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钱锺书《谈艺录》的诗学思想: 从宋代到现代的融通与梳理

钱锺书《谈艺录》的诗学思想: 从宋代到现代的融通与梳理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谈艺录》的诗话性质使得钱锺书的诗学思想散落于全书各处,欲贯通其整体脉络纲目,实有赖于研究者的梳理概括。[30]杨义、陈圣生认为,钱锺书《谈艺录》的诗学思想是以宋代诗论家严羽的“妙悟说”为理论基石进而融通古今东西诸家的。[32]对文本形式尤其是语言的关注,是《谈艺录》诗学思想的核心和命脉所在。

钱锺书《谈艺录》的诗学思想: 从宋代到现代的融通与梳理

《谈艺录》的诗话性质使得钱锺书的诗学思想散落于全书各处,欲贯通其整体脉络纲目,实有赖于研究者的梳理概括。周振甫将《谈艺录》文艺论文的要旨概括为十个方面:

其一:谈艺术创作的模写自然与润饰自然。

其二:钱先生论妙悟和神韵。

其三:论理趣。

其四:论于山水中见性情。

其五:论“以故为新,以俗为雅”。

其六:讲文章布置的“行布”。

其七:讲比兴风骚。

其八:钱先生又多次谈到曲喻,称曲喻的修辞,有的有关神韵。

其九:从创作到修辞,还得注意心手物相应。

其十:词与意之离合用语言来写诗,它运用语言的特点,在表现词与意的离合上。[30]

杨义、陈圣生认为,钱锺书《谈艺录》的诗学思想是以宋代诗论家严羽的“妙悟说”为理论基石进而融通古今东西诸家的。

他抓住严羽颇为自负的一句话:“以禅喻诗,莫此亲切,是自家实证实悟者。”进一步引申和参悟:“沧浪‘不涉理路,不落言诠者,上也’,犹《五灯会元》卷十二谷隐曰:‘才涉唇吻,便落意思,尽是死门,终非活路。’即瓦勒利论文之所谓:‘以文字试造文字不传之境界’。然诗之神境,‘不尽于言’而亦‘不外于言’,禅之悟境,‘语言道断’,斯其异也。当世西方谈士有径比马拉美及时流篇什于禅家‘公案’,或‘文字瑜伽’者;有称里尔克晚作与禅宗方法宗旨可相拍合者;有谓法国新结构主义文评巨子潜合佛说,知文字之为空相,‘破指事状物之轮回’,得‘大解脱’者。余四十年前,仅窥象征派冥契沧浪之说诗,孰意彼土比来竟进而冥契沧浪之以禅通诗哉。”(590~596页)这就以其博学和灵性,把严羽推崇妙悟和兴趣,以不涉理路、不落言诠为诗之上品的见解,与禅宗,与西方象征主义诸流派的某些主张相沟通了。钱氏这个博通的境界,虽未形成一个严密的理论思想体系,却以许多精微的妙悟触动人们智慧的深层了。[31]

杨义、陈圣生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将《谈艺录》文艺批评的内容归纳为七个大端:

1.无论向自然(现象)还是向古人(书本)学诗,都要“讲活法”。活法就是知道变化又不背于规矩,目的在于穷尽其中的道理。

2.宋人常将诗比于禅,严羽更将诗通于禅,“不仅以学诗之事,比诸学禅之事,并以诗成有神,言尽而味无穷之妙,比于禅理之超绝语言文字”,这些从‘悟’,即格物致知的角度来说,是可以的,因为诗心和禅心有相通之处。

3.诗中的“悟”有迟速……“悟”是人生中重要的“跳跃”式经验,必须以“思、学”为其起跳的实地。

4.学古人要自出手眼。

5.“性灵”与“学问”既有相违也有相需之处。

6.文学哲学等各门学科有联系,甚至有不少共通点,但不应无视它们分道扬镳的事实。

7.“妙悟”通于神秘经验。[32]

对文本形式尤其是语言的关注,是《谈艺录》诗学思想的核心和命脉所在。范明华认为:

从《谈艺录》来看,钱先生极其强调诗歌语言的艺术地位。他指出:“诗藉文字语言,安身立命。”又引毛德纳语说:“言语与行走呼吸等视,窃谓人非呼吸眠食不生活,语言仅次之,公私百事,胥赖成办。潜意识之运行,亦勿外言言语语。”从创作上讲,他认为:“诗者,艺之取资于文字者也。文字有声,诗得之为调为律;文字有义,诗得以侔色揣称者,为象为藻,以写心宣志者,为志为情。及夫调有弦外之遗音,语有言表之余味,则神韵盎焉。”这就是说,语言是诗歌艺术生命的活力源泉之一,语言本身就包含或体现着诗歌的意境情感、韵味和风格。因此,忽视语言的运用,就不仅仅是忽视形式的一个要素,而是损害了诗歌的内容乃至生命。所以,钱先生对诗人的语言艺术十分关注。[33]

爱默指出:

钱锺书力图使文学避免成为社会历史因素的附庸,而成为具有自足意义的本体,因此极大地抬高了文学艺术的地位。他在《谈艺录》开篇就说:“余窃谓就诗论诗,正当本体裁以划时期,不必尽与朝政国事之治乱盛衰吻合。”“诗自有初、盛、中、晚,非世之初、盛、中、晚。”这就把划分文学作品样式与体裁的标准由社会或历史转到了文学作品本身,将文学的本质规定为了有意味的形式,抵制了从内容的角度来讨论文艺的实证主义和客观主义。钱锺书的这种思想,很像俄国的形式主义者。俄国形式主义文评家许克洛夫斯基曾认为:“文词最易袭故蹈常,落套刻板,故作者手眼须使熟者生,或亦曰使文者野。”钱锺书对此就表示了欣赏。因为注重形式,所以钱锺书特别注重文学作品的语言。他说:“若诗自是文字之妙,非言无以寓言外之意。”(100页)“诗藉文字语言,安身立命:成文须如是,为言须如彼,方有文外远神、言表悠韵。斯神斯韵,端赖其文其言。”(412页)“玩味一诗言外之致,非流连吟赏此诗之言不可;苛非其言,即无斯致。”(413页)在语言的运用上,应达到“圆”的境界。“圆”不仅是指“音节调顺,字句光致”,而且是指“词意周妥、完善无缺”;“若夫僻涩呕哑,为字之妖,为文之吃,则不得与于圆也明矣”。这种对语言的态度又很像西文的哲学解释学和结构主义。[34]

李洪岩、毕务芳也认为,《谈艺录》坚持作品本体论,是与20世纪上半叶流行于西方的审美形式主义思潮有着直接承传关系的。[35]针对钱锺书的这种文本形式本体论立场,丁毅认为《谈艺录》中存在着因忽视对“时代精神”、“地域影响”、“身世交游”等因素的考察而未能将文学的内部规律与外部规律结合一起研究的问题。[36]刘梦芙亦指出:“钱锺书先生撰《谈艺录》,顾名思义,重在谈诗之‘艺’,书中纵论历代诗人诗作的源流、派别、风格、意境乃至修辞炼字、平仄声韵,时时引入西方诗论作为参照,指陈利病、剖析精微,创见极多,令人一新耳目,誉为‘传统诗话的里程碑’,当之无愧。但对于诗之思想性颇少涉及,亦是无庸讳言的缺憾。”[37]

(黑龙江大学 杜萌若)

【注释】

[1]曹聚仁:《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第397页,北京:三联书店,1986年。

[2]见郑朝宗:《但开风气不为师》,《钱锺书杨绛研究资料集》,第45页,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3]张申府:《民族自救的一个方案》,上海:《大公报》,1932年10月15日。

[4]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本,第132页,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

[5]陆文虎:《钱锺书先生其人其书》,《围城内外——钱锺书的文学世界》,第28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www.daowen.com)

[6]龚刚:《钱锺书——爱智者的逍遥》,第25页,北京:文津出版社,2005年。

[7]钱锺书:《谈艺录》,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8]吴忠匡:《记钱锺书先生》,北京:《随笔》,1988年第4期。

[9]钱锺书:《谈艺录》(补订本),“引言”,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10]马蓉:《自己攻自己——谈钱锺书先生对其<谈艺录>和<管锥编>的修改》,《钱锺书研究采辑》,第73页,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

[11]阎简弼:《评钱锺书先生著谈艺录》,北京:《燕京学报》,第35期。

[12]汤晏:《一代才子钱锺书》,第254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13]郑朝宗:《再论文艺批评的一种方法——读<谈艺录>补订本》,《钱锺书杨绛研究资料集》,第446页,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14]夏志清:《追念钱锺书先生——兼谈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之新趋向》,台北:《中国时报》,1976年2月9日。

[15]汤晏:《一代才子钱锺书》,第255~256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16]陆文虎:《钱锺书先生其人其书》,《围城内外——钱锺书的文学世界》,第33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

[17]陆文虎:《中国古典诗学的集大成和传统诗话的终结——读<谈艺录>》,《围城内外——钱锺书的文学世界》,第235~245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

[18]龚刚:《钱锺书:爱智者的逍遥》,第110~112页,北京:文津出版社,2005年。

[19]郑朝宗:《再论文艺批评的一种方法——读<谈艺录>补订本》,《钱锺书杨绛研究资料集》,第461~464页,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20]丁毅:《<谈艺录>二题》,《钱锺书研究》(第二辑),第456页,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

[21]周振甫:《论<谈艺录>补订本谈李贺诗》,《周振甫讲<管锥编><谈艺录>》,第232页,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22]陆文虎:《钱锺书<谈艺录>的几个特点》,《钱锺书研究》(第一辑),第91页,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

[23]范明华:《一种启人心智的文体论——<谈艺录>补订本研究之一》,《钱锺书研究》(第二辑),第133页,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

[24]徐传武:《钱锺书论李贺诗谈序》,《钱锺书研究》(第三辑),第115~116页,117页,121页,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

[25]钱锺书:《谈艺录》(补订本),第436~437页,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26]周振甫:《鉴赏诗的典范——<谈艺录>评析锦瑟诗》,《周振甫讲<管锥编><谈艺录>》,第253页,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27]陈子谦:《以象拟象与锦瑟诗——从钱学看古代文评兼创作的一种风气和传统》,《钱锺书研究》(第三辑),第157页,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

[28]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第1435页,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

[29]周振甫:《钱锺书补注黄山谷诗的艺术探索》,《周振甫讲<管锥编><谈艺录>》,第207~208页,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30]周振甫:《<谈艺录>补订本的文艺论》,《钱锺书研究》(第一辑),第60~76页,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

[31]杨义、陈圣生:《中国比较文学批评史纲》,第323~324页,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

[32]杨义、陈圣生:《中国比较文学批评史纲》,第325~327页,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

[33]范明华:《一种启人心智的文体论——谈艺录补订本研究之一》,《钱锺书研究》(第二辑),第135页,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

[34]爱默:《钱锺书传稿》,第216~217页,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

[35]李洪岩、毕务芳:《诗化哲学与钱锺书》,《钱锺书研究》(第一辑),第194~196页,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

[36]丁毅:《<谈艺录>二题》,《钱锺书研究》(第二辑),第156页,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

[37]刘梦芙:《二钱诗学之比较》(选录),《钱锺书研究集刊》(第三辑),第422页,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