行开发建设。

郑成功着手在台湾建立行政机构,改赤嵌城为承天府,府下设天兴、万年二县。当时最要紧的还是军粮问题,无粮则兵不稳,而且不能再从大陆调粮入台,因此军队很大一部分力量是在组织屯田。在当地高山族人民和外迁汉族人民的支持下,发展农业生产,郑氏集团在经营台湾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热兰遮没有遭到郑军猛烈的进攻,但危险的局面并没有过去,低强度的军事冲突一直持续,消耗疲惫之敌的策略始终未断。据守热兰遮的荷军苦撑待援,两个多月后,他们翘首期盼的援军七百多人,在舰队司令雅各布·考乌的带领下,终于到来了。

要想战胜郑军,必先取胜水师,何况援军的优势也在海上。就这样,在热兰遮守军的配合下,荷兰援军向郑成功水师发动了一次强攻。这一仗,结果与荷兰人期盼的相反,荷舰科克伦号和科登霍夫号被击沉,包括一名舰长在内的一百多名荷军被打死。剩下的残兵败将,在目睹了郑军的雄姿后,断定热兰遮已经无可救药。当时台风马上就要到来,荷兰援军借口躲避风暴,一走了之。等到风平浪静之后,热兰遮的守军再也没有等到援军回来。

在击退了荷兰援军后,郑成功的战法开始发挥作用。郑军的特点是,水师人多势众,机动能力强,而陆军的攻坚能力弱。多年来,郑成功在抗清作战中一贯如此,包围了一座孤城,但经常强攻不下来。孤城中的清军只要粮食足够,就能抵挡住攻坚能力不强的郑军,最后总能等来援军。郑成功在两面夹攻之下,要么赶紧撤围,要么就被聚歼。顺治九年(1652)的漳州之战是这样,顺治十六年(1659)的南京之战也是这样。

热兰遮遗址

但这次恢复台湾,情况就不同了。荷兰殖民者只能与郑成功拼水师,而且他们的援兵有限。对郑成功来说,这两个特点正中下怀。郑军的水师击退荷兰援军后,热兰遮里的揆一再也盼不到新的援军,只能困守孤城,坐以待毙。长期的消耗终于使内部瓦解,有荷军军曹开始向郑成功投降。他们不但道出了城中的窘境,而且还献出攻城的建议:因为城中的防御设施损坏严重,无法修复,只要夺取热兰遮城边的制高点,转变炮台方向,然后向城内开炮猛轰,就可大功告成。按照荷军现有的士气和防御能力,不用两天,热兰遮就会土崩瓦解。

郑成功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对荷军的最后一击,就这样定了下来。顺治十八年(1661)年底,郑军发动总攻,在火炮的掩护下,只用了两个小时,就攻陷制高点乌特利支园堡。接下来,郑军就可以随意炮轰热兰遮城中的任何一个地方。总督揆一在与荷兰评议会紧急协商之后,认为荷兰在台湾的统治已经到了末日,决定接受郑军的投降条件,献出城堡,争取能平安离开台湾,回到巴达维亚。

郑成功对荷兰殖民者网开一面,给予了优厚的条件:荷兰人可携带少量必需的粮食离开台湾;可携带其私有财产和少量金钱;还可以携带一些归途中的防御武器;可以运走殖民当局的档案;双方交换战俘;郑军交还所夺荷兰的船舶,以便荷兰人离开。在这个基础上,双方同意停止一切敌对行动,从此不记前仇;荷方将热兰遮城堡、大炮、剩余军用物资、商品、大额财产以及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其他财产留给国姓爷。

荷兰殖民者投降图

至此,郑成功率军抗击荷兰殖民者,光复台湾之战胜利结束。

郑成功收复台湾,从军事上看,胜利主要取决于三个有利条件:第一,从作战的后方条件看,西方殖民者来到东亚,由于兵员、装备、后勤补给都比中方困难许多。第二,从战场条件看,中国当时在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方面,虽然落于下风,但毕竟差别不大,陆军的作战弱势,可以用兵员上的人数优势来弥补,水师方面的差距则更小。第三,从人心士气看,郑成功虽然也是两线作战,但在复克台湾问题上,有了台湾人民的大力支持,还有广大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更兼制定合理的战略战术,终于使荷兰殖民者签约投降。

令人遗憾的是,郑成功在收复台湾仅一年多,便因病去世,终于没有完成他反清复明的宏伟目标。他的继承人郑经,虽然在开发台湾方面有过功劳,而且仍像其父那样,在台湾保留着明朝的正统地位,但在永历帝被杀,郑成功、李定国等相继病亡之后,所谓恢复明朝的愿望只能化为泡影。连抗清志士张煌言也改变不了这一趋势,在无可奈何之下,主动解散部队,最后被俘,不屈而死。

郑成功去台后,大陆的抗清活动便再也掀不起波澜。对于孤岛上还有一个拥兵自重的所谓前朝政权,大局已安的清王朝当然不会听之任之。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朝的大将施琅率领清朝水师,完成了对这个所谓明朝的最后一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