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宝彩陶:优美舞姿展示陶女之美

国宝彩陶:优美舞姿展示陶女之美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舞蹈纹彩陶盆的出现,我们才第一次真正看到了5000年前远古先民进行舞蹈的直观形象。这是展现西北高原“缘水而居”“一顺边”等特点的原生态舞蹈。这就是宗日盆中舞者的“肥圆臀部”,也正是那个时代古羌女性追求的美姿。这是源自动物原始审美模彷的舞蹈。

国宝彩陶:优美舞姿展示陶女之美

彩陶盆展现陶女优美舞姿

CAITAOPENGZHANXIANTAONVYOUMEIWUZI

1973年和1994年,在青海省相继出土了两件舞蹈纹彩陶盆,一件是大通上孙家寨遗址出土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舞蹈纹彩陶盆,为细泥质红陶,大口唇外卷,口微敛,深腹较鼓,下腹内收成小平底,施黑彩。唇部及内外壁均绘有褐色纹饰,主要纹饰为马家窑文化彩陶上常见的弧线三角纹、斜平行线纹、平行带纹、柳叶纹等几何纹样,画面简洁。内壁的主题纹饰为集体舞蹈纹,分布于内壁腹部、口沿的两条带纹之间。舞人共分3组,每组5人,相邻两组人物之间,用内向弧线纹、柳叶纹分隔,舞人并肩携手,整齐地侧着头,踏着统一的步伐,头面向右前方,左腿向左前方跨出,辫子甩向一侧,尾巴似的飘带一起甩向一侧,静止的画面上展现了节奏和动感,在清澈的河边整齐划一地踏歌起舞。

先民们是制陶间歇的娱乐,是欢庆谷物的丰收,抑或是在祝贺出征的胜利。

另一件是同德宗日遗址出土的马家窑文化宗日类型的舞蹈纹彩陶盆,比前盆略小,盆色造型质地及内壁的四道圆周纹与前盆相似,所不同的是,沿盆口上绘有呈“十”字型对称的四段水波纹,水波纹之间有小斜纹间开,外壁绘有一些竖立的小须纹和三道圆周纹及两个对称的形如绳结的纹样。盆的内壁分别绘有两组舞蹈纹,这些舞者有个突出显眼的肥圆臀部,其腿为两类站型,一类锥立状,一类分腿状。24人被四道弧纹隔成两组,一组11人,一组13人,均为女性,宽大头饰,下穿裙子,牵手连臂,位置对称。这两件舞蹈彩陶盆均系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类型的珍宝,距今已有5000多年。

舞蹈纹彩陶盆的出现,我们才第一次真正看到了5000年前远古先民进行舞蹈的直观形象。为研究马家窑文化和我国原始艺术、原始宗教,尤其对探明舞蹈起源、传承、演化、发展有着重大价值和意义。

马家窑文化宗日类型舞蹈纹双耳盆

舞蹈是以有节奏、有组织而又优美的人体动作、肢体语言为主要表现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人的思想情感的艺术。舞蹈的萌芽和形成时间,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洪荒时期,远古先民为了生存和发展,为欢庆胜利、丰收而歌舞,为崇拜自然和先祖以歌舞相祭而祈福,同时也会以歌舞方式来吸引异性,达到生殖繁衍的目的。

珍品彩陶欣赏

娄兰文化动物纹钵

两盆制作的年代,正是古羌人沿黄渭水域完成先东后西两次大迁徙后聚定在黄河及支流湟水、大通河、洮河、大夏河等水源十分丰富地区的年代,也是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即将完成的年代,又是古羌人源于猎牧生涯产生原始审美观并逐渐演变的年代。(www.daowen.com)

这是母系社会形成原始审美观的民间舞蹈。崇尚的美是由窄到宽、由瘦到肥、由细到粗的美。再从外貌看,他们崇尚的美是从温顺驯服、五官顺眼、家养生畜演变到凶猛难驯、张牙舞爪、庞大野兽的美。因此与现代人崇尚的脾情平和、五官端正、高瘦细白的美完全不同。于是,庞大的并不端正,凶猛的并不顺眼,张牙舞爪并不恐惧,成了那个年代审美的原始特征。难怪西方人至今不明白为什么张牙舞爪的龙是华夏民族的崇拜图腾,后来又正式成为中国各民族象征的原因所在。

这是以太阳为对象以求福为目的的原始宗教祭祀舞蹈。此舞特点是:牵手连臂,围圈作舞,围火而跳,踏地为节,边唱边跳,具有西北高原耕牧并举以耕为主的粗犷舞风。这种以太阳为对象、以求福为目的的原始宗教祭祀的圆圈舞应宗教而生,因祭祀而舞,始终以庄重严肃闻世。他们认为,有水就有草,有草就有羊,有羊就能生存。所以,哪里有水,哪里就有古羌人的身影。因此,两盆中“四道平行的圆周纹”很可能表示河水边,水滩边,水池边,水洞边等水流之处。宗日盆中“四段水波纹”和两盆中其他水波纹很可能表示水流的波纹。可以想象,当劳累一天的制陶者与伙伴们牵手连臂,围着半圈或大弧圈,面对水流,淋浴夕阳,踩草作拍,吆喝哼唱,跳起祭拜水神的圆圈舞时,岂不是另一种休闲?

这是展现西北高原“缘水而居”“一顺边”等特点的原生态舞蹈。您瞧,她们从高原陡坡缓缓走来,宽肥衣袍拖飘着长袖,肥臀随身体重心倾斜于迈脚的一侧,左一晃,右一晃,频频转晃,在似胴体摇动式的“一顺边”或似波浪式“一顺边”的拧动下,整个身躯犹如牦牛负重不堪。这就是宗日盆中舞者的“肥圆臀部”,也正是那个时代古羌女性追求的美姿。

这是原始性开放潜伏隐秘的舞蹈。每到春耕时,古羌家妇们在土屋里跳着裸体舞,那一个个摆动的肥圆臀部向斜前方突起了胯,在昏暗丝光下一起一浮,一浮一起地回现她们曾经产婴的每一细节,生命源自裸体,裸体舞才是最美最原始的民间舞蹈。

这是源自动物原始审美模彷的舞蹈。大通盆中的“似发辫的头饰”“似兽类的尾饰”和宗日盆中的“宽大头饰”很可能就是借兽取美,用兽显美 ,人兽毗美,越趋越美。这才是有着原始审美观的民间舞蹈。

这是具有三种新特视觉的神奇舞蹈。其一,大通盆中舞者的头饰尾饰飘于左右两侧是由于自右向左的旋转产生真空涡流造成的,此飘状给人一种正在旋转的动感视觉。在静态平面上活现出虚拟旋转的人物动感,是制作者动静、虚实相结合的构思和熟练制陶技术达到一定高度的体现。其二,该盆中两根呈长口钳条纹显然是制作者特意留出的舞者高低摆荡,前后移动,左右倾斜所进行频繁往复运动的空间距离,这样的“空距”被看做是三维立体空间,给人是三维立体空间的视觉。这是制作者在动感视觉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超常想象力,用既写实又寓意手法突现立体视觉的别具一格的艺术创造。其三,您是否留意到,当陶盆盛满水时,它会怎样?盆中的舞者们自然地将自己和自己的倒影相映成伴,按照物体在水中折射原理,定会浮现一种似舞非舞、似人非人、似彼非彼、无规无则的哈哈镜视觉。随着水的晃动,会别有一番情趣,其视觉定会更新特。虽然羌族萨朗舞和藏族锅庄舞改良了它的舞风,如今变成自娱自乐性质的“喜舞”,但所幸的是“围火而跳”的最大特点五千年依然未变,足以证明宗教舞蹈具有强大生命力。

这不正是5000年前古羌人的梦已经变成了5000年后一种如此神奇的舞蹈吗?

5000年前的羌人是这样伟大,这是汉人永远不忘的祖先;

5000年前的彩陶是这样精彩,这是后人永远伴随的文明;

5000年前的圆圈舞是这样简单,这是舞蹈爱好者永远旋进的起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