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一个特殊分支,也是一门建立在考古学和艺术学基础上的新兴的交叉或边缘学科,因此,凡是考古学和艺术学的研究方法都能在艺术考古学的研究中得到运用和借鉴。由于艺术考古学研究对象纷繁复杂,不但古代艺术品的数量、艺术种类、制作材料、工艺技术、装饰手法、表现题材丰富多样,而且发展的历史悠久,从人类认识处于初级阶段的史前时期,一直延续到明朝末年,对它们进行研究的方法,也必定是多角度、多学科的理论综合。近代法国史学家兼文艺批评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一书中认定“一件艺术品不是孤立的”,并定下了一条正确理解艺术的原则:“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的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1]艺术考古学研究对象是各个时期人类创造的、物质化了的精神产品,与创作者生活的地理环境、生产力发展状况、意识形态的观念和习俗,甚至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它们的研究方法就应该是历史性的、多样化的。例如,对史前原始艺术品的研究,除了需要考古地层学、类型学和其他科学测试方法确定它们所属的时代外,还需要借鉴儿童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原始宗教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来推论原始艺术品创造者的审美心理和创造动因;对各历史时期艺术品的研究,又需要运用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的参考。例如,有关中国古代礼仪制度、宗教观念的文献,对研究墓葬的结构和装饰、随葬品的数量和品种、宗教艺术品的题材等都有借鉴作用。目前,对艺术考古学的研究,尚未衍生出一套科学的方法论体系,但卓有成效的研究方法却随着考古发掘出土的古代艺术品的日益增多而逐渐露出端倪。一般来说,艺术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来源于对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文化人类学、图像学等研究成果或研究方法的借鉴,以及对中国古代历史文献资料的运用。(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