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际经》神仙名称考释
康德谟(Max Kaltenmark)
在一篇篇幅有限的文章内,不可能对《本际经》进行全面的研究。我深信将来肯定会有一天从事这项工作。由于吴其昱先生发表了有关这部道教经文的精辟论著,使我们的工作变得容易得多了。吴其昱先生根据80多卷敦煌写本复原成一部完整的经文(1)。在本文中,我仅限于对其中10卷中所出现的许多人物中的某几位作一些评注。至于对这部经文的介绍及其历史,请大家参阅吴其昱书中令人赞叹不已的导论。
如同大部分关于常见的“灵宝”文献一样,《本际经》也属于同一类。这部经文是以祖师和弟子们互相对话的形式出现的,人们一般都把“灵宝”看作是道教中最大的神之一。在相问中,发展了教理中最重要的一些观点,有时候也使用一些感化人的寓言故事来说教。尽管经文深受佛经思想的影响,但出场的那些主角人物都属于道教中万神殿和仙人传中的人物。其中有些人物是众所皆知的,有些人名似乎是作者杜撰出来的,因为在其他道教著作中从未出现过。例如,大梵国(2)的大臣法喜曾在第1卷(237行)中吹捧《本际经》的灵性,该经文似乎就是由此而被假想出来的。同一卷中,在由法喜所率领为解救干旱之国的神仙行列中,除了中国万神殿中那些普通的名字(山、水、风、雷、雨诸神),还有其他一些少见的名字,如“九江水帝”、“十二溪女”、“浮云使者”、“四州九谷君”、“小玄明君”等。更为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则是在这一行列中还出现了“河上真人”的名字,因为这里所提到的都是一些二流的神仙,而“河上公”在道教神话学中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紧接着又是一批仙女,我们只知道她们属于无数的玉女的行列,如“海中玉女”、“湖中玉女”等。这些神仙都与求雨有关,我对其他则一无所知。对于第5卷(第22行)中所提到的益德然,我们只能从前后文的联想中得到一鳞半爪的资料:他是一位低品级的神仙,以其同事们的名义而讯问老君。在同一卷第134行中,鉴暎子也属于这一品级。但这些没有考定的名字只占少数,只涉及一些次要人物;其中的主角都是一些大人物,他们在道教徒中的名气很大。
在《本际经》和其他属于灵宝的经书(《本际经》本身也属于这一类)中,经常出现的两位主要的神是元始天尊和太上道君。元始天尊是一尊最高的神,是一位备受生灵拥戴并不断显灵拯救生灵的天父。在一般情况下,他不直接对人类施教,而是责成其弟子老君代之行道。《本际经》卷2中所阐述的大致轮廓就是这样的。天尊宣布说,他即将“昇玄入妙”:“汝等肉眼不能见我真实之身,谓言灭尽。但修正观,自当见我,与今无异。若于空相未能明审,犹凭图像系录其心。当铸紫金,写我真相,礼拜供养,当如真形。”
在下文不远的地方,天尊又补充说,他的身体和形像同样也是不真实的。因此,在“真形”和形像之间没有区别。所以,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经济手段行动,所积累的功德将是一样的,人们始终可以在大罗最高天见到天尊。但在出发之前,天尊责成老君澄清那些尚不能肯定的事务。
同在卷2的下文又阐述了天尊真实之身的问题。这尊神仙为了在普天之下到处出现,便可以分身而在十方出现,这就是经文中所说的“十方天尊”或“十方分身天尊”。更为奇怪的是,在第8卷的一段文字(第21—22行)中,太上道君本人也表现为“分身”;所有的那些天尊都是由他的身体分化出来的,他们又分散在天下各国以诠释《太玄真一本际妙经》。这似乎就是说,道君也仅仅是天尊的一个化身。归根结蒂,道君的本职就是向人间布讲《本际经》。但在一般情况下,他又是通过其他的神来完成这一职责的。经文中用各种名称来称呼道君——“太一道君”、“虚皇(3)太上道君”、“玉晨法王”、“高上虚皇”等。至于元始天尊本人,文中有时也称他为“高皇”或“玉帝”(第6卷,第204行以下)。
一位重要的中间神叫太微帝君,有时也简称之为“帝君”。他在第9卷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道君想找到他以向他显示所谓的“真道秘藏”(第17行)。另外,第9卷又被称为《太上洞玄灵宝开演秘密藏经》,这就是《开演秘密藏》(《道藏》第167册),这卷经文中确实也是这样来称呼它的(第221—249行)。道君授命太微帝君在人世间传播这种教理,并声称他本人是由“太帝”所传授的,“太帝”可能系指扶桑大帝;“太帝”又是通过两尊神仙作中间人而从“八天虚皇帝君”那里得到教义的。经文完全是口传的,最后由太微帝君撰写成文。
太微天帝大道君是《上清经》传说中的重要人物。在那部经文中,该神仙的前面还分别列举有元始虚皇天尊和太上玉晨大道君;其后面又有后圣玄元上道君和上相青童君(4)。我在下文还将论述这一点。
在陶弘景的《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第3页中,太微帝君位于左侧第2行,又叫做左圣紫晨大微天帝道君。第2行正好位于“玉境”之下,玉境属于元始天尊的管辖范围之内。他确实是位于诸位道君之上,第一位是太上道君,第二位是太微帝君。所有的道君都要受天尊们的支配(5)。
老君是指成神之后的老子,一般都把他看作是这3个人中的第3位,在他之前有元始天尊和太上道君。在《本际经》中,只在第5卷中才出现过老君的名字。该卷的开始曾提到他与其弟子天上真人文始先生(又叫关令尹喜)一起参观了许多仙境。经文中丝毫没有提到老子化胡的故事。如果说他回答了那些高品位神所提出的问题,那么他却多次拒绝向小乘中的道教徒们泄露《道德经》的秘密,《道德经》是一部“大乘之经”。因为小乘中的道教徒们最多也不过是只能进入“地仙”之境。他们从无数先祖那里继承来了许多罪孽,为了消除罪孽,则必须首先洁净自身(6)。老君最后决定责成五色先生作为那些低级人的“传法经师”。但只是在许多大仙(如三素元君(7)、灵宝天尊,尤其是扶桑大帝)的说情之后,他才接受了这一任务。
扶桑大帝也是在卷3(第236行)中出现的,但却是在列举接受经文的其他神仙的时候顺便提到的。此仙的名字来自于太阳树的古代名称,他们当然是居住在东方,与东王公居住在同一座山上。吴真子在《黄庭内景经》的序言中特别论述了这一人物,并且向我们指出了扶桑大帝君命令旸谷神仙王向魏夫人传授《黄庭经》的过程。旸谷神仙王是扶桑大帝的一位大臣,是陪同青童君而降世的(8)。
首位天师张道陵的名字在许多卷中都曾经出现过。
卷1(第203行):张道陵被称为“正一真人,三天法师”,他向元始天尊请教如何才能传法。天师劝他不要向新入道门者传授“法仪”,或其他表示虔诚的科仪,但应该确保新入教者心中具有“十善愿”的名称。
卷3(第1行以下):三天大法师正一真人张道陵正在繁阳大治静处,正在琢磨回味太上老君(这里又称作虚皇太上大道君)的教诲,后者正在施教神秘的灵宝五篇玄升内教。道君率领一大群圣人和神仙拜访了他。杜光庭在《录异记》(《道藏》第327册)卷6,第2页中特别参阅了《本际经》中的这一段文字,他在谈到这些圣址的时候曾特别提到:繁阳山麻姑洞仅仅是二十四化(指“治”的另一种称呼)之一和阳平治的另一名称。由于此山位于繁河北坡的阳地,所以被称为繁阳。我们在《本际经》中还可以读到张道陵曾在那里居住,太上道君曾在那里讲经。《录异记》还补充说,这一圣址位于距四川成都不太远的地方。
在卷3的这一段落中,道君向张道陵解释了经文的12事部(自然本文、神符、宝诀等)(9)。
卷4第1行:正一真人张道陵恰恰到达了真多治(同样也位于成都附近的怀安军一带),派遣了其弟子们前往请示道君。道君开始表彰张道陵,并且向他解释了一些教理观点。
卷6第244—245行:同时提到了三天法师张道陵和太极法师徐来勒,并且认为他们是道君真法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在凉和唐之间,徐来勒在传播某些道藏经文方面曾起过重要作用。在《本际经》中,除了上文所引卷6的一段,其他几卷中也曾出现过他的名字。
卷2(第50行):太极法师徐来勒身置一群道君的“大众”之中。他首先要求道君说明保护“正道”的方法,道君便把他送到元始天尊那里,天尊向他解释了一些经文和可以印证这些经文真实性的“十二印”(10)。
卷8第73行以下:太上道君告诉了太极真人,由于他受锡了都教法师的职责(11),那就必须使大众“明练道法,深达玄义”。太极真人向太微帝君阐述了十方天尊的高贵品德(12)。
在《真灵位业图》中(第11页,第三阶右边一行)也有徐来勒的图像,并且附有注释说,他在吴时曾于天台山向葛仙公传授《法轮经》。葛仙公系指葛玄,他是多少有点传奇性的人物葛洪的从祖父。人们一般都把他看作是一方士或炼丹术专家。作为徐来勒的弟子,他不仅是道教的一位好说教的大师,而且还是戒书的传播者。他的论著之一就是《法轮经》,《道藏》第77册中的《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肯定就是《法轮经》的全名,它可能是通过太极真人(徐来勒)传授给左仙公(葛玄)的。另一部经文的标题很相似,叫做《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轮妙经》,收在《道藏》第177册中。其开始的一段文字中,用这样一句话作为标题——“太极仙公问太极法师”。我们在这篇经文中可以读到,正当葛玄在天台山默祷时候,他接待了三位真人的拜访:第一位是太上玄一第一真人郁罗翘,第二位是太上玄一第二真人光妙音,第三位是太上玄一第三真人真定光(13)。这三位玄一真人向葛玄宣布,太上道君命令太极真人徐来勒辅佐他,并且作他的三洞大法师和度师,为他自己讲授《开度法轮劝诫要诀》。《真灵位业图》第11页中也提到了这些太上玄一三真人,并且还加了注释(14):在吴时,他们一起降临天台山,并向葛仙公传授了《灵宝经》。所以,根据这一传说,葛玄是在天台山上从徐来勒手中得到了《法轮经》的,并从三位玄一真人处获得了《灵宝经》。但在葛玄的传记《太极葛仙公传》(《道藏》第201册)中记载说,葛玄于汉朝光和二年(179年),在天台山从太上道君手中得到了这些经文。他曾要求三位玄一真人和太极徐真人(徐来勒)向他传授三洞四辅类的道书;他然后又要求王思真为他提供一系列的经文,其中就包括有《劝戒法轮》(15)。我想于此再重提一下唐代道教徒李含光的《大洞经》的序言,其中提到徐来勒可能把《大洞经》传授给了葛玄(16)。由此可见,各种传说并不完全一致。然而,我们可以认为徐来勒主要是与“戒”的教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卷10有关“西方素德天君”的一段文字中,又一次提到了徐来勒的这项职责(见第196行以下)。这位著名人物在前世是一个富裕家庭的小姐。由于这位小姐忠实地守戒,所以后来转生为男子,名叫窦子明。窦子明“出家学道”,其师即徐来勒(原文在第178行中提到了此人的字,其他任何地方都未曾出现过此名:即洪元甫或者简称元浦,见第180行)。徐来勒向窦子明提出了3300个“大戒”和1200个“威仪”,因而使他取得了进展,并且变成了素德天君。
窦子明似乎就是仙人豆子明的另一种写法,后一个名字出现于卷4,第87行中,同仙人纪法成写在一起,并且与他同声合唱以鼓动张道陵进行施教。然而,这位纪法成也曾出现在《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道藏》第758册)中。我打算于此对其前后文作以一番简介。一共有33位“地位道士”,全都属于低品位神,他们询问葛玄仙公是如何变成太极左仙公和升天的。他们明显是希望步仙公的后尘并以他为榜样。葛玄回答说,他们所积累的功德太少了:“唯欲度身,不念度人;唯自述道,不念人得道;不信大经,弘远之辞,不务斋戒,三不尊三洞法师。好乐小乘,故得地仙之道。”他还补充说,如果他们希望通过法轮而登上了上清天,并在那里飞行嬉戏,那就必须拯救众生和获得功德。文中还继续说,当时曾有一位纪氏仙人,字叫法成,仙公“相之”,并发现他正是自己前世的弟子。这段历史直接地说明了大乘宗的影响,隋唐时代的道教徒们为避免佛教徒们的指责,也作出了巨大努力,以采纳佛教徒们的某些理想。在《本际经》中,这一点同样也是非常明显的。在此问题上,我尚需补充一点,卷2中也发挥了佛教的法轮内容,元始天尊解释了有关“天真皇人”的许多重要观点(17)。“法轮”是一种智慧,它可以把道教信徒们度到“三界”之外,甚至一直带到玉清界;向其他人布讲这种智慧是为了将他们拯救出黑暗而进入光明,并在光明界得以拯救。这就是正法轮,它可以和大轮宝相比较。在佛教传说中,后者使一位国王战胜了他的敌人,因为它也是佛教徒用来致死其道教徒对手们的一种武器,如魔鬼和妖道教理。
左玄真人:这一人物出现在卷1(S.6027号残卷)中,文中提到了他向天尊学道一事。此人原名叫做法解。我们在第7卷的两段中也曾遇到过这一人名,详见该卷第7行以下和第112行以下。在这最后一段中谈到,他共战胜了2500多名匪盗,这些人最后都表示忏悔并改邪归正。在第2段中,左玄真人根据天尊的命令而传布《灵宝五文赤书飞天尊经》,在《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道藏》第167册)第9页以下曾提到过法解的历史。道教徒乐净信有相当财富,同时也非常信仰道德。他经常在思忖应该如何感激天地赐给他如此之财富。他夫人提醒他说,应该向道士们布施以使他们更好地“斋戒”。因此,乐净信在距其家200多里的地方找到一位隐居道士,向他提供了各种物品,并且答应今后要供养其一切需要。
在这对夫妇临终之际,膝下唯有一子名叫法解,此时年方17岁。他们告诉儿子,全家的所有财富都来自“道”,并已发愿向“道”表示由衷的感激之情。但由于“道”不需要任何财富,所以应该向道士们发放布施。在父母双亲亡故之后,法解不但继续向该道士布施,并且还赈济贫苦者及一切生灵,以致使他本人也变得一贫如洗,难以再尽自己对于道士的义务了。法解最后被迫将自己的一个年轻的儿子卖给了他非常富有的大姨子,法解又用这笔款项买了许多礼物奉送道士,使该道士感到惊诧不已,但施主法解没有向他吐露真情。一旦回归自己故居之后,法解发现其箱柜、贮藏室及粮仓中遍是财物,使法解及其妻子大吃一惊。法解于是便转身回去拜见道士,道士说他作了一个梦,梦见有人送给了法解一个珍贵的“如意”。道士把法解新的财富归于上天的报赏。讲述个这个故事的元始天尊后来又透露,他本人就是乐净信,法解是左玄真人,法解的夫人叫做右玄真人。
上相青童君:这一人物出现在卷2(第198行)中,其中谈到了他询问天尊一事。他在卷6中也出现过,其中又谈到他询问道君一事。他是《上清经》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在《真诰》(卷1,第23页)中,又称他为东海小童,并且还具体解释说这是指上相青童君。他与《黄庭内景经》的默启有关系。据吴真子分析,他根据扶桑大帝君的命令而与旸谷神仙王一起前去将经文传授给魏夫人。他居住于方诸宫的东部,方诸宫又称为东华台。《上清握中决》中也说东海青童于丁卯日登上了方诸东华台,并在那里极目四望。这种作法与默祷有着各种联系,正如《存青童君法》中所解释的那样,因为人们在丁卯日要专门供俸这一神仙。《存青童君法》中还详细地介绍了这种默祷的办法(18)。
青童君肯定是一位男子,但童子有时也完全可能指女性,如我们在《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道藏》第534册)中的许多图像中所看到的那样。
有关童子的问题,《本际经》卷10中列举了多达120名的一份冗长的童子名单,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各包括有10名童子的12组。在每一组中,每一个童子名字中的第一个字都相同,所以,在S. 2999号敦煌写本的开始(写本的真正开头部分已残损)就列举了4组,也就是说40个名字,缺了8组,也就是说80个名字,这就是说写本的开始部分至少残缺了20多行。(19)(www.daowen.com)
妙行真人:在有关灵宝类的经文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个名字。在《本际经》中,他也曾多次出现过。在卷1(第44行)中,在大批听经者中间有一位叫作普得妙行的人。我们在卷6中又一次遇见过他,他是最早向太上道君发问的人,但具体内容正好是写本中所残缺的那一部分。
在卷3第26行中,似乎有几个同名者都叫妙行真人。同样,在卷9中,又有数位妙行神人陪同道君前往拜访太微帝君(见《道藏》该经文的开始部分)。在卷10中,在那一批120位童子之中,有一位叫作妙行童子。
经文中有时也用“妙行”来指某一位大仙或元始天尊本人的奇妙行为(卷8第7行,第一篇赞文;第56行和84行)。在许多道教经卷中,我们都会读到妙行真人一名,这既可能是确指某一位真人,也可能是泛指某一类仙人。所以,在《度人经》的开始部分,此名就曾出现在由元始天尊所召集的一大批神仙中。在“普得妙行”的名字中,“妙行”可能是一种称号。
“韩君”。它出现在《本际经》卷1(第223—224行)中:“天帝”与“诸龙鬼”投入了与正在经书所在处的诸鬼神的斗争。他们是与“南上司命韩君丈人”及其他神合作而这样做的。这位“韩君丈人”也出现在《度人经》(四注版本,卷2,第16页)中,彦悰的注释告诉我们说,此人居住在南上宫,任司命和司录。他曾将那些有功德的人从地狱中解脱出来,再让他们升上南宫。我们于《度人经》卷2(第27页)中,又发现了这个人物,他于其中主持长生录籍。
我最后还要指出,在与“韩君”同时提到的其他神仙中,还有一名长生司马。他也出现在《度人经》(卷2,第16页,“中有度世司马大神”)中了。所以,据注释者们认为,他是一尊主持“度世之录籍的神”(20)。
注释:
(译自巴黎—日内瓦1979年出版的《敦煌学论文集》第1卷)
【注释】
(1)指《本际经》。这是7世纪时的一部道教经文,其写本在敦煌发现,由吴其昱影印发表,并且加写了导言,1960年在巴黎国立科学研究中心所出版。顺便指出,该经文的第2卷收在《道藏》的第31册和第758册中,前者的篇名为《元始洞真决疑经》,后者为《太玄真一本际妙经》;其第9卷收在第167册中,题名为《太上洞玄灵宝开演秘密藏经》。
(2)在《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中,“大梵”是作为一个天的名称而出现的:“是为大梵天中天。”李绍委认为“梵”与“范”同假。“梵”字最早是指婆罗门教,后来也指佛教,但逐渐丧失了其特有的意义,如在“大梵国”的名字中那样。
(3)“虚皇”是对道教众神之一的称呼。例如,可以参阅《道门经法相承次序》,中卷第16页(见《道藏》第762册)。
(4)《茅山志》第10(《道藏》第153—158册)。
(5)在《道典论》(《道藏》第764册)卷1,第9页中,太微天帝君又称太帝,他获得了长生不老的秘诀,并管理着一群神仙。太微系指天上的一个地区,《史记》在《天官书》一卷中认为那里是“三光之庭”。在道教经文中,天皇大帝的住处叫做大微垣。
(6)必须指出,“承负”理论的反映在《太平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7)三素元君是一位品级很高的神仙的名字,详见《三洞群仙录》(《道藏》第992—995册)。
(8)在《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道藏》第220册)中,旸谷源宫或青华方诸宫是水仙们的宫殿,即下元三品水官的第一个宫殿,同冥府基本在同一个部位。见《度人经》卷2,第35页(四注版本),其中宫殿的名称叫旸谷洞泉宫。
(9)其中的第108—130行没有参阅《本际经》,而与《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纱经》(《道藏》第176册)的第6—8页相一致。
(10)愚昧者需要经文来激发灵性,而从根本上来说,法是无言无文的。一旦见诸文字之后,那就必须将之与通俗文献区别开来,为此一共有十二印。正经中都带有这样的印。卷2又概述了被认为带有这些印的经文中的教理。
(11)这里可能指负责传播教法的法师,我不知道在其他地方是否有过这些职称。
(12)“十方天尊”都是通过深入理解“兼忘重玄”的办法而开始的。
(13)《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卷下提到了五真:天师张道陵、徐来勒、真定光、郁罗翘、光妙音。
(14)此处的原文为:“吴时降天台山,传葛仙公《灵宝经》。”
(15)有一条注释还补充说,天台山的桐柏观中也有一座法轮寺。因此,可能还有一座属于道观的佛教法轮寺。在《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卷7,第9—10页)也有王思真的传记,大上老君下凡来到了天台山,并命令王思真打开一个九色盒子(肯定是由老君亲自带来的),从中取出36卷经文交给葛玄,他是太极殿左侧宫中的真正神仙。
(16)参阅李含光为《太上慈悲道场消灾九幽忏》(《道藏》第292册)。
(17)这一人物以黄帝的管家者而著称,黄帝是在峨嵋山上会见他的,在《灵宝五符序》卷下中曾记载过这一事实。
(18)见《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经》第9页以下(《道藏》第1028册),东海小童一名同样也出现在《太上灵宝五符序》卷下,第2页中。参阅《抱朴子》第17页中的《东海小童符》一节。
(19)在以“本”字开始的人名中,有一位叫本际童子,此名也曾出现在《上清灵宝大法》卷13第5页中,名叫太玄本际童子。
(20)我很难讲韩君与《朱子·远游》诗中的韩众之间具有某种关系。我们在《灵宝五符序》卷下,第3页中也遇到了他。请参阅《洞群仙录》卷3,第11页。岳子长会见了韩众,韩众送给了他许多长生不老药。据《历代真仙体道通鉴》(卷4,第15页)记载,韩众于“秦中化(治)”。天真皇人将向他赠金玉之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