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视听觉神奇的连通
作品名称:乐舞
作品尺寸:高35厘米,宽36厘米
创作时间:东汉
出土地:湖北枝江姚家港
现藏地:枝江市博物馆(www.daowen.com)
该画像砖基本上是一个正方形,尽管已残,仍不失其强烈的规整感。
画面的空间被形象挤塞得满满的,给人以热烈、喧闹、丰富而强烈的视觉感受。通过对画面形象的认知之后发现,其表现内容原本就是一个热情似火的场面——正在上演的是精彩的建鼓舞。建鼓被设置在一虎形座上,鼓身上装饰有菱格状网格纹。鼓柱的上端有装饰羽葆和装饰盘。虽然在砖面上两位舞者中的一位因砖残而不得见其全貌,但依然可以通过他的搭档感受到他们边击鼓边跳舞的动人姿态。左边鼓舞者动作舒展大方、劲健有力,极富节奏感和阳刚之美。但从其纤细的腰肢可以推断出,她原来是位身材曼妙的女子。处于画面上端的建鼓舞后面的空间里,是为他们合奏的小乐队,从乐器上看,以打击乐为主,画面左上角一人在击铙,左二和左三之人边摇动拨浪鼓打节奏边吹箫,最右边的人在吹埙。整个音乐场面虽算不上宏大,但也显得丰满、热闹而又立体,具有很强的视觉张力。
从画面构成上来看,创作该砖的艺术工匠高明地运用了重复和对称的构成技巧,使画面增添不少魅力。画面上部三位正面直立的乐人,形态基本上一致,其中左边的两个几乎一模一样,仿佛由一个形象复制而成。这在视觉上就形成了一种频闪效应,使静态的画面形象产生动感效果,使人产生奏乐人在动,拨浪鼓也在动的视错觉,进而幻化成听错觉,使人仿佛听到了咚咚的鼓声。这种视觉和听觉联觉的感觉形式,早被智慧的汉代人发现,并无数次地运用到汉画像表现乐舞的画面中,每每都能产生很好的艺术效果。从残存的部分形象推测分析,二位建鼓舞演奏艺人的形象也应该是基本上一致的,且呈左右对称排列。这种规则、稳定的构成模式,能够恰切地暗示出乐队演奏整齐划一的节奏感。较为孤立的形象只有画面左上角的击铙人,其身形也比其他奏乐者要小,表现出他在合奏乐队靠后的空间层次里,并因小而独立反而惹人关注,有意无意地提示出他为整个乐队领奏者的身份。
从造型风格上来看,该画像砖的形象特征和造型技法与河南新野的汉画像砖基本上是一致的。汉代时期的南阳郡,其管辖范围包括现今湖北的襄阳、枣阳之地,该画像砖本应该隶属于南阳砖的类别中,其造型风格处处都有新野画像砖的影子实属正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