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精品汉画像砖的逆向应用

精品汉画像砖的逆向应用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八、透视原理的逆向运用作品名称:三骑吏作品尺寸:高33厘米,宽42厘米创作时间:汉代出土地:四川成都新都现藏地:成都市新都区文物管理所此幅《三骑吏》,自前向后,马的大小也由大变小,秩序感极强,这样给人一种渐次变化的运动感。

精品汉画像砖的逆向应用

八、透视原理的逆向运用

作品名称:三骑吏

作品尺寸:高33厘米,宽42厘米

创作时间:汉代

出土地:四川成都新都(www.daowen.com)

现藏地:成都市新都区文物管理所

此幅《三骑吏》,自前向后,马的大小也由大变小,秩序感极强,这样给人一种渐次变化的运动感。这种推移变化不仅具有很强的秩序感,同样也具有很强的整体感。这种紧密结合的视觉展示,使得画面上的所有形象都更加完美生动。

这幅作品的局部之间有一种很强的秩序感,有效地增强了这三组骑吏鲜明的整体感觉。然而其构图还有一个背离常理的地方,按一般视觉透视原理,近大远小,那么大的马应该处在画面的最前面,遮挡住次大的,次大的再遮挡住小的。然而,此画却正好相反,是小的遮挡住次大的,次大的遮挡住最大的。当这点被人发现之后,总会觉得有点怪异的感觉。潘天寿先生说:“绘画往往在背离无理中有至理,偏怪险绝中有至情。”此画不合常理的构图方法,恰恰表现出作者在构图中的大巧若拙。假设我们按常理让大的遮挡住小的,那么后面的两个马头(马身上最优美、精致之处)将全被遮挡了,画面形象的完整性也就失去了。假设按常规排列方式,那么后面的马头和前身都将被前面的马的臀部遮挡,视觉的流畅感就丧失殆尽。除第一匹马的形象完整外,后两匹马都将被遮挡成不连贯、不流畅的形象碎片,无任何美感可言。本画的反常规的遮挡方式,不但使最小的马保持了最完整的形象,还使前两匹马留住了最精彩的部位。而且还引导观者的视线有效地进行观察:看第一匹马时为了追寻其完整的视觉形象,人的眼睛会一直向后看下去,视觉便自然被引到了第二匹马,第二匹马还不完整,自然又去扫描第三匹马,最终,在这匹小马上观者被压抑着的追求完整形象的视觉欲望终于得到了满足。这种吊着观众视线走的欲扬故抑的方法,越发使画面显示出强烈的动感。

潘天寿先生在《听天阁画谈随笔·杂论》中说:“学画时,须懂得了古人理法,亦须懂得了自然理法;作画时,须舍得了自然理法,亦须舍得了古人理法,即能出人头地而为画中龙矣。”此画面舍去了自然之法,而自创了反向遮挡法,也使得由前到后的三匹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条牢不可破的视觉“飞龙”,甚为妙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