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东南亚佛教艺术 — 材料5的成果

东南亚佛教艺术 — 材料5的成果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材料5东南亚诸国的佛教艺术佛教的传播以印度为起点,向南首先传入斯里兰卡,再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复经缅甸传入我国云南的傣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在东南亚诸国中印尼是个例外,古代苏门答腊、爪哇等地所传的都是大乘佛教。佛教传入东南亚诸国,这一宗教建筑形式为各国统治者所接纳,竞相效仿。8世纪由夏连特拉王朝统治,占领了爪哇大部分地区,并将势力伸入马来半岛和真腊,成为东南亚佛教文化中心。

东南亚佛教艺术 — 材料5的成果

材料5 东南亚诸国的佛教艺术

佛教的传播以印度为起点,向南首先传入斯里兰卡(古称锡兰),再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复经缅甸传入我国云南的傣族等少数民族地区。这条路线所传的佛教主要是小乘佛教,通常称南传佛教。在东南亚诸国中印尼是个例外,古代苏门答腊、爪哇等地所传的都是大乘佛教。由于佛教具有普世性,符合各国统治阶级利益需要,故为统治者竭力宣扬提倡。加之佛教的排他性较少,佛教进入这些地区能与当地民间信仰相结合,较顺利地赢得群众信仰。

塔的建造是东南亚地区佛教建筑中最显著、最出色的特征。塔起源于印度,最初是佛的弟子们为藏置佛祖的舍利[11]和遗物而建造的。佛教传入东南亚诸国,这一宗教建筑形式为各国统治者所接纳,竞相效仿。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尼的婆罗浮屠、缅甸的仰光大金塔等都青出于蓝,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柬埔寨佛教和吴哥窟

柬埔寨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南部。l世纪建国,3至6世纪时柬埔寨称扶南。7世纪初扶南属国真腊崛起,取代了扶南,改称真腊。8世纪初定都吴哥,史称“吴哥王朝”。1431年吴哥被暹罗攻陷,1434年迁都金边,1594年为暹罗征服。17世纪正式称柬埔寨。

据中国史籍记载和柬埔寨发现的铭刻证实,扶南国盛行印度教和佛教,真腊国信奉印度教,小乘佛教也盛行,出现佛教和印度教互相融合的局面。12世纪后阇耶跋摩七世(1181~约1219在位)即位,大力推崇大乘佛教,兴建吴哥通(“通”意为城)作新都,并在各地大造寺院,佛教一时成为真腊最有势力的宗教。暹罗入侵后,传入小乘佛教,逐渐成为柬埔寨居民的主要信仰。

从9世纪开始到13世纪止,吴哥王朝历代诸王在吴哥城陆续建造了一批石结构宫殿、寺院,并有精美的石刻浮雕。这些建筑嵯峨峥嵘,姿态万千,不用寸金尺木,全靠石块自重和形状紧密相扣叠砌而成,直至今日,大部分建筑历经沧桑,仍然岿然不动。15世纪中叶,柬埔寨迁都金边,吴哥从此荒废,湮没无闻。1860年法国博物学家亨利·穆奥在茫茫林海中发现了它,沉睡了400多年的古都重现于世,再度焕发光彩,被誉为东方四大奇观之一[12]

吴哥古迹位于暹粒省洞里萨湖之北,距离金边240公里,有大、小吴哥之分。小吴哥位于大吴哥南部,是吴哥古迹中的杰出代表。

小吴哥,又称吴哥窟、吴哥寺,建于12世纪前半期,是信奉印度教的真腊国王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为自己建造的陵墓,又是祭祀印度教大神毗湿奴的神坛。它是印度教信仰的体现,建筑风格却是印度教和佛教艺术的综合,真腊后继的统治者改信佛教,神坛易主,佛像便替代了印度教神像。

img160

图10-7 柬埔寨的吴哥寺

吴哥窟呈正方形结构,外围是周长5.6公里、宽190米的壕沟,中层是围墙,里层是三道回廊,层层相套,浑然一体。主体建筑是建在一个石砌台基上的五座尖塔,台基分三层,中央主塔位于最上层,离地面65米。四座小塔位于第二层台基四角,每层台基环以圆柱回廊,最低一层浮雕回廊周长800米,壁高2米,壁石饰以浮雕,题材以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的神话故事为主,也有世俗生活内容,浮雕画面神人众多,场景繁复,想象丰富,雕刻技巧精湛娴熟,令人叹为观止。

大吴哥又称吴哥通,初建于9世纪初,12世纪后期阇耶跋摩七世重建。城墙周长12公里,高7米,宽6米,全城共有5门,城门上雕刻的面向四方菩萨头像,慈祥含笑,城内有王宫、官署和庙宇,中心建筑巴扬寺,建在两层台基上,由16座石塔组成,中央一座金色宝塔,高出地面45米。在16座塔台基四周,错落有致地排列50多座石塔,每座塔的四边都刻有含笑的菩萨头像,两层回廊石壁同样饰以精美的浮雕石刻,建筑型制和风格是小吴哥的继承和发展。

吴哥通作为国都一朝荒废,湮没无闻,疑团重重,令人百思不解。作为佛教圣地,因其建筑独特,石刻精美而魅力无穷,又令人赞叹不已。

印尼的婆罗浮屠 5世纪后印尼主要岛屿苏门答腊、爪哇和巴厘等地已流传佛教,大小乘并举,还杂有当地民间信仰。7世纪在苏门答腊东南部兴起的室利佛逝国信奉大乘佛教。8世纪由夏连特拉王朝统治,占领了爪哇大部分地区,并将势力伸入马来半岛和真腊,成为东南亚佛教文化中心。9世纪中叶,夏连特拉王朝衰微,在爪哇先后出现的一些王国也都奉行佛教,直到15世纪伊斯兰教传入爪哇,佛教逐渐衰落,以至消亡。

夏连特拉王朝对大乘佛教的传播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爪哇地区兴建了许多佛教建筑,其中婆罗浮屠被称为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观。

婆罗浮屠意译为“千佛坛”,在印尼日惹西北郊。佛塔原高42米,据说塔顶尖端曾毁于雷击,现有高度31.5米,后因火山爆发,逐渐湮没。1814年重新被发现,1973~1982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帮助下修复。

千佛坛为石砌实心佛塔,建造在一个方形台基上,外形呈阶梯锥体,共10层。按照佛教理念,塔分下、中、上三层,分别代表众生生存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三种境界,人们随着自已行为的善恶程度升沉于这个“生死轮回”过程中。塔的下部六层为方形,每隔数步就有一佛龛,内置坐禅佛像,共有佛龛432座。上部三层呈圆形,有72座小塔,塔内各有一尊趺坐佛像。顶部为直径9.9米的钟形大塔,是佛的坐禅处。整个建筑共有大小505尊佛像,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建筑之一。佛塔雕刻也极为精美珍贵,1—5层回廊壁面刻有2000多幅佛本生故事等浮雕和佛像,是世界著名的佛教石刻艺术宝库。

img161

图10-8 印尼的波罗浮屠(千佛坛)

缅甸的“万塔之城”和仰光大金塔 缅甸是个崇奉佛教,至今盛行不衰的国家。据传,印度阿育王曾派僧人去金地国传教。所谓金地国,一般认为就是缅甸。据确切的文献记载,5世纪以后大小乘佛教在缅甸都很流行。11世纪中叶,蒲甘王朝统一缅甸,从斯里兰卡引入小乘佛教,使缅甸成为清一色的小乘佛教国家。蒲甘王朝诸王热心扶持佛教,建立了大批佛寺、佛塔,被称为“建寺王朝”,蒲甘遂成缅甸佛教圣地。

蒲甘位于伊洛瓦底江中游东岸曼德勒的西南,建于9世纪,11世纪成为蒲甘王朝首都和缅甸上座部佛教中心。历代君王在此兴建了众多佛教建筑,仅佛塔就有13 000余座,故有“万塔之城”美名,据1973年调查尚有佛塔2 217座。塔式多样,庄严富丽,建筑技艺高超,塔内藏有丰富的古代文物。1957年大部分佛塔曾遭地震破坏。

缅甸另一佛教胜地仰光大金塔(又名瑞德光塔),在仰光茵雅湖附近,以装饰华丽而著称。初建于11世纪,16世纪又用钻石珠宝装饰塔顶。大金塔高97.8米,周身贴满金箔,塔顶用黄金铸成,装饰有7000颗钻石和宝石,四周悬挂1065个金铃和420个银铃。塔的四门由四条廊式阶梯通向几十米高的大理石平台,平台中间是主塔,四周环绕64座小塔和4座中塔。1778年在塔的西北角安置一口大钟,重25吨。19世纪中期,又在东北角安置一口大钟,重400吨。这两口巨钟被视为幸福吉祥的象征,据说,人们连续击钟三下便可实现自己的夙愿,心想事成。

img162

老挝的塔銮和泰国的佛教建筑 在东南亚诸国佛教建筑中,老挝的“塔銮”以风格独特而闻名。佛教传入老挝见于史籍是在14世纪。到16世纪中叶,佛教在老挝已处于独尊地位。国王塞达提拉在万象北郊建筑了这座雄伟的方形舍利塔,中心佛塔建筑在一个方形的平台上,周围有几十座小佛塔,装饰有佛本生故事雕塑。老挝佛教徒视为圣洁的象征,每年于此举行隆重盛会。(www.daowen.com)

泰国古称暹(xiān)罗,暹罗一名正式见于中国史籍是洪武十年(1377)赐予“暹罗王之印”的记载。1939年6月改称泰国,1945年8月恢复旧名暹罗,1949年8月再度改称泰国。

佛教传入泰国大约在1~2世纪。8~9世纪受真腊影响,泰国一度印度教和佛教并存。据传13世纪中叶,中国云南一带南迁的傣族人在湄公河上游素可泰建立过独立的部族国家,这个国家人民曾受到中国文化影响,信仰大乘佛教。14世纪素可泰王朝统治者先后从缅甸、锡兰引入小乘佛教,建立僧阶制度,加强了管理,佛教信仰深入民间,统一并取代了当时盛行的与大乘教相结合的密教。1782年建立的曼谷王朝的诸王笃信佛教,校对、编纂佛教文献,对佛教进行改革,立佛教为国教。

泰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家,有“僧侣之国”的美称[13]。据统计,泰国佛教徒占全国总人口的90%左右,有僧侣30万多人,寺院3万多座,佛塔10万座以上,平均每个村有佛寺一座,其中以玉佛寺(又称护国寺)、卧佛寺和金佛寺最为著名,堪称“泰国三大国宝”。泰国佛教建筑可谓以多取胜。

讨论·研究·实践

◎ 思考与讨论

1.为什么说日本文化是东方文化圈内一枝艳丽的奇葩

2.武士道精神、神道教思想曾为日本军国主义大肆宣扬和利用,后果严重,影响深远。我们应当如何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回击近年来日本少数右翼势力的种种挑衅,推进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提示:这是个当今重大现实问题,又是个敏感的话题。同学们可以搜集资料,编写文稿,组织座谈,展开议论,在教师指导下讨论如何理性对待这一情况。我们在密切注视日本政治生态右倾化,坚决反对日本右翼势力挑衅的同时,也应看到中日互为近邻,和睦相处的重要性。“和则两利,斗则两害”,倍加珍惜中日友好成果。)

◎ 列举

1.朝鲜的古代文化在吸收、模仿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又有创新和发展,请就文字创制、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三方面举例说明。

2.东南亚各国一些举世闻名的佛教建筑群,无疑是印度文化影响下的产物,但在内容和形式上又都具有各自的民族文化特点,请举例说明。

◎ 课外议史

进入中世纪,各地区、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交流因交通日益发达、贸易交往增加,战争与殖民的加剧,尤其是各宗教的传播给不同地区文化的整合以极大的推动,导致不同的文化圈的出现。“我们将该时期世界文化约略地划分为如下几个文化圈:东亚儒家文化圈、南亚印度文化圈、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圈、基督教文化圈”。(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这种划分是一种尝试,但持之有据,请结合已学的课文内容加以论说。

【注释】

[1]班田制规定,每6年政府编造一次户籍,计口授田,按口田数缴租税。

[2]关东,指箱根以东地区,包括今东京都及其以东各县。关西,指铃鹿、不破关以西,即今京都、大阪、神户为中心的地区。

[3]“式目”:法规条款。

[4]浮世草子,描写风俗世态的短篇小说。浮世,尘世,人世;草子,册子。

[5]佛教称“佛法僧”为三宝。佛陀是佛宝,佛所说之法是法宝,佛家弟子僧众是僧宝。

[6]和歌,日本古典格律诗歌的总称。

[7]物语,日本古典文学一种体裁,相当于传奇。

[8]町人,江户时代居住在城里的商人,包括手工业者。

[9]朝鲜半岛南部公元前后形成马韩、弁韩、辰韩三个部落联盟,所以后来也称朝鲜为三韩或韩。

[10]燃灯是拜佛像,八关是祭天神、五岳、名山大川、海龙等土俗神。

[11]舍利,梵语音译,本义遗体,实际是遗体火化后残余的骨烬。一般只用于佛和有德行的出家人的遗体。

[12]其他三大奇观是: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

[13]按规定,每个未成年男子(20岁以前)一定要出家当一次和尚,一般为3个月,最短7天,国王和平民无一律外。宪法规定,国王必须是佛教徒和佛教的维护者。出家的和尚,每天托钵化缘,托钵一满,即返回寺院。寺院不仅是宗教活动中心,也是接受基础教育的场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