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立文:一般乐器是搬哪个傩戏就有哪个傩戏的乐器,锣、鼓是用来伴奏的,自己(傩艺师)都是带着的。乐器是从师教里面选择,一般有鼓、锣、师刀、师棍。主要以锣鼓为主的,大锣、大鼓。举个例子,《搬锯匠》要用锄头、背篮、(柴)刀、茶筒、禄餐(饭锅)、锅(炒锅)都要,锯完树,要呷饭,师刀、师棍、牛角。服装是老式的服装,是便衣,是青色的,洗澡布等。《搬土地》要师棍、蒲扇,土地公、土地婆要到事主家呷饭,呷饭就要摆上土地公、土地婆(表演吃饭)呷的东西。卦也是道具之一。《祭都头》还要牲牢,就是肉(猪头、四爪加尾巴),酒、碗筷、几块脸子板板(傩面具),用篮盘[12]摆放在厅堂中央,摆杯子、碗、酒。
苏立文教弟子吹梅山乐器牛角号 罗凡摄
傩舞的面具也是这样,搬哪个(剧目)就有那个剧目专有的面具。比如《搬土地》就有土地(公)、土地婆脸子,锯匠师傅,徒弟、土地都有面具。《搬笑和尚》就有笑和尚的脸子。父亲留下来一些傩面具,我自己也做了一些。
苏业烈:我们的坛面具有十来种。有土地公、土地婆、歪嘴笑和尚、判官,还有其他的。《搬锯匠》里涉及三种面具,还有一个是女性脸子(面具)。《搬土地》也有专门的面具,就是那具胡子很长很白的,叫土地面具。还有专门的土地婆面具,也是女性面具。《祭都头》需要用各种面具拼起来,《搬锯匠》专用面具开山,有《搬兴隆土地》的土地公、土地婆,还有判官等五种面具。(www.daowen.com)
李新吾:大数是两大类型。一个是傩艺师传承他自己的一些法器。傩艺是一种仪式,而且是一种祭祀仪式,但还不是一种宗教。但是在周代,实际上就是一种国家宗教,正式写入了《周礼》,国家的礼仪规范。后来流入民间以后,是以师公这么一种身份、面貌出现的。作为师公,他的功能主要是为民众提供一种祭祖的仪式性的服务,所以祭祀仪式有很多的法器,因为要举行仪式。比如说头扎、帽子、头巾、衣服,以及傩艺师的牛角、师刀、令牌、师棍、马鞭,包括鼓、锣等这些乐器,都属于法器范畴,而这些法器,在演傩戏的时候,很自然地成为傩艺师的道具。另一大类是老百姓家里日常生产、生活的工具和家具,比如说蓑衣、斗笠、背篮都可以使用。实在不行,如《搬锯匠》要锯木,要锯片,把自己的腰带解下来就是一个锯片。
张志坚:梅山傩戏的乐器比较简单,一般就是铜鼓,牛角号,有一些极小部分的有竹笛,不多见。我们这个地方除了《扎六娘》,一种舞蹈形式的戏剧,有这个用竹笛的,一般大部分是师公的丝刀可以成为乐器,堂鼓成为乐器,还有锣,乐器比较简单。
苏业照:我会做傩面具,我小时候读书特别爱好美术、音乐这两种课程。在父亲影响下,我看到他制作,有时候我会帮忙,所以我也会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