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发生期中国报告文学的基本形态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报告文学的萌发生成时期。一代有一代的文学。特定的社会文化生态,从总体上规定了这一时期报告文学的形态与内质。社会的陡转剧变,民族的险象丛生,西风东渐中异质文化的深度影响等,使知识分子的职志发生根本性的变异。当然仍有士人耽幻于象牙塔之中,做着学问中人。但一大批志士不再安心营构个人的事业,而为时代大潮所吸引,并以自己若干的原创性,制造着吞吐万象的时潮。知识分子,不是个别,而是作为群体,以“社会时代的眼睛与代言人”的身份在历史的舞台上进行着集体性的汇演。而以非虚构的方式实录现实图景,表达主体社会关怀的报告文学,就是这些具有显见的“意识形态性格”的知识分子所新编自创的一个“节目”,其基本的主题是通过社会批判、秩序拆解、人道关怀、新知传播等表达新的社会理想和价值体系。林毓生在分析中国两代知识分子的心路时指出:“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第一代知识分子同二十世纪初的第二代知识分子之间,尽管存在着许多差异,但这两代知识分子中大多数人专心致志的却是一个有共同特点的课题,那就是要振兴腐败没落的中国,只能从彻底转变中国人的世界观和完全重建中国人的思想意识着手。”[1]发生期的报告文学作为知识分子所创造的一种写作方式,它从一个方面表征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情志思想,具有显见的重要的社会启蒙意义。(www.daowen.com)
发生期的报告文学,作为一种文体,作者并没有一种明晰而自觉的“体”的意识,因为其时所谓的“体”正在自发地形成之中。唯其自发,所以其体是不完形的。因此,我们并不能用今天似乎是被范型化了的文体规则去衡定发生期的报告文学。我们论析发生期的报告文学,宜采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不从概念出发,不脱离特定的历史情景,举凡有新闻、有论理、有文学的杂性制作,都可视为初具报告文学质素的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