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SHUATAO——HANWENHUAYISHUDEJUECHANG
由于长时间的楚汉战争,汉朝是建立在整个社会经济处于极度萧条的基础上,尽管汉高祖实行发展生产、休养生息的政策,适应了当时的国情和民情,但总体来说,整个社会经济仍处于恢复与调整阶段,所以汉初的文化艺术也无成就。“文景之治”之后,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到显著发展,社会进入经济繁荣时期,为汉武帝时期进入西汉的全盛阶段奠定了基础。
汉代杂耍陶器欣赏
杂耍,通俗浅显的特点适合了当时人们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状况,小而全和流动演出的特点则和封建经济分散孤立的社会现状相适应,也推动了杂耍表演在封建制度庇荫下的畸形繁荣。城市的繁荣与商品经济的发展让人们丰衣足食、生活富庶,大众化和享乐化已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化特征。不论是统治阶级为了享乐或是为自己歌功颂德,还是平民百姓的精神需要,以文化艺术为基础的娱乐活动成了社会上下热衷的对象。(www.daowen.com)
甘肃天水地区的汉文化也盛极一时,这在天水地区现存的大量汉代的文物就可看出。当深埋在泥土中近两千年的杂耍陶露出地面的时候,人们发现,这些陶器仿佛就是时间的隧道,引领人们重新回到两千年前的汉代。陶器上的杂耍是汉代人娱乐活动乐舞百戏图的内容之一,可谓汉代社会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汉代的百戏是一种混合了竞技、杂耍、歌舞、幻形等形式的综合性的表演艺术。今天常见的杂技——走钢丝,在汉代就已出现。甘肃天水出土的这件杂耍陶反映的是在钟、磬、鼓、排箫、笙、瑟等多种乐器的伴奏下,发髻高盘、长腿细腰的汉代美女两人分别双手倒立在陶缸的两侧边缘,另一美女双手倒立在前两个美女合拢的双腿上。从陶的造型看来,长腿细腰、以瘦为美的审美标准可不是现代人定立的,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回归。
汉代艺人紧紧抓住了杂耍者神情面貌的精彩瞬间精心刻画,始终瞄准杂耍者的曼妙身姿动态予以传神表达,特别是对面部、腰部、腿部的重点塑造,使杂耍人物释放出了乐趣天成、雅俗同赏的生活情趣和艺术氛围。一个个杂耍俑尽管历经了二千余年沧桑岁月的风雨洗刷,但于今人看来同样能感受到心灵的震憾和视觉的冲击,让我们在对汉代艺人卓越的技艺叹为观止的同时,深深感受到汉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淳厚魅力。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单耳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