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学的途径、方法及其意义

教学的途径、方法及其意义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过去,许多人对于教学的意义理解得非常狭小,不但对于非智力因素有所忽视,即令对于智力因素的认识也是非常片面的,如多重于记忆和理解而忽略了顿悟与创新。

教学的途径、方法及其意义

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开展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中,为了把课程及其他有关内容付诸实施以达成教育目的,就必须经由一定的途径和方法来开展实际的教学活动。这些途径和方法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侧重点也多不相同。我们常说的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课堂类型、现代教学技术、教学技巧与教学艺术以及各种具体的学科教学方法,都可归入这一类。显然,这里所说的教学途径和方法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是教学论的一个重要范畴

以上所列举的一些词语,其内涵与外延既有所不同又有所交叉,看起来让人眼花缭乱,用起来似乎不知如何下手。另外,在全国各地发行的大小教育刊物中,许多教师在叙述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或心得体会时,又往往出现许多关于教学方法的名称。读起来既令人神往,用起来却又不一定十分灵验。因之,有的教学工作者就把这种现象归结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确实是许多教学工作者的一种实感与苦闷。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这些复杂纷纭的现象中理出一些章法来呢?

教学论作为来自教学实践又要反回来指导教学实践的一门学科,对于上述问题是应该有所作为的。根据已往的经验积累与当代的研究探讨,我们认为在广义的教学方法这一重要范畴内,深刻认识并正确把握以下的一些教育教学理念是非常必要的。

一、全面理解方法的本质特点,特别要注意方法的运用一定要服从于教学目的与内容的要求

教学方法的价值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方法运用的过程中善于掌握教学方法的一些本质特点,从而使学生通过学习以达成教学目的。我们认为:为了使方法能发挥它的最大效用,就必须深刻理解并善于把握教学方法的以下几个特点。

(一)适切性

方法的运用要适合于具体教学进程的要求,在这里要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具体的学生情况、具体的教学环境与条件多方面来把握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没有哪种方法是万能的,更不能靠一味说教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如何完全由方法对于上述各方面的情况的适切性如何来决定。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必须对于他拟用的方法加以充分的考虑,这种考虑的书面形式就是狭义的教学设计或一般所说的教案。缺乏经验的新教师尤其要在这方面特别予以注意。

(二)灵活性

由于能够给予教学进程的影响的因素是来自多方面的,而且是变动不居的,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进程中会出现一些教师所始料不及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有时必须改变他原来的教学设计。这种变动幅度的大小,要由教师来把握分寸。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与教学艺术。当然,就这一点来说,教师本身的教育修养与素质水平关系非常重大,不是靠临阵磨枪所能奏效的。不过有一条原则是任何教师都可以把握住的,那就是育人的目的是首要的,是不能打折扣的。例如在具体的教学进程中如果出现了较大的偶发事项,那就必须暂时搁置原来的教学进程,由师生共同处理好这一偶发事项。这是为了更好地育人。也许这样还会取得更意想不到的育人效果。这时,如果硬是人为地维持原来的教学设计而不予变动,那就成为方法的奴隶,而不是运用方法的主人翁了。

(三)生态性

这里所说的生态性是借用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意义。教育教学工作本身也充分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含义。显然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目的,同时教育教学工作本身也在发展,而且需要继续不断地发展。这里包括学生各方面的持续发展,教师本身的持续发展,教学方法本身及其在应用方面的发展。因此,对于以上各方面既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水平,也不能操之过急,更重要的是要看得长远些。在这里要特别着重指出的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这也就是我们所已经认识到的学生主体性与自学能力、自学习惯的培养乃至终身教育意识的形成。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则一定要认识到这一教育理念的深刻的长远的含义,因为这一理念是教育工作者在对于新时代精神要求应有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自觉的表现。

二、在方法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到智力因素 与非智力因素的共同作用

教育教学的良好效果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合金,为了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必须在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中,使有关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都能充分发挥作用。所谓非智力因素指的是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与能力。在过去,许多人对于教学的意义理解得非常狭小,不但对于非智力因素有所忽视,即令对于智力因素的认识也是非常片面的,如多重于记忆和理解而忽略了顿悟与创新。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应当特别予以注意的。(www.daowen.com)

无论是就教育教学目的的达成,还是就多种类型课程的实施,或者是就师生交往的渠道来说,不仅要靠理性方面的通达,还要靠情感方面的充分投入。这种投入是包括师生双方面而言的。这种投入也是真诚的,即一般所说的真情实感,并非故意添加的,容不得一点矫揉造作。因之,它是自然而然的。特别对于教师来说,真实感情的投入是他自己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的自然表现,也是他自己的民主平等思想在师生关系上的表现。所以,在教师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再注意在教学法运用方面的自然情感的投入,而且注意引导学生方面的情感投入,那就一定可以获取更佳的而且持久的教学效果。

三、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特别要注意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知与行的关系一向是我国知识分子所关心的一个问题。对于二者的关系问题曾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如“知难行易”、“知难行亦不易”、“知行合一”、“即知即行”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实际上这一问题至今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由于我国知识分子在传统上一向多注意于读书、做文章、应考试,所以在实践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方面显得比较薄弱。往往是坐而言者多于起而行者。不独以往的知识分子如此,即在今日的知识分子中,这种情况仍屡见不鲜。针对这一情况,在今日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工作中,特别要重视这个问题。

这里所谓的实践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实际动手能力

学得一些知识,懂得一些道理之后,还要使学生会动手去做。实际动手能力虽不一定要求与知识的习得同步达到。但必须使知识向能力的方向逐步过渡,以便形成技能乃至熟练技巧。当然,这也要视学习过程的具体要求的不同情况而定,不能一刀切。不过这个发展方向则是必须明确并适当掌握的。

(二)综合运用有关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校里的教学安排,一般都是按知识系统和学科门类,并结合学生身心发展情况而逐步进行的。但学习到的知识终归是要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而实际问题却并不是按学科系统而产生或出现的。实际问题是整体的,它的有效解决必须依靠人们综合运用各有关方面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决不能以使学生会记诵知识为满足。其实这层道理过去有作为的知识分子已经有所认识,如说“记诵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所以我们作教师的一定要努力以解决实际问题方向去设计我们的教学进程。

(三)发展智力特别是创新精神与能力

本着综合运用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向与道路上再往前走,我们的教学工作就会在质量上进一步提高升华,达到发展智力乃至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地步。我们对于学校智育的实施曾经有过很多的批评,主要是对智育的实施的片面性及其他许多错误理解而言。我们决不否认智育的重要性,恰恰相反,我们认为过去好多人对于智育的重要性的理解还是很不够的。例如,在发展各种健全的身心能力中如何发展智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在认识上就很不够。只是在今天科技飞速进步,即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才感受到这方面的压力。其实,发展智力特别是创新思维与能力,这本是智育乃至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这是我们今天要特别强调并要全力以赴的。

四、要注意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途径与方法方面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电脑的普及,多媒体教学的发展与互联网的形成,必将给予教育方面以巨大影响。这种巨大影响甚至可能与当年印刷术与纸的发明,对于班级教学的产生与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所带来的革命性影响,相提并论。这是教学论工作者所必须特别注意研究的一个问题,显然,它也必然是教学方法研究的一个新的生长点。

以上论述中没有涉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细节。各种教学方法的细节的论述当然是教学论应有的内容,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这里的着眼点在于从宏观角度来论述教学途径与方法,也就是说想从大处着眼来探讨方法问题。也许有人会认为它们似乎显得有些空泛,但我们认为,谈方法问题如果只注意单刀直入,把方法拿来就用,希图急效,而缺乏从总的宏观角度来探讨方法应用过程中应有的一些基本理念。那么,所用的方法是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的。以上论述可能还不够深刻、全面,但是我们认为本此方向从大处着眼,再加上教师本身的努力创造,就有可能出现我们一直希求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来。而只有从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中,才能培养出高素质、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四有”人才来。当然,这没有照搬某种教学模式或某种教学方法那么简单容易,而是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付出巨大的艰辛的创造性的劳动的。但是为这项劳动付出心血是值得的、有价值的,而且这项劳动本身就具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它吸引着鼓舞着无数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本此方向付出心血,贡献毕生精力而仍乐此不疲。对于这种价值的认识与这种乐趣的体会,我们的无数的模范教师与先进工作者,一定会有非常深切的体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