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世界文化史:巴洛克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

世界文化史:巴洛克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材料6巴洛克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在西方音乐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把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称为巴洛克时期,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初称为古典主义时期。巴洛克音乐艺术和作曲家巴赫、亨德尔音乐上的巴洛克风格是受建筑、绘画等艺术的影响而形成的。巴洛克造型艺术上的宏伟、新奇、激情等特点,影响到音乐则是作曲家们努力用音乐手段表现丰富生动和激烈的情感。

材料6 巴洛克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

在西方音乐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把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称为巴洛克时期,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初称为古典主义时期。

巴洛克音乐艺术和作曲家巴赫亨德尔 音乐上的巴洛克风格是受建筑、绘画等艺术的影响而形成的。巴洛克造型艺术上的宏伟、新奇、激情等特点,影响到音乐则是作曲家们努力用音乐手段表现丰富生动和激烈的情感

这一时期的音乐出现了许多新东西,首先打破了中世纪教堂调式,确立了大小调体系,使作曲家在创作时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和声系统。1722年法国音乐家拉莫总结了当时舞台音乐的实践,出版了《和声论》,建立了近代和声学理论歌剧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创造,它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抒情歌曲发展而来。17世纪中期,威尼斯首建歌剧院,成为欧洲歌剧中心,形成了威尼斯派,其主要代表人物蒙特·威尔地所作歌剧情绪热烈,风格鲜明。17世纪末,在那不勒斯,阿·斯卡拉蒂(1660~1725)周围团结了一大批音乐家,形成了那波里乐派。其风格流畅,合乎声乐自然规律,善于发挥人声特长,使独唱艺术达到了高峰。18世纪初那波里乐派歌剧风格传遍德、奥、英、法宫廷,独霸欧洲乐坛。除歌剧外,当时声乐体裁有清唱剧康塔塔大合唱),器乐体裁有独奏曲、重奏曲、协奏曲等。

这一时期出现的杰出的作曲家中,巴赫和亨德尔是佼佼者。

约·塞·巴赫(1685~1750)出身德国一个音乐世家。这个家族产生过50多位音乐家,巴赫是最杰出的一个。他一生勤奋,创作极多,除歌剧外,其创作包括了当时各种体裁的作品。在演奏方面,他是一个杰出的管风琴演奏大师。他的作品以宗教内容为主,音乐艺术达到了那个时代的顶峰,《b小调弥撒曲》、《马太受难曲》是其代表作。贝多芬曾说:“他不是小溪(巴赫Bach德文意为小溪),是大海!”这句双关语准确地反映了巴赫创作上的成就。这位在西方音乐史上承前启后、影响深远的人物,生前却默默无闻,直到1829年门德尔松指挥上演他的《马太受难曲》,才为后人所推崇。

亨德尔(1685~1759)出生于德国,与巴赫同年。巴赫终生在国内埋头苦干,默默无闻。亨德尔则周游各地,在国际上大显身手,最后定居英国。他是巴洛克声乐的代表,清唱剧大师。他的音乐兼有德国的庄重、意大利的优美和法国的富丽堂皇。作品内容大多取材于《圣经》故事,唱词全用英文,演唱时大受英国听众欢迎。重要作品有《以色列人在埃及》、《弥赛亚》等。他创建的清唱剧风格,日后成为英国音乐的民族风格。

古典主义音乐和作曲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从18世纪中叶起,欧洲音乐受启蒙运动影响,经历了重要变革,进入了古典主义时期。古典音乐家倾向自由、民主、人道主义,力图摆脱教会和宫廷的束缚,把宗教性质音乐逐渐转向世俗,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大胆地表现欢乐、明快、流畅的世俗情感。他们创作的乐曲崇尚理性,结构严谨,形式完美,音调和谐。

旋律概念上的转变在这一时期得以完成。原先音乐中几条平行的旋律同时进行的复调音乐,转向主调音乐,即在乐曲中只出现一条主要旋律,其余声部居于和声衬托的地位。在器乐创作中完善了奏鸣曲这一形式,并对意大利歌剧作了改革。

这一时期形成了两个乐派;德国曼海姆乐派在交响乐写作手法和管弦乐队演奏风格上作出了贡献。稍后形成的维也纳乐派在创作思想、音乐语言、乐曲体裁和形式等多方面都有创新和发展,影响也更大。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等都是维也纳乐派的代表。

img213

图13-6 海顿

img214

图13-7 莫扎特

img215

图13-8 贝多芬

约瑟夫·海顿(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生于贫穷匠人家庭,8岁时充当教堂歌童,后因倒嗓被解雇。29岁时来到匈牙利一个王公宫廷,在这里任职30年。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创立了交响曲、室内乐的典型形式,奠定了维也纳古典学派的基础,号称“交响乐之父”。他的作品广泛汲取民间音乐素材,充满质朴、真挚的感情和幽默、乐观的性格。他一生写了100多部交响曲,80多部弦乐四重奏以及大量其他作品,其中以12部伦敦交响曲、弦乐四重奏《小夜曲》、《皇帝》、《俄罗斯》和清唱剧《创世纪》、《四季》最著名。

沃尔夫冈·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自幼随父学音乐,显露出非凡的音乐才能,被誉为“神童”。莫扎特才思敏捷,创作乐曲时随心所欲,得心应手,不管什么作品,几乎一挥而就。他在维也纳的最后十年,生活窘迫,心情抑郁,但创造力有增无减,相继写出大量优秀作品。莫扎特走遍了欧洲,吸收了各国的音乐营养,同时又深受启蒙思想影响,因此他的作品结构工整,优美雅致,清澈流畅,充满欢乐和崇高的美感,并且显示出世界性风貌。他一生创作的600多部作品,涉及音乐艺术所有体裁,尤以歌剧和交响曲最为突出,对后世音乐发展有很大影响。他的歌剧《费加罗婚礼》、《唐璜》、《魔笛》、交响曲《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和《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等都脍炙人口,久演不衰。(www.daowen.com)

莫扎特36岁时受人委托,开始创作《安魂曲》(未完成),他认为这首“为死亡而作的弥撒曲”就是为他自己写的。此语不幸而被言中,1791年12月5日凌晨,这位天才的音乐巨星陨落了。

路德维希·冯·贝多芬(1770~1827)生于德国波恩,自幼从父亲那里接受最初的音乐教育,以后从师学习钢琴和作曲,11岁便出版了他的第一批作品。他曾两度去维也纳拜海顿和莫扎特为师,随后定居维也纳。他一生有诸多不幸,耳聋、失恋、失业,但他以顽强的意志从个人的生活悲剧中解脱出来,用惊人的毅力写出一部部杰出的音乐作品。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9部交响乐曲、32首钢琴奏鸣曲和大量的协奏曲、弦乐四重奏等。对创作手法进行了多方面的创造和革新。他创作时总是“想了又想”,其作曲手稿翻来覆去,改了又改,直到满意为止。

贝多芬早年深受启蒙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向往民主、共和,追求自由、平等、博爱,他的不少作品因充满时代精神而斗志高昂、热情似火、充满力量。像《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和《第七交响曲》表达的都是英雄主题,作品展示的英雄风格,从痛苦、绝望境况中奋起,通过艰辛斗争获得胜利和欢乐。这是时代的写照,也是他本人命运的写照。《第四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八交响曲》偏重抒情,具有欢快、平静的情绪和田园风光。《第九(合唱)交响曲》是“音乐文学上最伟大的杰作”,这部交响曲的最后乐章加入了以席勒《欢乐颂》为歌词的合唱,首创声乐和器乐融合的综合效果。贝多芬留下了大量的钢琴奏鸣曲,其中以《悲怆》、《月光》、《热情》等最著名。

贝多芬作品结构严谨,雄伟深湛,追求美的理想,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最后一位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又表现出强烈的个性,进入了浪漫主义境界,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开辟者。贝多芬集古典乐派之大成,开浪漫主义音乐之先河,为世界近代音乐史上的一代宗师

讨论·研究·实践

◎ 思考与讨论

1.为什么说启蒙运动是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家所说的“理性”是怎么一回事?

2.如何看待启蒙思想家的分权理论、主权在民的学说?

(提示:

(1)1979年3月邓小平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img216

(2)美国的政治学学者梅里亚姆认为:“如果不给政府以充分的权力,国家的安全就处于危境。如果给了充分的权力,又很可能被滥用。”

(3)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 品评赏析

1.展示启蒙运动时期的建筑、绘画、雕刻的图片,请就某一内容(一个流派、一位作者、一件作品)作一评说。

2.聆听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谈谈你的感悟。

◎ 探究活动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后期,是世界历史发生转折性变化的时间:英法等国相继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英国工业革命……而中国正当“康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在位时间:1662~1795年)。然而,发展的结果,东西方则大不相同,请分析论证其原因后果。

(提示:从1644年顺治帝入关定都北京起,康熙(1662~1722年)、雍正(1722~1735年)、乾隆(1735~1795年)相继在位,都保持着繁荣强盛的局面,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清朝最重要的功绩。但在世界历史发生转折性变化的关头,清朝妄自尊大,安于现状,踏步不前。事实上,乾隆后期已露衰落之势,终于埋下了衰败的种子。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100多年,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危险时期,历尽屈辱,几乎亡国。历史教训极其沉痛、深刻,发人猛省,催人奋进。

联系比较是学习、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历史给予人们的启迪,特别是中外历史问题作联系对比,更有助于学生了解今天世界与中国现状的由来。但联系比较应从大局着眼,切忌纠缠具体事件对比考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