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红山文化期猫头鹰图腾崇拜:国宝彩陶艺术鉴赏

红山文化期猫头鹰图腾崇拜:国宝彩陶艺术鉴赏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通过多年的考古研究发现,猫头鹰是红山文化的主要图腾崇拜物。据介绍,玉猫头鹰在红山文化出土数量最多,最大的达到十几厘米高,姿态各异,有具象的,也有抽象的,同其他动物的组合也是千变万化。所以,红山文化时期先民们寄希望于猫头鹰能够给予自身与自然界抗争的神奇力量,这样,猫头鹰成为红山文化时期先民们的图腾崇拜物应该是一种必然。

红山文化期猫头鹰图腾崇拜:国宝彩陶艺术鉴赏

猫头鹰——红山文化期的图腾崇拜

MAOTOUYING——HONGSHANWENHUAQIDETUTENGCHONGBAI

陕西华县出土的猫头鹰头像,泥质红陶,圆形,隆起,双眼突出,怒目圆睁,炯炯有神,凶猛之态跃然眼前,眼眶饰锯齿纹一周,喙长,尖微内钩。头部遍饰锥刺纹,酷似羽毛。构思独特,造型简洁,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拙朴中表现出猫头鹰的内在神韵。是一件观赏性的装饰物。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通过多年的考古研究发现,猫头鹰是红山文化的主要图腾崇拜物。据介绍,玉猫头鹰在红山文化出土数量最多,最大的达到十几厘米高,姿态各异,有具象的,也有抽象的,同其他动物的组合也是千变万化。考古人员说,红山文化时期,人们恐惧黑暗,希望在黑暗中得到光明或者看清一切,人们经常遭到野兽的攻击,希望能够像鸟儿一样飞起来,以避免受到伤害。人们过着农牧渔猎生活,又希望像雄鹰一样轻易地捕捉到猎物。而猫头鹰具备这一切优势,它是辽西地区普遍存在的猛禽,黑夜活动,可以飞向高空,又给人以通达天地阴阳的神秘感。所以,红山文化时期先民们寄希望于猫头鹰能够给予自身与自然界抗争的神奇力量,这样,猫头鹰成为红山文化时期先民们的图腾崇拜物应该是一种必然。

玉器的使用和丧葬的礼仪是红山文化的一大特点,也是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结构的窗口。从目前的考古发掘来看,一般红山人的墓地多为积石冢,是规划的墓地,处于中心的大墓唯玉为葬,而墓地越向边缘规格越低。大墓附近的墓葬有的也葬有玉器,但是数量和规格明显较中心大墓低,但同时还葬有数量不等的猪、狗等,再低等级的墓葬只有陶器陪葬,个别的墓葬没有陪葬品。这说明红山文化的社会结构等级制度严格,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化,贫富差距很大,有了私有制的概念,甚至已经形成了原始的国家。

由于猫头鹰形貌丑陋,声音难听,长期以来一直被中国古人视为不祥之鸟。在以各种花鸟动物为题材的中国传统国画中,几乎不见猫头鹰的踪影。作为一种视觉认知模式,这种现象的生成自然和古人禳灾纳福的文化观念有关。但如果往前追溯,我们便会发现,猫头鹰的图像或题材其实是非常盛行的。为什么不同时期人们对猫头鹰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呢?这是一个颇有意味的文化现象。(www.daowen.com)

在同时期的仰韶文化遗址中,类似的猫头鹰还有几件,皆为高浮雕的猫头鹰头,其中一件全形为半球体,直径十余厘米,双目位于中部偏下方,形成鸟瞰式;瞳孔圆突,位于辐射状羽毛构成的眼盘正中。从商代中晚期开始,有关这方面的艺术品数量激增,其种类之多,艺术水平之高,令人惊叹,其中的原因颇耐人寻味。

仰韶文化猫头鹰陶饰

猫头鹰的科学研究进行困难,因为它们在夜晚安静地活动,导致在生态学行为学和许多品种的分类学方面,人们对它们仍然了解甚少。猫头鹰——鼠专家,又称长耳鸮,是夜行性鸟类,大多数种类几乎专以鼠类为食,是重要的益鸟,而且猫头鹰是唯一能够分辨蓝色的鸟类。由于它外貌丑陋,叫声凄厉,给人以恐怖的感觉,因而招致一些人的厌恶,甚至有一些迷信传说,认为它是不吉利的鸟,其实都是不正确的。从它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益处来说,应该大力保护才对。

珍品彩陶欣赏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葫芦鱼纹双耳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