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明朝一次失败的防御
努尔哈赤在攻占抚顺、消灭张承荫援军之后,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掳掠了辽东十多万人口。他用很短的时间就消化了胜利果实,对内进行战略的重新安置和军力调整,同时观察明军的军事动向,这都是为了下次主动出击而进行的必要备战。
反观明朝在筹粮、筹饷、集合兵力等方面,却进展缓慢。朝廷会议议而不决,征调的将领不肯出关,辽东前线各自为战。每当后金部队攻城略地的时候,这些分散的守军从来不敢出战,更不用说相互支援,能够虚张声势吓唬一下,已经算是尽了力。结果,开原以东的城堡丧失了一半,抚顺以东二百多里尽陷入后金的手中。
明军的缓慢行动给了努尔哈赤可乘之机。要扩大战果,就必须选择新的作战目标。除了抚顺之外,清河城离赫图阿拉最近,也是后金通向辽沈的一个重要门户。万历四十七年(1619)七月二十日,努尔哈赤率众贝勒大臣向清河城进发,要拔掉这个眼中钉、肉中刺。后金攻陷抚顺依靠的是偷袭和招降这两手,但在清河守将邹储贤面前却碰了壁。邹储贤将滚木雷石和火炮都摆在城头,力主闭关拒守,要和后金打一场防御战。
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从早晨打到晚上,整整进行了一天。八旗兵将清河城围得水泄不通,架着云梯向上猛攻。守军凭险坚守,滚木雷石像雨点一样扔在冒死而上的八旗士兵身上。当进攻难以奏效时,努尔哈赤派抚顺降将李永芳到城下劝降。劝降未果再次攻城,到最后,八旗军是踩着叠起来的尸体冲进了清河城。
八旗军获得胜利最关键的法宝是楯车。所谓楯车,是后金用来对付明军火炮的防御性工具。车前挡板是五六寸厚的木板,再裹上生牛皮,滚木和弓箭都奈何不得。楯车有轮可以推进,车后有弓箭手起保护作用。当楯车推到城下时,可以利用自身的重量和粗大的木柱猛撞城门,或者在挡板的掩护下,由士兵持斧镬凿开城墙。守军探身出垛墙投掷或射箭,则有可能遭到弓箭手的袭击。(www.daowen.com)
八旗军在仰攻无效的情况下,推着楯车冲到城下,利用楯车的掩护,挖掘城墙脚下的土方。最后,清河城东北角的城墙被挖塌陷,在守军慌乱之际八旗军冲入城中。失去了城垣保护,守城官军被冲得七零八落,守备邹储贤、副将张旆连同六千多官军全部阵亡,加之巷战中殃及百姓,被杀之人数以万计。八旗军伤亡不详,史料中记载八旗兵八进八退,可见死伤极多。对努尔哈赤来说,也是代价高昂的消耗战。
邹储贤等人誓死不降的勇气固然可嘉,但究其防御失败而言,仍然有两点可以总结:
第一,清河城是战守之地,兵家必争,努尔哈赤早晚要攻取,对这一点明军心里很清楚,因此进行了必要的备战。但明军在备战过程中,过于重视刀矛、火炮、铅弹子这些士兵所持武器,而对修筑城垣却未尽力。这样,明军在杀伤攀垣而上的八旗军时采用了有效战术,但未能找到破解对方楯车的方法,致使城墙先被毁坏。努尔哈赤非常讲究攻取城邑的战法。他认为,攻打一座城邑,凡率先攻入城内的不算什么,而先破坏城池则立首功;率先攻入城内的士兵必然要受伤,而先破坏了城池,才有利于后续军队掩杀。也正是有了这样的作战指导思想,清河城才最终被攻破。
第二,清河失守还在于援军不利。战前,辽东经略杨镐曾提醒邹储贤,不要屯兵城内成困兽,而要沿途设伏尽量牵制敌人,但实际上杨镐的这一建议,对邹储贤来说完全是错误的,没有任何参考价值。明军在清河城的总兵力处于明显劣势,分兵设伏非但起不到牵制对手的作用,反而容易分散自己的力量,被对手各个击破。唯一可行的便是固守待援。但是明朝各路援军面对后金军的进攻,指挥无方畏敌如虎,明知将要进攻清河城,仍旧畏缩不前,坐等同僚的属地沦为一片废墟后才陆续到达,心甘情愿充当马后炮。他们从来都是将危险推给他人,只顾自保。明朝末年的腐败,上至中央下到地方,从清河之战就可以明显看出。即使有个别忠臣也难以改变辽东战局一而再、再而三的溃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