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郑振铎(1898—1958):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学科通志

郑振铎(1898—1958):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学科通志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郑振铎是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发起者和领导者。在第14卷第1号,郑振铎开辟“整理国故与新文化运动”的讨论专栏。1923年10月,郑振铎又在《文学旬刊》第94期发表《小说月报第十七卷号外中国文学研究号征文启事》。经过郑振铎三年多的筹划、编选,这期“号外”于1927年6月份出版,这是当时古典文学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郑振铎古典文学研究的巨大贡献之一即是对俗文学材料的发现与研究。

原籍福建省长乐县,生在浙江省永嘉县(今温州市)。著名作家、学者、文学史家、翻译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学家。历任北京燕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暨南大学教授。1949年后历任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长、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是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发起者和领导者。叶圣陶回忆说:“郑振铎是最初的发起人,各方面联络接洽,他费力最多,成立会上,他当选为书记干事,以后一直由他经管会务。”[25]郑振铎任《小说月报》主编达8年之久,有力地宣传了文学研究会的主张与思想。

郑振铎主张用新的方法整理中国旧文学,并规划出古典文学研究的路线。他说:“中国文学的整理,现在刚在开始之时,立刻便要作全部的整理功夫,似乎野心太大了些。最好是先有局部的研究然后再进而为全体的研究,才能精密而准确。局部的研究可分为:(一)一部作品的研究,(二)一个作家的研究,(三)一个时代的研究,(四)一个派别的研究,(五)一种体裁的研究。”[26]

他在《研究中国文学新途径》[27]中进一步认为:中国应该有不少部关于作品研究的东西,如关于《水浒传》,至少要有一部《水浒传及其作者》,一部《水浒传之形成》,一部《水浒传及其续书》,一部《水浒传之思想与其影响》;中国应该有不少部关于作家研究的著作,如关于曹植,至少要有一部《曹植的生平与著作》,一部《曹植的诗》,一部《曹植及其时代》,一部《曹植的艺术及其影响》,或更应有一部《曹植与洛神之传说》等等;中国还应该有不少部关于一个时代之研究的著作,如《建安时代及其作者》、《五代文学的鸟瞰》等等;也应该有不少部关于每一种文体之研究的著作,如《诗歌史》、《中国诗歌的音韵问题》、《民歌之研究》、《散套与小令》等;也应该有不少部综叙全部中国文学史之发展的文学史,和不少部关于中国文学的辞书、类书、百科全书、参考书目、研究指导等等。

1923年1月,郑振铎接手主编《小说月报》。在第14卷第1号,郑振铎开辟“整理国故与新文化运动”的讨论专栏。在这个专栏中,郑振铎发表《新文学之建设与国故之新研究》[28]一文,他说整理国故就是要破除旧文学中种种错误的信条,他提出:“指出旧的文学的真面目与弊病之所在,把它们所崇信的传统的教条,都一个个的打翻。”“我们现在的整理国故,也是这种意思。”“‘擒贼先擒王’,我们把他们的中心论点打破了,他们的旧观念自然会冰消瓦解了。”同时提出新文学运动的意义也不是破坏和否认一切旧的文学作品,而是“一方面在建设我们的新文学观,创作新的作品,一方面却要重新估定或发现中国文学的价值,把金石从瓦砾堆中搜找出来,把传统的灰尘,从光润的镜子上拂拭下去。”

1923年10月,郑振铎又在《文学旬刊》第94期发表《小说月报第十七卷号外中国文学研究号征文启事》。经过郑振铎三年多的筹划、编选,这期“号外”于1927年6月份出版,这是当时古典文学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郑振铎不但在倡导、组织古典文学研究方面功不可没,他本人在古典文学研究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其《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研究视角新颖,大量增加了俗文学的比例,并配有大量精美插图,当时即引起学界的巨大反响。1932年8月,浦江清在为此书出版所做的一则书讯里说:

郑君从事于文学史之编著数年,收罗材料不少……观于其“中世卷”一册,材料之丰,实超过前述数人(笔者按:黄人、谢无量、刘师培、曾毅、胡适等)之上。其能运用敦煌材料,不失为赶上时代之学者……观其预约样本所及,则郑君于近代文学之戏曲小说两部分,得多见天壤秘籍,材料所归,必成佳作无疑。[29](www.daowen.com)

这部文学史堪称30年代同类著作的代表,至今仍为人们称道。郑振铎古典文学研究的巨大贡献之一即是对俗文学材料的发现与研究。郑振铎在另一部重要著作《中国俗文学史》中将所叙述的对象分为五大类:诗歌(民歌、民谣、初期的词曲)、小说、戏曲(传奇、杂剧、地方戏)、讲唱文学(变文、诸宫调、宝卷、弹词、鼓词)、游戏文章,将《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没能充分展开的宝卷、弹词、鼓词与子弟书、明代的民歌等都在此书中做了专章论述。

他在《中国俗文学史》中大大提升了俗文学的地位。他说:

许多的正统文学的文体原都是由“俗文学”升格而来的。像《诗经》,其中的大部分原来就是民歌。像五言诗原来就是从民间发生的。像汉代的乐府,六朝的新乐府,唐五代的词,元、明的曲,宋、金的诸宫调,哪一种新文体不是从民间发生出来的。

当民间发生了一种新的文体时,学士大夫们其初是完全忽视的,是鄙夷不屑一读的。但渐渐的,有勇气的文人学士们采取这种新鲜的新文体作为自己的创作的型式了,渐渐的这种新文体升格而成为王家贵族的东西了。

所以,在许多今日被目为正统文学的作品或文体里,其初有许多原是民间的东西,被升格了的,故我们说,中国文学史的中心是“俗文学”,这话是并不过分的。[30]

《中国俗文学史》可算是中国俗文学发展史的开山巨著,是直到今日仍绕不过的学术经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