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知识的吸引力
作品名称:传经讲学
作品尺寸:高40厘米,宽46厘米
创作时间:东汉
出土地:四川成都
现藏地:四川博物院(www.daowen.com)
据《汉书·文翁传》记载:“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在汉代,巴蜀地区的文化迅速发展到一个高峰时期,成为全国文化最发达地区之一。本画像砖所描述的情景就是巴蜀地区传经讲学的一个精彩画面。
画面中所刻画的七个人,虽然形体、大小不尽相同,但却个个峨冠博带,一副读书人的样子。画面左边长方体的方座上端坐着一个讲经的教授,环绕着画面右侧呈半圆状圈子里跪坐着六个人,他们都手捧着竹简,在恭敬地听讲,显然他们都是学生。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代,孔孟之道被奉若神灵,因此当时的读书人对其理论往往是精讲细研。此画像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独尊儒术的政治思潮流行时尊师重教的面貌。
在画面中,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极差视觉效应被反复突显,体现出很强的学优为尊的重教观念,可以深刻体会到知识所具有的强大向心力。首先,六位学生的位置呈现出反方向的“C”字形,牢牢地包裹着教授。这六位学生的面目朝向也都聚集到教授的身上,其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其次,教授坐在高高的台子上,学生则是席地而坐,教授居高临下面对众生,学生面对教授则仰而敬之,教授和学生地位的高低差异一目了然。再次,教授的体量要大得多,学生则弱小许多,正好能反映学生虚心求学的谦恭态度,也能凸显他们之间地位的差异。
画面中的形象塑造也值得一提。成功塑造群体人物是不容易的,因为不仅要保持画面的整体统一,还要具体交代每一个人物不同的个性特征。而人物的个性特征常常用人物丰富的面部表情来表现是比较方便易行的,然而,在该画面中竟然有三个人物都呈现的是背面形象,面部表情便难以看到了,就连最右边的学生面部出现的面积也很小且基本呈背面状态。如此一来,塑造人物生动形象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聪明的工匠利用人物的高矮胖瘦来体现学生的不同个性,这样人物的后背也似乎有了表情。另外,工匠还把背向观者的众生按从小到大的秩序进行排列,使画面具有较强的秩序感,也暗示出讲经课堂的井然有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