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采取血腥暴力反腐的措施,确实起到了澄清吏治的作用。朱元璋死后,长孙朱允炆即位,他就是建文帝。但是建文帝在位四年,整日忙于跟叔叔燕王朱棣的靖难军交战,根本就无暇肃贪。朱棣夺取皇位之后,把首都迁到北京去,他就是明成祖。明成祖一如其父,有腐必反,反腐必严,决不姑息养奸。
如公元1407年,广西布政司右参议吴翔收受贿赂,明成祖立即下诏将其交给都察院法办。山东布政司左参政何荡贪腐好淫,也被明成祖打入天牢治罪。另外,明成祖还仿照汉唐,于公元1421年令吏部尚书蹇义率一支二十六人的纪律巡视团,分巡天下,监察地方,进行吏治大整顿。在巡察河南时,右都御史王彰、给事中王励揪出了贪官污吏一百多人。
明成祖在位期间,老爹朱元璋的反腐余威尚存,再加上明成祖反腐得法,所以吏治较为清明,一直持续到明成祖孙子明宣宗即位之年。这时候大明王朝已经存在了近一个甲子,朱元璋时代的功勋旧臣大都在靖难之役中凋谢,所剩寥寥无几,其中以长期战斗在反腐战线上的五朝元老刘观最为资深。但是谁也没有料到,就是这么一个老资格的司法官成了宣宗一朝最大的贪腐分子。
刘观于公元1385年进士及第,刚开始任太谷县丞。公元1397年,朱元璋提拔他做署左佥都御史。明成祖上台,对刘观委以重任。先是提拔他做云南按察使,但尚未成行,又改为户部右侍郎。公元1404年,刘观调任左副都御史。当时御史台的两个首长一个过于严酷、一个又过于柔和,刘观见机行事,在二者之间和稀泥,左右逢源。由此深得明成祖的欢心,在营造北京城时,派他去浙江砍伐森林。公元1408年,刘观被提拔为礼部尚书。七年之后,任左都御史,当上了全国的最高司法官。明仁宗即位,以刘观一代老臣,赐封为太子太保,让他领取双份的薪水,受到的待遇不可不说优渥。
但是刘观做了左都御史之后,倚老卖老,摆弄资格,包庇、纵容嘉兴一郡不法的土豪劣绅,开始腐化堕落。嘉兴的冯本、张行,常州的王昶,松江的蔡林、陈庄等一伙地痞流氓盗窃官粮,强抢民女,甚至行凶杀人,按律当严惩。但是身为最高司法官的刘观收贿数千两白银、绮罗绸缎无数之后,摇身变为这些恶势力的保护伞,徇私枉法,使得罪犯长期逍遥法外。
更可恶的是,刘观还跟朝中党羽刑部郎中许惟、监察御史严皑和李纶等等,串通一气,狼狈为奸,多行不法之事。刘观的儿子刘辐凭着老爹的权势,作威作福,跟御史严皑里应外合,几乎控制了反腐机构御史台。那些御史慑于刘观父子的淫威,不但不敢检举揭发,反而为虎作伥,助纣为虐。浙江流氓伍辰、顾宗淳犯了死罪,但是向刘辐贿赂了数百两白银之后,逃得一死。
刘辐还盗用官府器物,开设酒楼,与严皑、户部主事汪润等等,整天躲在酒楼里,搂着妓女,过着荒淫糜烂的日子。就这样,在明宣帝初年形成一个以刘观、刘辐父子为核心,以严皑、汪润等朝中大臣为爪牙的腐败集团。明宣帝心中早就想割除这一毒瘤,但是刘观资历深、威望高、党羽多、势力众,而且控制了整个监察机构,一旦轻举妄动,极易酿成朝政的动荡。
公元1428年六月,明宣帝悄悄地把两大辅臣杨士奇、杨荣召到文华门,问他们,今天最腐败是哪一个?两人回答说是刘观。明宣帝又问,谁可以代替刘观。两人推荐通政使顾佐,此人素有清廉美誉,被称为当时“包孝肃”(包青天第二)。
摸清底细之后,明宣宗着手开始剪除尾大不掉的刘观。他首先采取调虎离山之计,让刘观离开老巢都察院,去巡防河道。刘观一走,明宣宗马上把顾佐提拔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将刘观架空。
接着,明宣宗敕令顾佐对都察院的御史进行一次大甄别,凡是廉洁勤奋、公正无私、老成忠厚的,留之。凡是贪淫无耻、受赇枉法、不务正业的,去之,并移交吏部惩办。在皇帝的支持之下,顾佐开始清理门户,各道御史共一百一十人,经过考察之后处分了三十人,其中的十九人涉及到贪污问题,被发配到辽东各驻军点扛木头。
整肃都察院之后,明宣宗又将监察御史严皑、方晰、吴杰等枷项示众,剪除了刘观的羽翼。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那些嗅觉灵敏的御史们闻讯群起而动,御史张循理等人纷纷上书弹劾刘观父子赃污不法之事。
扳倒刘观,水到渠成。明宣宗立即召集群臣合议,吏部尚书蹇义等一致认为,宜对刘观按法论处,以正朝纲。十月,刘观从黄河岸边被抓到京城,刚开始对自己的罪行百般抵赖,死不认罪。怒不可遏的明宣宗搬出一大堆秘密弹劾他的奏疏,其中有人揭发刘观贪污受贿累计一千金,刘观这才供认不讳,被打入锦衣卫狱,随后跟其子刘辐流配辽东充军。
扫荡刘观贪腐集团之后,明宣宗又对南京都察院进行了为时长达三四个月的整顿,发现三十个御史中竟然有十三个出了问题,全部将他们降黜。
明仁宗、明宣宗父子在位期间赈荒惩腐,法纪严明,吏治清廉,故而社会安宁,经济持续繁荣,呈现出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观,是明王朝最为昌盛的阶段,后人称之为“仁宣之治”。(www.daowen.com)
在这时期,涌现了许多清官廉吏,如被苏州知府况钟、号称“宁州七君子”之一的刘纲、吉安知府陈本深、山西参政樊镇等等。其中最富有传奇的是被誉为“包龙图复出”的况钟。
况钟幼年艰苦,七岁丧母,二十四岁被选用为礼曹吏员。况钟以敬业而著称,曾经受到明成祖三十一次嘉奖。公元1430年,时况钟四十七岁,受到吏部尚书蹇义的荐举,出任苏州知府。苏州为江南最富庶的城市之一,赋税徭役杂乱繁多,豪奸巨滑成群出没,勾结官府舞弊营私,最难治理。况钟上任的第一天,就针对那些贪婪残暴、庸俗无能的官员进行大整肃。处死了六个贪赃枉法的胥吏,将五个有贪污行为、十来个光吃饭不干活的官员炒了鱿鱼。对那些欺压百姓的豪强地主、则以严厉制裁和打击。经过一个月的整顿,苏州官场风气大为改观。老百姓拍手称快,无不将况钟奉为神明。
明代的户籍管理是世袭的,比如你参军打仗,你后代的户口都载入军籍里。如果阵亡了或者脱逃了,就要在原籍勾取你的子孙来替补。统治者这么做,无非是想保证有充足的兵源为他抛头颅、洒热血。有的军人在战场上很玩命,就是想立点功劳,让后世子孙脱离军籍。公元1428年,御史李立、同知张徽奉旨到苏州清理军籍,将大批无辜百姓纳入军籍,强行征兵。受到百姓的抵制之后,李立与军中暴徒相勾结,大肆屠杀,顿时苏州府七个辖县血流成河。仅吴江一县就有四百七十三人被冤为军户,被杀的不计其数。老百姓扶老携幼,填塞道路,哭声连天。况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上疏明宣宗,痛责李立、张徽不择手段、草菅人命,激化官民矛盾。在况钟的奏请下,明宣宗下诏苏州一百六十人免服军役,一千二百四十人只自己服军役,免除世役。
苏州号称粮仓,是国家财赋重地,官田的租税非常繁重。每亩官田少者征收一斗三升到四升的田租,多则征收五斗至三石的田租。老百姓不堪重负,怨声载道。况钟与巡抚周忱齐心协力,奏免了官田租七十二万石,荒田租十五万石,为苏州人民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
在纠正司法腐败上,况钟也颇有作为。苏州前任知府碌碌无为,一些要案、大案久拖不决,致使许多犯人老死在监狱里。况钟上任后,着手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辖下的七个县,况钟排好日程,逐县清理冤案、假案、错案,结果共“勘部过轻重囚一千一百二十余名,吏不敢为奸,民无冤抑,咸颂包龙图复生。”——老百姓热泪盈眶,况钟是包青天投胎转世啊!有关况钟断案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像深受百姓喜爱的《十五贯》等。明末清初文学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书中,也有一篇有关况钟断案的传奇小说《况太守断死孩儿》,小说中说,“万民传颂(况太守),以为包龙图复出,不是过也。”冯梦龙还由衷地盛赞“况青天折狱如神”云云。
况钟在苏州任上关心百姓疾苦,为民办实事,由此颇受百姓的爱戴,并出现了感人肺腑“三离三留”。
公元1432年,况钟的母亲病逝。苏州百姓得知况钟即将回原籍守孝三年,纷纷向巡按御史请愿,挽留况钟。明宣宗感动不已,就诏令况钟夺情起复——提前结束守丧期,回到苏州任上。此为一离一留。
公元1435年,况钟要进京觐见皇帝。苏州百姓怕朝廷将他另调升官,在况钟即将启程时,又是扶老携幼,拦住了道路,甚至哭哭啼啼地扯住况钟的马车,躺在路面上。你要升官调走,就先从我身上辗过去吧。大有况钟不在,地球就停止运转之势。如此的误人升官实在是有点过分,但是况钟却觉得很踏实。不管官大官小,唯有受百姓爱戴的才是好官。第二年,况钟回来了。此为二离二留。
公元1441年,况钟担任苏州的父母官已经十二年了。按照朱元璋定下的官员考核原则,三年一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况钟是圆满通过第四考了,在苏州的政绩太卓著,不升迁外调也不行啊。老百姓却不干,况知府好比我们的再生父母,你这么一走,万一来了个刻薄的,那么我们怎么活下去?有两万多人自发起来,成群结队,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哭着喊着要况钟留下来。这时候的皇帝已经是明英宗了。当朝执政的“三杨”看到这种情景,也是双眼泪汪汪的。那就让况钟呆在苏州一辈子吧!
那个时期,表现卓越的官员往往获得久任。明代担任地方官时间最长是宁州知州刘纲,一共做了三十六年。久任的官员都受到朝廷的补偿,要么物质奖励,加秩、赏赐等方式。要么是精神奖励,皇帝发布诰敕以示奖劝——相当于给他颁布一张劳模奖状。在苏州百姓强烈的要求之下,朝廷赐况钟正三品(在朝中跟都察院左右副督御史、大理寺卿平起平坐),仍担任苏州知府。从此,况钟的脚步再也没有踏出苏州城半步。公元1442年底,况钟病逝在苏州任上。况钟的灵柩从大运河运往江西老家时,苏州城内万人空巷,老百姓如丧考妣,哭声震天。临近的松江、常州、嘉兴、湖州之民,前往吊唁的络绎不绝。而运载况钟灵柩的船只上,没有任何金银珠宝,只有一堆书籍、日常衣物等等。
况钟生前在给子侄的一首诗中有这么一句,“膏腴竟作儿孙累,珠玉还为妻女瑕。”这也是况钟留给后代最宝贵的财富。《明史》是如此评价况钟这位清官楷模的,“终明一代,一人而已”。嘉靖时期的大清官海瑞也非常推崇况钟,赞颂他为“胜作十年救时宰相”。有两句如此之高的评语,况钟死而无憾矣!
况钟是“仁宣盛世”清官廉吏的标杆人物,也是那个时期政治清明的缩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