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陇上学人文存:李秉德卷-教育专业两次讲课探析

陇上学人文存:李秉德卷-教育专业两次讲课探析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教育专业诸生的两次讲课我因病住院,好久没和你们见面了。一次讲“什么是教育”,再一次讲“怎样搞好教学”。这个问题拿来给从事教育专业的人们来讲,也许你们会觉得是多余的。以上二者是就中方与西方对于教育一词的字源来说的。以上是我对“什么是教育”这一问题的答复。可以说,他们对于教育这个知识库是有着宝贵的贡献的。

陇上学人文存:李秉德卷-教育专业两次讲课探析

教育专业诸生的两次讲课

我因病住院,好久没和你们见面了。现在能和大家在一起谈谈,心里非常高兴。我这次回校,准备给你们讲两次课。一次讲“什么是教育”,再一次讲“怎样搞好教学”。

一、什么是教育?

什么是教育,或教育是什么?这个问题拿来给从事教育专业的人们来讲,也许你们会觉得是多余的。其实不尽然。因为对于这个问题,人们的答案并不都是完全—致的,包括一些教育家在内。这样就往往会使人产生无所适从之感。例如,下面的这些说法都是我们所熟悉的。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Education一字来自Educate。此字由两部分构成:E原意为“出来”;ducare原意为“引导”。合起来就是“引出来”的意思。

以上二者是就中方与西方对于教育一词的字源来说的。一个说的是要从上往下灌进去;一个说的是要从里到外引出来。这两种意思就大不一样。下面再看中外的许多教育家们是怎么说的。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照此说来,教育就是要把知识教给学生,让他们拥有力量,来驾驭生活

卢梭在其所著《爱弥儿》一书中告诉我们:教育要回归自然。

斯宾塞说:教育是为以后的生活作准备。

杜威说:教育就是生活。

杜威的中国学生陶行知又把他的老师的话反过来说:生活就是教育。

以上这些人说的似乎都有道理,可是又很不一致,甚至有的还互相矛盾。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听谁的呢?

我们暂且不在上面这些说法中纠缠。对于“教育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加以审视,找个新思路来对之加以以剖析。

我们知道,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这是因为:人是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生活的。人必须经过社会化的过程而融合于社会之中,才能生活下去。而这个社会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教育过程。所以我们现在就不妨从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来进行一番分析。

一方面,人是怎样社会化的?这是因为,人生下来就具有生理心理发展的种种潜能,使他可能被社会化,从而融入这个社会之中。而同时在这个社会化的过程中,人的多项潜能也就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教育的产生是来自人发展的可能与需要。

另一方面,人的社会并不是一种静态的存在,而是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之中。我们可以从人类文明历史演进中看得非常清楚。既然社会是在不断地发展,那么,这种发展又有赖于什么呢?对此问题可以从许多方面来看,如从人所使用的工具或动力源来看,或从社会制度的演进过程来看。但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通过人的脑和手所体现出的人的创造或创新能力。

如上所述,一方面,人的发展需要社会。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又有赖于表现于人身上的不断创新。而在这双向过程中发生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就是教育过程。正是从上述的教育是双向的动态过程这一点上,使我们深入理解到教育的真正的、本质的含义,并从而深入理解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对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意义。

在这里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我们这里是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答复“教育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这里所说的教育包括人一生的全过程。它既包括有形的、有组织的教育,如学校教育;也包括无形的更大范围的和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教育

2.教育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更重要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它的进展速度有时快,有时慢,但是决不能中断或停步不前。如果出现后种现象,那就是告诉我们说:出现重要问题了。无论对整个社会还是对人来说,都是如此。

3.人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至关重要。既不能忽视人的个性和特殊才能的发展,也不能过分强调人的自由发展而使社会蒙受负面影响。

以上是我对“什么是教育”这一问题的答复。

这样一来,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开头所引述的许多教育家的说法好像有些肤浅,甚至不屑一顾呢?如果有这样的看法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错在我们就要犯违反历史唯物主义的大错误,成为一个盲目骄傲自大的狂人。(www.daowen.com)

过去的教育家们多生长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民族地区。他们都是根据个人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有针对性地表明他们对于教育的理解和意见的。其中多数是有着惊人的创见的。可以说,他们对于教育这个知识库是有着宝贵的贡献的。我们今天对于教育之所以能够有着比较全面的看法,绝不是说我们比他们聪明。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比他们生得晚些,能够有机会看到他们所不能看到的文献和现实情况,可以说,我们今天是在他们给我们搭成的学术平台上来进行学习和研究的。

更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今天所能够站立的平台,不仅只是过去的教育家们所筑成,而且是包括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所共同参与筑建而成的。是他们给予我们以许多宝贵的启示,使我们能够具有更高、更广阔的视野,使我们能够从许多不同的角度,以种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来对当前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解决,从而把我们所担负的教育工作不断地向前推进。我们今天所要当心的是:我们可决不要满足于能够在这个平台上看到一点景物就悠然自得,自我满足。我这样说绝非无病呻吟,杞人忧天。在当前科教兴国战略指引下,社会上已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你们在获得学位之后,大概会有一份待遇不菲的工作,这就会诱使你们随遇而安,不思锐意进取。假如果真如此的话,那不就辜负了时代的重托,而只是躺在前贤所搭成的平台之上悠然自得吗?

基于如上所述,我在这里提醒你们,并赠给你们一句名言:“毕业即始业。”一定要在拿到学位之后,决不停步,而是要脚踏实地地投身于当前教育改革大潮之中并做出一定的贡献。而这就必须不图虚名,不计眼前名利得失,而是必须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的啊!

二、怎样搞好教学?

教学可不是离开教育另外搞一套,教学还是教育,它是实施教育的手段,一般是指在学校里搞好教育的最有效的一种途径。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教育质量的问题。

关于怎么样搞好教学,我觉得主要有四个问题:(1)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达成双方互动;(2)把课程的全面要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3)要尽可能拓宽教学的渠道;(4)关键在于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一)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达成双方互动

教学一词的含义并不是简单的“教+学”,而是教师和学生都主动参与的互动活动。光有教而无学是一种无效劳动。光有学生的学是自学,虽然也很重要,但不在我们这里所说的教学一词的范围之内。可是要做到师生互动,必须有一个大前提,就是要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的、互相尊重的氛围。师生任何一方都不能处于一种类似极权的地位。然而不幸的是这两种极权情况在中国都曾经出现过。过去老师是很有地位的,如所谓的“天地君亲师”,教师是跟天地、皇帝、父母相配的。《书经》里就有一句话:“朴作教刑。”“朴”(pu)是木料,意思是把木头做的板子作为教具来打人。我上过私塾,知道老师圈椅后头的那个板子是很令人森然的。现在规定不能体罚了,可是变相的体罚,到今天也还不能说绝对没有。这是教师极权。另一方面学生也有过极权,主要表现在“文化大革命”那个时期。红卫兵可以打老师,明打、暗打都有。后来红卫兵走了,工农兵学员来了。工农兵学员当时是带着使命来的,就是“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在这种极权情况之下,也就没有办法谈互动。上述师生双方的两种极权现象虽然在今天已经基本很少见到了。但是,在师生的任何一方只要还存在有不够民主、平等的心态,我们所希望的互动关系就会受到影响。所以,上面所谈的那个大前提是绝对必要的。不过这种互相尊重的气氛主要还是需要教师来主动创造,因为教师是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懂得这层道理,而学生则不是。

(二)把课程的全面要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师生间的互动不是任意进行的,而是紧紧围绕着课程而展开的。这是因为课程乃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素质而从古今中外传递下来的文明中加以精选编制而成的。教学活动必须凭借它们来开展。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深入理解课程的全面要求,并吃透根据课程要求而编写的教材内容。

教师做到这一点还很不够,还只是实施课程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他还必须深入了解学生个性及社会生活的实际,把它们和课程教材的要求结合起来,才能够使课程得到有效实施。而做到这一步并不容易。这既需要教师具有相当深厚的文化修养,还需要教师的创造精神。所以,像过去单凭有经验的教书匠是绝对不能担负起今日的课程改革的任务的。

(三)要尽可能拓宽教学的渠道

如前所述,教育教学活动既是为了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促进入的全面发展,那就不仅要重视人的智力因素,而且应该把学生的所有的非智力因素也充分调动起来,使其参与到对话与沟通过程之中。这既要靠运用语言的手段,也还要靠其他可能的渠道,如教师的表情、神态、手势乃至姿势等。这并不是要求教师去做演员,而是自自然然地发乎内心而形诸于外的。由此可知教育教学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运用之妙全在于教师教学智慧与熟练的方法技巧。

这里要注意的是,这些教育教学资源的运用还得围绕课程教材而进行挖掘,并不是脱离课程教材而另搞一套。例如,我们都知道在诗歌文学作品、历史教材中都含有很丰富的思想品德情感的教育资源,可以挖掘利用。其实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其他学科中也同样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营养成分。如从科学事实知识的传授中就可以进行科学精神与方法的教育。

这里还要注意的是,以上所说的多种教学渠道的运用并不只是教师方面的事,学生方面同样具有运用多种渠道的权利与必要。例如,他们从历史人物与文学角色中所受到的感染,从获取知识与运用智力过程中所得到的顿悟,就是他们在教学互动中的积极表现。

关于拓展渠道的问题,还有极为重要的一条,就是教师方面广义的身教,即所谓的“以身作则”。这当然不只限于有形的教学活动范围之内。但我们仍然要把握的一点就是教学还是为了教育,为了育人,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凡是能发生教育功效的渠道,我们当然随处都要注意到,何必一定要把这些渠道囿于课堂教学之内呢?

(四)关键的关键在于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教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他天天和学生在一起,对于教学实际进展情况了解的最真切。可是,对于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是否能够及时地予以解决,这就要看他业务能力如何了。因此可以说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乃是提高教学工作的根本之务。那么教师水平的不断提高又要靠什么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已有的专业训练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不断进行反思,继续学习,从而在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道路上不断地向前迈进,这当然是需要教师下些真功夫的。但是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给教师提供了一个为中华民族复兴做出更大贡献的机会,而教师自己也会从中得到无限的乐趣。

我这次能从医院回来和大家一起晤聚,非常高兴。因此,我写了一首诗,现在给大家念一念:

曾恨往日分两地,最喜今朝共一席。

腿软需靠轮椅推,脑健犹然壮思飞。

九十老人何所冀?薪火更旺超前辈。

(本文系根据作者于2002年12月11日和18日在西北师范大学为教学论专业研究生讲课的录音加以整理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