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世界文化史-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与影响

世界文化史-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与影响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材料6浪漫主义音乐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是西方音乐艺术发展史上的两大主流,19世纪的欧洲乐坛以浪漫派音乐为主导。浪漫主义时代产生了许多有才华、有成就的音乐家,创造了题材繁新、风格各异的乐章,使19世纪音乐出现了千变万化的景象。德国和奥地利浪漫派音乐的成就19世纪浪漫派音乐的中心在德国和奥地利。贝多芬是一位代表着古典派的终结和浪漫派的开端的伟人,在他的影响下浪漫主义倾向风靡整个欧洲。

世界文化史-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与影响

材料6 浪漫主义音乐

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是西方音乐艺术发展史上的两大主流,19世纪的欧洲乐坛以浪漫派音乐为主导。浪漫派音乐形成于19世纪初期,中期达到了全盛,并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它在形式和技巧上继承古典乐派,既与古典派音乐有共同之处,又在许多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浪漫派音乐崇尚理性和自然,追求优美的形式和音响,表现淳朴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形象,常以热情奔放的音乐语言、无拘无束的形式,强烈地表现个性和民族性,主观色彩十分浓烈。浪漫主义时代产生了许多有才华、有成就的音乐家,创造了题材繁新、风格各异的乐章,使19世纪音乐出现了千变万化的景象。

德国和奥地利浪漫派音乐的成就 19世纪浪漫派音乐的中心在德国和奥地利。如同法国画坛一样,19世纪德国乐坛也是名家辈出,高潮迭起,一浪高过一浪地推动浪漫派音乐向前发展。贝多芬是一位代表着古典派的终结和浪漫派的开端的伟人,在他的影响下浪漫主义倾向风靡整个欧洲。与贝多芬同时代的作曲家韦伯舒伯特,既受贝多芬的影响,又有自己的独创。韦伯(1786~1826)致力于民族歌剧的创作,他的《自由射手》是德国的第一部浪漫主义歌剧。舒伯特(1797~1828)的创作除歌剧、交响曲、室内乐外,主要以歌曲见长,一生创作了600多首歌曲,被誉为“歌曲之王”。他的歌曲旋律优美,富有个性,变化无穷,感染力强,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他的著名歌曲《魔王》脍炙人口,闻名遐迩。舒伯特一生穷困,在物质和精神双重的磨难下,年仅31岁就离开了人世。

门德尔松和舒曼都是19世纪上半期伟大的作曲家,他们的音乐创作在音乐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功绩和贡献。

门德尔松(1809~1847)在他短暂的38年的生涯中,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以《C小调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他的作品结构一致,旋律流畅,具有古典主义传统和浪漫主义风格相结合的特征。1829年,年仅20岁的门德尔松即成功地主持了巴赫《马太受难曲》的上演,对确立巴赫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创办的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至今已有140多年历史,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舒曼(1810~1856)曾立志成为钢琴家,因勤奋苦练而伤指,于是专门从事作曲。他创作范围很广,包括钢琴、声乐交响乐等。他的音乐高亢、热情、激动,以感情丰富著称。1834年舒曼创办《新音乐报》与世俗论战,反对艺术上的保守主义,热情评论了舒伯特、肖邦、门德尔松、柏辽兹等人的创作;并大力提携新人,可谓乐坛上的“伯乐”。

19世纪下半叶,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1833~1897)独树一帜,成为浪漫主义运动中古典派的领袖。他辨音能力极强,具有优异的钢琴演奏才能。他创作的歌曲、钢琴曲以典雅严谨见长。1875年勃拉姆斯写成《第一交响曲》,以后的十年内又陆续写成第二、第三、第四交响曲,均系其代表作。他的音乐既有北方日尔曼民族的严肃质朴的气质,又有维也纳优美和典雅的气质。这种音乐面向过去,回顾传统,既发人深思,又勾起人们的怀旧之情。与之相反,作曲家瓦格纳(1813~1883)面向“未来”,成为德国有开创性贡献的音乐家。他毕生致力于歌剧的创作与革新,把音乐、戏剧诗歌等不同的艺术统一在一个整体之中,创造了音乐剧。他自编剧本,创作了14部歌剧,并且自建剧院,演出其著名歌剧《尼伯龙根指环》。瓦格纳在和声方面所发展的新型和声,给人一种新的模棱两可的调性感觉,这是走向新和声体系的第一步,使西方音乐发生了重大变化。

19世纪,风行于欧洲的各国的圆舞曲对人们的文化生活具有极大影响。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父子以写圆舞曲而闻名于世。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一生创作了400余首圆舞曲,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他的作品旋律优美,健康乐观,色彩明朗。《春之声》、《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是其代表作,这些迷人、甜美的圆舞曲给人带来了欢乐美好的艺术享受,受到人们的喜爱,至今广为流传。

西欧其他国家的浪漫派音乐 法国巴黎是19世纪欧洲的进步文化艺术中心,但乐坛难以与画坛盛况相提并论。19世纪初法国兴起的浪漫主义色彩的歌剧,是由旅居法国的外国人所推动的。中期抒情歌曲、标题交响乐、轻歌剧同时争艳,柏辽兹(1803~1869)是其优秀代表。他致力标题音乐的创作,《幻想交响曲》是一部用音乐形式写成的“自传体小说”,是柏辽兹的心灵倾诉,表达了爱的甜蜜和痛苦、欢乐和悲伤、幸福和绝望,被视为标题音乐典范之一。后期以比才(1838~1875)的歌剧《卡门[3]最为著名,它的题材源于梅里美同名小说,歌剧改编得很成功,音乐也极富魅力。今天《卡门》享誉全球,成为世界歌剧保留节目中最受人欢迎的一部。

值得一提的是,法国乐坛在革命形势的要求下,为了抗击敌人,鼓舞群众,曾经产生过不少革命歌曲和进行曲。1792年,鲁日·德·李尔创作的《马赛曲》(原名《莱茵河军队战歌》)就是这些歌曲中的优秀典范。1888年6月,狄盖特根据巴黎公社战士欧仁·鲍狄埃的长诗《国际》谱写的《国际歌》,庄严雄伟,气势磅礴,成为不朽的无产阶级革命战歌。

意大利是歌剧的故乡,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歌剧作曲家有罗西尼和威尔第。

罗西尼(1792~1868)一生创作了39部歌剧,其中最著名的有两部:一部是《塞维勒的理发师》,取材于博马舍的同名喜剧,音乐幽默,具有反封建倾向,为19世纪喜歌剧代表作。另一部巨作是作者根据席勒同名诗剧写成的歌剧《威廉·退尔》,反映了瑞士人民反抗奥地利统治者的故事,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浪漫主义色彩,给欧洲歌剧创作以相当大的影响。这部歌剧也是罗西尼生命的“绝唱”。

威尔第(1813~1901)坚持自己的音乐风格,反对盲目追随外来影响,把意大利的歌剧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峰。威尔第所处的时代,正值意大利争取民族独立斗争高潮时期,他亲身参加过民族解放运动,以一种新的精神倾注在歌剧创作中。他创作的歌剧中的合唱曲和独唱曲,都能在群众中流行传唱,成为激励民族精神的革命歌曲,晚年的威尔第获得很高的荣誉。

img238

图14-15 鲁日·德·李尔创作的《马赛曲》歌词

威尔第一生写了26部歌剧,最著名的有《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这三部歌剧出色地运用音乐、戏剧中的对比,把旋律的丰富和朗诵的表情结合起来,生动地刻画了一系列人物的个性,在内容上触及一定的社会问题,表达了作者对被损害者的同情。此外,《阿伊达》、《奥赛罗》、《法尔斯塔夫》等也是威尔第歌剧中的力作。威尔第的歌剧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很高的艺术价值,因此在舞台上久演不衰。

19世纪上半期旅居在西欧的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肖邦、匈牙利作曲家和钢琴家李斯特,在音乐上都有创造性的成就。肖邦(1810~1849)充分发挥钢琴的功能及和声的表现能力,创作了体裁广泛的协奏曲、奏鸣曲、圆舞曲、叙事曲。他的音乐丰富甜美、纤细柔情、富有诗意,故有“钢琴诗人”的美称。他不少作品反映了对祖国的强烈思念,对沙俄的仇恨和愤怒。1831年创作的《革命练习曲》(又名《华沙的陷落》)就是肖邦在德国惊闻华沙起义失败、沙俄铁蹄践踏国土时,悲愤难抑有感而作的。李斯特(1811~1886)首创“交响诗”体裁,创作了大量标题音乐。他革新钢琴演奏技术,扩大钢琴和管弦乐的表现领城,促进了欧洲标题音乐的发展。他的代表作之一《匈牙利狂想曲》系以匈牙利和吉普赛的民歌和舞曲为主题,经过加工发展而成,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思念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俄国与东欧的民族音乐运动 19世纪中叶以后,正当德国的音乐传统占据欧洲乐坛主导地位之时,俄国和东欧等地出现了民族音乐运动。这些国家的作曲家们以民族题材为主题创作歌剧和交响诗,在艺术形式和创作手法上吸取运用民间曲调,使作品的旋律、调式、和声与节奏都带有民族特点,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格。

俄国民族音乐运动是从格林卡(1804~1857)开始的。他的两部歌剧杰作,一部是历史剧《伊凡·苏萨宁》,具有浓厚民族色彩;一部是神话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具有突出的俄罗斯风格。格林卡的创作推动了民族音乐的发展,继格林卡之后,强力集团(又称“五人团”)是俄国民族音乐的代表,其主要成员有:巴拉基列夫、鲍罗丁、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和居伊。他们以发展和促进民族音乐为宗旨,在开拓和发展民族音乐的道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民族音乐运动中成就最大的首推柴可夫斯基(1840~1893)。他的作品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俄罗斯风格,是一位有代表性的民族乐派音乐家。他一生创作有6部交响乐、10部歌剧、3部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以及大量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等。他的音乐充满戏剧性的激情和诗样的柔情,旋律配器都富有表现力,既有古典主义的典雅,又有强烈的俄罗斯风格,为俄国音乐赢得了世界声誉。

img239

这一时期世界各国都相继出现了许多优秀作曲家,捷克的斯美塔那、德沃夏克,挪威的格里格,芬兰的西贝柳斯等都是饮誉世界乐坛的音乐大师。民族音乐为西方音乐增添了魅力和活力,扩大了西方音乐主流,到20世纪又产生出许多新的流派。(www.daowen.com)

讨论·研究·实践

◎ 思考与讨论

1.为什么说18世纪后期英国工业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两件大事影响、支配了英法两国以至整个欧洲社会的历史进程?

(提示:可以从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阶级结构变化、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形成、科学文化的发展、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等方面加以评说。)

2.为什么说19世纪西方文化开始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提示:可以从各国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方式的不同、启蒙思想传播、演化的方向不同,以及各国的文化重心的不同等方面分析论说。)

◎ 品评赏析

1.阅读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2.观赏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印象派绘画。

3.聆听浪漫主义音乐。

(对上述流派的作家画家、音乐家的作品可以任选其一,读后(观后、听后)写出心得和感悟。有条件的学校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组织文学、美术、音乐爱好者上网查找相关信息、编制演示文稿、制作文档、模板和网站,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欣赏水平和文化素养。)

◎ 列举

列表对比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img240

◎ 课外学史

1.影视音像技术的发展始于19世纪下半期,但到20世纪后才取得重大的突破。

电影技术源于摄影。1895年,法国卢米埃兄弟改进了摄影机,在巴黎“大咖啡馆”地下室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影片,被认为是现代电影的正式开端。此后电影技术不断发展,1932年出现了有声电影,到50年代后,宽银幕电影和立体电影开始成为发展的主流。

电视机的研制在19世纪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直到20世纪后才最后研制成功。1941年,电视机在美国正式投入商用。二战后,电视的研制取得重大突破,真正进入了大规模普及应用阶段。现今电视机已进入千家万户,而更先进的数字电视更成为家庭消闲的宠儿,电视及其音像设备的发展,大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技术越原始,其使用范围也就越有限;反之,技术越先进,其使用范围也就越广阔。”1500年以来的人类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人类的活动范围如何从当地扩展到地区、扩展到各地区之间,进而扩展到全球、扩展到星际的历史”。我们可以从科学技术的萌芽和发展,以及近代以来第一、二、三次技术革命的巨大成就,对以上论述加以印证。

【注释】

[1]诺贝尔终身未娶,死后将大部分遗产捐献给瑞典皇家科学院,以其利息(每年约20万美元)为奖金,即诺贝尔奖金,奖励世界各国对物理、化学、医学、文学以及和平事业(后又增加经济学)有杰出贡献的人。1901年开始,每年在诺贝尔逝曰12月30日颁发。

[2]十二月党人,俄国贵族革命者组织。因在1825年12月(俄历)举行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武装起义而得名。

[3]梅里美小说《嘉尔曼》与歌剧《卡门》系同一主角的不同译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