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前30年有大量的俗文学文献被发掘出来,这其中包括敦煌石室唐五代俗文学写本、日本的唐人小说、《全相平话》、《京本通俗小说》等,这些文献资料有力地迎合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白话文学、俗文学思潮的迅猛来势,为加重俗文学在“新”中国文学史著作中的比例,从而改变文学史的布局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胡适在《白话文学史》中深有感触,他说:
六年前的许多假设,有些现在已得着新证据了,有些现在须大大地改动了。如六年前我说寒山的诗应该是晚唐的产品,但敦煌出现的新材料使我不得不怀疑了。怀疑便引我去寻新证据,寒山的时代竟因此得着重新考定了。又如我在《国语文学史》初稿里断定唐朝一代的诗史,由初唐到晚唐,乃是一段逐渐白话化的历史。敦煌的新史料给我添了无数佐证,同时却又使我知道白话化的趋势比我六年前所悬想的还要早几百年!我在六年前不敢把寒山放在初唐,却不料隋唐之际已有了白话诗人王梵志了!我在六年前刚见着南宋的《京本通俗小说》,还很诧异,却不料唐朝已有不少的通俗小说了![24]
因此他在《白话文学史》中敢于大胆地宣称:
我要让大家都知道白话文学是有历史的,是有很长又很光荣的历史的。我要人人都知道国语文学乃是一千几百年历史进化的产儿。国语文学若没有这一千几百年的历史,若不是历史进化的结果,这几年的运动决不会有那么容易,决不会在那么短的时期内变成一种全国的运动,决不能在三五年内引起那么多的人的响应与赞助。[25]
郑振铎对敦煌文献也早有所注意。今人陈福康在论述这一点时说:
在《文学大纲》中,有关敦煌文学只是极简单地提到了一句;虽然这是文学史著作上较早的记载,但毕竟过于简略了。(这当然是与当时很多材料被劫到国外后尚未整理与公开有关的。)而本书(《中国文学史》中世卷第三篇上,1930年5月初版)中却有近三万字的论述……书中指出,敦煌写本中“在文学上最可注意者则为俚曲、小说及俗文、变文、古代文学的钞本等等”。并认为,“就宗教而论,就历史而论,就考古学而论,就古书的校勘而论,这个古代写本的宝库自各有它的重要的贡献,而就文学而论,则其价值似乎更大”。因为,第一,发现了许多已佚的杰作,如韦庄的《秦妇吟》、王梵志的诗集等;第二,发现了大量的俗文学作品,使人们知道了小说、弹词、宝卷及很多民间小曲的来源。“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绝大的消息,可以因这个发现而推翻了古来无数的传统见解”。而推翻传统旧说正是靠像郑振铎这样的研究者用敏锐的史识对这批材料进行研究后取得的。[26]
对于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来说,新材料的发现同时也改变了历来文学史中前详后略的叙述方式。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的后半段,加强了对小说、弹词、宝卷、民间小曲等俗文学的讲述,对“变文”、“鼓子词”、“诸宫调”、“话本”、“戏文”、“昆腔”等历来为人们所忽略的俗文学样式都加以专章论述。他在《例言》中说:(www.daowen.com)
本书所包罗的材料,大约总有三之一以上是他书所未及述的;像唐、五代的变文,宋、元的戏文与诸宫调,元、明的讲史与散曲,明、清的短剧与民歌,以及宝卷、弹词、鼓词等等皆是。我们该感谢这几年来殷勤搜辑那些伟大的未为世人所注意的著作的收藏家们。没有他们的努力与帮助,有许多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的作品是不会为我们所发见的。[27]
这“三之一”前人未用过的材料,促成了这部文学史后半部突出俗文学的变化。如中世部分,讲述宋至明初的文学共二十二章,其中叙述俗文学的有十章,“鼓子词与诸宫调”、“话本的产生”、“戏文的起来”、“南宋散文与语录”、“杂剧的鼎盛”、“戏文的进展”、“讲史与英雄传奇”、“散曲作家们”、“明初的戏曲作家们”、“散曲的进展”。而在近代文学部分共五章,除“近代文学鸟瞰”一章,其余都是叙述俗文学的,如“昆腔的起来”、“沈璟与汤显祖”、“南杂剧的出现”、“长篇小说的进展”。这种比例上的变化在以前的文学通史中是不曾见到的。
郑振铎在《例言》中说:
许多中国文学史,取材的范围往往未能包罗中国文学的全部。其仅以评述诗古文辞为事者无论了,即有从诗古文辞扩充到词与曲的,扩充到近代的小说的,却也未能使我们满意。近十几年来,已失的文体与已失的伟大作品的发见,使我们的文学史几乎要全易旧观。决不是抱残守缺所能了事的。若论述元剧而仅著力于《元曲选》,研究明曲而仅以《六十种曲》为研究的对象,探讨宋元话本而仅以《京本通俗小说》为探讨的极则者,今殆已非其时。本书作者对于这种新的发见,曾加以特殊的注意。故本书所论述者,在今日而论,可算是比较得完备的。[28]
除敦煌文献外,郑振铎还注重对其他文学文献的搜集。他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写道:
得书之难,于今为甚。恶劣的书版,遍于坊间,其误人不仅鲁鱼亥豕而已。较精的版本,则其为价之昂,每百十倍之。更有孤本珍籍,往往可遇而不可求。在现在而言读书,已不是从前那样抱残守缺,或仅仅利用私家收藏所可满意的了。一到了要研究一个比较专门的问题,便非博访各个公私图书馆不可。本书于此颇为注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