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简介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简介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材料2现代西方哲学思潮20世纪哲学流派十分复杂,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是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流派名目繁多,内容庞杂。实证主义和唯意志论,严格地说,它们不是20世纪的哲学思潮,但是它们代表现代西方哲学的两种主要倾向,具有现代思维的特征,对现代西方思想界影响很大,后来许多哲学流派都与它们有思想渊源关系。实证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的开端,它的创始人是法国的孔德。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简介

材料2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

20世纪哲学流派十分复杂,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是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流派名目繁多,内容庞杂。

实证主义——现代哲学的开端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整个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与此同时,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根据形势需要和时代特点,不断地变换名称、提出不同口号,从而形成种种流派。实证主义和唯意志论,严格地说,它们不是20世纪的哲学思潮,但是它们代表现代西方哲学的两种主要倾向,具有现代思维的特征,对现代西方思想界影响很大,后来许多哲学流派都与它们有思想渊源关系。因此,中外学者一般都把它们视为现代哲学的开端。

实证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的开端,它的创始人是法国的孔德(1798~1857)。“实证”这个词是“确实”的意思。当时人们称实验的自然科学为“实证科学”,孔德借用这个词标榜自己是“科学的哲学家”。孔德认为科学只是主观经验的描写,不反映任何客观规律,只有经验事实才是确实的(“实证的”),而人的经验事实又是人的主观感觉构成的。至于事物的本质,孔德认为已超出感觉经验之外,人们不可能也不必要去认识。因此,孔德的实证主义不过是在追求所谓“确实的”知识“科学”幌子下,反对关于事物本质的认识,反对真正的科学。

唯意志论和叔本华尼采 与实证主义相反,非理性主义的唯意志论则公开拒绝科学,宣扬神秘主义。它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叔本华(1788~1860)和尼采(1844~1900)。

叔本华认为生活意志(或生命意志、生存意志)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一切事物都是意志的表现。而这种“生活意志”则是一种非理性的、本能的欲望。人的欲望无穷无尽、无法满足,因而人生注定是痛苦的,“它实际上是一场悲剧”。他的唯意志论后来成为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基础之一。尼采继承和发展了叔本华的唯意志论,提出“权力意志论”。他宣称权力是生命意志的最高目标,追求权力、要求统治和奴役的意志是决定一切的力量。因此,强弱权力意志之争,构成了生物界全部历史的内容,也构成了整个宇宙的历史进程。尼采还宣扬所谓“超人”哲学,认为人类历史总是要堕落、退化、毁灭的,必须依靠“超人”来拯救。这种“超人”就是上等人中的上等人,即权力意志、天才达到顶峰的人,而平常人只不过是“超人”用以实现自己的意志的工具而已。从其理论看,他的哲学成为法西斯主义的理论基础决不是偶然的。

继实证主义、唯意志论之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的哲学流派不断出现,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应是实用主义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主义)。

詹姆士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 实用主义于19世纪末产生于美国,20世纪初开始广泛流行。它的创始人是皮尔士,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詹姆士(1842~1910)和杜威(1859~1952)。

实用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一种主观唯心论。詹姆士自称“彻底经验主义”,认为“纯粹经验”是宇宙间最根本的东西,所渭“纯粹经验”,据说是一种“原始的混沌感觉”,一种“意识之流”。杜威自称“经验自然主义”,认为自然只能在主观经验之内,没有独立于主观经验而存在的自然。两者异曲同工,都把主观自然的经验和感觉作为第一性的东西。

在真理问题上,詹姆士认为“观念能给我们报酬和兑现”,“观念对我们有用”,简单地说,“有用便是真理”。杜威把知识、观念、理论、学说等都当作行为的工具,称之为“工具主义”,本质上也是“有用论”。

img246

图15-3 让-保罗·萨特

实用主义是美国的“特产”,切合美国建国以来注重求实精神和功利主义原则,它对整个西方的思想文化都有深刻的影响。1919~1921年杜威曾到中国讲学,鼓吹实用主义,一时十分流行,影响颇广。

存在主义和萨特 存在主义的始祖是丹麦的克尔凯郭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流行于德国,主要代表人物是海德格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泛流行于法国、意大利、美国和拉丁美洲,最负盛名的代表是法国的萨特(1905~1980)。萨特不仅是哲学家,还是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他以其雄辩的哲学、独特的文学和为人称道的社会活动,使存在主义成为当今广为流行的、时髦的哲学流派。

存在主义是一种关于“存在”的哲学。它把个人的存在当作哲学的唯一的对象和衡量一切事物的唯一根据,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存在是人的“自我”。他们论证说,人的存在是一切事物、一切存在之所以为存在的核心,周围世界的存在是相对于人的存在而言的,是以人的存在为转移的,没有人的“自我”,世界上一切其他事物也无所谓存在与不存在。(www.daowen.com)

第二,存在先于本质。这就是说人首先存在着,然后按照自己的意志选择他的本质。用萨特的话说“人是由自己造就的”。为此他们提出“自由选择”,要求个人选择不受任何外来的约束,每个人必须自主地选择价值标准。

第三,存在即荒涎,存在即死亡。存在主义者认为整个世界荒诞不堪,自我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是个人存在的阻力,“他人是我的地狱”(萨特语)。

由此可见,存在主义是一种独特的唯我论的主观唯心主义,它是非理性主义思潮在20世纪上半期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又是一种极端个人主义和没落的悲观主义哲学。尽管如此,存在主义的理论仍有其自身的价值,它强调人用行动对荒诞世界进行反抗,强调人的自由选择、人的价值和作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正因为如此,存在主义渗透到文学艺术心理学宗教学、社会学历史学教育学等学科,以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医生、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他在人类认识自己的历史进程中,独辟蹊径,数十年如一日对人的无意识心理进行勇敢的探索,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

img247

图15-4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世界有三个层次:最低层为无意识(潜意识),中间一层为前意识,最上一层为意识。他特别强调无意识,认为人的意识是由“无意识”变化的,人的任何心理现象都是“无意识”决定的。在人的无意识领域里,存在着本能欲望的冲动,是人类一种原动力内驱力,他称之为“力比多”(LIBIDO,可意译为“原欲”或“性力”)。因此人的精神生活实际上都是无意识的,意识只不过是无意识的暗流所产生的表面微波。

img248

20世纪20年代,弗洛伊德对自己学说加以修正补充,提出了人格结构的三个层面;“本我”(伊德ID)、“自我”和“超我”。“本我”实际上是无意识的别称,“本我”是由最原始的本能和基本的欲望冲动构成,犹如沸腾的情欲,充满黑暗、盲目、荒谬、混乱,它按快乐原则行事,一味追求自我满足而不计后果,因此要被压抑、受阻止。“自我”是通过幼儿时代父母的训练和与外界打交道而形成的人格一面,必须按照现实原则行动,尽量调整欲望和现实环境的关系。换言之,“自我”在实现“本我”的意图时,现实允许的就去做,现实不允许的则要继续压抑到“本我”中去。

“超我”是人的心理中代表社会力量的一种趋向,表现为人的良心和理想,它以社会、道德的原则和理想指导“自我”活动,在人的心理上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

“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中,最感为难是“自我”。弗洛伊德认为它为“本我”所激动,为“超我”所监察,又为现实所阻挠,经常处于前后矛盾、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因此正常人的梦、失言和笔误等,精神病患者的病状,原始社会的风俗习惯等,都是被压抑的无意识通向意识的曲折途径。

除此之外,弗洛伊德提出“升华”说,即人的本能冲动离开原来目标,转向对社会对人类有利的高尚目标。文学艺术创作,乃至人类一切文化活动,便是这条宣泄之路。他用性心理学来分析作家和作品,以古希腊索福克勒斯悲剧《俄狄浦斯王》中杀父娶母为例,突出强调了“恋母情结”(又称“俄狄浦斯情结”)和“恋父情结”,即男孩恋母,女孩恋父,同性则相拒的无意识现象,并以此为出发点,探索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分析他们的作品,形成精神分析艺术批评流派,在西方文坛艺苑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如今精神分析学已远远超越心理学领域,对现代西方哲学、美学、宗教、神学、人类学民俗学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弗洛伊德因之被西方认为是一个世纪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

对于弗洛伊德的理论评价历来歧异很大。通常认为他完全从生物意义上看待人和社会的本质,早期过多地强调性本能作用,其基本观点是反理性主义的,但也并非一无是处。他对于人的心理层次结构划分,开拓了人类认识精神世界的视野,这对改变人主要是理性动物这个观念起了重要作用。他的思想已渗透到西方意识形态各领域,因此,值得我们重视、了解和研究。

当代西方哲学流派名目繁多,各种社会思潮五花八门。它们自身不断演化,彼此不时发生争执,虽然大都尚未形成稳定的理论体系,但是面对时代变迁、科技进步的严峻挑战,能够进行探索,发表不同见解,给人们以某种启示,还是应该赞许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