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会的宗旨之一即是整理中国旧文学,但实际上在其成立最初的一年多时间里,文学研究会并没有深入进行整理中国旧文学的工作。正如万良濬所说:“章程上所定宗旨,谓创作新文学,介绍西洋文学,整理中国固有文学;两年来贵会对于宗旨之实行如前两项,可谓尽创造与介绍之能事,此可于《小说月报》中觇之,至于整理中国固有文学一项,迄今未见有何表现。”[24]1923年1月10日《小说月报》第14卷第1号上出现了“整理国故与新文学运动”的讨论专栏,刊载了五篇文章,即郑振铎《新文学之建设与国故之新研究》、顾颉刚《我们对于国故应取的态度》、王伯祥《国故的地位》、余祥森《整理国故与新文学运动》、严既澄《韵文及诗歌之整理》、玄珠《心理上的障碍》,这是文学研究会注重古典文学研究的良好开端。
此后在《小说月报》、《文学周刊》、《晨报·副刊》等刊物上不断发表有关古典文学研究的论文、札记。这些文章涉及范围很广,从先秦文学到元明戏曲和清代小说,如陆侃如《屈原生年考证》(《文学旬刊》第68期)和郑振铎《关汉卿绯衣梦的发见》(《小说月报》第20卷第1号)、《三国志演义的演化》(《小说月报》第20卷第10号);从庙堂文学到民俗文学,如顾颉刚《诗经的厄运与幸运》(《小说月报》第14卷第3号)、王伯祥《读乐府诗集》(《文学》第83期)和钟敬文《宋代民歌一斑——读京本通俗小说》(《文学周刊·新年特别号》第297期);从诗词歌赋到佛曲变文,如段庵旋《关于中国韵文通论》(《文学周报》第361期)和西谛(郑振铎)《佛曲与俗文变文》(《小说月报》第20卷第3号)。
而对于篇幅较长的论文,则采取连载的形式,如杨鸿烈的《中国诗学大纲》(《文学旬刊》第48~73号),贺昌群《元明杂剧传奇与京戏本事的比较》(《文学周报》第258~259号),宾芬《元曲叙录》(《小说月报》第21卷第1号~第22卷第10号),郑振铎《文学大纲》(《小说月报》第15卷第1号~第18卷第1号),郭绍虞《诗话丛话》(《小说月报》第20卷第1号~第4号)。
最引人注目,也是集中展现古典文学研究成果的是《小说月报》第17卷号外发表了“中国文学研究”专号,共69篇文章,其内容涉及相当广泛。具体类目如下:
总体研究——郑振铎《研究中国文学的新途径》,郭绍虞《中国文学演进之趋势》,郑振铎《中国文学年表》,沈雁冰《中国文学内的性欲描写》,滕固《中世人的苦闷与游仙的文学》。
诗歌研究——唐钺《诗与诗体》,潜力山《从学理上论中国诗》,朱湘《三百篇中的私情诗》,梁启超《释四诗名义》,俞平伯《读诗札记》,陈延傑《魏晋诗研究》,施章《王昌龄的诗》,刘大白《中国旧诗篇中的声调问题》,刘大白《说中国诗篇中的次第律》,陈延傑《宋诗之派别》,西谛《明代之短篇平诗》,朱湘《五绝中的女子》,朱湘《王维》。
赋体研究——郭绍虞《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位置》,刘大白《宋玉赋辨伪》。
作家研究——陆侃如《宋玉评传》,谢康《萧统评传》,伍叔傥《谢脁年谱》,徐嘉瑞《颓废源之文人李白》,徐嘉瑞《岑参》,朱湘《蒋士铨》。
故事演变研究——西谛《中山狼故事之变异》,西谛《螺壳中之女郎》。
戏曲研究——朱湘《李笠翁十种曲》,许地山《梵剧体例及其在汉剧上底点点滴滴》,吴瞿安《元剧略说》,朱湘《救风尘》,张友鸾《西厢的批评与考证》,朱湘《吟风阁》,谢康《西厢记的考证问题》,汪馥泉译《目莲术父母行孝戏文研究》,郑振铎《中国戏曲的选本》,欧阳予倩《谈二黄戏》。
断代研究——西谛《宋人词诗》,许文正《金源的文囿》。
俗文学研究——朱湘《古代的民歌》,刘经庵《中国民众文艺之一斑——歌谣》,汪馥泉《民歌研究的片面》,郑振铎《佛曲叙录》,徐傅霖《中国民众文选一斑——灘簧》,钟敬文《中国疍民文学——脔》,西谛《西谛所藏弹词目录》。(www.daowen.com)
词学研究——台静农《宋初词人》,张友仁《论北宋慢词》,滕固《纳兰容若》。
儿歌研究——褚东郊《中国儿歌的研究》。
小说研究——郑振铎《中国小说概论》,汜者《今古奇观之来源》,谢无量《明清小说论》,潘力山《水浒传之研究》,汪仲贤《宣和遗事考证》,西谛《武松与其妻贾氏》,西谛《鲁智深的家庭》,西谛《日本最近发见之中国小说》。
文学批评研究——胡梦华《文学批评家李笠翁》,梁绳祎《文学批评家刘彦和评传》。
域外汉学研究——陈垣《十四世纪南俄人之汉文学》。
学术史研究——吴文祺《文学革命家的先驱者——王静庵先生》。
骈文研究——严既澄《韵文与骈体文》。
此后《文学周刊》第343、344期成功组织了纪念宋代诗人林逋的“纪念林处士九百年专号”,成为大规模刊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的又一盛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