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黄侃《文心雕龙》研究》: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学科通志

《黄侃《文心雕龙》研究》: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学科通志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侃文学研究方面的著作主要是《文心雕龙札记》与《文选平点》两种,还有《文学论微·标观篇》、《中国文学概谈》两篇文章,《阮籍咏怀诗补注》、《李义山诗偶评》两种诗歌注、评。上述四种作为中华书局版《黄侃文集·文心雕龙札记》附录刊行。《文心雕龙札记》原本是教学的产物。《札记》在《文心雕龙》研究史上是一部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著作。

《黄侃《文心雕龙》研究》: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学科通志

黄侃(1886—1935),原名乔馨,字梅君,后改名侃,字季刚,又字季子,号量守居士。湖北蕲春人。青年时代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宣传革命。回国后在辛亥革命时期,曾直接参加领导过革命活动。袁世凯执政时,拒不参加筹安会。后见国事日非,遂退而讲学,于1914年应聘北京大学为教授。后又在中国大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东北大学、中央大学等校任教授。

黄侃在日本时,曾师事章太炎学习小学。民国初年拜刘师培为师,学习经学。他是与章太炎齐名的国学大师,是我国著名的音韵训诂学家。他的研究领域也兼及文学,特别是对《文心雕龙》与《昭明文选》有深入研究。创作方面,古文而外兼工诗词,今存文52篇,诗1017首,词376阕。

黄侃著作,在其生前大都未整理出版。在写作形式上,成型者为其在大学授课所印发之讲义,其他还有大量阅读各种书籍时所写的批语,仅“对《说文》、《尔雅》、《广韵三书》所作批语即达七十余万言”[77]。对他的著作的整理出版大都是在他去世后,特别是近二三十年进行的。已出版部分计有:

《黄季刚先生遗书》,台北:石门图书公司,1980年。

本书14册,第1、2册为手批《说文解字》,第3至5册为手批《尔雅义疏》,第6册为手批《文始》,第7册为《古韵谱稿》、《复位唐韵考》,第8册为手批《经籍旧音辨证》,第9、10册为圈点《十三经白文》,第11至14册为《评点昭明文选》。

《字正初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年。

《集韵声类表》,上海:开明书店,1936年。

《黄侃声韵学未刊稿》,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年。

《广韵校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尔雅音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黄侃手批尔雅正名》,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6年。

《文字声韵训诂笔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量守庐群书笺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年。

《黄季刚诗文钞》,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

《黄季刚先生手写日记》,台北:学生书局,1977年。

《黄侃日记》,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

《蕲春黄氏文存》,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

《丁丁集》,《制言》第40、42期。

《量守庐遗墨》,黄念容编(非卖品)。

《黄侃批点南宋四家律选》,湖北省图书馆印,1985年。

《文选平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文选黄氏学》,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7年。

《文心雕龙札记》,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日知录校记》,《日知录集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78]

另外,“黄侃先生哲嗣黄延祖在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基金资助下,组织人力对先生著述进行全面整理,比勘先生手稿,并查阅所引典籍,主持编辑《黄侃文集》”,“历时六年,现已告竣,计得《国学文集》、《国学讲义录》、《文心雕龙札记》、《文选平点》、《说文笺识》、《广韵校录》、《尔雅音训》等十余种。手批本除《白文十三经》和《说文解字》外,更有《尔雅义疏》和《广韵》(原件已佚,现有先生弟子殷孟伦之迻录本)两种,均套色影印”。[79]《黄侃文集》上述各种,中华书局已于2006年全部出版。

黄侃文学研究方面的著作主要是《文心雕龙札记》与《文选平点》两种,还有《文学论微·标观篇》、《中国文学概谈》两篇文章,《阮籍咏怀诗补注》、《李义山诗偶评》两种诗歌注、评。上述四种作为中华书局版《黄侃文集·文心雕龙札记》附录刊行。

《文心雕龙札记》(以下简称《札记》)原本是教学的产物。黄侃之子黄念田在为中华书局1962年版《札记》所作“后记”中说:“先君以公元一九一四至一九一九年间任教于北京大学,用《文心雕龙》等书课及门诸子,所为‘札记’三十一篇,即成于是时。一九一九年后,还教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凡七载,复将‘札记’印作讲章。一九三五年秋,先君逝于南京,前中央大学所办《文艺丛刊》拟出纪念专号,乃检箧中所藏武昌高等师范所印讲章,录出‘原道’以下十一篇畀之。‘神思’以下二十篇,则先君一九二七年居北京时,已付北京文化学社刊印。二十余年以来,《文艺丛刊》及文化学社所印之本皆不易得,海内之欲读是书者,时以重印为嘱。爰将一九二七及一九三五年两次印行各篇都为一集,重加勘校,并断句读,交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80]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札记》不断再版,仅单行本即有中华书局1962年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陈引驰校订,附录《文学论微·标观篇》、《中国文学概谈》、骆鸿凯“物色第四十六”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周勋初导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吴方点校附录“物色第四十六”本)、中华书局2006年版(黄延祖重辑《黄侃文集》本)。

《札记》在《文心雕龙》研究史上是一部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著作。牟世金在《文心雕龙研究论文集序——“龙学”七十年概观》文中说:“近代《文心雕龙》研究的奠基者当推黄侃”,“不仅由于黄侃研治《文心雕龙》成就较高,影响较大,且他一开始就使之初具‘龙学’的意义了。黄氏《札记》虽问世稍晚,但它是在一九一四至一九一九年讲授《文心雕龙》于北京大学期间撰写的。把《文心雕龙》作为一门学科搬上大学讲坛,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此外,不仅刘师培、范文澜、刘永济等,都先后在各大学开设此课,日本铃木虎雄也于大正乙丑(1925)春,‘在大学课以《文心雕龙》了’。这说明从黄侃开始,《文心雕龙》研究就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龙学。”[81]

至于《札记》在《文心雕龙》研究中的革命性震撼,黄氏的门人,台湾学者李曰刚说:“民国鼎革以前,清代学士大夫多以读经之法读《文心》,大则不外校勘、评解二途,于彦和之文论思想甚少阐发。黄氏《札记》适完稿于人文荟萃之北大,复于中西文化剧烈交绥之时,因此《札记》初出,即震惊文坛,从而令学术思想界对《文心雕龙》之实用价值、研究角度,均作革命性之调整,故季刚不仅是彦和之功臣,尤为我国近代文学批评之前驱。”[82]

对于《札记》的地位及影响,周勋初说:“《文心雕龙札记》一书,就从1927年文化出版社印行算起,也已问世五十多年了。治《文心雕龙》者历久不衰,一直把《札记》视作重要的参考书。目下研究《文心雕龙》的盛况更是迈越往古,观点和方法也已大不相同,然而《札记》此书仍然享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此中原因,值得好好地总结。”[83]

本书体例分两部分,一是对《文心雕龙》每篇进行理论阐发,二是对其中的文字典故进行训释。后一部分出自朴学大家黄侃之手,其精确不移自然不容置疑,但传统研究者也都或多或少地作过这方面的工作,所以《札记》的贡献主要在于对刘书旨意的探讨阐发。黄氏站在以骈体为“文”之正宗的立场上,对桐城派的文论多所驳诘,包括对桐城派提出的阴阳刚柔之说。

姚鼐在《复鲁絜非书》中说:“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84]曾国藩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为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四象。此说作为文学不同风格特点的一种象征性表述,自有其一定道理,但如划分绝对,就难免拘执牵强,陷入简单化了。《札记》在“定势第三十”中说:“然执一而不通,则谓既受成形,不可变革,为春温者,必不能为秋肃,近强阳者,必不能为惨阴。为是取往世之文,分其条品,曰此阳也,彼阴也,此纯刚而彼略柔也。一夫倡之,众人和之。噫!自文术之衰,窾言文势者,何其纷纷耶!”[85]而为文的“定势之要,在乎随体,譬如水焉,槃圆则圆,盂方则方;譬如雪焉,因方为珪,遇圆成璧,焉有执一定之势,以御数多之体,趣捷狭之径,以偭往旧之规,而阳阳然自以为能得文势,妄引前修以自慰荐者乎!是故彦和之说,视夫专标文势妄分条品者,若山头之与井底也;视徒知崇慷慨者,相去乃不可以道里计也。”[86]文章应以“文体之自然”为本,而不能预设先验的气势来规范文章。“知凡势之不能离形,则文势亦不能离体也”,“阴阳刚柔亦非文势所能自为也”。“知趣向从违随乎物形而不可横杂以成见,则为文定势,一切率乎文体之自然,而不可横杂以成见也。”[87]

《文心雕龙》第一篇是“原道”,后人本此引申出“文以载道”之说,《札记》则认为这是曲解刘勰原意,而刘之原意是道法自然。“《序志》篇云:‘《文心》之作也,本乎道。’案彦和之意,以为文章本由自然生,故篇中数言自然。一则曰:‘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再则曰:‘夫岂外饰,盖自然耳’。三则曰:‘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寻绎其旨,甚为平易。盖人有思心,即有言语,既有言语,即有文章;言语以表思心,文章以代言语,惟圣人为能尽文之妙,所谓道者,如此而已。此与后世言‘文以载道’者截然不同。”[88]而“文以载道”之说盛行,必将戕害文章,使之成为“枯槁之形”。“今曰‘文以载道’,则未知所载者即此万物之所由然乎?抑别有所谓一家之道乎?如前之说,本文章之公理,无庸标楬以自殊于人;如后之说,则亦道其所道而已,文章之事,不如此狭隘也。夫堪舆之内,号物之数曰万,其条理纷纭,人鬓蚕丝,犹将不足仿佛,今置一理以为道,而曰文非此不可作,非独昧于语言之本,其亦胶滞而罕通矣。察其表则为谖言,察其里初无胜义,使文章之事,愈痟愈削,寖成为一种枯槁之形,而世之为文者,亦不复撢究学术,研寻真知,而惟此窾言之尚,然则阶之厉者,非文以载道之说而又谁乎?”[89]

黄侃以朴学家的治学习惯研治《文心雕龙》,对其中一些概念的内涵给以明确界定,不作玄虚之解,不作疑似之辞,对其解释容或有不同之见,但要不失为重要的一家之言。如对何谓“风骨”,研究者即仁智互见,莫衷一是,而黄氏认为“风骨”“二者皆假于物以为喻。文之有意,所以宣达思理,纲维全篇,譬之于物,则犹风也。文之有辞,所以摅写中怀,显明条贯,譬之于物,则犹骨也。必知风即文意,骨即文辞,然后不蹈空虚之弊。或者舍辞意而别求风骨,言之愈高,即之愈渺,彦和本意不如此也。”[90]再如对“体性”的解释:“体斥文章形状,性谓人性气有殊,缘性气之殊而所为之文异状。”[91]另外,对“神与物游”的疏释也是要言不烦:“此言内心与外境相接也。内心与外境,非能一往相符会,当其窒塞,则耳目之近,神有不周;及其怡怿,则八极之外,理无不浃。然则以心求境,境足以役心;取境赴心,心难于照境。必令心境相得,见相交融,斯则成连所以移情,庖丁所以满志也。”[92]

总之,《札记》特色如论者所言:“季刚先生对《文心雕龙》中文字典故方面的诠释,因为朴学修养湛深的缘故,固然精确不可移;就是对《文心雕龙》中理论的阐发,也是切理恹心,富于启发。季刚先生具有非常丰富的创作经验,而他的创作,正是继承刘勰所倡导的优秀传统发展而来;他的理论,直接继承着刘勰所阐发的微言奥义。他的成就,真可谓学有本源。那么通过他本人的高度成就,沿着他指示的门径,作探源之举,可免亡羊之病,而有直指心源之助。阅读《文心雕龙》的人,当然在所必读了。”“这样看来,《文心雕龙札记》一书乃是清末民初三大文学流派纷争中涌现出来的一部名著。”[93]

黄侃对《昭明文选》用力甚勤,其子黄延祖文中记载:“先君精研《文选》,从公元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九年间任教于北京大学用《文心雕龙》课及门诸子时,平点《文选》一部,门下诸生竞相传录。(见骆鸿凯著《文选学》后记及所藏迻录本。)后还教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和南京中央大学,复手批《文选》数部。”[94]其对《文选》评点勤奋至此。而且他在书眉上的评点数量很多,既有校语,又有文例、文义的阐发和各种标识。其女黄念容说:“先君季刚先生,熟精选理,研讨至勤。凡萧《选》之文,见于诸史与本集及宋以前书,皆取以互校,所手批《文选》,丹黄烂然。凡汪韩门、余仲林、孙颐谷、胡果泉、朱兰坡、梁茝林、张仲雅、薛子韵诸家书,于文义有关者,并已参核,凡所批注,积满书眉。”[95]但由于黄侃奉行五十岁以前不著书的信念,所以他对《文选》的研究虽然成一家之学,但没有成书。先是其女黄念容根据他的眉批整理了《文选黄氏学》,于1977年由台湾文史哲出版社出版。其侄黄焯据另外的批点本也手录一部,名《文选平点》,于1986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后其子黄延祖又“将先姐念容所辑《文选黄氏学》与先从兄耀先所辑《文选平点》重辑为一,尽力保存先君批点《文选》之全貌”[96]。该书名《文选平点》(重辑本),分上下册,作为《黄侃文集》之一,于200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是为最全本

(黑龙江大学 杨庆辰)

【注释】

[1]司马朝军、王文晖:《黄侃年谱》,第90页,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

[2]孙文光:《中国近代文学大辞典》“黄节”条,第852页,合肥黄山书社,1995年。

[3]万仕国:《刘师培年谱》,第262页,扬州:广陵书社,2003年。

[4]蔡元培:《蔡孑民先生言行录》,第155~156页,第166~167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5]蔡元培:《蔡孑民先生言行录》,第155~156页,第166~167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6]陈引驰编校:《刘师培中古文学论集》,第276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7]鲁迅:《鲁迅全集》卷九,第350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8]鲁迅:《鲁迅全集》卷三,第380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9]陈引驰编校:《刘师培中古文学论集》,第276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10]陈引驰编校:《刘师培中古文学论集》,第3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11]陈寅恪:《寒柳堂集·论再生缘》,第64~65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12]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与刘申叔雅论国文试题书》,第226~227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13]陈引驰编校:《刘师培中古文学论集》,第3~4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14]阮元:《揅经室集·文言说》,第606页;《文韵说》,第1066页,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

[15]阮元:《揅经室集·文言说》,第606页;《文韵说》,第1066页,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

[16]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第116页,第122页,上海:世界书局,1933年。

[17]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第116页,第122页,上海:世界书局,1933年。

[18]陈引驰编校:《刘师培中古文学论集》,第183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19]陈引驰编校:《刘师培中古文学论集》,第105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20]陈引驰编校:《刘师培中古文学论集》,第105页,第105页,第106页,第107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21]陈引驰编校:《刘师培中古文学论集》,第105页,第105页,第106页,第107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22]陈引驰编校:《刘师培中古文学论集》,第105页,第105页,第106页,第107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23]陈引驰编校:《刘师培中古文学论集》,第105页,第105页,第106页,第107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24]陈引驰编校:《刘师培中古文学论集》,第270页,第270页,第271页,第272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25]陈引驰编校:《刘师培中古文学论集》,第270页,第270页,第271页,第272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26]陈引驰编校:《刘师培中古文学论集》,第270页,第270页,第271页,第272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27]陈引驰编校:《刘师培中古文学论集》,第273~274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28]刘师培:《南北学派不同总论》,《国粹学报》第四册,第647页,扬州:广陵书社,2006年影印。

[29]刘师培:《南北学派不同总论》,《国粹学报》第四册,第647~648页,扬州:广陵书社,2006年影印。(www.daowen.com)

[30]陈引驰编校:《刘师培中古文学论集》,第260页,第261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31]陈引驰编校:《刘师培中古文学论集》,第260页,第261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32]程千帆:《文论十笺》,第125页,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

[33]刘师培:《读<全唐诗>发微》,《国粹学报》第九册,第5086~5087页,扬州:广陵书社,2006年影印。

[34]卞孝萱:《现代国学大师学记·刘师培以唐诗证史》,第56页,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35]王森然:《近代名家评传》(二集),《黄节先生评传》引吴宓《黄节学术》,第264~266页,第276页,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

[36]王森然:《近代名家评传》(二集),《黄节先生评传》引吴宓《黄节学术》,第264~266页,第276页,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

[37]孙文光:《中国近代文学大辞典》,第852页,合肥:黄山书社,1995年。

[38]吴宓:《吴宓诗话》,第18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

[39]吴小如:《<黄节诗学诗律讲义>出版题记》,《黄节诗学诗律讲义》,第2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40]《黄节诗学诗律讲义》,第5页,第6页,第6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41]《黄节诗学诗律讲义》,第5页,第6页,第6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42]《黄节诗学诗律讲义》,第5页,第6页,第6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43]《黄节诗学诗律讲义》,第9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44]《黄节诗学诗律讲义》,第15~16页,第16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45]《黄节诗学诗律讲义》,第15~16页,第16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46]《黄节诗学诗律讲义》,第19~20页,第21页,第21页,第21页,第22页,第22~23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47]《黄节诗学诗律讲义》,第19~20页,第21页,第21页,第21页,第22页,第22~23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48]《黄节诗学诗律讲义》,第19~20页,第21页,第21页,第21页,第22页,第22~23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49]《黄节诗学诗律讲义》,第19~20页,第21页,第21页,第21页,第22页,第22~23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50]《黄节诗学诗律讲义》,第19~20页,第21页,第21页,第21页,第22页,第22~23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51]《黄节诗学诗律讲义》,第19~20页,第21页,第21页,第21页,第22页,第22~23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52]《黄节诗学诗律讲义》,第23~25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53]《黄节诗学诗律讲义》,第25~26页,第26页,第27~28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54]《黄节诗学诗律讲义》,第25~26页,第26页,第27~28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55]《黄节诗学诗律讲义》,第25~26页,第26页,第27~28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56]《黄节诗学诗律讲义》,第31页,第31页,第31~32页,第32~33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57]《黄节诗学诗律讲义》,第31页,第31页,第31~32页,第32~33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58]《黄节诗学诗律讲义》,第31页,第31页,第31~32页,第32~33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59]《黄节诗学诗律讲义》,第31页,第31页,第31~32页,第32~33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60]《黄节诗学诗律讲义》,第34页,第34页,第35页,第37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61]《黄节诗学诗律讲义》,第34页,第34页,第35页,第37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62]《黄节诗学诗律讲义》,第34页,第34页,第35页,第37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63]《黄节诗学诗律讲义》,第34页,第34页,第35页,第37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64]《黄节诗学诗律讲义》,第38页,第39页,第40~41页,第41~42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65]《黄节诗学诗律讲义》,第38页,第39页,第40~41页,第41~42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66]《黄节诗学诗律讲义》,第38页,第39页,第40~41页,第41~42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67]《黄节诗学诗律讲义》,第38页,第39页,第40~41页,第41~42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68]《黄节诗学诗律讲义》,第42页,第44~45页,第44~45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69]《黄节诗学诗律讲义》,第42页,第44~45页,第44~45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70]《黄节诗学诗律讲义》,第42页,第44~45页,第44~45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71]《黄节诗学诗律讲义》,第45~46页,第52~53页,第54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72]《黄节诗学诗律讲义》,第45~46页,第52~53页,第54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73]《黄节诗学诗律讲义》,第45~46页,第52~53页,第54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74]黄节:《阮步兵咏怀诗注》“自叙”,第2页,第3页,第4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

[75]黄节:《阮步兵咏怀诗注》“自叙”,第2页,第3页,第4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

[76]黄节:《阮步兵咏怀诗注》“自叙”,第2页,第3页,第4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

[77]黄焯:《量守庐学记·季刚先生生平及其著述》,第33页,北京:三联书店,1985年。

[78]司马朝军、王文晖:《黄侃年谱·附录》,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

[79]黄侃:《文心雕龙札记》“黄侃文集出版说明”,第2页,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80]黄侃:《文心雕龙札记》,第235页,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81]中国文心雕龙学会:《文心雕龙研究论文集》,第3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

[82]中国文心雕龙学会:《文心雕龙研究论文集》,第3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

[83]周勋初:《黄季刚先生<文心雕龙札记>的学术渊源》,《文心雕龙札记》,第20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84]王运熙、顾易生:《清代文论选》下,第572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

[85]《文心雕龙札记》,第109页,第110页,第110页,第5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86]《文心雕龙札记》,第109页,第110页,第110页,第5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87]《文心雕龙札记》,第109页,第110页,第110页,第5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88]《文心雕龙札记》,第109页,第110页,第110页,第5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89]《文心雕龙札记》,第6页,第101页,第96页,第93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90]《文心雕龙札记》,第6页,第101页,第96页,第93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91]《文心雕龙札记》,第6页,第101页,第96页,第93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92]《文心雕龙札记》,第6页,第101页,第96页,第93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93]周勋初:《黄季刚先生<文心雕龙札记>的学术渊源》,《文心雕龙札记》,第20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94]黄侃:《文选平点》,第7页,第2页,第8~9页,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95]黄侃:《文选平点》,第7页,第2页,第8~9页,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96]黄侃:《文选平点》,第7页,第2页,第8~9页,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