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明代十大战争:探讨倭寇问题

明代十大战争:探讨倭寇问题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倭寇”问题的争鸣倭寇,一般是指十三至十六世纪期间,活跃于朝鲜半岛及中国大陆沿海的日本海盗。倾向是中国人的一方认为,“倭寇”实际上是中国海盗集团,从首领到成员大多是中国人。倾向是日本人的一方则认为,从倭寇的起因和行为来看,倭乱无疑是掠夺性战争。于是,在几百年间,“倭寇”一词口耳相传,这个问题也就成为定论。倭寇问题就是这样一个引人入胜的战争史话题。

明代十大战争:探讨倭寇问题

倭寇”问题的争鸣

倭寇,一般是指十三至十六世纪期间,活跃于朝鲜半岛及中国大陆沿海的日本海盗。明代倭寇侵扰中国的事件频发,从明朝开国一直到万历年间,一共形成了三次高峰。本书记载的明朝十大战争,其中有两次都是针对倭寇的,可见倭寇祸害中国之严重,深为中国民众所憎恶。之后,“倭寇”就被泛指为日本侵华的一切活动,凡是日本侵略者,都可以指斥为“倭寇”,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甚至沿袭到抗日战争

但是在本章所要叙述的嘉靖抗“倭”中,竟有大量的中国人下海和官军打仗,心甘情愿地冒充自己是“倭寇”,而明朝的官军也乐意承认他们是“倭寇”,结果本来是中国人之间的交兵,变成了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对抗。中国人竟然冒充臭名昭著的“倭寇”,这可真是咄咄怪事。正因为事情很怪、很复杂,相互之间冒充和默认,使得“倭寇”这个词,在它活动最频繁最猖獗的时候,就被搞得偷梁换柱,面目全非了。因此,人们对嘉靖抗“倭”、对“倭寇”这个词的理解,一直到现在都有着截然对立的不同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嘉靖年间所谓扰乱中国东南沿海的“倭寇”,不是通常所说的日本海盗,而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或者说是由中国人构成了嘉靖年间倭患主体。

另外一种意见认为,日本足利幕府后期,失去了对地方大名的控制力,之后日本进入战国时代。各地大名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纠集奸商、海盗、浪人、武士等亡命中国,大肆劫掠,成为真正的倭寇,这是造成嘉靖年间倭患大炽的主要原因。当然倭寇不仅仅就是日本人,也包括了一定数量的中国人,但绝不是占主要的。

这样,倭寇问题就复杂起来。从形式上来看,双方争论的是哪国人在这次旷日持久的倭患中,构成了主导力量?

“倭寇”到底是以中国人为主,还是以日本人为主?

倾向是中国人的一方认为,“倭寇”实际上是中国海盗集团,从首领到成员大多是中国人。尽管其中也有少部分是日本人,服从中国海盗集团的领导,但只是协同作战,不起主要作用,“真倭”的比例占不到三成,甚至是一成。

倾向是日本人的一方认为,倭患是嘉靖二年(1523)日本人在中国争夺朝贡权所导致。日本一直就仰慕中国的富庶,不时地从内地偷运武器,出没在东南沿海一带。当官军把守严密的时候,他们说是奉命朝贡,遇到防守松懈的时候,就亮出兵器大肆劫掠,因此嘉靖年间的倭患是日本侵略造成的。(www.daowen.com)

这种对立的观点,还引发其他许多相关问题,当问题一个个地解决之后,真相也就水落石出了。例如,嘉靖之前,倭患虽然也有,但规模并不大,到了嘉靖中后期,倭乱突然爆发,规模也很大,而嘉靖皇帝去世之后,倭患又迅速消解了。这就好比一条变化奇特的曲线,形成的必然原因和偶然原因是什么?无论哪一方都承认,有许多中国人在此时加入到“倭寇”之中,这些中国人参加的原因是什么,会对倭患的性质以及平定倭患产生怎样的影响?

倾向是中国人的一方认为,假使嘉靖“倭寇”的主体真的是中国人,这就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倭患原有的性质。

更激进一些的观点认为,所谓的“倭寇”,实际上是“海匪”,也不是真正的土匪,因为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把反抗压迫和剥削的人民武装和起义污蔑为“土匪”和“强盗”。嘉靖年间出现这场动乱或者叫战争,就是封建地主阶级站在反人民的立场上,把中国人民反对封建海禁,要求发展海外贸易的合法要求,诬蔑或者说歪曲为“倭寇”。实际上,加入“倭寇”的中国人,都是浙江、福建、粤东等地违禁出海从事贸易的边民,这反映出明代沿海地区生产不断发展,要求冲破海禁的斗争。因此这次嘉靖倭乱,主要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阶级斗争,而不是什么外族入侵。

倾向是日本人的一方则认为,从倭寇的起因和行为来看,倭乱无疑是掠夺性战争。日本海盗先勾结中国的奸商、豪绅、海盗,还有一部分失业的劳动人民,结成队伍骚扰海疆,破坏中国人民安宁的生活,扰乱东南沿海正常的经济秩序,成为明代的一大祸患。戚继光等人领导的御倭战争,是完全正义的爱国自卫行动,并不是内部矛盾的总爆发。

多么鲜明的观点,俨然对立的两派。

当然,这两派不同的见解,在历史上孰先孰后、孰轻孰重还是有差别的。从正统的历史观点来说,一直是倾向于嘉靖年间的倭寇就是日本人。而当时一些民间知识分子的声音,或者倾向于朝廷变革海禁政策的官员,则坚持“倭寇”是一些官逼民反的中国人。于是,在几百年间,“倭寇”一词口耳相传,这个问题也就成为定论。

倭寇问题就是这样一个引人入胜的战争史话题。它可以从战争史的话题中走出来,在更广阔的知识背景下,引起读者的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