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宝陶鬲:揭开祖先的神秘面纱

国宝陶鬲:揭开祖先的神秘面纱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柴火烧”的祖先——陶鬲' CHAIHUOSHAO ' DEZHUXIAN——TAOLI鬲,是古人烧汤煮饭的一种炊具,其貌不扬,三条乳房状空足,能够让它稳稳立定。陶鬲出现于新石器晚期,消失在春秋战国时期。没有专门作为冥器的陶鬲。由此可见人们对陶鬲的重视。到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已经能够制作陶鬲之类炊器,也就有条件将稻米煮熟。陶鬲、陶鼎等粘土质陶器,为早期人类健康、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国宝陶鬲:揭开祖先的神秘面纱

“柴火烧”的祖先——陶鬲

' CHAIHUOSHAO ' DEZHUXIAN——TAOLI

鬲,是古人烧汤煮饭的一种炊具,其貌不扬,三条乳房状空足,能够让它稳稳立定。

陶鬲出现于新石器晚期,消失在春秋战国时期。最初的陶鬲通体打磨,表皮光滑,到了中后期,身上才出现绳纹,像老者的皮肤,沟沟坎坎。一般来说,腿长裆深的陶鬲年代都早,可以直接支在地上,便于填柴引火。后来灶台作用显现,陶鬲腿的功能逐渐淡化,遂成为锅釜。更有有心人,将其升格为鼎,敬之庙堂,至尊至上,成为权力的象征。

鬲明显地分为上下两部分。上身形似深腹罐,尖唇,微敞口,圜底,口沿部位有一对鸡冠形鋬突。自罐口沿下至底面,均匀分布三条深长的空袋足,又因它很像母马的奶头,故民间把它称做“马奶罐”,足尖短小似乳突。三足间分裆明显而形象,它们在罐体内部并不直接相连,而是有五厘米左右的间隔,从而形成三叉形的罐底。器身外表遍施绳纹,绳纹密度均和,斜向分布。

没有专门作为冥器的陶鬲。古人讲究视死如生,很多随葬品都由模型替代,只有陶鬲取之于现实生活,以实用器的面目出现。尽管它只是普通的炊具,却关乎民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由此可见人们对陶鬲的重视。

齐家文化单耳鬶(www.daowen.com)

古代陶制炊器。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使用时,在三个袋状足下直接燃火煮食。鬲有实用器与明器之分。实用多为夹砂陶,胎质坚硬器壁较厚;明器则多为泥质陶,火候较低,胎质疏松,表面打磨得很光滑,有的还用红、白二种颜色绘出各种纹饰。器形与鼎相近,区别在鼎有实足,鬲是袋形足。

单从出土文物陶鬲来看,它采用手工制作,制作手段较原始,可以直接支在地上,陶器的三个袋足浑圆饱满,孕蓄着奔放的情感,轮廓的曲线美及整体的和谐美显示了无限的生命力。正像有些游牧民族在太古时代制造的陶鼎和陶鬲,三只脚都作乳房状,显然流露出对于从畜牧业中取得牛乳、羊乳、马乳的赞美。

到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已经能够制作陶鬲之类炊器,也就有条件将稻米煮熟。黄帝时,先民们就“烹谷为粥”“蒸谷为饭”了。鬲是由粗陶烧制,火烤容易炸裂,故只能煮粥,且容量也小,煮的粥仅够一人填饱肚子,大概是专为在井田里耕作的农夫烧制的吧。后来在河南新郑县及河北武安县出土的陶器中,就有器型较大的类似现在砂锅的陶器,考古学家推测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砂锅烹饪乃为中华古传烹饪方式。粘土质陶器餐具是人类生活中最早产生和应用的餐饮器具,它起源于数千年前新石器时代。陶鬲、陶鼎等粘土质陶器,为早期人类健康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各类型陶鬲欣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