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著

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著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师培、黄节、黄侃的经历有许多共同点。他们三人又同于蔡元培1916年出长北京大学前后进入北大,刘师培、黄节更是被蔡元培亲自聘任引进。刘师培在1917年秋季“应蔡元培之聘,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兼任文科研究所国文门指导教师”,担任“中国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3]在北大任教期间,为了教学之需都编写了讲义,刘师培编写了《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黄节编写了《诗学》,黄侃编写了《文心雕龙札记》。

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著

刘师培、黄节、黄侃的经历有许多共同点。在青年时代他们都曾经鼓吹过反清革命。民国肇建,各派势力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继之而来的是连年不息的军阀混战。这种政局使二黄深感失望,刘师培则因袁世凯帝制失败走投无路,于是都不约而同地退隐于书斋讲堂,著书授徒。他们都具有非凡的天分与极深的旧学造诣,兼具儒林、文苑两长,既能进行学术研究也能进行文学创作,在《国粹学报》刊发论述文字,于南社雅集吟咏唱和。他们把中国传统学问作为安身立命的基础、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直至化为生命的组成部分。

他们三人又同于蔡元培1916年出长北京大学前后进入北大,刘师培、黄节更是被蔡元培亲自聘任引进。

黄侃于1914年9月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讲授“文字孳乳”、“词章学”、“中国文学史”。[1]黄节于“1917年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2],讲授魏晋六朝诗歌,后来又上伸下延到《诗经》与顾亭林诗,在传统诗学领域里爬梳耕耘。刘师培在1917年秋季“应蔡元培之聘,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兼任文科研究所国文门指导教师”,担任“中国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3]在北大任教期间,为了教学之需都编写了讲义,刘师培编写了《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黄节编写了《诗学》,黄侃编写了《文心雕龙札记》。(www.daowen.com)

蔡元培兴办大学的思想清楚明确,即“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主义”。“无论有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正因如此,“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在校授课以不违背上述主张为界限”。“筹安会之发起人,清议所指为罪人者也,本校教员中有其人,以其所授为古代文学,与政治无涉,则听之”,因为“人才至为难得,若求全责备,则学校殆难成立”。[4]筹安会发起人说的就是刘师培。1919年3月18日北京《公言报》发表一篇记者的文章《请看北京学界思潮变迁之近状》,其中将北大文科新旧两派的阵营划分得清楚鲜明:“国立北京大学自蔡孑民氏任校长后,气象为之一变,尤以文科为甚。文科学长陈独秀氏,以新派首领自居,平昔主张新文学甚力,教员中与陈氏沆瀣一气者,有胡适、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等。”“与之对峙者,有旧文学一派。旧派中以刘师培氏为之首,其他如黄侃、马叙伦等,则与刘氏结合,互为声援者也。”[5]对北大文科水火不容的两派,蔡元培“兼容并包”的办法就是折中新旧,使两派各得其所,既开风气,又不废传统,既开中国大学思想自由的先河,又为后世留下了一批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学术成果。

他们的著作也有一致的特点:都是为教学所需而编撰的讲义,提纲挈领,要言不烦,高度概括。写作体例首先是详尽罗列第一手材料,然后以按语形式断以己见,画龙点睛,切中肯綮。他们对汉魏六朝诗文及《文心雕龙》等文本都有深细钻研,对看家书可以说是孜孜矻矻,攻治不懈。在这种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不仅经受了学生的检验,也经受了近百年时间的冲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