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类的守猎工具——飞索石
GURENLEIDESHOULIEGONGJU——FEISUOSHI
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曾发现十几只大小不等的陶丸和石丸。这些陶丸和石丸,最大的直径4厘米,最小的直径2厘米,分别呈土红、土黄和黑色。石丸表面光滑,为实心丸,陶丸有的镂有不规则的小孔,内空。经考证,这些陶丸属于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类型,距今有5000多年,这些陶丸就是史书中记载的守猎弹丸。专家指出,该发现印证了史书中关于古人类生存方式的记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这些陶丸和石丸,至于其用途,因其形状、大小、重量都非常适合用以投掷,作为狩猎的武器对付奔跑迅速的动物比较有效,所以专家认为是当时古人类用来狩猎的弹丸,古时也叫飞球索,以兽筋、绳索或藤条两端系球组成,使用时手执一端举过头顶用力旋转,对准野兽掷出,由于离心力和惯性作用,飞球索在空中继续旋转,遇到障碍物后则自然缠绕,由此击倒逃跑的野兽。石飞索使人和野兽拉开了一段距离,避免了人和兽近距离正面接触,既提高了准确性和杀伤力,也保证了人的安全。
马家窑文化狩猎弹丸组图(www.daowen.com)
这十几只陶丸、石丸中不但有实心的,还有空心腔镂孔的,这与史书中所描述的,或以弹丸直接投击,或以线绳吊住弹丸,抡起时发出嗡嗡的声音,远程投击兽的狩猎方法刚好相吻合。
远古时代,野兽横行,先民与之相搏,生命随时会被野兽吞噬,过着几乎没有生产能力的狩猎生活。据史料记载,古代人死后,用白茅裹尸,投于野地,其子作弹看守,以防被鸟兽所食。此即为弹弓之起源。从弹弓的发展与演变历史来看,它最初用于护尸,其后用于狩猎。所发射的弹丸,有泥丸、石丸或铁丸,大小与如今的中成药丸相同,对人及小型禽兽具有较大的杀伤力。弹弓具有作战和狩猎双重用途,为我国所独有,历史非常悠久。
世界各地的民族志中记载着许多处于原始状态的民族,都使用过飞索石、飞球索、投球索、投球、流星索。在西安半坡遗址的展厅里,就挂有复原飞石索的画图。居住在中国西南的纳西族和普米族,过去也使用过,他们的飞石索是一根60厘米长的绳子,绳子一端有一指扣,以便用手握住,另一端拴一个石球,或分成两根,有两个绳头,分别系着一个石球。使用时,摇动手臂,使索与球以手臂为中心,牵引旋转,达到一定速度时,对准一定的方向和目标,手松开指扣,球索沿抛物线飞跃而出,击伤或绊倒野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