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萨尔浒战役:明朝军失利与胜利

萨尔浒战役:明朝军失利与胜利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些特点在萨尔浒之战中,都再次得到了验证。这场战役后人通称为萨尔浒之战,以后金的胜利和明朝的失败而告结束。为此明朝用了十个月的时间进行全国总动员,希望通过这一战,不仅仅是洗刷抚顺、清河之败的耻辱,而且要将后金政权置于死地。

萨尔浒战役:明朝军失利与胜利

萨尔浒:明朝一次失败的进攻

万历皇帝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下谕旨作出战略部署,要求内阁和兵部推荐出一位总兵官,立刻走马上任,筹集兵丁粮饷,务必按期结束辽东虏势益张的局面。承皇帝的旨意,兵部开始选调熟悉辽东情况的大将,部署战略反攻,从而引出了杨镐和萨尔浒之战。

杨镐,河南商丘人,进士出身。当过知县和御史,驻守辽海道的时候曾经带兵作战,后来又率部进入朝鲜,抵抗过倭寇的入侵。凭这样的经历,他在朝廷大臣中,算是比较熟悉辽东的情况。但杨镐熟悉辽东,和李成梁完全不一样。李成梁是个典型的军人,打起仗来威风八面,又有长期统兵镇守一方的经历。杨镐却是个半吊子,属于文人将兵,勉强算是个军队中的文职干部,而且在入朝抗倭中也是胜少败多。他在朝鲜获得的那几次胜利,往往是集中数倍兵力通过袭击得手,一旦两军对垒旗鼓相当时,就鲜有胜绩了。他在朝鲜战场上的几次失败,主要是怯于力战,碰到强敌狼狈先逃;其次是私心太重,贪功于己,诿过于人。这些特点在萨尔浒之战中,都再次得到了验证。

杨镐在战场上虽然不算个内行,但在一团乱麻的官场上却绝对纯熟。他想方设法接近朝廷的核心集团,得到重臣张位、沈一贯、赵志皋等人的帮助,即便是打了败仗被人弹劾,至多也只是被冷落一段时间,最后总是安然无事。等到朝廷现在要反击努尔哈赤的时候,这个所谓熟悉辽东的兵部右侍郎杨镐就被抬了出来,并免去了懦弱无能的巡抚李维翰。

万历皇帝将反攻获胜的希望寄托在杨镐身上,对他委以重任,并赐尚方宝剑一柄,对总兵以下不用命者,可以先斩后奏军法从事。但当杨镐提出打仗不能差钱,向万历索要军饷的时候,爱钱如命的万历皇帝借口内帑空虚,把责任推给了户部。户部以抗倭和征伐播州之乱为例,按田亩加派分摊在老百姓头上,这就是明史上有名的“辽饷”。

清河之战的失利,更加刺激了明朝统治者的敏感神经。万历皇帝急不可耐,希望毕其功于一役。上行下效,内阁首辅方从哲、兵部尚书黄嘉善、兵部给事中赵兴邦等人,考虑的都是屯兵太久兵饷匮乏,怕花钱又想打胜仗,因此都主张速战速决,催促杨镐早日进兵。

再看杨镐这半年多的备战实在是乏善可陈,他和守边的总兵李如柏都主张讲和。李如柏是辽东名将李成梁的次子,李成梁统兵是“所向克捷”,而李如柏却是“放情酒色”。杨镐和这样的人结为友好,对他言听计从,备战的好坏可想而知。两人商量的结果,就是在万历四十七年(1619)正月,遣人前往努尔哈赤处进行和谈。他们的本意是希望通过雷声大雨点小的备战,用和谈的方式要求后金退兵,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但是反馈回来的消息是明朝先承认“七大恨”,并且尊封努尔哈赤为王,同时还带有经济要求。杨镐当然知道这绝对不能答应,因此,一场恶战迫在眼前。

在内阁的一再催促下,经略杨镐无计可施,经过与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等商议,决定在万历四十七年二月二十一日兵分四路出师:总兵杜松从抚顺关出塞,趋沈阳攻其西;总兵马林从靖安堡出塞,趋开原铁岭攻其北;总兵李如柏从鸦鹘关出塞,趋清河攻其南;总兵刘img77从晾马佃出塞,以朝鲜兵协助趋宽奠攻其东。四路兵马共计十万余人,对外号称四十七万,目标是在二道关会合,直捣后金的首府赫图阿拉。(www.daowen.com)

这种作战部署,杨镐当年在朝鲜战场上就曾用过,结果被日军打得落花流水。杨镐吃一堑,不长一智,现在老调重弹,带有很大的风险和赌徒心理。在这支队伍里,主帅和大将关系不睦,几员大将之间也意气用事。刘img78和杨镐曾经在朝鲜战场上共过事,关系一向不好,这次分配给他的部队师老兵弱,行军线路最为孤立。刘img79知道后对大家说:当兵的为国打仗死而无憾,但杨大人这样排兵布阵,分明是要置我于死地,可怜你们是因为这样跟着我,干脆都抱着捐躯疆场的想法投入战斗吧。

预定出师的前两天,天空降下了鹅毛大雪,积雪覆盖了道路,在泥泞不堪的雪地上行军异常艰难。天气非常寒冷,在凛冽的寒风中,未曾接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的士兵士气低落。战争的胜利无外乎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条件明军一条也不占。按照杜松和刘img80的意见,必须等过了严冬才能考虑出兵。但无论是朝廷还是杨镐都等不到那个时候。恶劣的天气注定要延误四路大军的会合日程,而且军事行动计划事先就被泄漏出去。努尔哈赤早就做好了集中优势兵力的准备:“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四路大军中出发最早行动最快的是杜松一路。他从抚顺关出发,越五岭关直抵浑河,当军队渡河过半的时候,在河的南岸萨尔浒遭遇到努尔哈赤精锐部队的伏击,而杜松的车营枪炮还在河的对岸。杜松被八旗军团团包围,一直杀到天黑,杜松一路全军覆没。

开铁总兵马林听到杜松兵败的噩耗,急忙停下来在尚间崖结营自固,这时军中对前锋的失败早已一片哗然。乘胜而来的八旗军倾力攻打,庸懦不堪的马林带少数人马趁乱逃跑,撇下的部队被后金军全部消灭。

杨镐坐镇沈阳,听到两路兵败的消息后,急忙命令李如柏、刘img81停止前进旋即回兵。纨绔子弟般的李如柏在撤退时如野马奔腾,而刘img82这时已经孤军深入三百余里,又遭到努尔哈赤优势兵力的有力阻击。一场激战后,这位身经百战、骁勇忠烈的大将阵亡在最前线。

这场战役后人通称为萨尔浒之战,以后金的胜利和明朝的失败而告结束。明朝方面损失文武将官三百人,士兵四万人,战马两万八千匹,辎重器械无算。这场战争是明朝和后金战略关系的转折点。明朝最初的意图是平定由努尔哈赤引起的叛乱,消灭麻烦不止的边疆割据势力。为此明朝用了十个月的时间进行全国总动员,希望通过这一战,不仅仅是洗刷抚顺、清河之败的耻辱,而且要将后金政权置于死地。但战败的结果迫使明朝在辽东战场上开始转入战略防御,从此之后处处被动挨打。

对努尔哈赤来说,萨尔浒之战的胜利使后金终于亮出了自己的国号,从此开始和明朝平起平坐。它的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也是政治上的,为一个新兴的少数民族王朝举行了奠基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