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美洲印第安人与美洲文化——《世界文化史》相关材料

美洲印第安人与美洲文化——《世界文化史》相关材料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材料2美洲印第安人和美洲文化美洲位于西半球,处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总面积4 254万平方公里。所以,美洲的最早居民被称作印第安人。现在一般认为印第安人是从亚洲东北移居美洲的。印第安人的祖先进入美洲后,不断繁衍,形成众多的集团。这是美洲印第安人对人类物质生活作出的重大贡献。玛雅文化玛雅文化是古代美洲印第安人玛雅族创造的文化,是古代美洲最发达、最昌盛的文化,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文化摇篮之一。

材料2 美洲印第安人和美洲文化

美洲(包括南美洲和北美洲)位于西半球,处在太平洋大西洋之间,总面积4 254万平方公里。1492年,哥伦布登上圣萨尔瓦多岛,误以为抵达了东方的“印度”,故称当地土著居民为“印第安人”。所以,美洲的最早居民被称作印第安人。虽然哥伦布的这个错误很快被发觉,但历史文献仍把南北美洲的本地居民称为印第安人。

img172

图11-7 哥伦布踏上美洲大陆

关于美洲印第安人祖先的起源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议。现在一般认为印第安人是从亚洲东北移居美洲的。根据人类学的材料看,美洲印第安人棕黄色皮肤、头发乌黑粗硬、汗毛稀疏、脸部平宽、颧骨突出,与亚洲人在种族特征上最为相近。亚洲东北部与美洲阿拉斯加中间仅隔一道白令海峡,其最窄处只有80多公里。地质学研究表明,在第四纪最近一次冰期来临时,海水曾被大量蒸发,海平面下降大约150~200米,于是白令海峡海底山脊露出了水面,成为可以通行的“陆桥”。大约在四五万年前甚至更早,亚洲的迁移人群陆续抵达阿拉斯加,以后又经过长期不断地迁移和推进,终于由北而南散布到整个美洲。近来有的学者提出,一部分印第安人属于澳大利亚—美拉尼西亚人种,是与亚洲人同时或更早迁入美洲的。因为南美洲印第安人身材短矮、下巴突出、脑壳后伸、眉弓突出,在种族特征上与亚洲人有一些差异。此外,在最早的印第安人语言中,存在数十个被认为来自大洋洲的词语。

印第安人的祖先进入美洲后,不断繁衍,形成众多的集团。据估计,15世纪末印第安人的人口总数约3000万,语言和方言多达数千种。在社会发展阶段上各支印第安人很不一致,大多数处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的过渡阶段,有的已进入原始社会末期,还有的建立了文明古国

印第安人在新的自然条件下,独立地创造了新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他们从美洲野生植物中培育出60多种农作物和蔬菜新品种。在粮食作物中,有玉米马铃薯、木薯以及各种豆类;在经济作物中有花生、橡胶烟草和可可;在蔬菜中有番茄辣椒南瓜和西葫芦等。这是美洲印第安人对人类物质生活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们创造的文化以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最具代表性,这些文化各具历史特点,表现了印第安人的独特智慧和创造力

玛雅文化 玛雅文化是古代美洲印第安人玛雅族创造的文化,是古代美洲最发达、最昌盛的文化,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文化摇篮之一。它的所在地分布于现今墨西哥南部尤卡坦半岛、危地马拉、伯利兹、萨尔瓦多、洪都拉斯一带。

大约在前1000年代初,玛雅人在尤卡坦半岛开始了定居的农业生活,于公元前后建立“城邦”。玛雅人的城邦,以供奉部族神的金字塔庙坛建筑为中心,在其附近形成居民点。城邦由祭司贵族执政,居民则组成农村公社。除将战俘作奴隶外,也开始出现债务奴隶。4至9世纪是玛雅文化昌盛时期,当时遍布全境的大小政治宗教中心不下百余个,其中以帕冷克(今墨西哥恰帕斯州)、科班(今洪都拉斯西部)和提卡尔(今危地马拉北部)等城市最为著名。到9世纪末,玛雅文化突然中断,居民纷纷迁移到尤卡坦北部低地平原。10世纪开始,墨西哥地区的托尔特克人南下,据奇钦—伊查为都城。他们将冶铜技术引进玛稚,并在尤卡坦半岛北部建立一系列新城,玛雅文化出现了又一次高潮。此后,他们与玛雅人杂居、同化,也被称作玛雅人。15世纪中叶,尤卡坦半岛大小城邦之间相互争雄,混战不已,玛雅文化从此衰落下去。

玛雅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在生产工具方面没有完全越过新石器时代。但在天文数学、建筑和艺术等方面,却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玛雅人对天象进行了精细的观测,建立了一套独特的历法。一年分18个月,每月20天,外加5天“忌日”,共365日,每4年加一天。他们还能算出月球金星和其他行星运行的周期,能准确地推算日蚀的时间。玛雅人根据人的手和脚的20个指头,创造了20进位计数法,还发现和使用了符号“0”,这比欧洲人大约早了800年。

玛雅人是世界文明地区中首创文字者之一,他们独立创造的象形文字是一种既表意又表音的“意音文字”,由800多个象形符号组成两万多个词汇,书写时夹杂着数码和图画。字的行列一般是从左到右,自上而下。这些文字多刻在石柱上,通常每20年树立一个石柱,记载重大历史事件和日期。在科班城有一条著名的金字塔“象形文字梯道”,在8米宽的90余级石阶上刻了2500个象形文字符号。此外,有的刻在祭台和陶器上,也有的写在鹿皮和树皮上,这些都成为玛雅历史的重要文献。玛雅人的象形文字主要由少数祭司所掌握,并由他们负责将重大事件记载在手抄本上。西班牙殖民者入侵玛雅地区后烧毁了许多手抄本,现今只存4本(其中有残缺),分别藏在德累斯顿马德里巴黎图书馆纽约私人收藏馆。据学者研究,4部手稿全是祭祀礼典,是了解玛雅人社会情况的重要资料。

玛雅人的建筑十分壮观。他们的城市一般都有大规模的建筑群,中心建筑物是金字塔和神庙,位于尤卡坦半岛东北部的奇钦—伊查金字塔最著名。奇钦—伊查金字塔又名库尔坎神庙,台基高24米,庙坛高55米,四边都有90级宽阔的梯道直通塔顶庙坛。北部梯道底部的两边墙各雕刻一条羽蛇,张口吐舌,颇为壮观。它的形象近似我国绘画中的龙,象征风调雨顺,安定富强。考古学家认定,这座神庙是为祭祀该城主神库尔坎而建的,羽蛇就是这位主神的形象。玛雅人在宗教上是多神信仰,为了取悦众神,玛雅人的宗教仪式中常以人为牺牲,进行人祭。

img173

图11-8 玛雅金字塔(库尔坎神庙)

玛雅金字塔与埃及金字塔不同,埃及金字塔是尖顶,玛雅金字塔是平顶,故称平顶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帝王的陵墓,而玛雅金字塔一般作为神庙的基座,塔顶的庙宇是神权的中心。不过也有例外,1949年墨西哥考古学家鲁兹在帕冷克遗址一座金字塔神坛台基发现一条下行梯道,经过三年发掘使这座神庙地下陵墓大白于天下。从神坛下行,经过100多级陡峭的台阶,到达一个巨大墓室。室内四壁布满浮雕人像,中有巨型石棺,石雕棺盖约长3.18米,刻有奇异的图画与象形文字,棺内存放着各种金玉制品和小偶像。据推断,被葬者是帕冷克的统治者帕卡尔,时间为7世纪。从其殡葬风俗与墓室外的陪葬尸骨判断,当时这种厚葬十分奢侈讲究,与东方奴隶社会统治者的葬礼习俗有许多相似之处。由此可见,玛雅人的建筑是多样的,对玛雅文明的认识还有待深化。

玛雅人的雕刻和绘画成就很高。雕刻有浮雕、石像、陶像等,具有写实风格,善用象形文字和几何图案装饰。绘画保存完好的有发现于1947年的博南帕克神庙壁画。壁画绘在神庙由三间石室组成的画厅内,作品内容包括贵族仪仗队战争与凯旋、审判战俘、庆祝游行和交纳贡税等场景。壁画色彩绚丽,线条明晰,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情景。博南帕克壁画完成于约6一8世纪,其艺术成就堪与中国的敦煌、印度的阿旃陀、克里特的诺萨斯艺术媲美,是世界珍贵艺术宝藏之一。

阿兹特克文化 阿兹特克文化是阿兹特克人吸收、融合墨西哥和中美洲地区的古文化而形成的另一光辉文化。阿兹特克文化的前身是奥尔梅克文化和托尔特克文化,史称墨西哥前古文化。这些文化对阿兹特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img174

图11-9 巨石头像(墨西哥)

奥尔梅克文化出现于前12世纪,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南部一带,前后延续7个世纪,到前5世纪逐渐衰落。奥尔梅克文化的石雕艺术最具代表性,石雕人像数量众多,形态各异,最大的“巨石头像”高3米多,重约25吨。这个头像头戴纹饰头盔,脸庞宽阔,鼻子扁平,嘴唇很厚,双眼阴沉威严,人称“虎人”。这种头像表现的是现实中的首领还是想象中的神祗,至今人们仍不清楚。托尔特克文化形成于2世纪,以今墨西哥城东北50公里处的特奥蒂瓦坎为中心。特奥蒂瓦坎在建筑上独具一格,房屋、庙宇都用石块砌成,外涂白灰,绘以各种壁画。绘画题材多样,色彩鲜艳,层次分明。主要建筑物分布在两公里的大道两边,其中最大的太阳金字塔高约65米,底边宽220米,四壁镶嵌着巨大石板,绘有单色或彩色图案,气势宏伟。其次是月亮金字塔,高约50米,为全城制高点。8世纪初,特奥蒂瓦坎遭到外族入侵,被焚掠一空,只留下一片废墟。

阿兹特克人是托尔特克人中的一支,因原先居住在墨西哥西北部的“阿兹特克”得名。大约从11世纪中期开始,阿兹特克人在其酋长墨西带领下向墨西哥盆地迁移。阿兹特克人经过两个多世纪的颠沛流离,14世纪初在新酋长特诺奇的带领下到达特斯科科湖的一个岛上。据传,他们看见一只鹰叼着一条蛇站在仙人掌上的神奇现象,这符合保护神的启示,于是他们便定居下来,1325年开始建立新的城市。为纪念他们的新首领,便命名该城为特诺奇蒂特兰,后为纪念已故首领墨西,又改称墨西哥。他们自称墨西哥人,而鹰叼蛇的图案便成为今墨西哥的国徽

阿兹特克人定居后,以特诺奇蒂特兰为中心向外扩张,不到一个世纪就征服了附近的其他部落,成为墨西哥盆地的盟主,其领土西临太平洋,东濒墨西哥湾。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前,阿兹特克人正处于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虽然土地属氏族公社所有,但氏族首领、部落酋长、祭司已拥有私有财产和土地,逐渐构成统治阶级,普通氏族成员迫于贫困沦为奴隶的现象已屡见不鲜。传统的军事民主制遭到破坏,民主选举办法已为世袭制所代替。他们崇拜多神,以战争狩猎神为部落保护神,有用战俘向神献祭的习惯。

阿兹特克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他们在居住的湖畔打桩和在木筏上铺湖泥,扩大耕作面积,称作“流动园地”。在手工艺方面,已能普遍制造铜器,铸造、压印金器,宝石镶嵌技术达到很高水平,陶器和纺织品也都相当美观。特别是羽毛镶嵌工艺,构思巧妙,制作精美,它以珍贵鸟羽缀贴在已织成的各种色彩缤纷、光彩夺目的头饰礼品上,成为美洲特有的工艺品之一。

阿兹特克人擅长城市建筑,首都特诺奇蒂特兰的营造历时200余年,1487年正式竣工。该城修建在湖中岛上,有三条10米宽的石堤与陆地相通,岛中央修筑东西、南北交叉两条大道,将全城分为四个区,每区又分成若干小区。市区中心、即全城制高点建筑是以大庙为主体的建筑群,其中包括皇帝和贵族居住的房屋和宫殿。全城建有40座金字塔形庙坛,中心广场上的特拉德洛克神庙是一座大金字塔,高达35米,有144级台阶,气势十分雄伟。城市的街道宽阔,两旁巨大的建筑物上涂以石膏,洁白耀眼,极为壮观,街道与湖水相辉映,景色奇伟。

阿兹特克人的雕刻艺术水平很高,含义却十分神秘。1790年在墨西哥城广场地下,发掘出一块直径3.6米,重约24吨的“太阳历石”,中央刻有太阳神的形象,周围刻着阿兹特克的历法和用以解释宇宙的各种符号与图案。继太阳石之后,1977年在墨西哥又发掘出一块“月亮石”,直径3米多,重约10吨,石雕上月亮女神头手分离,肢体破碎,令人费解,或许从他们的神造天地传说中可以找到答案。

阿兹特克人用的太阳历与玛雅人的历法非常相近,文字比玛雅人落后,已有象形文字的萌芽,主要以图案构成。现今幸存的两部“贡税册”都是用图画记载被征服者交纳贡品的资料。阿兹特克医药知识发达,据说懂得使用千种以上草药

印加文化 南美洲西南部是印第安人另一文明发祥地。大约在前1200年左右,安第斯山中部的秘鲁和玻利维亚高原及其滨海地区,先后形成许多分散的文化中心,其中有查文文化、帕拉卡斯文化、莫契卡文化、纳斯卡文化、蒂亚瓦纳科文化、瓦里文化和契姆文化等,史称前印加文化。13世纪,印加部落崛起,他们在继承和发扬前代文化基础上,创造出南美光辉灿烂的印加文化。

在前印加文化中,查文文化约在前1200~前400年之间,是安第斯文化形成期。一般认为它是中央安第斯文化的基础,和同一时期奥尔梅克文化具有相同的作用。其他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文化也各具特色,其中以纳斯卡巨画而闻名于世的纳斯卡文化更是引人入胜。纳斯卡地区介于秘鲁南部、太平洋海岸与安第斯山脉丘陵地带之间,是一片长约60公里、宽约25公里的石积平原。在这片偌大的不毛之地,古代印第安人用濠沟组成宽窄不一、走向奇特的许多“线条”,有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螺旋形……每块几何图形内又用濠沟组成巨大的鸟兽和植物图形。这样大面积的图画,人们在地面很难觉察,只有在空中才能俯视全貌。16世纪中叶有人对这些“奇怪记号”发生过兴趣,但没有引起重视。1941年美国人保罗·科索克乘坐飞机从空中细致观察后,宣称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天文书籍”,曾轰动一时。其后德国数学家玛丽亚·赖歇进行了长达30年的研究工作,她在荒原上纵横往来,证实了这一奇观。关于它的制作方法和用途,学者们说法大相径庭。有人断言,它是靠某种飞行器在空中指导下绘制而成,是用来帮助太空飞船着陆的导航标记。多数学者认为此为史前秘鲁人制作的、带有某种天文学意义的图腾崇拜。至今这一奥秘仍是考古学上的难解之谜。(www.daowen.com)

img175

图11-10 纳斯卡巨画

印加部族原是南美安第斯山区克丘亚族的一支。“印加”意即“太阳之子”,最初是国王的尊号,后来也成为该部族的统称。据印加人的历史传说,印加第一个国王芒科·卡帕克根据神意率领部落到达库斯科征服其他部落,创造了“印加帝国”。印加帝国共有13位执政者,除了第一位外,其余均实有其人。在第九代执政者帕查库蒂(1438~1471)和他的继嗣者统治期间,开始征服附近部落,扩大了印加帝国版图。16世纪时印加帝国达于鼎盛,其疆域北起哥伦比亚南部,南至智利毛来河,东到亚马逊河森林地带,西濒太平洋,包括今天整个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秘鲁以及阿根廷、哥伦比亚和智利的部分领土,成为美洲最大的古国。正当帝国走向巅峰之际,卡帕克的子孙们为争夺王位,互相火拼,自相残杀,自身力量严重削弱,给外族入侵创造了条件,1533年为西班牙殖民者所灭亡。

印加帝国行政组织严密,全国以库斯科为中心,分四大行政区,大区以下又分若干省,省以下又分若干区(马尔卡),相当于一个农村公社。印加王被尊为太阳神在人间的化身,是政治、军事和宗教首脑,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土地为国王所有,分作三大类:一是太阳田,供祭司和宗教活动之用;二是印加田,供王室和行政开支之用;三是公社田,供公社和社员使用。印加社会已出现私有制和阶级分化,王室贵族、高级官吏、祭司拥有大量土地、牲畜等私有财产,而被征服民族则处于奴隶或半奴隶的依附地位。

印加文化是南美安第斯山区文化的集大成者。它的农业生产发达,有层层梯田,纵横交错的水渠,曾培育出许多种农作物。在采矿、冶金、纺织、制陶、交通工程方面达到了古代美洲文化的高峰。他们利用金、银、铜、锡制造青铜武器和工具,但不知冶铁。纺织品有棉纺、毛纺两种,花色多样,色彩调和,制作精美。陶器讲究对称均衡,装饰雅致,磨光技术引人注目。

为了统治巨大的国家,印加人修筑了两条贯通南北的大道;一条是高原道路,自哥伦比亚起,经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由此分出两条支线,分别通向阿根廷和智利。另一条是沿海低地道路,经厄瓜多尔、秘鲁进入智利东部。沿途设有驿站,有专人以接力方式传递信息。

img176

印加人擅长建筑,库斯科城建筑于海拔3000米的高原盆地,工程浩大,气势磅礴。城中是一个大广场,四周是神庙和王宫贵族官邸,外围是居民住宅,最外层为崇山峻岭,高山顶峰和隘口要道筑有城墙和城堡。城墙、宫殿、庙宇都用巨石砌成,石料经过精心修整接合,对缝严密,连薄刃也插不进去。库斯科城外的一座小山上又建有萨克萨瓦曼堡,俯瞰全城,自下而上有三道石砌围墙,顶部建有三座塔楼,底部有石砌网状地道与之相通,构成一个巨大的防御体系。城堡结构复杂,工程坚固,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另一著名要塞型建筑是马丘比丘城堡,位于库斯科西北70公里,也是建筑在2700米高山的峭壁之上。西班牙殖民者从未到达过这个与世隔绝的城堡,被传为“消失的印加城市”,直到20世纪初才为世人发现。城堡建筑是印加人的一大创造。

印加人崇拜太阳神,也崇拜月亮神和印加王。库斯科城有最大的太阳神庙,占地400平方米,神庙建筑装饰得金碧辉煌,有“金宫”之称。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神庙遭到彻底破坏。印加人具有较高的天文知识,在库斯科东西两侧建有4座观测塔,中心广场矗立着一根石柱天文仪表——日晷,以石柱的日影来测定时间和季节。印加历法是阴阳结合,月亮历以月亮圆缺一周为一月,全年12个月,一年为354日;太阳历则以冬至为岁首,一年为365 1/4日。

印加文字比玛雅文字原始,采用结绳记事,以绳索的结和颜色作为文字符号,称“结绳文字”,印加人称之为“基普”。一根粗绳上拴了好多条细绳,涂上不同的颜色,在细绳上,以不同形状的结和位置表示数字,用颜色标志一定的物品。在医药方面,印加人会制作木乃伊,使用麻醉药,甚至还能采用外科手术。

美洲印第安人是富有创造性的人民,曾经独立地谱写了美洲历史,创造了独具一格的古代美洲文化。自从哥伦布踏上西印度群岛以后,欧洲各殖民主义国家的冒险家为了寻求通往亚洲的航路,劫掠黄金财富和抢夺殖民地,不断入侵美洲大陆和岛屿,从而中断了美洲印第安人独立发展的历史,印第安人遭遇亡族灭种的惨祸,整个印第安人的古文明毁灭殆尽。

img177

图11-11 库斯科城遗址

讨论·研究·实践

◎ 思考与讨论

1.东非、西非、中南非洲有哪些古国?它们的文化各有什么特色?

2.从世界文明源头探索,古代世界文化是多元的,但是为什么非洲和美洲的诸多古文化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甚至中途夭折?

◎ 列举

美洲印第安人文化是在封闭状态下发展起来的,他们在与其他大陆完全隔绝的情况下,创造了独特的古代美洲文化,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请列举其主要成就。

1.农作物、经济作物         2.天文历法

3.文字               4.建筑与艺术

◎ 课外学史

1.非洲雕刻是非洲艺术的精华。这种带有原始的自然主义风格和抽象风格的艺术,最初被猎奇,后又备受轻蔑和歧视。20世纪初,它引起一批有才华的艺术家的兴趣,马蒂斯、布拉克、毕加索为之倾倒,被捧为艺术灵感之源。当然,现代艺术不是全部从非洲雕刻衍生出来的,但艺术家从非洲雕刻的启发中发现了一种新的艺术语言,有力地推动了现代艺术家的新探索。回溯这一画坛趣闻,有助于我们全面审视非洲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家的冒险家、征服者纷纷涌向亚洲、非洲和美洲,开始了全球性的殖民掠夺。

自15世纪末起,西方殖民者接连闯进非洲,到处烧杀掳掠,搜寻黄金、象牙、强占土地、森林、矿藏、贩卖奴隶,进行灭绝人性的征服战争,严重地阻碍了非洲社会的正常发展,使得近代非洲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美洲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历史,也是印第安人惨遭屠杀、掠夺的历史。1519年,西班牙殖民者科尔蒂斯率兵闯入特诺奇蒂特兰城,肆无忌惮地烧杀抢掠,将这座水上都城化为废墟。1532年西班牙殖民者皮萨罗只带领了180人进入秘鲁,要求会见印加王。会见时,西班牙神父要求国王皈依天主教,承认西班牙为宗主国,遭到国王的严词拒绝。皮萨罗出其不意,下令屠杀国王卫队,并将国王虏作人质。他又诡称如能在指定的房间内装满金银,就可释放国王。印加人如数交齐金银后,西班牙殖民者背信弃义,违背诺言,于次年杀害了国王。

【注释】

[1]摩尔人:8世初阿拉伯人同北非柏柏尔人一起征服伊比利亚半岛,当地居民对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的统称。

[2]苏丹,阿拉伯语Sultan的译音,一些伊斯兰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3]马木路克,意为奴隶。阿拔斯朝以来自不同地区的奴隶组成禁卫军,阿尤布朝更创立“奴隶军团”,在抗击十字军东侵和蒙古军西征中,曾取得反侵略胜利。但以后逐渐参与宫廷政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