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戏没有什么固定的道具。我演这个需要什么道具就用什么,这个需要刀……需要柴刀,这个就需要箩筐,那个需要什么。道具是跟侗民族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东西。乐器主要是芦笙,芦笙、侗笛、琵琶,结合我们这里的扬琴、二胡。还有仿外面的板鼓,外面的板鼓“哒哒……哒哒”,就好像敲木鱼。像那天在横岭他们自己用竹筒做,搞两个夹在凳子上敲,那不够方便。有多种多样,我们的是拿一个鼓架,两个(的话)就在鼓架旁边。一般是对白,对话当中“哒哒……哒哒……”这种鼓一般响起来声音要大点,鼓(鼓声)一响起来,“咚咚……咚咚……”大锣就来了,板鼓响哒“哒……哒哒……”它(声音)就比较小,有点像串场音乐。
锣鼓在戏剧里面的气氛比较强大,比如说大锣,比如说“我不行”,他一愤怒起来,你要是“忒”(一声)就小气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你愿去要去,不愿去也要去”,“咣!”大锣一敲,气氛加大。要是没有大锣,“也要去”,“嗵”的气氛就比较弱了。
吴尚德在牙寨戏台现场教学 潘君苗摄
侗笛用在心情好,比较高兴的时候,悲的时候不吹。侗笛有引子的作用,比如他要唱歌、对歌先(吹)侗笛,唱侗歌有扬琴,有其他乐器。(侗笛)主要用于伴奏,在戏剧里面来讲低音多了,有高音在里面结合比较好听。要是在悲情的时候侗笛就很少用了,高兴的时候它就很出色突出。这些乐器各有各的用处。
以前的乐器就是一把二胡,两把二胡,三把也是二胡。现在我们就组一个以侗文化为主的琵琶、芦笙,芦笙由大中小综合起来好听。侗笛、琵琶、芦笙,我们的(剧目)像《雾梁情》这类大型的还要加扬琴。因为扬琴敲起来声音和琵琶有点相近,所以也可以融合到里面。特别芦笙在里面好听,芦笙听起来就是动听。(www.daowen.com)
以前侗戏没有这个班子,以前搞俱乐部,一个村一个寨子也没有(多少人)。乐队一把二胡也有,两把二胡也有,三把二胡也有。有的时候只有一个人的也有,一个人唱一个人拉也有。以前是盘寨有一个俱乐部,头寨一个,尾寨一个,这样分的,现在盘寨、头寨、尾寨综合起来,人才集中,现在的乐队有十个左右。
乐器一般都是买的,琵琶、侗笛历来都是自己做。琵琶用木头。基本上用两种,杉树啊、桐树啊,那种树要轻一点,轻一点声音要好一点,木质硬的声音没有那么柔和。一把笛现在要120(元),琵琶要200多(元)。一般二胡不自己做,自己做的比不上外面买的。就是找得到做的也没有这么标准的音色,音色不好。侗琵琶就我们这个乡的做得最好,其他地方都拿到这里来做。有两个会做:一个叫欧勇军[18],一个叫欧敏叶[19]。欧勇军才二十多岁三十不到,做琵琶是他自己(学的),自己钻研出来的。他没拜谁为师的。他还可以做了去卖呢,很标准的呢。他比较有天分比较有能力。他没带徒弟,现在做侗笛,哪个让他做他就做,平时他一般都做木工。
服装是穿侗服,演员在服饰上基本上是按照剧本来的。比如说女人穿的,十八岁左右(穿的)是一种,出嫁了又是另一种,变老太太了又是一种,都是有区别的。还是姑娘的时候穿裤子,穿有基本扣的(衣服);出嫁了穿对襟的;真正裙子是要成为婆婆才穿的。现在在舞台上全都(乱了),裙子现在平时都穿,本来裙子是要当婆婆以后才穿的。
头饰一般就是银器,一把梳子,真实的平时生活就是一把银梳,一根(汉川),一对银镯子。真正原汁原味的钗是没有;有的话,那是属于盛装,用在她出嫁的时候,或者在春节看戏,打扮在(到)远处看戏时的穿戴。那也很少很少,一个寨子没有几个。还可以借,出嫁的时候,她有一套,今天我的女儿出嫁,我就可以跟她借,给她钱跟她借。那一套盛装主要是出嫁的时候穿,平时没有哪个穿盛装的。而且要是家里面的条件达不到那个标准,你也戴不上,更不敢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